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观察

杨春红;张松;刘春荣;杨丰忠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 慢性, 改良钻孔引流术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SDH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给予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比较2组症状、头颅CT复查情况、引流液、引流管通畅情况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观察组头痛头晕好转、记忆力改善、肢体乏力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内积气>20ml、颅内有新出血及硬膜下血肿残留>10ml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第2天观察组引流液较淡、引流管通畅所占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术中冲洗彻底,术后引流充分,复发率低,患者恢复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规范化管理在化疗药物配置中心职业防护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规范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化疗药物配置过程的危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制定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措施,比较管理前后配置人员的防护知识、配置操作、身体污染及环境污染等指标。结果规范化管理后,配置人员的化疗防护知识、配置操作的规范性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化疗药物泄露污染配置人员的身体和周围环境的次数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后,配置人员增强了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意识,规范了配置操作方法,降低了化疗药物对配置人员的伤害,达到职业防护的目的。

    作者:吴莹芳;周金花;林景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临床实践表明,使用抗菌药物后,个体的激素分泌、药效发挥、血药浓度及代谢周期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应该在治疗的过程中,适当调整用药方式,以减少不良反应,保证药物的作用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表明合理掌握用药时间及间隔是用药的关键[1],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2-3]。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对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重点对用药时间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陆明霞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老年肾上腺皮质腺瘤长期延迟诊断为严重低钾血症1例

    患者,女,63岁,农民。主因反复乏力7年由门诊于2016年7月13日收入院。患者7年前在外地旅游时突发四肢软瘫就医,诊断为低钾血症,补钾后症状缓解,未进一步检查。此后反复出现四肢乏力,2~3个月发作1次,至当地社区医院测血钾在1.6~2.3mmol/L范围波动,静脉补钾后症状缓解,平时口服氯化钾1.0g,每天1次。2016年6月18日患者再次无诱因出现四肢乏力,社区医院查血钾1.75mmol/L,静脉补钾后于6月20日复测血钾2.38mmol/L,为进一步明确低钾原因来我院门诊就诊并收住入院。入院时患者无明显肢体乏力,行动自如,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平时口服非洛地平5mg,每天1次,自诉血压控制在120/80mmHg。有肾囊肿病史(具体不详)。入院查体:T 36.5℃,P 72次/min,R 18次/min,BP 130/86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甲状腺不大,双侧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HR 7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明显叩击痛。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查电解质:TCO230.7mmol/L, K+1.75mmol/L, Na+149.6mmol/L, Mg2+1.17 mmol/L,Phos 0.60mmol/L。予每天口服及静脉补钾6~8g。3d后复查血钾2.1mmol/L,同步24h尿钾28mmol,24h尿量2L。血压在146~160/90~100mmHg。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四项、血凝全套、肿瘤全套、血常规、粪常规、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尿儿茶酚胺均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pH 7.5,尿比重1.010。心电图:窦性心律,T-U改变结合临床,QT间期延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8mm,左房内径38mm,左心室壁舒张期松弛性减退。主动脉瓣及三尖瓣轻度返流。余房室及瓣膜未见明显异常。 LVEF 58%。腹部、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肝囊肿,胆囊息肉样变,双肾囊肿。肾上腺CT:左侧肾上腺外侧支占位,考虑腺瘤。立卧位试验:卧位醛固酮254.20pg/ml,肾素活性<50pg/(ml· h);立位醛固酮322.05pg/ml,肾素活性<50pg/(ml· h)。根据以上病例特点:难治性严重低血钾,高血压,24h尿钾水平高呈肾性失钾,血醛固酮水平升高,肾素活性极低,CT提示左侧肾上腺腺瘤可能,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瘤型)。予口服螺内酯20mg,每天3次,氯化钾缓释片2.0g,每天3次。后患者至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左侧肾上腺皮质腺瘤。

