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夫西地酸钠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合理性分析

邓芙蓉

关键词:夫西地酸钠,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效果, 合理性
摘要:目的:分析夫西地酸钠在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合理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儿科就诊并采用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的G+球菌感染患儿50例,对所有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夫西地在G+球菌感染患儿用药中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结果50例患儿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细菌转阴率为84.00%;其中出现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静脉炎,与药物浓度高、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年幼患儿好动等因素有关,减缓静脉滴注速度、局部硫酸镁热敷后症状随即缓解。结论夫西地治疗G+球菌感染患儿疗效确切,细菌清除率高,不良反应较低。在使用时应明确患儿合理的溶媒量,静脉滴注时速度要慢,固定好患儿,减少静脉炎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不合理用药5例分析

    质子泵抑制剂( PPI )与抗酸剂、组胺 H2受体拮抗剂( H2-RA)相比,具有起效快、抑酸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使用方便等特点,被临床广泛用于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但随着PPI的广泛使用,不合理用药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选择住院患者PPI不合理应用5例进行分析,供医师或药师学习参考,以加强临床医师对PPI的认知,提高药师的药学服务技能,促进PPI的合理使用。报道如下。

    作者:罗国义;周红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临床实践表明,使用抗菌药物后,个体的激素分泌、药效发挥、血药浓度及代谢周期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应该在治疗的过程中,适当调整用药方式,以减少不良反应,保证药物的作用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表明合理掌握用药时间及间隔是用药的关键[1],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2-3]。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对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重点对用药时间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陆明霞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老年肾上腺皮质腺瘤长期延迟诊断为严重低钾血症1例

    患者,女,63岁,农民。主因反复乏力7年由门诊于2016年7月13日收入院。患者7年前在外地旅游时突发四肢软瘫就医,诊断为低钾血症,补钾后症状缓解,未进一步检查。此后反复出现四肢乏力,2~3个月发作1次,至当地社区医院测血钾在1.6~2.3mmol/L范围波动,静脉补钾后症状缓解,平时口服氯化钾1.0g,每天1次。2016年6月18日患者再次无诱因出现四肢乏力,社区医院查血钾1.75mmol/L,静脉补钾后于6月20日复测血钾2.38mmol/L,为进一步明确低钾原因来我院门诊就诊并收住入院。入院时患者无明显肢体乏力,行动自如,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平时口服非洛地平5mg,每天1次,自诉血压控制在120/80mmHg。有肾囊肿病史(具体不详)。入院查体:T 36.5℃,P 72次/min,R 18次/min,BP 130/86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甲状腺不大,双侧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HR 7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明显叩击痛。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查电解质:TCO230.7mmol/L, K+1.75mmol/L, Na+149.6mmol/L, Mg2+1.17 mmol/L,Phos 0.60mmol/L。予每天口服及静脉补钾6~8g。3d后复查血钾2.1mmol/L,同步24h尿钾28mmol,24h尿量2L。血压在146~160/90~100mmHg。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四项、血凝全套、肿瘤全套、血常规、粪常规、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尿儿茶酚胺均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pH 7.5,尿比重1.010。心电图:窦性心律,T-U改变结合临床,QT间期延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8mm,左房内径38mm,左心室壁舒张期松弛性减退。主动脉瓣及三尖瓣轻度返流。余房室及瓣膜未见明显异常。 LVEF 58%。腹部、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肝囊肿,胆囊息肉样变,双肾囊肿。肾上腺CT:左侧肾上腺外侧支占位,考虑腺瘤。立卧位试验:卧位醛固酮254.20pg/ml,肾素活性<50pg/(ml· h);立位醛固酮322.05pg/ml,肾素活性<50pg/(ml· h)。根据以上病例特点:难治性严重低血钾,高血压,24h尿钾水平高呈肾性失钾,血醛固酮水平升高,肾素活性极低,CT提示左侧肾上腺腺瘤可能,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瘤型)。予口服螺内酯20mg,每天3次,氯化钾缓释片2.0g,每天3次。后患者至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左侧肾上腺皮质腺瘤。

