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联合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John Wong;Boon Cher Goh;Jiade Lu;罗晓阳

关键词:肺肿瘤, 癌, 非小细胞肺/综合治疗, 预后, 生活质量
摘要:对T1、T2期没有淋巴结受侵的NSCLC患者只要能耐受手术、肺叶切除术应作为首选.对Ⅰ、Ⅱ、ⅢA期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单纯手术是不够的,必须进行辅助化疗并从中受益,但辅助放疗因显著的副作用,使Ⅰ、Ⅱ期患者反而有害.对ⅢA期NSCLC患者术后使用放化疗,亦无益于改善局控率和延长生存期.关于可切除的Ⅰ、Ⅱ、ⅢA期NSCLC的新辅助化疗尚有争议.一项RTOG和SWOG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ⅢA期NSCLC患者先联合放化疗,后行手术和化疗)以评估ⅢANSCLC患者的预后已启动.本文综述了一系列重要文献及临床试验.讨论了各期NSCLC联合治疗的现状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抑癌基因WWOX在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检测WWOX(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基因在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结合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方法分别对WWOX基因6~8外显子在A549细胞转录本丢失、杂和性丢失(LOH)和WWOX蛋白表达异常进行检测.结果:A549细胞样本为WWOX基因6~8外显子转录本的丢失,而在对照的原代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样本(简称原代培养)未发现WWOX基因的6~8外显子的丢失(P<0.05);A549细胞样本中存在D16S3029及D16S3096两个微卫星位点的LOH 而对照的原代培养中无WWOX基因的杂合性丢失(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WOX基因在A549细胞的蛋白表达(A值为817464.90±64916.64)明显低于在原代培养中的蛋白表达(A值为2150142.00±64916.64)(P<0.01).结论:WWOX基因可能在肺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转录本丢失、LOH及蛋白低表达均可能是WWOX基因在肺腺癌中的失活方式.

    作者:周玉龙;徐永健;张珍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草酸铂为主联合方案持续滴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

    草酸铂目前被认为是治疗大肠癌有效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我科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用草酸铂联合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CF)方案持续滴注治疗晚期大肠癌1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罗彪;黄世庆;张倬彬;黄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右全肺和气管隆凸切除治疗肺癌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侵犯叶支气管以上及隆凸的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分析了12例右全肺和隆凸切除气管重建术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1年以上生存率12/12,2年以上8/12,3年以上2/12.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这类手术方法在肺癌治疗上有一定的价值,可以逐步开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积极开展.

    作者:吕帆真;沈晓咏;倪国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地位和研究进展

    放疗仍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新的放疗技术如适形放疗,PET/CT参与靶区确定,摆位和器官移动所导致误差的测定等已被用于临床,并指导病人的个体化的治疗.新的放疗技术临床应用有望提高手术完全切除后的IIIa期患者生存疗效.对于不能耐手术的早期患者或局部晚期患者,放疗布野为累及野照射,放疗剂量递增也因为采用了新的放疗技术而成为可能.正常肺放疗剂量体积因子有一定预测放射性肺损伤并指导临床作用.

    作者:傅小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PAI-1在鼻咽癌细胞系(CNE-2Z)及其克隆株(CNE-2Z-H5,CNE-2Z-H5-9)中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尿激酶激活剂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 PAI-1)在不同淋巴道转移能力的鼻咽癌细胞系(CNE-2Z)及其克隆株(CNE-2Z-H5,CNE-2Z-H5-9)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方法检测PAI-1在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使用异质粘附、侵袭抑制实验观察PAI-1在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PAI-1在CNE-2Z, CNE-2Z-H5中均有转录,但无显著性差异;PAI-1在CNE-2Z-H5-9中无转录.抗PAI-1抗体对CNE-2Z-H5-9异质粘附、侵袭无影响.结论:PAI-1可能抑制鼻咽癌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潘国庆;付红梅;边莉;金树珍;唐慰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GF/ Met与甲状腺癌侵袭性的研究进展

    HGF/Met系统相关分子的激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相关.本文综述了其在甲状腺癌的研究近况.通过对肿瘤表达Met水平及其机制的探讨,对Met的激活与肿瘤移动、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的分析,认为HGF/Met相关分子的研究将提高对甲状腺癌的诊治水平,同时也将深化对肿瘤侵袭机制的认识.

