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曲艳红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者106例采用数字抽签原理分成A、B两组,每组53例。2组均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康复治疗与基础护理,A组同时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护理后A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及B组,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A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作为慢性心力衰竭者的一种首选护理方法,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帮助患者疏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预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应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能够快速稳定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乾红玲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噻托溴铵对老年 COPD稳定期患者气道重构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患者气道重构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气道重构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气道重构及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有好转,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老年COPD可有效缓解患者气道重构,促进肺功能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周莹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盆腔粘连的手术护理配合分析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盆腔粘连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将86例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盆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甲乙2组,每组43例。乙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甲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乙组,手术时间短于乙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盆腔粘连患者综合手术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夫西地酸钠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合理性分析

    目的:分析夫西地酸钠在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合理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儿科就诊并采用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的G+球菌感染患儿50例,对所有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夫西地在G+球菌感染患儿用药中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结果50例患儿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细菌转阴率为84.00%;其中出现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静脉炎,与药物浓度高、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年幼患儿好动等因素有关,减缓静脉滴注速度、局部硫酸镁热敷后症状随即缓解。结论夫西地治疗G+球菌感染患儿疗效确切,细菌清除率高,不良反应较低。在使用时应明确患儿合理的溶媒量,静脉滴注时速度要慢,固定好患儿,减少静脉炎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邓芙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婴幼儿尿布皮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生物膜治疗Ⅰ~Ⅱ度婴幼儿尿布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Ⅰ~Ⅱ度婴幼儿尿布皮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B组和A组各30例,2组患儿均指导以正确的护理方法。 A组予透明质酸生物膜局部外用于患处,每天2次,至皮肤正常后仍持续使用;B组予地奈德乳膏局部外用于患处,每天2次,用至皮肤正常后即停药。比较2组痊愈和复发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痊愈率分别为83.33%(25/30)和93.33%(2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为8.00%(2/25)明显低于B组的28.57%(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尿布皮炎发生,在尿布皮炎早期加强护理,并使用安全有效的医学护肤品重建皮肤屏障,即可达到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同时也减少用药,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炜;江山;施建林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对结核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改善结核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结核病患者7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干预组36例施以优质护理,常规组34例施以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44%优于常规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50,P<0.05)。结论对结核病患者施以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不合理用药5例分析

    质子泵抑制剂( PPI )与抗酸剂、组胺 H2受体拮抗剂( H2-RA)相比,具有起效快、抑酸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使用方便等特点,被临床广泛用于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但随着PPI的广泛使用,不合理用药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选择住院患者PPI不合理应用5例进行分析,供医师或药师学习参考,以加强临床医师对PPI的认知,提高药师的药学服务技能,促进PPI的合理使用。报道如下。

    作者:罗国义;周红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盐酸氢吗啡酮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镇痛药每毫升含盐酸氢吗啡酮0.01mg,罗哌卡因2mg,格拉司琼0.06mg。 B组镇痛药每毫升含吗啡0.05mg,罗哌卡因2mg,格拉司琼0.06mg。每组药液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总量达100ml。比较2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手术时间及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48h VAS评分、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分别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镇痛效果较满意,且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作者:蒋军;黄琼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品管圈在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该院血透室2015年1~6月的血透资料,2015年7~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此期间护理人员按照品管圈的使用步骤,将品管圈应用到血透室护理中,分析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7%(16/9642)明显小于实施前的0.85%(84/9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中应用品管圈,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蓝月;刘梦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活血化瘀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证型结构,以及活血化瘀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对其术后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患者120例,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术后血瘀证的基础上按照气血阴阳虚损进行辨证分型;治疗组辨证使用中药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以及不同证型患者之间术后内瘘血流量和手术成功率。结果内瘘手术患者证型结构特点:血虚>阴虚>气虚>气虚血虚>血虚阴虚>阳虚>血虚阳虚>气虚阴虚>具有三种证型者>阴虚阳虚;治疗组平均内瘘血流量和手术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证型平均内瘘血流量:血虚阴虚>血虚>阴虚>气虚血虚>气虚>具有三种证型者>气虚阴虚>血虚阳虚>阳虚>阴虚阳虚;手术成功率:气虚血虚>血虚阴虚>血虚>气虚>阴虚>气虚阴虚>三种证型>血虚阳虚>阳虚>阴虚阳虚。结论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的中医证型是影响术后血流量和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活血化瘀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能显著改善内瘘血流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鹏声;石伟荣;吴强;游涛;魏仲南;陈华光;何东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药泡足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泡足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效果,为瘫痪患者提供更有效、简便的预防DVT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瘫痪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5ml皮下注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晚上20∶00用特制的已煎好的中药泡足,水温为45℃左右。比较1个月内2组患者DVT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0d内、20d内、30d内干预组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泡足可预防瘫痪患者发生DV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姜津;杨美虾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行化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100例,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规律作息、饮食指导和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定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障碍改善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及对照组,患者的遵医嘱率和护理配合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心理障碍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显著改善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及各种心理障碍,从而促使患者的遵医嘱率和护理配合度得到显著提升,对促进顺利进行化疗治疗并取得良好化疗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容娟;陈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小儿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致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儿童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儿科门诊中接收的行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68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应护理对策探讨,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68例患儿注射地塞米松后出现呕吐、恶心39例,腹部疼痛16例,面色苍白且寒颤13例,均由本院实施治疗与护理措施,其中58例患儿通过降低地塞米松静脉注射速度后,症状自行消退,其余10例患儿停止用药及对症治疗与护理后,患儿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结论对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能有效降低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同时对患儿的不良症状恢复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对患儿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非常有必要。

