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诺肝素和利伐沙班防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成本-效果对比分析

解皓;李海涛;李新宇

关键词:依诺肝素, 利伐沙班, 全髋关节置换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成本-效果比
摘要:目的:对依诺肝素和利伐沙班防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依诺肝素组术后给予依诺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利伐沙班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口服治疗,记录2组术中出血事件发生情况,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2组随访期间DVT(包括任何部位)及PE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成本费用及成本—效果比( C/E)。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诺肝素组成本费用及C/E均低于利伐沙班组(P<0.05)。结论从成本—效果角度分析,依诺肝素防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更为经济,对于老年患者的预后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医院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该院门诊处方1800份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做好处方点评工作,并对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超说明书用药类型、涉及到的药物种类、科室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1800份门诊处方中,共涉及用药记录5036条,每张处方中的平均用药记录为2.8条,其中超说明书用药的处方共计179张,涉及用药记录232条,按处方数量计,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为9.9%;按用药记录计,则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为4.6%。其中,超剂量给药、超频次给药和超年龄给药是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中构成比高的三种,各占38.5%、25.1%、16.2%;涉及的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坎地沙坦酯片、洋托拉唑肠溶胶囊、托拉塞米,各占19.6%、14.0%、12.3%;涉及的科室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各占22.3%、17.9%、13.4%。结论医院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较多,会导致患者用药风险的增加,建立一套科学、可循的超说明书用药规则十分迫切。

    作者:陈鲁芳;柯江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腮腺动态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腮腺体积以及剂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6~7周的调强放疗,每周对腮腺进行勾勒,观察每周腮腺的体积、照射剂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放疗过程中,患者每周两侧腮腺体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第3周时为显著( P<0.05)。患者每周两侧腮腺受照射剂量均显著高于计划受照射剂量,且第3周时为显著(P<0.05)。结论调强放疗会影响两侧腮腺的体积与受照剂量,在变化显著的第3周对放疗计划进行调整能更好地保护腮腺功能。

    作者:林松焕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硫酸羟氯喹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硫酸羟氯喹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将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73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联合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予以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联合组加以硫酸羟氯喹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8周后联合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配合完成全部疗程,治疗过程中联合组出现轻度面部刺激症状11例(28.95%),即红斑、瘙痒、灼热感轻度加重,对照组出现7例(20.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好、安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斌;陈志健;王炼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研究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胆碱酯酶、血清胆固醇、白蛋白和总胆汁酸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对了解肝组织的损失程度和临床正确诊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青川;郭腾捷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盐酸氢吗啡酮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镇痛药每毫升含盐酸氢吗啡酮0.01mg,罗哌卡因2mg,格拉司琼0.06mg。 B组镇痛药每毫升含吗啡0.05mg,罗哌卡因2mg,格拉司琼0.06mg。每组药液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总量达100ml。比较2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手术时间及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48h VAS评分、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分别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镇痛效果较满意,且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作者:蒋军;黄琼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医院妇科诊治的不孕症患者120例,均采取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及治疗,并分析诊治效果。结果原发性不孕患者慢性盆腔炎的比例明显低于继发性不孕患者,内异症和PCOS的比例明显高于继发性不孕患者( P<0.05),原发性不孕患者和继发性不孕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不孕症的诊治中,采取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可提高患者的受孕率,适合推广。

    作者:解芸磊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昆山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和耐药性变异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1841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460株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异。方法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5版为标准判定药敏实验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昆山地区三所医院大肠埃希菌1841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46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4.6%、33.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阿米卡星、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有良好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于1.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率低于8.0%。结论制定合理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菌引起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作者:沈正林;葛称;陈亚芳;梁燕;王宏源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6月精神科封闭病房收治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选取2015年6~12月同一科室收治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对比2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 P<0.05)。结论针对精神科封闭病房收治的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意外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对保障整体护理质量意义显著,有较高的实施价值。

    作者:郑益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莫西沙星治疗无效的社区获得性肺炎19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有效和无效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莫西沙星治疗CAP无效的相关因素,提高莫西沙星治疗CA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莫西沙星治疗的CAP患者的资料,评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的临床特征和检查结果。结果50例CAP患者经莫西沙星治疗后有效31例(62.00%)作为有效组,无效19例(38.00%)作为无效组。治疗有效组男19例(61.29%),治疗无效组男15例(78.95%)。2组年龄、CURB-65评分、白蛋白水平、CRP值、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LNR、BNP、超过2叶肺浸润、基础疾病、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莫西沙星治疗CAP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CURB-65评分、白蛋白水平、CRP值制定有效的的治疗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连增志;孙异锋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规范化管理在化疗药物配置中心职业防护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规范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化疗药物配置过程的危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制定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措施,比较管理前后配置人员的防护知识、配置操作、身体污染及环境污染等指标。结果规范化管理后,配置人员的化疗防护知识、配置操作的规范性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化疗药物泄露污染配置人员的身体和周围环境的次数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后,配置人员增强了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意识,规范了配置操作方法,降低了化疗药物对配置人员的伤害,达到职业防护的目的。

    作者:吴莹芳;周金花;林景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干燥综合征并神经系统损害8例临床分析

