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彬
目的:探讨右半肝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右半肝切除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手术配合体会。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平均时间为120min,无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右半肝切除术中,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默契配合及术后的整理工作均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作者:洪叶;唐祖芝 刊期: 2016年第28期
哮喘的治疗费用在医疗保健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使用昂贵的紧急医疗[1]。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患有哮喘,预计到2025年哮喘患者将增加到4亿[2]。哮喘导致每250人中就有1人死亡,大概与贫穷的生活质量有关,哮喘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3-4]。随着社会人口进入了老龄化,老人健康问题尤为凸显,在社会关系中老年人易失去独立、身份和尊严,尤其面对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时,更会使老人感到恐惧和无助。哮喘会经常阻止老年人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这就无形地增加了老年人的孤独感。 Carnegie等[5]在提高老年哮喘管理一文中提到,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和全面的疾病信息将使老年患者更有效地管理他们的哮喘,达到身心健康,并减少老年患者住院人数。
作者:邢荣芹;李贤;张亚楠 刊期: 2016年第28期
如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一直是医改的重点及难点,必将困扰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国的医疗服务存在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不均、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政府卫生支出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这些都导致了民众对于医疗服务行业的不满意和医患矛盾的加剧[1]。新医改关注的关键问题目前多集中在公立医院投入不足、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在这些日益突出的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国家卫生计生委以及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医疗改革的新举措、新办法,包括取消药品加价、鼓励医师多点执业等。本文将我院在新医改环境下关于医院人事制度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希冀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作者:赵文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静脉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清醒时间、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研究组清醒时间为(8.91±2.78)min短于对照组的(17.67±5.52)min(P<0.05);研究组检查后SBP低于检查前及对照组(P<0.05);2组检查前后SpO2均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中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高,患者可快速清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广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给予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对照组给予乙酰谷酰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白细胞介素-10( IL-1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觉醒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高于对照组的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6,P=0.003)。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10、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0、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觉醒时间为(9.10±3.65)d短于对照组的(17.23±4.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疗效显著,缩短觉醒时间,值得借鉴。
作者:徐刚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人血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人血白蛋白。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腹胀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血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能够提高疗效,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孟庆磊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高龄产妇的风险及高龄对妊娠与分娩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孕妇400例,其中高龄产妇200例作为研究组,包括初产妇100例、经产妇100例;适龄200例作为对照组,包括初产妇100例、经产妇100例。观察2组孕妇的围生期产妇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初产妇与经产妇的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产后出血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龄初产、经产孕妇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适龄初产、经产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初产妇剖宫产率46%高于经产妇的33%,研究组的初产、经产孕妇剖宫产率均分别大于对照组初产、经产孕妇。研究组初产、经产孕妇新生儿的问题如新生儿窒息、过低体质量、畸形、病死率等均高于对照组初产、经产孕妇的新生儿,研究组高龄初产妇剖宫产率高,所以住院时间为(8.6±1.2) d明显高于同组经产妇(6.1±1.0)d以及对照组适龄初产(5.0±0.9)d与经产孕妇(4.7±0.7)d的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相比适龄孕妇来说,因生理及心理原因,妊娠及分娩发生的危险、剖宫产率均较高,新生儿的健康受到不利影响均较高,恢复时间长,应做好高龄孕妇产前的教育及护理,对高龄产妇妊娠与分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谭文换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通心络胶囊、参麦注射液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呼吸科间质性肺疾病与肺纤维化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皮质激素、通心络胶囊及参麦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通心络胶囊、参麦注射液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志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患者,女,48岁,2015年11月5日因血液黏稠度高,脑供血不足致眩晕,来我院内科就诊。主诉头晕,全身乏力,整天昏昏沉沉,偶有一过性失明及不明原因的晕倒。既往无过敏史,为非过敏体质。 CT显示颈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有不同程度错位,椎动脉有受压现象,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供血不足。医嘱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贵州景峰注射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725)100ml静脉滴注20min后,患者双臂及胸背部出现药疹,全身瘙痒,并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呼叫护士后,立即停止用药,停药30min后,不适症状逐渐消失,查体:血压126/80mmHg,体温36.8℃,呼吸20次/min,脉搏78次/min。基本体征正常后离院。