    作者:殷美琦;陆而立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腔内注药治疗联合康复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腔内注药联合康复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级及对照组各31例。联合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联合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单纯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方案。采用VAS疼痛评分及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联合组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联合康复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能更好地恢复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丽华;曾文泓;罗仕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非典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相关性脑梗死1例及文献复习

    患者,女,47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 d入院。患者于住院前2周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住院治疗,NIHSS评分为0分,头部核磁未见异常。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侧颈动脉球部后壁内中膜增厚,左侧颈动脉斑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各项血生化检查均正常。住院1d前再次出现右侧肢体力弱,且出现言语不利,NIHSS评分为7分,头部核磁示左侧基底节区、室旁急性梗死。头颈部血管CTA:(1)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非钙化性斑块,对应管腔轻度狭窄;(2)左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梗死。抗心磷脂抗体IgM阳性,其余血生化检查均正常。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作者:胡宝力格;呼日勒特木尔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PI3 K/Akt/mTOR 信号传导通路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活化情况

    目的:检测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传导分子PI3K、Akt、mTOR下游信号分子磷酸化情况,评估该通道活化情况,探讨套细胞淋巴瘤( MCL)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医院病理科2005~2015年MCL石蜡包埋标本15例(MCL组)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RH)20例(LRH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组p-Akt、p-mTOR、p-RPS6的表达水平。结果 MCL组p-Akt、p-mTOR、p-RPS6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LR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MCL中异常活化,该通路异常表达可能与MCL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李纯团;马馨;郑艳;黄远玲;陈一峰;朱雄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跌倒患者35例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分析总结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及处理和防范措施。方法对跌倒的3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跌倒的时间、地点、程度、原有的基础病、跌倒的时段。结果跌倒的地点为厕所内、走廊里、病床边和检查途中;跌倒的时段发生在夜间23例,白天12例;跌倒原因为高龄、生理、意识状况及身体活动功能、视力障碍、服用影响意识和活动的药物、住院中无家人和其他人员陪伴、不良的外界环境等。结论预防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要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管理意识,落实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提供安全的环境,降低跌倒伤害的程度,重视跌倒后的检视及调整护理计划,进一步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作者:杨惠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药外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中药离子导入与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2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采用医院自制的复方中药液,治疗组在患侧髋关节周围区域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在患侧髋关节周围区域采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Harris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3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3.33%;2组治疗后3周、治疗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治疗后6个月) 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综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慧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临床上,我们通过人在睡眠状态下的脑电波图谱可以将睡眠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快眼动睡眠期和非快眼动睡眠期[1-2]。其中快眼动睡眠是由脑桥网状的胆碱能细胞来控制的,而非快动眼睡眠是由四个时期,前两个时期S1和S2为浅度睡眠期,后两个时期S3和S4为深度睡眠期。精神分裂症是由于人体的高级神经系统紊乱造成的[3]。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存在多种临床症状以及并发症,其中睡眠障碍是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一项症状。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普通人,可达到61%左右。抑郁症通常是指患者的低落情绪无法改善,长期的心境障碍而导致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在早期会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并且呈现年龄相关性[4]。因此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抑郁症患者在睡眠障碍中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金枝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医院妇科诊治的不孕症患者120例,均采取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及治疗,并分析诊治效果。结果原发性不孕患者慢性盆腔炎的比例明显低于继发性不孕患者,内异症和PCOS的比例明显高于继发性不孕患者( P<0.05),原发性不孕患者和继发性不孕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不孕症的诊治中,采取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可提高患者的受孕率,适合推广。

    作者:解芸磊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依诺肝素和利伐沙班防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成本-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依诺肝素和利伐沙班防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依诺肝素组术后给予依诺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利伐沙班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口服治疗,记录2组术中出血事件发生情况,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2组随访期间DVT(包括任何部位)及PE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成本费用及成本—效果比( C/E)。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诺肝素组成本费用及C/E均低于利伐沙班组(P<0.05)。结论从成本—效果角度分析,依诺肝素防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更为经济,对于老年患者的预后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解皓;李海涛;李新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夫西地酸钠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合理性分析