    干燥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主要侵及外分泌腺,同时也可累及非外分泌组织。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累及腺外其他器官,部分患者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起病。患者一般病情隐匿,早期眼干、口干症状较轻,甚至缺如,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常被临床医师忽视。本文将对8例SS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陆爱霞;张金彪;于雯雯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应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能够快速稳定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乾红玲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活血化瘀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证型结构,以及活血化瘀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对其术后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患者120例,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术后血瘀证的基础上按照气血阴阳虚损进行辨证分型;治疗组辨证使用中药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以及不同证型患者之间术后内瘘血流量和手术成功率。结果内瘘手术患者证型结构特点:血虚>阴虚>气虚>气虚血虚>血虚阴虚>阳虚>血虚阳虚>气虚阴虚>具有三种证型者>阴虚阳虚;治疗组平均内瘘血流量和手术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证型平均内瘘血流量:血虚阴虚>血虚>阴虚>气虚血虚>气虚>具有三种证型者>气虚阴虚>血虚阳虚>阳虚>阴虚阳虚;手术成功率:气虚血虚>血虚阴虚>血虚>气虚>阴虚>气虚阴虚>三种证型>血虚阳虚>阳虚>阴虚阳虚。结论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的中医证型是影响术后血流量和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活血化瘀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能显著改善内瘘血流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鹏声;石伟荣;吴强;游涛;魏仲南;陈华光;何东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腔内注药治疗联合康复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腔内注药联合康复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级及对照组各31例。联合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联合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单纯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方案。采用VAS疼痛评分及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联合组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联合康复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能更好地恢复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丽华;曾文泓;罗仕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阶梯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阶梯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该院泌尿外科的护理实习生74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名。观察组采用阶梯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实习期满后,对2组实习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比较2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25,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阶梯教学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效提高泌尿外科临床护理教学效果,值得在实习带教中广泛应用。

    作者:郑燕华;罗警艺;陈惠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脑出血患者血栓弹力图试验指标变化的分析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血栓弹力图( TEG)试验指标的检测,结合其发病机制分析其变化规律,分析脑出血患者应用TEG试验指标评估病情的可行性,为脑出血的诊治寻找客观的实验室指标。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33例(脑出血组),按出血量分为小量亚组11例、中量亚组16例、大量亚组6例。另选择健康成人20例为对照组。受试对象完善TEG检查前均未进行药物或手术干预治疗。诊断以颅脑CT和MRI检查为主,CT评估脑出血量,应用北京中兴TEG YZ5000型弹力图仪检测TEG指标( R值、K值、angle、MA值、CI)。结果脑出血组K值高于对照组, Angle、M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亚组间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值<10ml亚组、10~30ml亚组低于>30ml亚组(P<0.05),K值、Angle、MA 3亚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脑出血组内K值、Angle、MA与脑出血量均有显著相关性(r=0.613、-0.481、-0.381,P值均<0.05);R值、CI与脑出血量无显著相关性(r=0.251、0.242,P>0.05)。结论 TEG能够动态且完整地反映凝血与纤溶的整个过程,K值、Angle与MA值可以作为监测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一个新选择。

    作者:周晓颖;马旭东;蔡维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强化胰岛素控制血糖对重症监护病房高血糖危重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控制血糖对重症监护病房高血糖危重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高血糖危重病患者36例采用抽签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2组均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甲组血糖维持在4.4~6.1mmol/L,乙组血糖维持在8.3~11.1mmol/L。对比2组抗生素应用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入住处重症监护病房后1天APACHEⅡ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甲组治疗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均短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后1天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甲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与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高血糖危重病患者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维持在4.4~6.1mmol/L内,能够使患者的预后充分改善,使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效降低。

    作者:杨伟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番泻叶水比重定量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番泻叶水比重定量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的效果。方法将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后并发便秘的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经水比重测量后的番泻叶剂量进行治疗,对照组行自行设计的番泻叶剂量治疗,评价2组治疗后便秘缓解情况及腹痛、腹泻情况。结果研究组便秘缓解总有效率及0~Ⅱ级腹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腹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番泻叶对放化疗患者行阿片药物止痛引起的便秘有效,通过水比重测量计算的番泻叶剂量(100ml)能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大化,可作为选用番泻叶预防和治疗化疗后便秘的参考剂量。

    作者:黄圣斐;孙哲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肌苷联合复合辅酶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肌苷联合复合辅酶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将75例A/CKD(1~4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苷、复合辅酶,复合辅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合辅酶。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的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Scr)、肾小球滤过率( GFR)、胱抑素C ( CYS-C)及24h尿蛋白量值。统计住院时间和门诊患者肾功能稳定的时间及治疗期间总医疗费用。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复合辅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的血清BUN、CYS-C及24h尿蛋白量的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治疗2周、4周后GFR均升高,Scr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复合辅酶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门诊)时间、医疗费用短于/低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复合辅酶组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肌苷联合复合辅酶明显促进A/CKD患者受损肾脏细胞恢复、减轻肾损伤程度,降低血Scr,提高GFR,短期内改善肾功能,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疗效佳,并缩短疗程,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谢俊;杨国正;曾鸿;汪冯;林如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短时多次蓝光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胎便转黄时间和黄疸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出生3d后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