由于仅输入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一种药物,故考虑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鹏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帕洛诺司琼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因化疗出现胃肠道反应,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帕洛诺司琼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帕洛诺司琼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燕;计张奕;李玉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术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2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麻醉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镇痛诱导时间及插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中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儿生命体征反应良好,镇痛诱导时间及插管时间得到大幅度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卫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40例采用分段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试验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对2组无痛胃镜检查用药前、用药后及苏醒时的呼吸频率( RR)、心率( HR)及收缩压( SBP)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2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用药后RR、HR及SBP水平均低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用药后及苏醒时RR、HR及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中实施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值得应用。
作者:陈丽冰;任爱群 刊期: 2016年第28期
胃肠道间质瘤( GISTs)过去常被认为起源于平滑肌,近年来随着胚胎学、病理学、影像学研究的深入,其被证实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充质细胞,是一种非上皮性肿瘤,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性肿瘤,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1]。据文献报道,GISTs的发病率为(1~2)/10万人,占胃肠道肿瘤的3%。其中70%发生在胃,20%~30%发生在小肠,其他部位如结肠、食管占比<10%。故鉴于小肠肿瘤诊断的复杂性,我们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重点[2]。
作者:黄莹;李嘉家;杨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离院中心静脉导管( PICC)带管肿瘤患者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离院PICC带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基于微信平台对离院PICC带管患者进行随访及指导,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复诊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时复诊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20.0%(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能提高离院PICC带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红菊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首发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对比2组治疗2、4、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和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在第2周开始下降,对照组HAMD评分在第4周末开始下降。第2、4、8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周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用帕罗西汀,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起效快,临床治愈率高,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程宇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阶段胃癌患者血清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低密度脂蛋白( LDL-C)及三酰甘油( TG)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6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化疗前后血清TC、TG、HDL-C、LDL-C的水平,并与4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血脂水平对比。结果胃癌组血清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G、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稳定(SD)患者化疗前后TG、TC、LDL-C、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部分缓解(PR)患者化疗后TC、LDL-C水平高于化疗前(P<0.05或P<0.01);HDL-C水平虽高于化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PD)患者化疗前后TG与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TC、LDL-C水平化疗后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不同病情阶段胃癌患者有低血脂倾向,血清TC、LDL-C水平监测可及时予以调治。
作者:肖敏;吉文晶;孙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择取消化系统疾病老年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观察组与应用常规胃镜检查的对照组,每组60例。比较2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指末血氧饱和度( SaO2)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检查中的不良反应与舒适度。结果检查前与检查后2组血压、HR、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检查中2组患者SaO2低于检查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检查中观察组血压、HR明显低于检查前,对照组血压、HR高于检查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2组血压、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具有安全、有效且舒适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由周;沈洁;王翠云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血尿酸( UA)、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UMP)在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患者中的变化。方法抽选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组(有颈动脉内膜病变45例)、B组(无颈动脉内膜病变45例),同时抽选同期前来体检的健康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行 UA、UMP、空腹血糖( FBG)、三酰甘油( TG)、胆固醇( TC)、静脉内膜—中膜厚度( IMT)等多项指标检测,统计3组上述指标检查结果差异。结果3组患者TG、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UA、UMP、FBG以及IM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以及UMP水平可反映糖尿病患者是否有颈动脉内膜病变的重要指标,医师应该密切关注上述指标变化。
作者:李效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和干预后手卫生改进状况。方法2015年1~6月未采取干预,每月随机抽取监测对象,共276人次。2015年7~12月采取干预后,每月随机抽取监测对象,共276人次。对干预前后ICU护理人员、医师、实习生、清洁员手卫生进行监测。结果干预前抽查监测276人次,合格94人次(34.1%),干预后抽查监测276人次,合格189人次(68.5%),干预后洗手合格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ICU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比较,干预前后护士、实习生合格率均高于医师和清洁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加强手卫生教育,强化洗手正确方法,加强监督监测提高了洗手合格率。
作者:孙立萍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掌侧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掌侧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6例,比较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9~24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对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掌侧万向锁定钢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内固定可靠,可对骨折块进行有效固定,防止复位丢失、减少肌腱激惹等并发症,并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吕军 刊期: 201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