    目的:分析夫西地酸钠在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合理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儿科就诊并采用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的G+球菌感染患儿50例,对所有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夫西地在G+球菌感染患儿用药中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结果50例患儿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细菌转阴率为84.00%;其中出现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静脉炎,与药物浓度高、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年幼患儿好动等因素有关,减缓静脉滴注速度、局部硫酸镁热敷后症状随即缓解。结论夫西地治疗G+球菌感染患儿疗效确切,细菌清除率高,不良反应较低。在使用时应明确患儿合理的溶媒量,静脉滴注时速度要慢,固定好患儿,减少静脉炎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邓芙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硫酸羟氯喹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硫酸羟氯喹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将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73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联合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予以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联合组加以硫酸羟氯喹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8周后联合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配合完成全部疗程,治疗过程中联合组出现轻度面部刺激症状11例(28.95%),即红斑、瘙痒、灼热感轻度加重,对照组出现7例(20.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好、安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斌;陈志健;王炼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干燥综合征并神经系统损害8例临床分析

    干燥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主要侵及外分泌腺,同时也可累及非外分泌组织。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累及腺外其他器官,部分患者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起病。患者一般病情隐匿,早期眼干、口干症状较轻,甚至缺如,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常被临床医师忽视。本文将对8例SS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陆爱霞;张金彪;于雯雯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有关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臭氧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臭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 HSS )评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指数( WOMAC,李克特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VAS、HSS评分、WOMAC评分及WOMAC-僵硬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2组VAS评分、WOMAC评分、WOMAC-僵硬评分低于治疗前,H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林文;黄聿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6月精神科封闭病房收治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选取2015年6~12月同一科室收治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对比2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 P<0.05)。结论针对精神科封闭病房收治的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意外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对保障整体护理质量意义显著,有较高的实施价值。

    作者:郑益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灯盏花素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建立灯盏花素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其包封率。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灯盏花素聚合物胶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UV)测定灯盏花素含量,并计算其包封率。结果薄膜水化法制备的灯盏花素聚合物胶束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20.00±2.62) nm,平均包封率为(90.00±2.14)%。结论薄膜水化法可简单快速地制备灯盏花素聚合物胶束,UV可准确、可靠地测定灯盏花素聚合物胶束的包封率。

    作者:邹柳;邓湘萍;熊淑娟;王哲;郭玉;廖龙彪;唐国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活血化瘀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证型结构,以及活血化瘀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对其术后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患者120例,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术后血瘀证的基础上按照气血阴阳虚损进行辨证分型;治疗组辨证使用中药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以及不同证型患者之间术后内瘘血流量和手术成功率。结果内瘘手术患者证型结构特点:血虚>阴虚>气虚>气虚血虚>血虚阴虚>阳虚>血虚阳虚>气虚阴虚>具有三种证型者>阴虚阳虚;治疗组平均内瘘血流量和手术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证型平均内瘘血流量:血虚阴虚>血虚>阴虚>气虚血虚>气虚>具有三种证型者>气虚阴虚>血虚阳虚>阳虚>阴虚阳虚;手术成功率:气虚血虚>血虚阴虚>血虚>气虚>阴虚>气虚阴虚>三种证型>血虚阳虚>阳虚>阴虚阳虚。结论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的中医证型是影响术后血流量和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活血化瘀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能显著改善内瘘血流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鹏声;石伟荣;吴强;游涛;魏仲南;陈华光;何东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成药不良反应213例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 ADR)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13例中成药ADR报告,自建数据库,按患者性别、年龄、中成药类别、给药途径、联合用药、临床表现及转归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评价。结果213例中成药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段为>55岁老年人群;涉及11类35个中成药品种,以活血剂(50.70%)、补益剂(19.25%)居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ADR程度主要为一般的和新的一般的。结论中成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呈明显增长趋势,但ADR的数量亦在增长,临床应重视临床ADR的监测、报告和分析工作,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中成药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萍;魏菊华;曹旭芳;孔飞飞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