胡德亚;薛晨晖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诊的孕中期孕妇175例,其中2014年6~8月接诊的80例为夏季组,2014年12月-2015年2月接诊的95例为冬季组。所有孕妇均行血清维生素D水平检测,观察、记录组间孕妇维生素D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夏季组孕妇维生素D水平高于冬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组维生素D缺乏率94.74%,高于夏季组的58.75%(P<0.05)。夏季组中,城市组孕妇维生素D水平低于农村组孕妇( P<0.05);冬季组中,城市组与农村组孕妇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维生素D水平存在明显季节与城乡差异,其中冬季孕妇普遍缺乏维生素D,夏季尽管缺乏率较低,但城市孕妇维生素D有明显缺乏,应引起重视。
作者:梁菊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胆囊床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胆囊从胆囊床完全剥离后,观察组行利多卡因胆囊床浸润,对照组不作此处理,2组术后静脉接一次性自控镇痛泵术后镇痛,观察2组术后6、10、24、48 h镇痛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10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48h 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及其他并发症。2组各时点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口服或肌内注射镇痛镇静药物。结论利多卡因胆囊床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满意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庆;孟宪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13例,随机分为奥卡西平组107例和卡马西平组106例。奥卡西平组予奥卡西平治疗,卡马西平组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奥卡西平组总有效率为96.26%,高于卡马西平组的78.30%(P<0.05);奥卡西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9%,低于卡马西平组的20.75%(P<0.05)。结论奥卡西平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临床效果较卡马西平显著,且不良反应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景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农村普通型HFMD患儿家属100例,将其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程度,认知熟悉掌握率及健康教育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流行危险因素、疾病传播、临床表现、预防措施、营养和喂养及家庭护理熟悉掌握率分别为78.0%、84.0%,60.0%,86.0%,80.0%,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60.0%,26.0%,40.0%,50.0%,72.0%( P<0.05)。试验组健康教育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依从性。
作者:冯爱东;杨淑岭;刘珊;孝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颈动脉是距离心脏较近的动脉,血流速度快,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是人身体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警示[1]。笔者对来我院进行体检的60岁以上的150例老年人进行了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对其颈动脉病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满章;刘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个体化口腔护理措施对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产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医院收治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口腔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臭、肺部感染、口腔炎以及真菌感染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个体化口腔护理措对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口腔护理质量,降低各种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作者:王一闽;朱萍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χ2=6.0978, P<0.05)。2组患儿胃肠反应、皮疹、食欲不振及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静韵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变化而成,有和解与泻下之功,对半表半里、兼有实热之证颇有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大柴胡汤有护肝,保护胃肠黏膜,利胆和降低括约肌张力,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脂质代谢,调节机体免疫,以及抗炎、解痉、调节糖代谢等作用。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实际上,大柴胡汤的应用范围广泛,对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邓咏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肘管综合征( CT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性疾病,是发病率仅次于于腕管综合征的病症,又称作“迟发性尺神经炎”[1]。处于早期阶段的肘管综合征将引起神经内出现水肿,当疾病进展到中晚期阶段时其外膜将逐渐增厚、束间组织将出现增生。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疾病的不断演变将会加大神经卡压的程度,可能随着束间粘连的形成、髄纤维化变性诱发永久性瘢痕,其危害不容忽视[2]。关于该病早的报道是在1878年被Panas提出,当时该病并未被赋名,而是时隔80年后被Feindel和Stratford正式命名为“肘管综合征”[3],指的是不同因素导致的肘部出现尺神经卡压而诱发逐渐加重的肌肉萎缩、手部尺侧感觉异常等症状,至此为肘管综合征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在此之后的学术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是该病症的发病诱因。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深入的探讨关于肘管综合征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病因、诊疗措施、诊断依据和治疗措施等内容,随着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当前临床上也研发了很多诊疗肘管综合征的新技术。但当前还未形成有关诊疗肘管综合征的规范化方案,伴随着微创技术的诞生及完善,虽然出现了很多诊疗措施,但不同的方法取得的临床疗效还未得到统一的定论,并且当前很多研究者热衷于比较在治疗肘管综合征中不同术式取得的效果是否具有差异性。
