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陈志健;王炼
目的:观察硫酸羟氯喹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将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73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联合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予以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联合组加以硫酸羟氯喹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8周后联合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配合完成全部疗程,治疗过程中联合组出现轻度面部刺激症状11例(28.95%),即红斑、瘙痒、灼热感轻度加重,对照组出现7例(20.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好、安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斌;陈志健;王炼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在不能耐受利福平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加用左氧氟沙星对防止耐多药出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不能耐受利福平的肺结核初治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0.4 g/d的左氧氟沙星,观察2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的痰液菌转阴情况,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6个月后的病灶吸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3、6个月后痰液细菌检测转阴率均大于对照组,完全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5.26%低于对照组的89.47%,病灶吸收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用于不能耐受利福平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具有防止耐多药、治疗效果佳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林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品质圈活动对提升现代医院供应室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供应室护士自行建立品质圈小组,定期举行活动及会议,主动讨论与提出并改善和尝试解决影响工作效率的各种问题。对比品质圈活动前后消毒供应工作质量、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结果实施品质圈活动后,消毒供应工作质量、消毒供应服务质量和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服务满意度情况均优于活动前( P<0.05)。结论品质圈活动的实施不但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而且还能使监控和管理工作得到完善,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蔡丽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6月精神科封闭病房收治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选取2015年6~12月同一科室收治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对比2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 P<0.05)。结论针对精神科封闭病房收治的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意外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对保障整体护理质量意义显著,有较高的实施价值。
作者:郑益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阿嗪米特治疗糖尿病胃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胃肠病患者11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及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阿嗪米特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西沙比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高于对照组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的早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低于对照组的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胃肠病患者在常规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加用阿嗪米特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中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肿瘤内科治疗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因,总结防治经验。方法选取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441例患者,患者入院后根据治疗目的安排制定护理计划,并发症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出现并发症后,对症治疗。记录患者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64.40%,出现并发症619例次,并发症人均(1.40±0.25)例次,日例次率8%;常见的并发症有口腔黏膜炎、发热、便秘、恶心呕吐、出血、感染;有并发症者放化疗联合比例、腹部肿瘤比例、年龄均高于无并发症者,有并发症治疗前KPS评分低于无并发症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内科治疗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并非不可预防,部分并发症具有致死性,如深静脉血栓,除积极对症治疗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体能状态,改善免疫功能。
作者:姚丽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 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mg口服,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mg口服,C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mg口服,每天1次,晚餐后服用。治疗后对比3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均下降(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P均<0.05),且C组改善幅度优于A组、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剂量较大的瑞舒伐他汀钙更能有效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江晓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内镜下钛夹联合黏膜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黏膜注射止血组、钛夹止血组和钛夹止血联合黏膜注射止血组,各20例。对比3组治疗后即刻止血效果和72h再出血率。结果钛夹止血联合黏膜注射止血组即时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黏膜注射止血组和钛夹止血组,72 h再出血率明显低于黏膜注射止血组和钛夹止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黏膜注射止血组和钛夹止血组即时止血有效率及治疗后72h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内镜下钛夹止血联合黏膜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好,72h再出血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傅鑫;李川;王河;谢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改善结核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结核病患者7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干预组36例施以优质护理,常规组34例施以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44%优于常规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50,P<0.05)。结论对结核病患者施以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研究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胆碱酯酶、血清胆固醇、白蛋白和总胆汁酸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对了解肝组织的损失程度和临床正确诊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青川;郭腾捷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耳内窥镜下行鼓膜穿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由两人在硬性耳内窥镜下行鼓膜穿刺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一人在额镜下行鼓膜穿刺术,只交待简单的注意事项。