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凌秋香

关键词: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40例,并通过掷币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单药治疗,试验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胸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68%,退热时间、胸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3/21)低于对照组的42.11%(8/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某院住院患者抗凝血药应用的横断面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抗凝血药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方法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2016年6月16日住院患者抗凝血药使用是否合理的情况。结果1313例患者中使用抗凝血药58例(4.42%),品种涉及3大类,2个剂型,4个规格。抗凝血药使用率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骨科、ICU 和心内科;不合理使用抗凝血药3例(5.17%),其中无指征使用1例,另2例为序贯用药时间不合理和国际标准化比值超标未减量或停药。结论该院抗凝血药的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使临床用药趋向规范和合理。

    作者:陈国梅;杨忠慧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择取消化系统疾病老年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观察组与应用常规胃镜检查的对照组,每组60例。比较2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指末血氧饱和度( SaO2)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检查中的不良反应与舒适度。结果检查前与检查后2组血压、HR、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检查中2组患者SaO2低于检查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检查中观察组血压、HR明显低于检查前,对照组血压、HR高于检查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2组血压、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具有安全、有效且舒适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由周;沈洁;王翠云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泮托拉唑联合帕洛诺司琼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帕洛诺司琼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因化疗出现胃肠道反应,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帕洛诺司琼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帕洛诺司琼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燕;计张奕;李玉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Treg和Th17细胞在RSV感染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引起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病原体,急性期也可在任何年龄段引起哮喘的恶化,增加小儿的住院率和病死率。 RSV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导致该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特别是两个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可能会在RSV感染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RSV感染期间Treg与Th17的功能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本文对二者在RSV感染发病机制的作用进行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得志(综述);吴福玲(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国产与进口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及成本-效果评价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成本—效果评价。方法将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国产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进口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成本—效果评价。结果2组治疗有效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应用进口或国产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无差异,但两者的经济学成本相比,国产的药物明显优于进口药品。

    作者:谢君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尤瑞克林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进行障碍功能训练,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余鹭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性的作用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5月实行品管圈活动后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2015年8~12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防跌倒坠床率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跌倒坠床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管理中,有效提高了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的依从性,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对防跌倒坠床安全知识的认可度,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团队意识,科室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邓朝苹;代源;李春花;刘小华;余文洁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68例,采用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戊酸雌二醇片、醋酸甲羟孕酮片)进行治疗,对医治前后患者相关激素的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包括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 FSH)、孕酮( P)、雌二醇( E2)和催乳素( PRL),同时对医治前后子宫的变化进行对比,计算评估患者妊娠成功的概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LH、FSH、P、E2及PR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子宫体积、卵巢休积及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优势卵泡个数多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后,有52例患者成功妊娠,成功率高达76.5%。结论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有助于帮助提高患者的妊娠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霞;蒋文友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品管圈活动在缩短住院患者就诊时间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品管圈( QCC)活动用于缩短住院患者就诊时间的效果。方法在康复科成立QCC小组,选定缩短住院患者就诊时间这一主题,通过分析现状,查找原因,实施相应对策,比较活动前后患者就诊时间的变化。结果在QCC活动的干预下,康复科住院患者就诊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圈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明显提升。结论通过QCC活动可以缩短住院患者就诊时间,效果明显,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申艳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护理研究近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目前全球约20亿人罹患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占90%以上,而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约占1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也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即将成为全球老龄化人口多的国家,老年人群的健康现状值得关注。在老年人贫血中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一种,也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加之医务人员孜孜不倦的探索,老年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并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治疗及护理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黄肖燕;陆承勇;庞贞兰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早产儿颅脑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早产儿颅脑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出生的104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各52例,分别作为早产组和足月组。2组新生儿均行颅脑超声检查,观察2组新生儿检查结果,并进行随诊记录。结果2组新生儿在出生3~5d内行颅脑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早产组颅脑超声异常检出率为44.2%明显高于足月组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6例颅脑超声异常新生儿进行复查及治疗,后期随访发现脑积水2例,运动障碍1例,死亡2例。结论对早产儿进行颅脑超声检查可较早地发现早产儿颅内病变,做起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陈蕾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首发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对比2组治疗2、4、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和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在第2周开始下降,对照组HAMD评分在第4周末开始下降。第2、4、8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周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用帕罗西汀,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起效快,临床治愈率高,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程宇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不同病情阶段胃癌患者血清血脂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阶段胃癌患者血清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低密度脂蛋白( LDL-C)及三酰甘油( TG)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6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化疗前后血清TC、TG、HDL-C、LDL-C的水平,并与4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血脂水平对比。结果胃癌组血清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G、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稳定(SD)患者化疗前后TG、TC、LDL-C、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部分缓解(PR)患者化疗后TC、LDL-C水平高于化疗前(P<0.05或P<0.01);HDL-C水平虽高于化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PD)患者化疗前后TG与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TC、LDL-C水平化疗后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不同病情阶段胃癌患者有低血脂倾向,血清TC、LDL-C水平监测可及时予以调治。

    作者:肖敏;吉文晶;孙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64层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 GISTs)过去常被认为起源于平滑肌,近年来随着胚胎学、病理学、影像学研究的深入,其被证实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充质细胞,是一种非上皮性肿瘤,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性肿瘤,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1]。据文献报道,GISTs的发病率为(1~2)/10万人,占胃肠道肿瘤的3%。其中70%发生在胃,20%~30%发生在小肠,其他部位如结肠、食管占比<10%。故鉴于小肠肿瘤诊断的复杂性,我们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重点[2]。

    作者:黄莹;李嘉家;杨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我院门诊中药房中药饮片常见调配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中药房中药饮片常见调配差错,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调取医院2016年1~4月所有中药饮片处方,对处方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所有调剂差错的处方按差错类型分类,找出差错原因,并实施相应防范措施。结果医院2016年1~4月所有门诊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的调剂差错大致可分为5类,包括用法用量错误、脚注错误、抓配错误(多配、错配、漏配)、发药错误、其他错误等。结论处方因素、药师因素及其他因素均是差错产生的原因,严格把握好个个关卡,才能有效地控制差错的发生。

    作者:鲁耀兰;马妮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腹股沟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短于/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疝修补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曾小灵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妊高症产妇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将86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术后出血量、术后先兆子痫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先兆子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量,降低先兆子痫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苏丽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人血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血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人血白蛋白。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腹胀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血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能够提高疗效,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孟庆磊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小针头肌内注射减轻消瘦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针头肌内注射减轻消瘦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0例需行肌内注射的消瘦患者(BMI均<18.5kg/m2)按照随机化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90例。试验组采用4.5号针头对患者实施肌内注射,对照组采用7号针头对患者实施肌内注射。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感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3、4、5级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药液外溢和皮下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头肌内注射可显著减轻消瘦患者的疼痛感,有效降低药液外溢和皮下硬结的发生率。

    作者:陈金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硫酸镁治疗妊高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妊高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酸镁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血压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妊高症患者疗效显著,不但能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病症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锦丽 刊期: 2016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