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蒋文友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自2012年11月首个SGLT-2抑制剂药物达格列净上市以来,目前已有6种SGLT-2抑制剂相继上市。 SGLT-2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加速尿中葡萄糖的排泄达到降糖目的,因不依赖胰岛素,所以其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低。但SGLT-2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有低血糖、尿路及生殖器感染,罕见肾盂肾炎、恶性肿瘤及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也渐渐被认识到。本文就SGLT-2抑制剂发生酮症酸中毒及其发生机制阐述如下。
作者:张宁;乔成栋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用于急诊科猝死患者家属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急诊猝死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通知家属的一般模式,观察组于接诊、抢救中及抢救后分别对家属采取综合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猝死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88.4%高于对照组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综合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急诊纠纷发生率。
作者:叶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联合特拉唑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尿潴留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低频脉冲联合特拉唑嗪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初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尿痛与排尿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联合特拉唑嗪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骞;黄水玉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抗凝血药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方法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2016年6月16日住院患者抗凝血药使用是否合理的情况。结果1313例患者中使用抗凝血药58例(4.42%),品种涉及3大类,2个剂型,4个规格。抗凝血药使用率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骨科、ICU 和心内科;不合理使用抗凝血药3例(5.17%),其中无指征使用1例,另2例为序贯用药时间不合理和国际标准化比值超标未减量或停药。结论该院抗凝血药的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使临床用药趋向规范和合理。
作者:陈国梅;杨忠慧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阶段胃癌患者血清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低密度脂蛋白( LDL-C)及三酰甘油( TG)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6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化疗前后血清TC、TG、HDL-C、LDL-C的水平,并与4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血脂水平对比。结果胃癌组血清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G、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稳定(SD)患者化疗前后TG、TC、LDL-C、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部分缓解(PR)患者化疗后TC、LDL-C水平高于化疗前(P<0.05或P<0.01);HDL-C水平虽高于化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PD)患者化疗前后TG与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TC、LDL-C水平化疗后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不同病情阶段胃癌患者有低血脂倾向,血清TC、LDL-C水平监测可及时予以调治。
作者:肖敏;吉文晶;孙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成本—效果评价。方法将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国产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进口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成本—效果评价。结果2组治疗有效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应用进口或国产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无差异,但两者的经济学成本相比,国产的药物明显优于进口药品。
作者:谢君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促进基本药物在临床合理使用,提高基本药物管理水平。方法从西安交通大学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采集2014-2015年门诊患者药品使用数据,对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用药频度( DDDs)和日均费用( DDDc)。结果该院基本药物品种数和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与2015年门诊患者使用基本药物的品种数占临床使用药品品种数分别为32.75%、42.13%;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占临床用药总金额分别为25.32%、27.96%。 DDDs排名靠前的化学药品类基本药物有阿卡波糖、缬沙坦、硝苯地平等,但其DDDc较低;中成药类基本药物中内科用药使用金额构成比很高。结论该院基本药物的覆盖率、使用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应做好基本药物的相关宣传工作。
作者:刘子兰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4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45例患者均一次性取材成功,取材成功率为100.0%,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确诊率为97.8%(44/45)。恶性肿瘤34例(75.6%),良性肿瘤10例(22.2%),1例穿刺病理检查提示为炎性细胞浸润,术后病理证实为鳞癌。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损伤小、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确诊率高的检查手段,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曾辉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40例采用分段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试验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对2组无痛胃镜检查用药前、用药后及苏醒时的呼吸频率( RR)、心率( HR)及收缩压( SBP)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2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用药后RR、HR及SBP水平均低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用药后及苏醒时RR、HR及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中实施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值得应用。
作者:陈丽冰;任爱群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人血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人血白蛋白。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腹胀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血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能够提高疗效,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孟庆磊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以该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以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新的护理对策,并运用于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比较2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为(92.3±3.9)分高于对照组的(76.8±2.1)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1/47)低于对照组的16.67%(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结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常见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方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40例,并通过掷币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单药治疗,试验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胸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68%,退热时间、胸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3/21)低于对照组的42.11%(8/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凌秋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5月实行品管圈活动后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2015年8~12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防跌倒坠床率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跌倒坠床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管理中,有效提高了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的依从性,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对防跌倒坠床安全知识的认可度,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团队意识,科室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邓朝苹;代源;李春花;刘小华;余文洁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混合痔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给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庚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中药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对其指纹图谱的测定进行初步分析。方法以黄芩苷及黄芩素为代表,色谱柱选择 ShimadzuC18(4.6mm ×150mm,2.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冰醋酸(45∶30∶25),检测波长为276nm,流速为1.0ml/min,柱温30℃。结果黄芩苷在0.18~0.68μg,黄芩素在0.10~1.1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黄芩苷与黄芩素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0%(n=3,RSD=1.24%)、96.11%(n=3,RSD=1.12%)。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简单,稳定性高,重现性好,同时为其指纹图谱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参考数据。
作者:蔡艳芳;刘肖林 刊期: 2016年第28期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引起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病原体,急性期也可在任何年龄段引起哮喘的恶化,增加小儿的住院率和病死率。 RSV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导致该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特别是两个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可能会在RSV感染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RSV感染期间Treg与Th17的功能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本文对二者在RSV感染发病机制的作用进行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得志(综述);吴福玲(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经方是中医学理论的宝贵财富,在现代临床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方中药物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合用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当归芍药汤则出自《金匮要略》,方中药物健脾化湿与养血疏肝同行,善于肝脾同调,组方精妙、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临床上随症加减,可治疗多种疾病。笔者于多年临床中选用半夏泻心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部分病症多获佳效,现举例说明。
作者:张瑾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首发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对比2组治疗2、4、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和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在第2周开始下降,对照组HAMD评分在第4周末开始下降。第2、4、8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周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用帕罗西汀,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起效快,临床治愈率高,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程宇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肝胆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将58例肝胆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指标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针对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特点,其作为目前治疗肝胆疾病的经典术式之一,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耀;盛宝军;龚卫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品管圈( QCC)活动用于缩短住院患者就诊时间的效果。方法在康复科成立QCC小组,选定缩短住院患者就诊时间这一主题,通过分析现状,查找原因,实施相应对策,比较活动前后患者就诊时间的变化。结果在QCC活动的干预下,康复科住院患者就诊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圈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明显提升。结论通过QCC活动可以缩短住院患者就诊时间,效果明显,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申艳伟 刊期: 201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