    作者:殷美琦;陆而立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腔内注药治疗联合康复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腔内注药联合康复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级及对照组各31例。联合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联合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单纯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方案。采用VAS疼痛评分及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联合组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联合康复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能更好地恢复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丽华;曾文泓;罗仕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 DDD)和药物利用指数( DUI)对医院2015年门诊1~12月处方1658张进行分析。结果医院使用的二类精神药品的DUI均≤1.0。结论医院二类精神药品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刘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辽宁省昌图县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 Morisy评分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辽宁省昌图县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Morisy评分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底以前在辽宁省昌图县宝力镇中心卫生院注册的农村高血压患者209例,进行“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量表( Morisy量表)”及“服药依从性评分常见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评估。结果209例农村高血压患者Morisy总分平均(4.77±1.12)分, Morisy总分≥4.77分114例(54.55%)为服药高依从性,<4.77分95例(45.45%)为服药低依从性者。高依从性组的文化程度、未婚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危险分层、高血压知识分、每月就诊次数均明显高于低依从性组,平均年龄、每天服药次数、种类、数量及服用中成药者均明显少于低依从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程、婚否分级、危险分层、高血压知识分、就诊频度及每天服药次数、种类、数量及服用中成药均是影响辽宁省昌图县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常见因素。

    作者:王建常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3 D-CTA 用于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3D-CTA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将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行3D-CTA诊断方法,对照组行常规诊断方法。将2组患者的诊断效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3D-CTA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张锦亮;杨光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血清抗核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RA患者102例和非RA患者40例,并选取40例健康成人,对RA患者、非RA患者和健康成人进行类风湿因子( 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CCP)、抗核周因子( APF)和抗核抗体( ANA)检测,并进行相关评定。结果 CCP、RF、APF、ANA在类风湿诊断中的敏感度分别为88.2%、68.6%、56.9%和52.0%;特异度分别为97.5%、91.2%、96.2%和85.0%;联合检测四个指标,出现一种抗体阳性71例,二种抗体阳性87例,三种抗体阳性41例,四种检测均为阳性9例。非RA患者中无四种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结论 CCP对RA患者的诊断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ANA对RA的早期诊断起到辅助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振丽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婴幼儿尿布皮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生物膜治疗Ⅰ~Ⅱ度婴幼儿尿布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Ⅰ~Ⅱ度婴幼儿尿布皮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B组和A组各30例,2组患儿均指导以正确的护理方法。 A组予透明质酸生物膜局部外用于患处,每天2次,至皮肤正常后仍持续使用;B组予地奈德乳膏局部外用于患处,每天2次,用至皮肤正常后即停药。比较2组痊愈和复发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痊愈率分别为83.33%(25/30)和93.33%(2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为8.00%(2/25)明显低于B组的28.57%(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尿布皮炎发生,在尿布皮炎早期加强护理,并使用安全有效的医学护肤品重建皮肤屏障,即可达到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同时也减少用药,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炜;江山;施建林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 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mg口服,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mg口服,C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mg口服,每天1次,晚餐后服用。治疗后对比3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均下降(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P均<0.05),且C组改善幅度优于A组、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剂量较大的瑞舒伐他汀钙更能有效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江晓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24h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4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好,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索斌诚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夫西地酸钠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合理性分析

