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 D-CTA 用于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的效果观察

张锦亮;杨光明

关键词:3D-CTA, 颅内动脉瘤, 诊治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3D-CTA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将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行3D-CTA诊断方法,对照组行常规诊断方法。将2组患者的诊断效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3D-CTA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护理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医院开展风险管理后急诊护理的11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投诉、不良事件、急诊停留时间、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并与2014年1~12月未开展风险管理时1050例(对照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能明显降低护理投诉和不良事件,对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颜巧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者106例采用数字抽签原理分成A、B两组,每组53例。2组均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康复治疗与基础护理,A组同时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护理后A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及B组,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A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作为慢性心力衰竭者的一种首选护理方法,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帮助患者疏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曲艳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短时多次蓝光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胎便转黄时间和黄疸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出生3d后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辽宁省昌图县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 Morisy评分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辽宁省昌图县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Morisy评分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底以前在辽宁省昌图县宝力镇中心卫生院注册的农村高血压患者209例,进行“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量表( Morisy量表)”及“服药依从性评分常见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评估。结果209例农村高血压患者Morisy总分平均(4.77±1.12)分, Morisy总分≥4.77分114例(54.55%)为服药高依从性,<4.77分95例(45.45%)为服药低依从性者。高依从性组的文化程度、未婚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危险分层、高血压知识分、每月就诊次数均明显高于低依从性组,平均年龄、每天服药次数、种类、数量及服用中成药者均明显少于低依从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程、婚否分级、危险分层、高血压知识分、就诊频度及每天服药次数、种类、数量及服用中成药均是影响辽宁省昌图县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常见因素。

    作者:王建常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番泻叶水比重定量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番泻叶水比重定量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的效果。方法将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后并发便秘的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经水比重测量后的番泻叶剂量进行治疗,对照组行自行设计的番泻叶剂量治疗,评价2组治疗后便秘缓解情况及腹痛、腹泻情况。结果研究组便秘缓解总有效率及0~Ⅱ级腹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腹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番泻叶对放化疗患者行阿片药物止痛引起的便秘有效,通过水比重测量计算的番泻叶剂量(100ml)能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大化,可作为选用番泻叶预防和治疗化疗后便秘的参考剂量。

    作者:黄圣斐;孙哲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头孢呋辛致过敏性休克17例分析

    目的:分析头孢呋辛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包括宿主因素和不合理用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因使用头孢呋辛(肠道或非肠道给药)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结果头孢呋辛所致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在给药后的10min内(41.18%),将一日剂量一次给予患者是导致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38.46%)。结论头孢呋辛仍是安全的抗菌药物,在使用时注意宿主因素及合理使用可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作者:张忠元;张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不合理用药5例分析

    质子泵抑制剂( PPI )与抗酸剂、组胺 H2受体拮抗剂( H2-RA)相比,具有起效快、抑酸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使用方便等特点,被临床广泛用于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但随着PPI的广泛使用,不合理用药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选择住院患者PPI不合理应用5例进行分析,供医师或药师学习参考,以加强临床医师对PPI的认知,提高药师的药学服务技能,促进PPI的合理使用。报道如下。

    作者:罗国义;周红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硫酸羟氯喹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硫酸羟氯喹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将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73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联合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予以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联合组加以硫酸羟氯喹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8周后联合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配合完成全部疗程,治疗过程中联合组出现轻度面部刺激症状11例(28.95%),即红斑、瘙痒、灼热感轻度加重,对照组出现7例(20.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好、安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斌;陈志健;王炼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鼓膜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鼓膜成形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的愈合率及听力指标变化情况。方法纳入医院2012年7月-2015年12月首次鼓膜成形术患者74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21例(23耳)为A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3例(54耳)为B组。术后对比2组鼓膜愈合率和各频率气骨导差( ABG)。结果A组患者的鼓膜成形术愈合率低于B组(P<0.05);2组愈合患者术后听力平均ABG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成形术鼓膜愈合率较外伤性鼓膜穿孔手术愈合率高,经鼓膜成形术后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指标均发生好转。

    作者:刘利军;刘志锋;唐洪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F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FD疗效明显优于多潘立酮。

