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玮萍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药品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药品在保障人类身体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医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药品的种类迅速增加,人们对药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符合质量标准的合格药物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对人体的身体功能进行调节,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药物,不仅无法治疗疾病,还会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1].
作者:路涛;张鲁超;王庆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管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由临床药师分析医嘱并采取优化干预方案.评估2组用药不合理情况、住院时间、专项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及用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药品用量不当、给药方法不正确、重复用药、专项治疗药品缺失等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专项药物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支出少于对照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用药指导管理,减少用药不合理情况,积极改善患者用药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黄兰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对比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官产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二次剖官产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腹壁横切口手术,观察组采用腹壁纵切口手术.对比2组产妇的盆腔粘连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手术总耗时、术中出血量及胎儿娩出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盆腔粘连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手术总耗时及胎儿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壁纵切口在二次剖宫产术产妇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胎儿娩出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林杏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酒精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若无限制或长期大量饮酒,势必会对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诱发一系列的精神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次调查以我院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用药情况,旨在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孝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章氏手法治疗结合患者功能锻炼治疗膝痹病(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章氏手法结合患者功能锻炼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162例患者,临床控制123例(75.92%),显效30例(18.52%),有效5例(3.09%),无效4例(2.47%),总有效率为97.53%.结论 章氏手法结合患者功能锻炼治疗膝痹病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作者:陈定家;郑亚明;叶臻;何亚标;陈盛;吕辰玮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8例在该院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直肠息肉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由同一小组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低于/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明显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治疗成功率及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作者:王秀清;林金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 0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实施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常见病原菌分布进行观察,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1 0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分离出37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90株(51.4%),革兰阴性菌170株(45.9%),真菌10株(2.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性较高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敏感性较高的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革兰阳性菌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临床医师认真观察患儿病症,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法,确保临床合理用药,提升抗感染疗效.
作者:赵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患者,女,63岁.于2015年2月10日人院,因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2℃,伴畏寒、寒颤,于当地医院静脉滴注液体治疗2d(具体药物名称不详),体温下降.3d前患者出现腹泻,次数较多,> 10次/d,为墨绿色水样便,无脓血便,量较多,无明显腹痛,后出现食欲不振,进食后恶心嗳气,无呕吐、反酸、烧心,无心慌、气短,于当地医院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奥美拉唑、维生素C、维生素B6、氯化钾等治疗2d,患者症状无改善,并出现脐周阵发性隐痛,里急后重感,尿量减少,24h约700ml,伴有泡沫,全身出现散在出血点,以腋下为多,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
作者:郑永青;高风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全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按照CLSI2014折点判读,使用WHONET5.6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使用2检验分析.结果 MRSA检出率为56.7%(68株),MRCNS检出率为70.7%(70株);MRSA主要分布于痰液25株(36.76%)、咽拭子12株(17.65%)各类伤口分泌物13株(19.12%)、血液4株(5.88%)中.MRCNS主要分布于各类伤口分泌物28株(28.28%)、尿液24株(24.24%)、痰液17株(17.17%)、血液14株(14.14%)中;MRSA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明显增高.结论 该院MRCNS有检出率的降低的趋势,但是检出率仍较高,耐药性强,仍需给予足够的重视.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医院感染监控,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同时按照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陈奕雯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全面护理联合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 将新生儿黄疸患儿5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的模式.对比2组黄疸减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黄疸减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满意度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护理联合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有利于患儿身体的早日康复,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强化护理干预对右美托咪定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躁动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强化术前心理疏导、术中护理和恢复期护理.对比2组术前和麻醉恢复期血压、心率波动情况.对比2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麻醉恢复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观察组麻醉恢复期(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 (P <0.05).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躁动的预防效果,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作者:胡黎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该院临床上检出菌株及其分布情况,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及药敏性,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该院2010年8月-2014年9月临床送检的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将分离出的细菌及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共分离或培养出各种病原体14 687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1 784株居首,占12.15%,主要来自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ICU等科室送检的痰标本;对氨基糖苷类、头孢他啶等敏感性较高,对一、二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等高度耐药.结论 本院主要检出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品种和耐药性与其他报道接近但有所差异,铜绿假单胞菌是检出率高的检出菌,耐药性高.定期的检出菌分布调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指导,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避免更多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洪一兰;卓飞霞;张笑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考试任务对唾液中自由基清除活性(FRSA)的值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学术考试压力下的唾液FRSA和唾液皮质醇水平进行了测定.测试样本为健康志愿者考试前5min即压力前、考试完90min后即压力后的唾液样本.FRSA和皮质醇水平分别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皮质醇试剂盒测定.结果 简单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4名志愿者中有20名(83.33%)在考试任务下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感到紧张和焦躁.考试后测得24名受试者唾液FRSA平均值较考试后降低,皮质醇/FRSA平均值较考试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考试前后受试者唾液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质醇/FRSA的比值可以作为轻微心理压力,如考试压力的可用生物指标.
作者:刘银;金美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患者采用吸入麻醉方法,B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法.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言语应答时间、拔管时间以及2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3、6、12h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 B组患者的睁眼时间、言语应答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B组患者的术后1、3、6h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与吸入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的中枢神经影响较小,患者中枢神经功能恢复较快,术后苏醒快,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秀英;姜慧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肝内外胆管结石取出T管引流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回顾性总结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开展的95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肝内外胆管结石取出T管引流术的手术配合体会.结果 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 185min,术中出血30~80ml,术后4~8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6~8周T管造影后去除T管,住院时间6~ 10d.结论 熟练、优质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慧霞;陈韶宇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乙肝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2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采取优质护理的观察组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2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2.4±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5.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肝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与了解,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率、血压、尿量、心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心率、血压、尿量、心功能、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血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DD)、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常规心力衰竭药物的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治疗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且能减少常规心力衰竭药物的使用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98例,通过动态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压缩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及体温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能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从而改善治疗效果,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郑明纲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20例,按照临床医治时不同方案,将行雷贝拉唑治疗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将行奥美拉唑治疗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胸痛、反流及烧心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口干、腹泻等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行雷贝拉唑治疗可优化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季勇;陈妙研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沟通技巧在婴幼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静脉采血,试验组在操作过程中采用了沟通技巧.比较2组患儿的静脉采血率、一次采血成功率和采血满意度.结果 2组同意静脉采血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婴幼儿进行静脉采血时,运用沟通技巧可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及家长的满意度,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卫洋丽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