    目的:分析夫西地酸钠在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合理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儿科就诊并采用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的G+球菌感染患儿50例,对所有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夫西地在G+球菌感染患儿用药中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结果50例患儿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细菌转阴率为84.00%;其中出现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静脉炎,与药物浓度高、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年幼患儿好动等因素有关,减缓静脉滴注速度、局部硫酸镁热敷后症状随即缓解。结论夫西地治疗G+球菌感染患儿疗效确切,细菌清除率高,不良反应较低。在使用时应明确患儿合理的溶媒量,静脉滴注时速度要慢,固定好患儿,减少静脉炎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邓芙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腮腺动态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腮腺体积以及剂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6~7周的调强放疗,每周对腮腺进行勾勒,观察每周腮腺的体积、照射剂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放疗过程中,患者每周两侧腮腺体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第3周时为显著( P<0.05)。患者每周两侧腮腺受照射剂量均显著高于计划受照射剂量,且第3周时为显著(P<0.05)。结论调强放疗会影响两侧腮腺的体积与受照剂量,在变化显著的第3周对放疗计划进行调整能更好地保护腮腺功能。

    作者:林松焕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肌苷联合复合辅酶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肌苷联合复合辅酶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将75例A/CKD(1~4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苷、复合辅酶,复合辅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合辅酶。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的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Scr)、肾小球滤过率( GFR)、胱抑素C ( CYS-C)及24h尿蛋白量值。统计住院时间和门诊患者肾功能稳定的时间及治疗期间总医疗费用。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复合辅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的血清BUN、CYS-C及24h尿蛋白量的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治疗2周、4周后GFR均升高,Scr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复合辅酶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门诊)时间、医疗费用短于/低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复合辅酶组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肌苷联合复合辅酶明显促进A/CKD患者受损肾脏细胞恢复、减轻肾损伤程度,降低血Scr,提高GFR,短期内改善肾功能,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疗效佳,并缩短疗程,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谢俊;杨国正;曾鸿;汪冯;林如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PI3 K/Akt/mTOR 信号传导通路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活化情况

    目的:检测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传导分子PI3K、Akt、mTOR下游信号分子磷酸化情况,评估该通道活化情况,探讨套细胞淋巴瘤( MCL)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医院病理科2005~2015年MCL石蜡包埋标本15例(MCL组)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RH)20例(LRH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组p-Akt、p-mTOR、p-RPS6的表达水平。结果 MCL组p-Akt、p-mTOR、p-RPS6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LR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MCL中异常活化,该通路异常表达可能与MCL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李纯团;马馨;郑艳;黄远玲;陈一峰;朱雄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非典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相关性脑梗死1例及文献复习

    患者,女,47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 d入院。患者于住院前2周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住院治疗,NIHSS评分为0分,头部核磁未见异常。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侧颈动脉球部后壁内中膜增厚,左侧颈动脉斑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各项血生化检查均正常。住院1d前再次出现右侧肢体力弱,且出现言语不利,NIHSS评分为7分,头部核磁示左侧基底节区、室旁急性梗死。头颈部血管CTA:(1)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非钙化性斑块,对应管腔轻度狭窄;(2)左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梗死。抗心磷脂抗体IgM阳性,其余血生化检查均正常。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作者:胡宝力格;呼日勒特木尔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研究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胆碱酯酶、血清胆固醇、白蛋白和总胆汁酸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对了解肝组织的损失程度和临床正确诊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青川;郭腾捷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头孢呋辛致过敏性休克17例分析

    目的:分析头孢呋辛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包括宿主因素和不合理用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因使用头孢呋辛(肠道或非肠道给药)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结果头孢呋辛所致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在给药后的10min内(41.18%),将一日剂量一次给予患者是导致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38.46%)。结论头孢呋辛仍是安全的抗菌药物,在使用时注意宿主因素及合理使用可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作者:张忠元;张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双歧杆菌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肠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双歧杆菌联合诺氟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诺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治疗效果以及主要症状(呕吐、腹泻、腹痛)消失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呕吐、腹泻、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诺氟沙星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症状消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英文缩略语书写规范

    英文缩略语有3种情况:(1)公知公用的英文缩略语可以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2)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用的缩略语。此类缩略语在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现时均应注明其中文全称,然后圆形括号内注出英文全称及缩写,如双相气道正压(bilevel pos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3)中文病名过长并在文中多次出现者,为方便书写及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而采取缩略语形式,处理方法同第二种情况。如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