    作者:乐建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腹式、阴式及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比较

    目的:观察腹式、阴式及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相关情况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6例,根据患者肌瘤部位大小等情况,将患者分为腹式组38例、阴式组36例及腹腔镜组32例,腹式组患者采用腹式子宫切除术,阴式组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手术相关情况及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腹腔镜组与阴式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腹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与阴式组上述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组患者LH、E2、F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整体效果优于腹式子宫切除术。

    作者:吴兴花;林凯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 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mg口服,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mg口服,C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mg口服,每天1次,晚餐后服用。治疗后对比3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均下降(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P均<0.05),且C组改善幅度优于A组、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剂量较大的瑞舒伐他汀钙更能有效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江晓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莫西沙星治疗无效的社区获得性肺炎19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有效和无效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莫西沙星治疗CAP无效的相关因素,提高莫西沙星治疗CA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莫西沙星治疗的CAP患者的资料,评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的临床特征和检查结果。结果50例CAP患者经莫西沙星治疗后有效31例(62.00%)作为有效组,无效19例(38.00%)作为无效组。治疗有效组男19例(61.29%),治疗无效组男15例(78.95%)。2组年龄、CURB-65评分、白蛋白水平、CRP值、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LNR、BNP、超过2叶肺浸润、基础疾病、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莫西沙星治疗CAP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CURB-65评分、白蛋白水平、CRP值制定有效的的治疗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连增志;孙异锋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层流净化手术室术中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层流净化手术室术中感染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择取300例在该院层流净化手术室中进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患者的感染部位、出现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护理对策。结果300例在层流净化手术室中进行手术的患者中出现感染的患者有9例(3.00%)。高危感染因素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急诊手术、Ⅱ类切口、有合并症以及输血,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与性别无关。结论高年龄、手术时间长、急诊手术、Ⅱ型手术切口、合并症以及手术时进行输血均是导致感染的高危因素,对医院加强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保证手术室内物品清洁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黄润;艾云香;陈韩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血清抗核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RA患者102例和非RA患者40例,并选取40例健康成人,对RA患者、非RA患者和健康成人进行类风湿因子( 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CCP)、抗核周因子( APF)和抗核抗体( ANA)检测,并进行相关评定。结果 CCP、RF、APF、ANA在类风湿诊断中的敏感度分别为88.2%、68.6%、56.9%和52.0%;特异度分别为97.5%、91.2%、96.2%和85.0%;联合检测四个指标,出现一种抗体阳性71例,二种抗体阳性87例,三种抗体阳性41例,四种检测均为阳性9例。非RA患者中无四种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结论 CCP对RA患者的诊断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ANA对RA的早期诊断起到辅助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振丽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双歧杆菌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肠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双歧杆菌联合诺氟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诺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治疗效果以及主要症状(呕吐、腹泻、腹痛)消失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呕吐、腹泻、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诺氟沙星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症状消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急诊护理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医院开展风险管理后急诊护理的11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投诉、不良事件、急诊停留时间、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并与2014年1~12月未开展风险管理时1050例(对照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能明显降低护理投诉和不良事件,对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颜巧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