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

朱青川;郭腾捷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
摘要: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研究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胆碱酯酶、血清胆固醇、白蛋白和总胆汁酸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对了解肝组织的损失程度和临床正确诊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外固定支架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则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9%低于对照组的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后建议优先选择外固定支架手术进行治疗。

    作者:陈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SDH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给予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比较2组症状、头颅CT复查情况、引流液、引流管通畅情况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观察组头痛头晕好转、记忆力改善、肢体乏力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内积气>20ml、颅内有新出血及硬膜下血肿残留>10ml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第2天观察组引流液较淡、引流管通畅所占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术中冲洗彻底,术后引流充分,复发率低,患者恢复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春红;张松;刘春荣;杨丰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品管圈在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该院血透室2015年1~6月的血透资料,2015年7~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此期间护理人员按照品管圈的使用步骤,将品管圈应用到血透室护理中,分析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7%(16/9642)明显小于实施前的0.85%(84/9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中应用品管圈,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蓝月;刘梦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阿嗪米特治疗糖尿病胃肠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阿嗪米特治疗糖尿病胃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胃肠病患者11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及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阿嗪米特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西沙比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高于对照组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的早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低于对照组的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胃肠病患者在常规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加用阿嗪米特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中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儿科患者临床标本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2014-2015年临床标本病原学分布与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经验用药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德灵Microscan-As4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兼微量生化管鉴定方法鉴定细菌;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014-2015年医院儿科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65株,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28.68%)、肺炎克雷伯菌(22.26%)、金黄色葡萄球菌(10.94%),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27.3%和24.6%,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医院儿科细菌耐药状况较严重,应引起重视,加强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叶付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规范化管理在化疗药物配置中心职业防护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规范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化疗药物配置过程的危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制定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措施,比较管理前后配置人员的防护知识、配置操作、身体污染及环境污染等指标。结果规范化管理后,配置人员的化疗防护知识、配置操作的规范性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化疗药物泄露污染配置人员的身体和周围环境的次数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后,配置人员增强了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意识,规范了配置操作方法,降低了化疗药物对配置人员的伤害,达到职业防护的目的。

    作者:吴莹芳;周金花;林景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PI3 K/Akt/mTOR 信号传导通路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活化情况

    目的:检测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传导分子PI3K、Akt、mTOR下游信号分子磷酸化情况,评估该通道活化情况,探讨套细胞淋巴瘤( MCL)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医院病理科2005~2015年MCL石蜡包埋标本15例(MCL组)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RH)20例(LRH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组p-Akt、p-mTOR、p-RPS6的表达水平。结果 MCL组p-Akt、p-mTOR、p-RPS6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LR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MCL中异常活化,该通路异常表达可能与MCL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李纯团;马馨;郑艳;黄远玲;陈一峰;朱雄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辽宁省昌图县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 Morisy评分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辽宁省昌图县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Morisy评分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底以前在辽宁省昌图县宝力镇中心卫生院注册的农村高血压患者209例,进行“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量表( Morisy量表)”及“服药依从性评分常见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评估。结果209例农村高血压患者Morisy总分平均(4.77±1.12)分, Morisy总分≥4.77分114例(54.55%)为服药高依从性,<4.77分95例(45.45%)为服药低依从性者。高依从性组的文化程度、未婚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危险分层、高血压知识分、每月就诊次数均明显高于低依从性组,平均年龄、每天服药次数、种类、数量及服用中成药者均明显少于低依从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程、婚否分级、危险分层、高血压知识分、就诊频度及每天服药次数、种类、数量及服用中成药均是影响辽宁省昌图县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常见因素。

    作者:王建常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对结核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改善结核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结核病患者7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干预组36例施以优质护理,常规组34例施以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44%优于常规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50,P<0.05)。结论对结核病患者施以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者106例采用数字抽签原理分成A、B两组,每组53例。2组均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康复治疗与基础护理,A组同时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护理后A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及B组,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A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作为慢性心力衰竭者的一种首选护理方法,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帮助患者疏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曲艳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西药联合治疗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GN)是感染乙肝病毒后一种主要的肝外表现,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肾小球,或乙肝病毒直接侵袭肾组织而引起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目前认为HBV-GN的发生主要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乙肝病毒直接损伤、免疫缺陷和遗传因素等有关,其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故其西药治疗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并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但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争议较大。中药治疗强调辅助正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具有减少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的不良反应、抗病毒、抑制炎性反应、免疫调节、降低蛋白尿、延缓疾病的发展、减轻肾脏损害的作用。中西药联合治疗HBV-GN有很大优势。

