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洪
目的:对卫生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卫生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方法抽取卫生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使用抗菌药物的归档病历200份,对200份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卫生院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结论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全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作者:义志忠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针对护理风险因素制定临床护理管理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年龄>60岁、输血、携带中心静脉导管、服用5种以上药物、病危及护理人员年资低于3年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以上情况者(P<0.05)。干预后,药物应用错误、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坠床及静脉导管滑脱发生率低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高龄、输血、携带中心静脉导管、服用多种药物、病危及护理人员年资低均是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应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史爱云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高龄产妇的风险及高龄对妊娠与分娩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孕妇400例,其中高龄产妇200例作为研究组,包括初产妇100例、经产妇100例;适龄200例作为对照组,包括初产妇100例、经产妇100例。观察2组孕妇的围生期产妇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初产妇与经产妇的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产后出血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龄初产、经产孕妇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适龄初产、经产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初产妇剖宫产率46%高于经产妇的33%,研究组的初产、经产孕妇剖宫产率均分别大于对照组初产、经产孕妇。研究组初产、经产孕妇新生儿的问题如新生儿窒息、过低体质量、畸形、病死率等均高于对照组初产、经产孕妇的新生儿,研究组高龄初产妇剖宫产率高,所以住院时间为(8.6±1.2) d明显高于同组经产妇(6.1±1.0)d以及对照组适龄初产(5.0±0.9)d与经产孕妇(4.7±0.7)d的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相比适龄孕妇来说,因生理及心理原因,妊娠及分娩发生的危险、剖宫产率均较高,新生儿的健康受到不利影响均较高,恢复时间长,应做好高龄孕妇产前的教育及护理,对高龄产妇妊娠与分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谭文换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成本—效果评价。方法将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国产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进口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成本—效果评价。结果2组治疗有效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应用进口或国产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无差异,但两者的经济学成本相比,国产的药物明显优于进口药品。
作者:谢君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来医院就诊的心血管内科患者2034例,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及临床用药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3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出现用药问题426例(20.94%),其中常见的用药问题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占7.62%,其次为药物配伍不合理,占5.11%。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中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主要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及用药方法不合理等,应引起重视,加强用药的合理性评价,从而提高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晏文宇;韩琼;冯婷婷;江茜;章丽莉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右半肝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右半肝切除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手术配合体会。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平均时间为120min,无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右半肝切除术中,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默契配合及术后的整理工作均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作者:洪叶;唐祖芝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掌侧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掌侧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6例,比较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9~24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对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掌侧万向锁定钢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内固定可靠,可对骨折块进行有效固定,防止复位丢失、减少肌腱激惹等并发症,并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吕军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静脉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清醒时间、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研究组清醒时间为(8.91±2.78)min短于对照组的(17.67±5.52)min(P<0.05);研究组检查后SBP低于检查前及对照组(P<0.05);2组检查前后SpO2均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中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高,患者可快速清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广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频发心房颤动的原因,观察房颤复律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为正常心律组(n=112)和房颤组(n=1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房颤的原因,比较房颤患者行胺碘酮联合心律平(n=8)及心律平联合西地兰(n=6)复律方案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BMI、手术时间及术后当日血钾浓度、血白蛋白浓度、氨溴索每天用量为可疑危险因素,再次对可疑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时间延长是明确的危险因素,增加术后血白蛋白浓度和氨溴索每天用量是明确的保护因素。胺碘酮联合心律平治疗方案6h复律有效率为100.00%明显大于心律平联合西地兰治疗方案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当天血白蛋白浓度偏低,氨溴索使用量不足可导致房颤发生,胺碘酮联合心律平更适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后房颤的复律治疗。
作者:杨建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妇科优质护理临床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接收的护生实习生66名,随机分为干预组(33名)和常规组(33名),常规组采用常规的带教方法,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护生心理动态,并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比较2组护生实习生的带教效果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护生实习生的带教效果、临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妇科优质护理带教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护生实习生的心理动态,根据护生实习生的心理动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带教效果,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游美凤;苏惠瑜;黎海霞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方法太田痣患者3162例,运用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1~20次治疗,3162例太田痣痊愈2846例,皮肤色素与正常皮肤基本一致,1例患者经6次激光治疗后皮损颜色无明显消退,放弃治疗,其余患者色素明显减退,疗效显著,目前正在继续观察治疗中。有12例患者经4~10年后复发,再治疗2~5次后均消退,尚未发现再复发,总有效率为99.9%。8例遗留轻微增生性瘢痕,但未明显影响外观。结论应用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该疗法明显优于CO2激光、冷冻、磨削、植皮术等。
