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计张奕;李玉芳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自2012年11月首个SGLT-2抑制剂药物达格列净上市以来,目前已有6种SGLT-2抑制剂相继上市。 SGLT-2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加速尿中葡萄糖的排泄达到降糖目的,因不依赖胰岛素,所以其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低。但SGLT-2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有低血糖、尿路及生殖器感染,罕见肾盂肾炎、恶性肿瘤及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也渐渐被认识到。本文就SGLT-2抑制剂发生酮症酸中毒及其发生机制阐述如下。
作者:张宁;乔成栋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用于急诊科猝死患者家属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急诊猝死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通知家属的一般模式,观察组于接诊、抢救中及抢救后分别对家属采取综合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猝死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88.4%高于对照组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综合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急诊纠纷发生率。
作者:叶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10例随机分为2组各105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2,P<0.01)。观察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琥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改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B型超声( B超)在甲状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甲状腺肿块患者164例,比较B超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结果164例甲状腺肿块患者的B超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中,单发性肿块占51.2%(84/164)、多发性肿块占48.8%(80/164)。在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肿诊断中,B超与病理诊断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癌诊断中,B超与病理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对恶性甲状腺肿块的鉴别准确性较高,但对良性甲状腺肿块的鉴别准确性较差。临床医师不能将B超诊断作为临床诊断的唯一依据,应结合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林怡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患者的用药需求、意见及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以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对医院2011-2015年门诊药物咨询工作的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咨询者的咨询药物类型、咨询药物内容、咨询药物中的不良反应、用药误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者中药物的药理作用及适应证咨询多,其次为药物的用法用量;咨询不良反应多的是抗感染药物,其次是心血管药物;咨询中不良反应多的抗生素类别是喹诺酮类,其次是头孢菌素类。结论加强临床药师的教育与培养,普及群众性药物知识宣传教育,有利于药物咨询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缪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联合特拉唑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尿潴留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低频脉冲联合特拉唑嗪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初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尿痛与排尿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联合特拉唑嗪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骞;黄水玉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目标性心理护理对外伤性鼓膜穿孔行鼓膜修补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外伤性鼓膜穿孔行鼓膜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目标性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SCL-90评分和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SCL-90总得分为(114.60±15.26)低于对照组的(145.28±17.64)分,治疗依从性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鼓膜穿孔行鼓膜修补术患者实施目标性心理护理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锦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养阴定颤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 PD)非运动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肝肾阴虚型PD非运动症状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美多巴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养阴定颤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 NM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头晕、跌倒、入睡困难、便秘、主动性、集中精力、忘记、不宁腿、疼痛、汗出及NMS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头晕、跌倒、入睡困难、便秘、不宁腿、汗出及NM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定颤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效果显著,改善了PD非运动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平启年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40例采用分段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试验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对2组无痛胃镜检查用药前、用药后及苏醒时的呼吸频率( RR)、心率( HR)及收缩压( SBP)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2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用药后RR、HR及SBP水平均低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用药后及苏醒时RR、HR及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中实施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值得应用。
作者:陈丽冰;任爱群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心绞痛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22)。观察组心肌梗死复发2例(5.3%),对照组1例(2.6%),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血管性死亡患者,对照组患者发生血管性死亡1例(2.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复发1例(2.6%),对照组心绞痛复发8例(26.3%),2组比较差异显著(χ2=4.54,P=0.033)。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改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付振强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和干预后手卫生改进状况。方法2015年1~6月未采取干预,每月随机抽取监测对象,共276人次。2015年7~12月采取干预后,每月随机抽取监测对象,共276人次。对干预前后ICU护理人员、医师、实习生、清洁员手卫生进行监测。结果干预前抽查监测276人次,合格94人次(34.1%),干预后抽查监测276人次,合格189人次(68.5%),干预后洗手合格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ICU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比较,干预前后护士、实习生合格率均高于医师和清洁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加强手卫生教育,强化洗手正确方法,加强监督监测提高了洗手合格率。
作者:孙立萍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对卫生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卫生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方法抽取卫生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使用抗菌药物的归档病历200份,对200份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卫生院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结论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全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作者:义志忠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掌侧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掌侧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6例,比较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9~24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对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掌侧万向锁定钢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内固定可靠,可对骨折块进行有效固定,防止复位丢失、减少肌腱激惹等并发症,并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吕军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在全麻清醒气管插管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需行全麻清醒气管插管患者90例,依据麻醉药物分组,观察组( n=45)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 n=45)采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比较2组不同时点生命体征及Ramsay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T2、T3时点HR与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0、T1和T4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SpO2均无显著变化;观察组T1、T2时点Ramsay评分均高于T0(P<0.05),对照组T1时点Ramsay评分高于T0(P<0.05),2组T1时点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0、T2时点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清醒气管插管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镇静效果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庆洪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尤瑞克林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进行障碍功能训练,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余鹭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某区域农村居民642名中的360名进行调查,分析其中高血压患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360名居民中调查出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有120名,患病率为33.3%。患者的体质量、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高血压家族史及饮食习惯等与高血压病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该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高,患病因素主要是生活习惯不佳,需要针对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对的预防措施,并对已患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改善其生活习惯,促进高血压病症的改善。
作者:卢宝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对普外科重症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该科住院的重症患者98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9例。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治疗效果、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常规护理组的59.18%,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41%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2.86%,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7.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普外科重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围术期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相关投诉。
作者:郑明先 刊期: 2016年第28期
静脉输液治疗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挽救患者生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输液反应是静脉输液方式治疗疾病时产生的非预期治疗效应,属医源性不良反应[1]。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包括其他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质和致热原、死菌、游离菌体蛋白)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发冷、寒颤,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0℃左右,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老年人还可能出现心衰、死亡等。常遇到需要及时处理的问题。本文对我院药品群体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血尿酸( UA)、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UMP)在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患者中的变化。方法抽选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组(有颈动脉内膜病变45例)、B组(无颈动脉内膜病变45例),同时抽选同期前来体检的健康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行 UA、UMP、空腹血糖( FBG)、三酰甘油( TG)、胆固醇( TC)、静脉内膜—中膜厚度( IMT)等多项指标检测,统计3组上述指标检查结果差异。结果3组患者TG、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UA、UMP、FBG以及IM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以及UMP水平可反映糖尿病患者是否有颈动脉内膜病变的重要指标,医师应该密切关注上述指标变化。
作者:李效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引起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病原体,急性期也可在任何年龄段引起哮喘的恶化,增加小儿的住院率和病死率。 RSV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导致该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特别是两个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可能会在RSV感染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RSV感染期间Treg与Th17的功能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本文对二者在RSV感染发病机制的作用进行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得志(综述);吴福玲(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