    作者:檀金川;田玖玲;杨凤文;檀书庭;袁国栋;陈文军;陈素枝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急诊护理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医院开展风险管理后急诊护理的11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投诉、不良事件、急诊停留时间、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并与2014年1~12月未开展风险管理时1050例(对照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能明显降低护理投诉和不良事件,对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颜巧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药泡足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泡足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效果,为瘫痪患者提供更有效、简便的预防DVT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瘫痪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5ml皮下注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晚上20∶00用特制的已煎好的中药泡足,水温为45℃左右。比较1个月内2组患者DVT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0d内、20d内、30d内干预组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泡足可预防瘫痪患者发生DV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姜津;杨美虾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肌苷联合复合辅酶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肌苷联合复合辅酶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将75例A/CKD(1~4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苷、复合辅酶,复合辅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合辅酶。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的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Scr)、肾小球滤过率( GFR)、胱抑素C ( CYS-C)及24h尿蛋白量值。统计住院时间和门诊患者肾功能稳定的时间及治疗期间总医疗费用。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复合辅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的血清BUN、CYS-C及24h尿蛋白量的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治疗2周、4周后GFR均升高,Scr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复合辅酶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门诊)时间、医疗费用短于/低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复合辅酶组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肌苷联合复合辅酶明显促进A/CKD患者受损肾脏细胞恢复、减轻肾损伤程度,降低血Scr,提高GFR,短期内改善肾功能,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疗效佳,并缩短疗程,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谢俊;杨国正;曾鸿;汪冯;林如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不合理用药5例分析

    质子泵抑制剂( PPI )与抗酸剂、组胺 H2受体拮抗剂( H2-RA)相比,具有起效快、抑酸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使用方便等特点,被临床广泛用于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但随着PPI的广泛使用,不合理用药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选择住院患者PPI不合理应用5例进行分析,供医师或药师学习参考,以加强临床医师对PPI的认知,提高药师的药学服务技能,促进PPI的合理使用。报道如下。

    作者:罗国义;周红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血清抗核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RA患者102例和非RA患者40例,并选取40例健康成人,对RA患者、非RA患者和健康成人进行类风湿因子( 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CCP)、抗核周因子( APF)和抗核抗体( ANA)检测,并进行相关评定。结果 CCP、RF、APF、ANA在类风湿诊断中的敏感度分别为88.2%、68.6%、56.9%和52.0%;特异度分别为97.5%、91.2%、96.2%和85.0%;联合检测四个指标,出现一种抗体阳性71例,二种抗体阳性87例,三种抗体阳性41例,四种检测均为阳性9例。非RA患者中无四种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结论 CCP对RA患者的诊断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ANA对RA的早期诊断起到辅助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振丽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双歧杆菌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肠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双歧杆菌联合诺氟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诺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治疗效果以及主要症状(呕吐、腹泻、腹痛)消失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呕吐、腹泻、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诺氟沙星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症状消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盐酸氢吗啡酮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镇痛药每毫升含盐酸氢吗啡酮0.01mg,罗哌卡因2mg,格拉司琼0.06mg。 B组镇痛药每毫升含吗啡0.05mg,罗哌卡因2mg,格拉司琼0.06mg。每组药液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总量达100ml。比较2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手术时间及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48h VAS评分、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分别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镇痛效果较满意,且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作者:蒋军;黄琼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品质圈活动在现代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质圈活动对提升现代医院供应室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供应室护士自行建立品质圈小组,定期举行活动及会议,主动讨论与提出并改善和尝试解决影响工作效率的各种问题。对比品质圈活动前后消毒供应工作质量、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结果实施品质圈活动后,消毒供应工作质量、消毒供应服务质量和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服务满意度情况均优于活动前( P<0.05)。结论品质圈活动的实施不但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而且还能使监控和管理工作得到完善,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蔡丽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干燥综合征并神经系统损害8例临床分析

    干燥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主要侵及外分泌腺,同时也可累及非外分泌组织。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累及腺外其他器官,部分患者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起病。患者一般病情隐匿,早期眼干、口干症状较轻,甚至缺如,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常被临床医师忽视。本文将对8例SS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陆爱霞;张金彪;于雯雯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