作者:叶振杰;周峻;陈黎;李榕;吕萍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RDS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珂立苏治疗,比较治疗后2、8、24、48h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50例RDS患儿治疗后2、8、24、48h肺功能各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治疗RDS改善了患儿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大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和干预后手卫生改进状况。方法2015年1~6月未采取干预,每月随机抽取监测对象,共276人次。2015年7~12月采取干预后,每月随机抽取监测对象,共276人次。对干预前后ICU护理人员、医师、实习生、清洁员手卫生进行监测。结果干预前抽查监测276人次,合格94人次(34.1%),干预后抽查监测276人次,合格189人次(68.5%),干预后洗手合格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ICU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比较,干预前后护士、实习生合格率均高于医师和清洁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加强手卫生教育,强化洗手正确方法,加强监督监测提高了洗手合格率。
作者:孙立萍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40例,并通过掷币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单药治疗,试验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胸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68%,退热时间、胸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3/21)低于对照组的42.11%(8/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凌秋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在全麻清醒气管插管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需行全麻清醒气管插管患者90例,依据麻醉药物分组,观察组( n=45)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 n=45)采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比较2组不同时点生命体征及Ramsay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T2、T3时点HR与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0、T1和T4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SpO2均无显著变化;观察组T1、T2时点Ramsay评分均高于T0(P<0.05),对照组T1时点Ramsay评分高于T0(P<0.05),2组T1时点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0、T2时点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清醒气管插管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镇静效果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庆洪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68例,采用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戊酸雌二醇片、醋酸甲羟孕酮片)进行治疗,对医治前后患者相关激素的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包括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 FSH)、孕酮( P)、雌二醇( E2)和催乳素( PRL),同时对医治前后子宫的变化进行对比,计算评估患者妊娠成功的概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LH、FSH、P、E2及PR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子宫体积、卵巢休积及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优势卵泡个数多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后,有52例患者成功妊娠,成功率高达76.5%。结论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有助于帮助提高患者的妊娠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霞;蒋文友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和低肺泡有效浓度( MAC)值的影响。方法将62例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在麻醉诱导前15min,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随后改为静脉泵注;对照组予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对比2组患者T0(基础值)、T1(注射右美托咪定后1min)、T2(注射右美托咪定后5min)、T3(气管插管前2min)、T4(气管插管后5min)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及MAC值。结果2组患者T0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时间点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0、T1、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值为(1.82±0.85)%低于对照组的(2.49±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七氟烷吸入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并降低低MAC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王怀彬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抗凝血药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方法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2016年6月16日住院患者抗凝血药使用是否合理的情况。结果1313例患者中使用抗凝血药58例(4.42%),品种涉及3大类,2个剂型,4个规格。抗凝血药使用率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骨科、ICU 和心内科;不合理使用抗凝血药3例(5.17%),其中无指征使用1例,另2例为序贯用药时间不合理和国际标准化比值超标未减量或停药。结论该院抗凝血药的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使临床用药趋向规范和合理。
作者:陈国梅;杨忠慧 刊期: 2016年第28期
静脉输液治疗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挽救患者生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输液反应是静脉输液方式治疗疾病时产生的非预期治疗效应,属医源性不良反应[1]。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包括其他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质和致热原、死菌、游离菌体蛋白)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发冷、寒颤,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0℃左右,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老年人还可能出现心衰、死亡等。常遇到需要及时处理的问题。本文对我院药品群体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目标性心理护理对外伤性鼓膜穿孔行鼓膜修补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外伤性鼓膜穿孔行鼓膜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目标性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SCL-90评分和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SCL-90总得分为(114.60±15.26)低于对照组的(145.28±17.64)分,治疗依从性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鼓膜穿孔行鼓膜修补术患者实施目标性心理护理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锦香 刊期: 201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