作者:田荣君;常文凯;张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对于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应用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无效的20例产妇,再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深部肌内注射,30min可以再次使用。结果经单次或重复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产妇20例,其中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并且应用缩宫素、米索无效的产妇,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使出血明显减少,降低了切除子宫的危险性,使产妇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作者:侯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8.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5.6%),低于对照组的4例(11.4%)(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的单节段骨折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适应症不同将43例患者分为传统后正中入路胸腰椎手术组(传统组)24例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组(肌间隙组)19例。记录、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评估术后第1、6个月VAS评分及Cobb角纠正率。结果肌间隙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隙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传统组,平均出血亦明显少于传统组,术后第1、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2组Cobb角纠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用于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治疗效果良好,更具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及功能恢复快等优势,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德亚;薛晨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20世纪80年代美国首先意识到将服务融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终提出服务性学习的概念。服务性学习是在课程教学中把专业学习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建立自身的社会责任感[1]。近年来,美国将服务性学习广泛应用于护理教育的各门课程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成效[2]。结合国内高职护理教育的现状,如何将服务性学习应用到儿科护理教学中值得探讨。
作者:肖辉雪;肖淼淼;陆建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儿童眼外伤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眼外伤患儿96例(104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基层医院儿童眼外伤病因及防治措施。结果96例患儿中男65例(67.7%),女31例(32.3%);农村患儿57例(59.4%),城市患儿39例(40.6%);尖锐物体引起的损伤58例(60.4%);跌撞碰伤25例(26.0%);肢体击打伤5例(5.2%);爆炸伤3例(3.1%);动物伤2例(2.1%);烫伤2例(2.1%);化学烧伤1例(1.0%)。结论基层医院儿童眼外伤以锐性物所致常见,儿童眼外伤预防重于治疗,监督儿童不良习惯及加强儿童监管,有助于降低儿童眼外伤率。
作者:田辉强;田辉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及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104例,遵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2组均接受清创及抗感染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药物治疗。比较术后2个月2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术后感染及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松林;巴黎明;吴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方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PCOS确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单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调经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殖内分泌指标[黄体生成激素( LH),睾酮(T)]、妊娠率及排卵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内分泌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排卵率92.5%、妊娠率60.0%均高于对照组的70.0%、与25.0%(P均<0.05)。结论补肾调经方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调节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且对排卵率及妊娠率的提高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军领;杜红蕊;张伟伟;张鐘元;胡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胎膜早破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及产程变化。方法选择29例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分娩的29例无胎膜早破患者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分娩方式的差异,以及产程出现的各种症状。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72.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94%,观察组顺产率为27.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视产程,全面做好接应新生儿的准备。并积极与产妇家属进行沟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医科人员大力宣传孕幼知识,引起广大社会对孕幼知识的关注。
作者:陈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简称慢阻肺,是以呼吸道不完全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是老年人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病,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慢阻肺急性加重( A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状态[1],短期内可出现咳嗽、咯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伴脓性,有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长期临床治疗中我们发现,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表现,尤其是急性加重期时患者的肾功能不全表现尤为明显[2]。慢性肾功能不全即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由于慢阻肺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于老年常见病,且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常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因此抗菌药物应用是否合理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严瑛;付海尔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放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5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的SOX(替吉奥+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步实施三维适形放疗方案,对比2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2组在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放疗治疗手段对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曾晓红;黄荣;蒋军;何瀚;邹育超;周菲菲;闵燕飞;陈默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不足或利用障碍,患者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发生严重紊乱,从而导致高血糖、糖尿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短期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主要由于身体活动不足和摄食营养过多是引起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高的主要原因[1]。饮食防治是所有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所必不可少的措施[2]。
作者:陈明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