    作者:王玉龙;嵇庆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联合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对T1、T2期没有淋巴结受侵的NSCLC患者只要能耐受手术、肺叶切除术应作为首选.对Ⅰ、Ⅱ、ⅢA期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单纯手术是不够的,必须进行辅助化疗并从中受益,但辅助放疗因显著的副作用,使Ⅰ、Ⅱ期患者反而有害.对ⅢA期NSCLC患者术后使用放化疗,亦无益于改善局控率和延长生存期.关于可切除的Ⅰ、Ⅱ、ⅢA期NSCLC的新辅助化疗尚有争议.一项RTOG和SWOG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ⅢA期NSCLC患者先联合放化疗,后行手术和化疗)以评估ⅢANSCLC患者的预后已启动.本文综述了一系列重要文献及临床试验.讨论了各期NSCLC联合治疗的现状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John Wong;Boon Cher Goh;Jiade Lu;罗晓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蛋白质芯片技术发现前列腺癌潜在的标志物Pca-24蛋白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寻找前列腺癌标本中的特异性标志蛋白.方法: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蛋白质质谱分析(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SELDI)技术,分析22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切除标本中癌组织特有的蛋白质表达谱型.结果: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发现了一个分子量在24,782.56±107.27m/Z的蛋白质,我们暂称其为Pca-24蛋白,此蛋白在17例前列腺癌中16例表达为阳性(94%),在相应前列腺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中亦无表达.应用激光捕获微解剖挑取肿瘤细胞,我们进一步证实Pca-24蛋白来源于前列腺癌细胞.结论:蛋白质芯片技术对于在组织标本中发现肿瘤标志蛋白是一种有效的工具;Pca-24很可能是一个有用的前列腺癌标志物.

    作者:郑亚新;徐烨;Jerome P.Richie;Brain C.S;Liu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8F-FDG SPECT显像在孤立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显像在孤立肺结节(S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其间,应用具有PET/CT功能的SPECT显像技术对32名孤立性肺结节病例进行18F-FDG检查,同时行CT检查,两者的结果均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从而评价18F-FDG SPECT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32例病例中病灶直径大于2cm 的为17例,小于2cm的为15例.SPECT对于病灶大于2cm的敏感性100%,特异性60%,准确性88%,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100%,病灶小于2cm的敏感性88%,特异性86%,准确性87%,阳性预测值88%,阴性预测值86%,阳性似然比6.13, 阴性似然比0.15.CT的敏感性60%,特异性41%,准确性53%,阳性预测值63%,阴性预测值38%.结论:18F-FDG SPECT显像在孤立肺结节的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对于直径大于2cm的病灶有更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

    作者:缪珑昇;相加庆;张碧媛;胡鸿;马龙飞;施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商品名开普拓)每周给药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48岁,KPS评分>70.接受顺铂60~80mg/m2联合开普拓60mg/m2第1、8、15天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至少2周期以上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PR 3例, SD 9例,PD 1例,总有效率为23%.中位生存时间12.5个月,1年生存为率70%(7/10).主要不良反应为延迟性腹泻和粒细胞减少.结论:开普拓每周给药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作者:郝学志;李峻岭;崔成旭;许建萍;刘雨桃;张湘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胸腺肽α1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Tα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共入组初治Ⅲ/Ⅳ期NSCLC 40例,Tα1组:化疗+Tα1,对照组:化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疗效、毒副反应、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结果:Tα1组CD4在化疗后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对照组NK在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Tα1组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Tα1组50%(10/20),对照组35%(7/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骨髓抑制无差异;Tα1组无1例发生感染或严重毒副反应,而对照组有1例严重肺部感染;Tα1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生存率两组有显著差异,MST Tα1组为22.1月,对照组12.0月, 1年生存率Tα1组84.21%,对照组50.00%,3年生存率分别为27.72%和14.29%(P<0.05).结论:加用Tα1的肺癌化疗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王慧敏;陈玉蓉;廖美琳;韩宝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组人TRAIL促卵巢癌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分析重组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分子诱导卵巢癌细胞的凋亡.方法:观察重组人可溶性TRAIL对卵巢癌细胞直接细胞毒作用,MTT 法分析不同浓度TRAIL对卵巢癌细胞3AO、HO-8910的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TRAIL作用于3AO后的凋亡率的变化.结果:重组人可溶性TRAIL蛋白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凋亡;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现圆形固缩形态,细胞凋亡之后存活细胞减少.结论:重组人可溶性TRAIL具有明显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活性,并具有量效性及时效性.其抑制卵巢癌细胞机制可能与其促凋亡作用有关.

    作者:周莉;丰有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8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1例患者在3天后由于严重休克肝动脉栓塞治疗死于肝、肾衰竭.其余均无复发出血及急性肝功能衰竭.8例门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患者经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后未出现肝功能衰竭.5例患者在栓塞术后3~7天内成功被施行肝肿瘤切除术.12例患者被明胶海绵栓塞术后,根据病情多次行介入治疗,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结论:TA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可达到立即止血的目的,同时可为肝癌后续血管内治疗提供途经.

    作者:汪建成;胡道予;姚洪亮;陈代明;陈建中;邹晓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的关系

    目的:明确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标本中uP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袭的关系.结果:①uPA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②通过秩和检验对各组进行两两比较,uPA在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中的表达比葡萄胎均显著增高(P<0.001).③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深度与uPA的表达状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滋养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与uPA的表达异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郑秀;吴桂珠;江忠清;张声;曾赛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酞咪哌啶酮联合化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酞咪哌啶酮(thalidomide,商品名反应停)联合化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初步疗效.方法:治疗组14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应用反应停起始剂量100mg/d~200 mg/d,每2周增加100mg~200 mg直到患者能够耐受,大剂量不超过600 mg/d,同时联合以马法兰为主的MP或M2方案化疗;对照组20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单用MP或M2方案化疗.观察比较两组的3个月有效率、1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和2年总生存率(OS).结果:有效(部分缓解加进步)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50%.1年EFS治疗组为71.4%,对照组为35%.2年OS治疗组为57.1%,对照组为25%.反应停治疗组副作用可以耐受,便秘常见.结论:反应停联合化疗可提高初治MM的疗效和1年EFS、2年OS.

