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32例患者行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患者32例,对其进行电切术。并对术前、术后5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生活质量评价( QOL)、大尿流量( Qmax)、残余尿量( PRV)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进行记录。结果术前、术后5个月比较,所有患者Qmax增大,QOL、IPSS及PRV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患者进行电切术,可有效控制前列腺症状,且不会导致肿瘤细胞种植,临床效果显著,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丁向前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肠梗阻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吾吉提·海沙尔;海梦 刊期: 2016年第29期
胸膜腔积液常见于临床,常规普通放射检查能够直接检查出,如检查结果胸膜腔中有12 ml左右液体,为正常现象,不会有显示,检查如为少量胸腔积液,可看到肋隔角变钝[1]。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胸腔内积液,主要包括肺炎、心力衰竭、结核,胸胸膜腔积液常见于临床,常规普通放射检查能够直接检查出,如检查结果胸膜腔中有12 ml左右液体,为正常现象,不会有显示,检查如为少量胸腔积液,可看到肋隔角变钝[1]。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胸腔内积液,主要包括肺炎、心力衰竭、结核,胸膜腔积液会对胸膜内液体的运动造成一定影响,胸膜腔积液经过转归会变成胸膜粘连[2]。
作者:赵晓芬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应用PDCA循环对天疱疮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天疱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家庭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天疱疮患者采用PDCA循环家庭护理干预疗效较好,并能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
作者:鞠丽丽;朱丽;李伟华;冯德香;孙元元;李娜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研究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手工检索方法,查阅2010-2016年国内公开发行的部分医药学文件,查找与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有关的临床试验,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质子泵抑制剂会对身体各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奥美拉唑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例数高281例,占44.60%;雷贝拉唑次之为263例,占41.75%。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涉及了多个系统的损害反应,不良反应表现较多的有胃肠系统和过敏反应等。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群体当中,因此要加强对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合理选用质子泵抑制剂。
作者:徐军华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了解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持续改进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医院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术、白内障手术等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的病历360例进行分析。结果在360例Ⅰ类切口手术中,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36例占37.78%,预防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占34.56%、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占33.82%。结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仍然存在不合理的用药情况,医院需结合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改进。
作者:陈雅倩;赵元伟;王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联合罗红霉素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2组患者均给予鼓膜置管术治疗,观察组加用罗红霉素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比较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高于对照组的6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鼓膜置管术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余亚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前,卫生事业日益发展,医院药品采购业务频繁,药品种类繁多,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维护患者的切身利益是医院药品管理的主要目的[1]。目前我国较多医院药品管理方面存在部分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设备配套不足,药品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药品采购不规范及药品管理人员缺失和素质较低等[2]。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院经营环境的改变,加强医院药品管理至关重要,同时医院经营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以确保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对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李瑞环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0例,其中31例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29例为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观察2组分娩孕周和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围产儿结局。结果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比较,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孕周早、入院后治疗时间长、并发症重、母婴结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重,围产儿预后差,应密切监测病情,给予相应治疗,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苏红丽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参术双补汤加减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血浆N端脑钠肽激素原( 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的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参术双补汤加减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临床应用参术双补汤加减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显著,且对NT-proBNP值的降低有明显影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曲晶;王春娣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 FPG)、血脂水平、血肌酐( SCr)、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结果治疗后2组FPG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但治疗后2组间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肾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平;刘新亮 刊期: 2016年第29期
儿童抽动障碍( TD)是临床常见的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性疾病。通常在临床上以不随意突发、快速、非节律性、重复、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的特点。由于运动和(或)发声抽动常使患儿缺乏自尊、自信,影响工作和学习,让患儿难以适应环境。临床上根据抽动症状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发声抽动和运动抽动;而根据复杂程度的不同还可分为简单抽动和复杂抽动。根据临床表现、发病年龄、病程的长短及是否同时伴有发声抽动分为:慢性运动或发声TD、短暂性 TD、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称Tourette综合征( TS )3种类型,其患病率分别为1%~2%、5%~7%和0.3%~1.0%[1~3],一般认为3种类型可有连续性。短暂性TD可以随着病情的不断变化而逐渐发展成慢性运动或发声TD,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TS中约有50%的患儿其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性抽动或简单发声性抽动,TD患儿约有50%可有1种或1种以上心理行为障碍,称为共患病[4],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焦虑、暴怒等),而共患病增加了TD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且影响到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个性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5]。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诸多中医学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惠瑾;马辉;贾庆红;黄春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它是指动脉内膜的脂肪、血液组成部分的积累,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过度生长,引发一系列的细胞坏死及固化等不同损坏的病变,是一种动脉血管壁的退化类病理变化,由于动脉内膜积累的脂质块状物体显示出乳白色粥状,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了解和认识到炎性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大量炎性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形成大量的易损斑块,并产生较多的免疫细胞。有研究发现大部分免疫细胞是巨噬细胞和T细胞,但并未发现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慢性炎性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性表现,并与血管改变有关系,在动脉硬化恶化过程中起到关键影响。因为,在动脉血管壁的不规则区域或受血液动力学相关因子的干预,如血流错乱的分开位置或血流加快的区域易出现阻碍的斑块,而斑块也可积累在曾被感染或受免疫细胞侵袭的位置。经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反应,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炎性反应及免疫应答反应在该疾病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2]。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炎性反应及免疫应答反应在疾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李博萍;郑健龙 刊期: 2016年第29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是一组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炎性脱髓鞘,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GBS多呈单向病程,目前对其不同病程中电生理诊断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不多。为此,将15例GBS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CV)、F波和针极肌电图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林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及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0例,均行胃癌手术,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进食时间,出院前调查患者满意度,随访3个月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随访3个月,2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5.0%( P<0.05)。结论针对行胃癌手术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康复措施,不但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更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红芹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了解医院糖尿病患者用药合理情况。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 DDD)法,对糖尿病患者629例急诊处方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药品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用药限定日费用( DDC)等。结果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当,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口服降糖药DDC居前三位的为阿卡波糖片、格列美脲片、盐酸二甲双胍片;注射用降糖药DDC居前三位的为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结论医院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丁凯;杨慧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为观察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分为杓型、超杓型、反杓型及非杓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表对2组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比较评定。结果观察组认知功能总分平均为(24.3±2.4)分,对照组为(29.0±2.8)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杓型的认知功能总分平均为(27.1±2.5)分,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分别为(24.9±2.4)分、(24.4±2.3)分和(23.8±2.2)分,杓型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血压的变化可影响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黄熙伦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相关性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案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NSAIDs相关性溃疡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医症候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0%( P<0.05);观察组胃镜下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随访观察组6个月后复发率为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3%( P<0.01)。结论中医中药治疗NSAIDs相关性溃疡具有一定的优势,疗效显著。
作者:黄福斌;顾月星;黄河;张阳;徐兆山;刘柱成;仇玕;杨睿芊;陈勇;王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采用超声辅助诊断的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子宫腺肌病40例和子宫肌瘤40例。观察比较两者超声诊断符合率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结果两者超声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子宫肌瘤组误诊率与子宫腺肌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组超声诊断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子宫腺肌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其价值更大,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都存在着误诊情况,单一的超声诊断并不能真正确诊疾病,确诊疾病还需要配合其他检查。
作者:方梦瑜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护理措施。方法将80例脑梗死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测量2组患者入院后各时间段的血压水平,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血压变化。结果患者入院后首次测量73例(91.25%)患者血压增高。有高血压用药史的患者收缩压为(158±31) mmHg,高于其他患者的(136±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6个月以及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血压明显升高,高血压用药史是影响血压水平的重要因素。
作者:宋云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