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颖;马旭东;蔡维平
目的:分析层流净化手术室术中感染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择取300例在该院层流净化手术室中进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患者的感染部位、出现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护理对策。结果300例在层流净化手术室中进行手术的患者中出现感染的患者有9例(3.00%)。高危感染因素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急诊手术、Ⅱ类切口、有合并症以及输血,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与性别无关。结论高年龄、手术时间长、急诊手术、Ⅱ型手术切口、合并症以及手术时进行输血均是导致感染的高危因素,对医院加强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保证手术室内物品清洁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黄润;艾云香;陈韩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8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常规组4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啰音消失时间、血气指标复常时间、住院时间。检测干预前和干预后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常规组的75.61%( 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干预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血气指标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症状消退,减轻机体炎症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林志成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血栓弹力图( TEG)试验指标的检测,结合其发病机制分析其变化规律,分析脑出血患者应用TEG试验指标评估病情的可行性,为脑出血的诊治寻找客观的实验室指标。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33例(脑出血组),按出血量分为小量亚组11例、中量亚组16例、大量亚组6例。另选择健康成人20例为对照组。受试对象完善TEG检查前均未进行药物或手术干预治疗。诊断以颅脑CT和MRI检查为主,CT评估脑出血量,应用北京中兴TEG YZ5000型弹力图仪检测TEG指标( R值、K值、angle、MA值、CI)。结果脑出血组K值高于对照组, Angle、M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亚组间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值<10ml亚组、10~30ml亚组低于>30ml亚组(P<0.05),K值、Angle、MA 3亚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脑出血组内K值、Angle、MA与脑出血量均有显著相关性(r=0.613、-0.481、-0.381,P值均<0.05);R值、CI与脑出血量无显著相关性(r=0.251、0.242,P>0.05)。结论 TEG能够动态且完整地反映凝血与纤溶的整个过程,K值、Angle与MA值可以作为监测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一个新选择。
作者:周晓颖;马旭东;蔡维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GN)是感染乙肝病毒后一种主要的肝外表现,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肾小球,或乙肝病毒直接侵袭肾组织而引起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目前认为HBV-GN的发生主要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乙肝病毒直接损伤、免疫缺陷和遗传因素等有关,其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故其西药治疗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并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但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争议较大。中药治疗强调辅助正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具有减少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的不良反应、抗病毒、抑制炎性反应、免疫调节、降低蛋白尿、延缓疾病的发展、减轻肾脏损害的作用。中西药联合治疗HBV-GN有很大优势。
作者:檀金川;田玖玲;杨凤文;檀书庭;袁国栋;陈文军;陈素枝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控制血糖对重症监护病房高血糖危重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高血糖危重病患者36例采用抽签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2组均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甲组血糖维持在4.4~6.1mmol/L,乙组血糖维持在8.3~11.1mmol/L。对比2组抗生素应用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入住处重症监护病房后1天APACHEⅡ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甲组治疗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均短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后1天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甲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与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高血糖危重病患者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维持在4.4~6.1mmol/L内,能够使患者的预后充分改善,使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效降低。
作者:杨伟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以期为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寻找更为合理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中心体检的体检者750例作为检测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ELISA法检出阳性21例,阳性率为2.80%,PCR法检出阳性40例,阳性率为5.33%,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准确可靠,可在临床检测中推广使用。
作者:范艳萍;朱茂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24h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4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好,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索斌诚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患者,女,47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 d入院。患者于住院前2周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住院治疗,NIHSS评分为0分,头部核磁未见异常。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侧颈动脉球部后壁内中膜增厚,左侧颈动脉斑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各项血生化检查均正常。住院1d前再次出现右侧肢体力弱,且出现言语不利,NIHSS评分为7分,头部核磁示左侧基底节区、室旁急性梗死。头颈部血管CTA:(1)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非钙化性斑块,对应管腔轻度狭窄;(2)左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梗死。抗心磷脂抗体IgM阳性,其余血生化检查均正常。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作者:胡宝力格;呼日勒特木尔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生活方式及血糖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使患者的生活方式日趋健康化,同时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防止病情恶化和发展。
作者:陈婷婷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行化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100例,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规律作息、饮食指导和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定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障碍改善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及对照组,患者的遵医嘱率和护理配合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心理障碍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显著改善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及各种心理障碍,从而促使患者的遵医嘱率和护理配合度得到显著提升,对促进顺利进行化疗治疗并取得良好化疗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容娟;陈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调查医院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该院门诊处方1800份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做好处方点评工作,并对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超说明书用药类型、涉及到的药物种类、科室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1800份门诊处方中,共涉及用药记录5036条,每张处方中的平均用药记录为2.8条,其中超说明书用药的处方共计179张,涉及用药记录232条,按处方数量计,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为9.9%;按用药记录计,则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为4.6%。其中,超剂量给药、超频次给药和超年龄给药是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中构成比高的三种,各占38.5%、25.1%、16.2%;涉及的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坎地沙坦酯片、洋托拉唑肠溶胶囊、托拉塞米,各占19.6%、14.0%、12.3%;涉及的科室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各占22.3%、17.9%、13.4%。结论医院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较多,会导致患者用药风险的增加,建立一套科学、可循的超说明书用药规则十分迫切。
作者:陈鲁芳;柯江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应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能够快速稳定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乾红玲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影响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将78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根治术组和保乳术组各39例,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改良根治术组9个不同方面的SCL-90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保乳术组,改良根治术组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保乳术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保乳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癌不仅影响患者治愈后的生活水平,也将进一步引发更多的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病痛伤害。而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对患者实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具有一定的医学研究价值。
作者:苏北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1841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460株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异。方法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5版为标准判定药敏实验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昆山地区三所医院大肠埃希菌1841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46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4.6%、33.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阿米卡星、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有良好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于1.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率低于8.0%。结论制定合理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菌引起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作者:沈正林;葛称;陈亚芳;梁燕;王宏源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该院血透室2015年1~6月的血透资料,2015年7~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此期间护理人员按照品管圈的使用步骤,将品管圈应用到血透室护理中,分析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7%(16/9642)明显小于实施前的0.85%(84/9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中应用品管圈,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蓝月;刘梦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硫酸羟氯喹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将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73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联合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予以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联合组加以硫酸羟氯喹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8周后联合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配合完成全部疗程,治疗过程中联合组出现轻度面部刺激症状11例(28.95%),即红斑、瘙痒、灼热感轻度加重,对照组出现7例(20.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好、安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斌;陈志健;王炼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调查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对医院2015年1~6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病例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历合格率为54.0%,微生物送检率为95.3%,检出病原菌108株,MRSA检出率为13.0%,万古霉素使用率为35.3%。结论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要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张小丽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盆腔粘连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将86例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盆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甲乙2组,每组43例。乙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甲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乙组,手术时间短于乙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盆腔粘连患者综合手术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建立灯盏花素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其包封率。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灯盏花素聚合物胶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UV)测定灯盏花素含量,并计算其包封率。结果薄膜水化法制备的灯盏花素聚合物胶束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20.00±2.62) nm,平均包封率为(90.00±2.14)%。结论薄膜水化法可简单快速地制备灯盏花素聚合物胶束,UV可准确、可靠地测定灯盏花素聚合物胶束的包封率。
作者:邹柳;邓湘萍;熊淑娟;王哲;郭玉;廖龙彪;唐国涛 刊期: 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