    作者:王艺超;吕丽;高建新;白海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药泡足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泡足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效果,为瘫痪患者提供更有效、简便的预防DVT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瘫痪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5ml皮下注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晚上20∶00用特制的已煎好的中药泡足,水温为45℃左右。比较1个月内2组患者DVT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0d内、20d内、30d内干预组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泡足可预防瘫痪患者发生DV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姜津;杨美虾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强化胰岛素控制血糖对重症监护病房高血糖危重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控制血糖对重症监护病房高血糖危重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高血糖危重病患者36例采用抽签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2组均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甲组血糖维持在4.4~6.1mmol/L,乙组血糖维持在8.3~11.1mmol/L。对比2组抗生素应用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入住处重症监护病房后1天APACHEⅡ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甲组治疗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均短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后1天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甲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与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高血糖危重病患者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维持在4.4~6.1mmol/L内,能够使患者的预后充分改善,使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效降低。

    作者:杨伟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跌倒患者35例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分析总结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及处理和防范措施。方法对跌倒的3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跌倒的时间、地点、程度、原有的基础病、跌倒的时段。结果跌倒的地点为厕所内、走廊里、病床边和检查途中;跌倒的时段发生在夜间23例,白天12例;跌倒原因为高龄、生理、意识状况及身体活动功能、视力障碍、服用影响意识和活动的药物、住院中无家人和其他人员陪伴、不良的外界环境等。结论预防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要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管理意识,落实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提供安全的环境,降低跌倒伤害的程度,重视跌倒后的检视及调整护理计划,进一步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作者:杨惠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规范化管理在化疗药物配置中心职业防护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规范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化疗药物配置过程的危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制定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措施,比较管理前后配置人员的防护知识、配置操作、身体污染及环境污染等指标。结果规范化管理后,配置人员的化疗防护知识、配置操作的规范性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化疗药物泄露污染配置人员的身体和周围环境的次数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后,配置人员增强了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意识,规范了配置操作方法,降低了化疗药物对配置人员的伤害,达到职业防护的目的。

    作者:吴莹芳;周金花;林景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护理干预在耳内窥镜下行鼓膜穿刺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耳内窥镜下行鼓膜穿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由两人在硬性耳内窥镜下行鼓膜穿刺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一人在额镜下行鼓膜穿刺术,只交待简单的注意事项。比较2组患者对鼓膜穿刺术操作及疗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操作及疗效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行鼓膜穿刺术患者实施两人在耳内窥镜下的方法并配合护理干预后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检查,缩短了穿刺所需时间,准确率高,疗效明显,减少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曹小青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 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mg口服,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mg口服,C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mg口服,每天1次,晚餐后服用。治疗后对比3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均下降(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P均<0.05),且C组改善幅度优于A组、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剂量较大的瑞舒伐他汀钙更能有效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江晓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丙肝病毒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抗-HCV 与荧光定量 PCR 检测 HCV-RNA 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以期为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寻找更为合理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中心体检的体检者750例作为检测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ELISA法检出阳性21例,阳性率为2.80%,PCR法检出阳性40例,阳性率为5.33%,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准确可靠,可在临床检测中推广使用。

    作者:范艳萍;朱茂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小儿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致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儿童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儿科门诊中接收的行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68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应护理对策探讨,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68例患儿注射地塞米松后出现呕吐、恶心39例,腹部疼痛16例,面色苍白且寒颤13例,均由本院实施治疗与护理措施,其中58例患儿通过降低地塞米松静脉注射速度后,症状自行消退,其余10例患儿停止用药及对症治疗与护理后,患儿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结论对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能有效降低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同时对患儿的不良症状恢复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对患儿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非常有必要。

    作者:乐建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行化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100例,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规律作息、饮食指导和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定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障碍改善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及对照组,患者的遵医嘱率和护理配合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心理障碍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显著改善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及各种心理障碍,从而促使患者的遵医嘱率和护理配合度得到显著提升,对促进顺利进行化疗治疗并取得良好化疗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容娟;陈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阿昔洛韦与干扰素治疗儿童 EB病毒感染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观察阿昔洛韦与干扰素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中心随机系统法将EB病毒感染患儿72例分为阿昔洛韦组和干扰素组。治疗后对比2组EB病毒感染控制率、退热时间、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消退时间及咽峡炎缓解时间,治疗前后EB-DNA定量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结果阿昔洛韦组EB病毒感染控制率高于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消退时间及咽峡炎缓解时间均短于干扰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EB-DNA定量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B-DNA定量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降低,且阿昔洛韦组低于干扰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儿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的消退,降低EB-DNA定量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对患儿预后有益,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