    作者:王振荣;丛燕;赵沄;沙颖豪;张洪娣;仇霞芬;刘立根;潘祖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低浓度吉西他滨对肺癌A549(p53wt)细胞系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浓度吉西他滨作用于非小细胞肺腺癌A549细胞系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MTT法和细胞培养集落计数法选择对细胞生长抑制率≤10%的药物浓度(IC10),用选择出的IC10药物浓度温育A549细胞24小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对照无药组和用药后不同时间点(30min,1h,3 h,6 h,12 h和24h)各组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①吉西他滨对A549细胞的IC10为0.02 μmol/L,此时细胞集落抑制率为9.8±9.82%,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②吉西他滨IC10作用A549细胞24小时后,细胞周期分布呈时间依赖性,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30分钟时尽管大多数细胞仍处于G1期(分别为0.486±0.093;0.682±0.122),但已经明显下降(P<0.01)而S期细胞比例迅速增加(分别为0.323±0.102;0.198±0.081)(P<0.01).这种变化在第3小时为明显,用药前G1期细胞比为0.185±0.114而S期细胞为0.815±0.132,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别(P<0.001).在6小时后S期细胞比例减少同时G1期细胞比例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表明低浓度吉西他滨作用24小时后使非小细胞肺腺癌A549细胞系短暂阻滞于S期,这种阻滞作用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以用药后1~3小时为明显.

    作者:苗劲柏;侯生才;李辉;胡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亚型囊肿相关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亚型囊肿相关性肾细胞癌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0年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9例囊肿相关性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归纳其特征.结果:多囊肾基础上发生的肾细胞癌2例,囊肿内肾细胞癌20例,囊性肾细胞癌17例.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36例行肾癌根治术.Robson Ⅰ期16例,Ⅱ期23例.透明细胞癌38例,嫌色细胞癌1例.随访5~14年,1、3、5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4.8%(37/39).结论:囊肿病例需定期复查.囊肿相关性肾细胞癌多为低期透明细胞癌.增强CT扫描和肾动脉造影是术前确立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远期效果好.

    作者:潘东亮;李汉忠;纪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黄芪注射液预防多柔比星相关性心脏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多柔比星(阿霉素)相关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5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在以ADM为主的一线方案化疗前3天予黄芪注射液5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周一疗程;对照组28例,于化疗前3天开始服用Vit E每次100 mg,每日两次,辅酶Q10每次20 mg,每日三次,两周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中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SD)、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A/E)、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等各项指标.结果:在本组ADM化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虽然EF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心电图异常改变及LVIDD、LVISD、A/E、、FS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是预防和减轻ADM引起的急性心脏毒性的较为理想的药物,对慢性心脏毒性发生的减轻也有益.

    作者:周国华;曹东;郭海宜;胡夕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乳腺肿块42例分析

    目的:探讨mammotome微创旋切手术对乳房肿块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42例68处乳腺肿块进行了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评价其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40处乳腺病灶为乳腺纤维腺瘤,19处为乳腺纤维腺瘤形成趋势,7处为乳腺腺病,2处术中诊断为乳腺囊肿,术后病理为纤维脂肪组织.67处病灶被切除,1处纤维腺瘤术中出血终止手术.1例单发纤维腺瘤处术后并发严重出血,1例术中机械故障顺利排除.皮肤切口3mm,每个病灶平均旋切28次,手术时间平均为30分钟.B超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手术对乳腺良性病灶能明确诊断且切除彻底,皮肤疤痕小,美容效果好.

    作者:杨林军;殷平;陈勇;李文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癌的微创治疗

    肺癌的外科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成为肺癌治疗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是早中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技术及麻醉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选择性单肺通气的运用,使多数肺癌的外科治疗可以安全地通过微创手术完成.现在肺癌的微创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两种方法:①胸腔镜治疗肺癌;②微创肌肉非损伤性手术治疗肺癌.这两种方法与传统的胸部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比较,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输血少,对心肺功能损伤小,开、关胸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操作简单,能提供较充分的手术视野,不会因术中暴露不足而影响手术的彻底性,几乎可以完成所有肺癌切除手术,可以作为肺癌手术的常规术式;但目前有关胸腔镜手术尚缺乏严格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而且胸腔镜手术纵隔淋巴结的完全廓清还有困难,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期并没有因为应用胸腔镜手术而改变.总之,胸腔镜手术和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都是微创治疗肺癌的新技术,这两种方法应用于肺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胸腔镜手术比较适合于较早期的选择性患者,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可满足完成各种肺癌手术的需要.

    作者:陈海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癌症杂志

中国癌症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