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中医体质辨识调养的疗效

胡岗;林麟;王芳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 中医体质辨识治疗, 中医体质辨识调养,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医体质辨识调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行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患者60例,根据个体差异给予中医辨识、辩证治疗及调养,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每个阶段中医临床疗效,同时测量前后其体质量变化。结果中医体质辨识后,影响肿瘤患者康复调养的重要因素是正气亏虚;给予中医辨识治疗与调养6个月后中医症候疗效良好,其症状总改善率为86.7%;治疗前后体质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调养治疗一定时间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体质量无差异,说明中医体质辨识调养对该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早孕妇女64例,均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手术,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变化、术中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宫缩痛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前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与术中、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术期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中麻醉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子宫收缩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无痛人流麻醉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茂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儿科门诊护理中的沟通技巧

    儿科门诊是医院人群密集、人流量大的公共服务场所,患儿需要及时得到治疗,因此在医院的门诊护理工作中能否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将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有效性与医院的社会声誉。特别是在医院的儿科门诊,作为门诊管理的重点部门,其主要承担处理医患矛盾的工作。因此融洽门诊关系不仅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患儿在就诊过程中的核心诉求。本文对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医患沟通技巧提供参考。

    作者:黄健怡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静脉滴注甘露醇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神经外科患者大多数病情危重急,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临床上常需尽快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常应用的方法是快速静脉输注20%甘露醇,通常为6h或8h快速静脉滴注1次。频繁静脉穿刺可损伤静脉;甘露醇注射液是六碳多元醇,为高渗透压性脱水剂,20%甘露醇在临床广泛应用,特别是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尤为重要[1]。但频繁应用或用量过大,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我科住院患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中共有16例患者出现了水电解质紊乱、静脉炎、药物外渗、局部皮肤坏死、肾衰竭等不良反应,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护理安全,避免护理纠纷,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吕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经皮肾镜碎石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与开放手术分别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经皮肾镜碎石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发热、结石清除及止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发热率为42.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4.21%(P<0.01);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26%(P<0.01)。结论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法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志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侧卧位有限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侧卧位有限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单侧突出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采用侧卧位有限椎板开窗法行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其中腰4~514例,腰5骶14例,腰3~42例。术后随访12~56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无神经根损伤及硬脊膜撕裂,切口均一期愈合,腰腿痛症状消失,优良率达95.0%。结论侧卧位单侧椎板有限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是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作者:袁林;马海珍;王庆锋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胺碘酮致华法林 INR 升高的药学监护及文献回顾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联用胺碘酮引起国际标准化值( INR)异常升高的处理方法及药学监护。方法通过对照华法林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确定引起INR值异常波动的药物,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并从华法林与胺碘酮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等方面阐述胺碘酮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 INR增高为华法林与胺碘酮联用所致,两药联用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通过停用华法林3d,并加用凝血酶原复合物,INR恢复到目标值范围。结论在使用与华法林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要考虑其对抗凝治疗的影响,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作者:刘玲;潘德锋;尚振海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腋下小切口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胸外科手术行腋下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行腋下小切口治疗。观察2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行腋下小切口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沈东涛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评价

    目的:分析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麻醉,每组100例。观察2组患者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在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盐酸奥布卡因凝胶自应用以来未见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人工流产术中松弛宫颈,镇痛效果好,使用方法安全简便,患者易接受,未发现不良反应,可广泛应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0例,其中31例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29例为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观察2组分娩孕周和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围产儿结局。结果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比较,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孕周早、入院后治疗时间长、并发症重、母婴结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重,围产儿预后差,应密切监测病情,给予相应治疗,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苏红丽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也需要实现。药学专业中,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属主干课程,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天然药物化学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作者:关树光;邱智东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持续改进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医院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术、白内障手术等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的病历360例进行分析。结果在360例Ⅰ类切口手术中,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36例占37.78%,预防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占34.56%、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占33.82%。结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仍然存在不合理的用药情况,医院需结合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改进。

    作者:陈雅倩;赵元伟;王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4例。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支气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重症肺炎1例患者使用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的药学实践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根据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参与患者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方案调整的药学实践。方法对1例使用万古霉素的重症肺炎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临床药师协助临床设计万古霉素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调整,协助医师做到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全新的药学服务。

    作者:顾海滨;林明琼;李军;陈明红;叶丽芬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2015年我院217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用药回顾性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5年医院217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住院情况及用药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7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中,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使用27个品种,其中排列前5位的是依帕司他、硫辛酸、丹参酮ⅡA磺酸钠、甲钴胺注射液、长春西汀;在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中,8例单独用药,其余均为联合用药,药物的用法、用量和疗程大部分都符合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用法用量,所有病例中,未有不良反应报告。结论217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药物治疗基本合理,但在药物使用的疗程、联合用药,特别是中药制剂的联合应用中仍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赵丽君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200例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

    目的:观察深圳市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方法选取社区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道生四诊仪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分析不同性别、体质量指数( BIM)与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200例糖尿病患者中异常体质发生率较平和体质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医体质中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患者痰湿质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且BIM>24kg/m2者中痰湿质的比例明显高于BIM≤24kg/m2者(P<0.05)。结论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区别患者的体质特征,可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是今后糖尿病患者防治的重要举措。

    作者:卢日铭;杨清;叶瑾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二陈汤加减在临床中的应用

    二陈汤方出自宋代的《和剂局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药组成,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可燥湿化痰、且能和胃止呕;陈皮温燥,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此合乎“治痰先治气”之法,两药配合,能加强祛痰和胃止呕的作用;配用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补脾,使脾健而湿化痰消,全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意。二陈的由来是半夏和陈皮以陈旧者为佳,故名二陈。此方是一个古老的祛痰之方,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采用二陈汤为主治疗呼吸系统疾及各种内科杂病疾病疗效明确,在临床上应用颇广,现介绍病例如下。

    作者:姚存荣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多层螺旋 CT三维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对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3例,均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和3D-CTA检查,并分别评估出动脉瘤的检出率,测量瘤颈与瘤体长轴直径。结果93例患者,3D-DSA检出86例98个动脉瘤,7例患者未检测出动脉瘤。3D-CTA检出81例85个动脉瘤,12例患者未检测出动脉瘤,对长轴直径为≥5mm、3~5mm、≤3mm的动脉瘤的诊断与3D-DSA的一致性分别为100%、83.33%、53.33%。3D-CTA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3.02%,特异性为94.25%,准确性为93.62%,Kappa值为0.841。结论3D-CTA对长轴直径>3mm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长轴直径≤3mm的颅内动脉瘤仍有部分漏诊,3D-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3D-DSA检查。

    作者:张金灿;胡丹;贺礼进;桂成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2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综合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当日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综合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作者:韩冰;张小礞;赵圣宝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质子泵抑制剂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手工检索方法,查阅2010-2016年国内公开发行的部分医药学文件,查找与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有关的临床试验,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质子泵抑制剂会对身体各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奥美拉唑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例数高281例,占44.60%;雷贝拉唑次之为263例,占41.75%。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涉及了多个系统的损害反应,不良反应表现较多的有胃肠系统和过敏反应等。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群体当中,因此要加强对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合理选用质子泵抑制剂。

    作者:徐军华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加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以及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观察组治疗后喘息、呼吸困难、咳嗽、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FVC、PEF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疗效显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可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因单一用药,造成的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的问题,改善肺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南丁 刊期: 2016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