比较2组患者对鼓膜穿刺术操作及疗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操作及疗效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行鼓膜穿刺术患者实施两人在耳内窥镜下的方法并配合护理干预后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检查,缩短了穿刺所需时间,准确率高,疗效明显,减少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曹小青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比较中药离子导入与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2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采用医院自制的复方中药液,治疗组在患侧髋关节周围区域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在患侧髋关节周围区域采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Harris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3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3.33%;2组治疗后3周、治疗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治疗后6个月) 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综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慧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SDH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给予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比较2组症状、头颅CT复查情况、引流液、引流管通畅情况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观察组头痛头晕好转、记忆力改善、肢体乏力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内积气>20ml、颅内有新出血及硬膜下血肿残留>10ml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第2天观察组引流液较淡、引流管通畅所占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术中冲洗彻底,术后引流充分,复发率低,患者恢复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春红;张松;刘春荣;杨丰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了解医院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 ADR)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13例中成药ADR报告,自建数据库,按患者性别、年龄、中成药类别、给药途径、联合用药、临床表现及转归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评价。结果213例中成药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段为>55岁老年人群;涉及11类35个中成药品种,以活血剂(50.70%)、补益剂(19.25%)居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ADR程度主要为一般的和新的一般的。结论中成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呈明显增长趋势,但ADR的数量亦在增长,临床应重视临床ADR的监测、报告和分析工作,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中成药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萍;魏菊华;曹旭芳;孔飞飞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9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24例和B组25例,A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B组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0%高于A组的66.7%,复发率为4.0%(1/25)低于A组的12.5%(3/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患者满意度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新丽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盆底治疗仪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行康复治疗的产妇14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盆底肌肉收缩力,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肌力分级变化情况。结果146例产妇中完成治疗63例,治疗依从率为43.15%。治疗后肌力分级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可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肉收缩力,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蒋凌云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总结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及处理和防范措施。方法对跌倒的3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跌倒的时间、地点、程度、原有的基础病、跌倒的时段。结果跌倒的地点为厕所内、走廊里、病床边和检查途中;跌倒的时段发生在夜间23例,白天12例;跌倒原因为高龄、生理、意识状况及身体活动功能、视力障碍、服用影响意识和活动的药物、住院中无家人和其他人员陪伴、不良的外界环境等。结论预防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要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管理意识,落实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提供安全的环境,降低跌倒伤害的程度,重视跌倒后的检视及调整护理计划,进一步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作者:杨惠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有效和无效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莫西沙星治疗CAP无效的相关因素,提高莫西沙星治疗CA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莫西沙星治疗的CAP患者的资料,评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的临床特征和检查结果。结果50例CAP患者经莫西沙星治疗后有效31例(62.00%)作为有效组,无效19例(38.00%)作为无效组。治疗有效组男19例(61.29%),治疗无效组男15例(78.95%)。2组年龄、CURB-65评分、白蛋白水平、CRP值、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LNR、BNP、超过2叶肺浸润、基础疾病、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莫西沙星治疗CAP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CURB-65评分、白蛋白水平、CRP值制定有效的的治疗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连增志;孙异锋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GN)是感染乙肝病毒后一种主要的肝外表现,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肾小球,或乙肝病毒直接侵袭肾组织而引起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目前认为HBV-GN的发生主要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乙肝病毒直接损伤、免疫缺陷和遗传因素等有关,其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故其西药治疗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并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但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争议较大。中药治疗强调辅助正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具有减少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的不良反应、抗病毒、抑制炎性反应、免疫调节、降低蛋白尿、延缓疾病的发展、减轻肾脏损害的作用。中西药联合治疗HBV-GN有很大优势。
作者:檀金川;田玖玲;杨凤文;檀书庭;袁国栋;陈文军;陈素枝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通过高脂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模型,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 MDA)、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肝脏核因子( NF)-κB p65的表达,探讨NAFLD的发病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模型组给予高脂喂养,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喂养,第12周末处死大鼠。每周测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2组肝组织匀浆中MDA、TNF-α的水平、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程度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体质量和肝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肝匀浆MDA、TNF-α水平及组织病变程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肝细胞NF-κB p65表达阳性率和阳性率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NAFLD的肝脏氧化应激较正常增加,且NF-κB p65表达增加,氧化应激可能通过NF-κB通路参与NAFLD疾病的发展。
作者:蔡芳芳;曾庆新;林志辉 刊期: 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