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跌倒患者35例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杨惠敏

关键词:住院患者, 跌倒,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及处理和防范措施。方法对跌倒的3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跌倒的时间、地点、程度、原有的基础病、跌倒的时段。结果跌倒的地点为厕所内、走廊里、病床边和检查途中;跌倒的时段发生在夜间23例,白天12例;跌倒原因为高龄、生理、意识状况及身体活动功能、视力障碍、服用影响意识和活动的药物、住院中无家人和其他人员陪伴、不良的外界环境等。结论预防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要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管理意识,落实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提供安全的环境,降低跌倒伤害的程度,重视跌倒后的检视及调整护理计划,进一步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尿布皮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生物膜治疗Ⅰ~Ⅱ度婴幼儿尿布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Ⅰ~Ⅱ度婴幼儿尿布皮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B组和A组各30例,2组患儿均指导以正确的护理方法。 A组予透明质酸生物膜局部外用于患处,每天2次,至皮肤正常后仍持续使用;B组予地奈德乳膏局部外用于患处,每天2次,用至皮肤正常后即停药。比较2组痊愈和复发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痊愈率分别为83.33%(25/30)和93.33%(2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为8.00%(2/25)明显低于B组的28.57%(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尿布皮炎发生,在尿布皮炎早期加强护理,并使用安全有效的医学护肤品重建皮肤屏障,即可达到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同时也减少用药,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炜;江山;施建林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跌倒患者35例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分析总结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及处理和防范措施。方法对跌倒的3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跌倒的时间、地点、程度、原有的基础病、跌倒的时段。结果跌倒的地点为厕所内、走廊里、病床边和检查途中;跌倒的时段发生在夜间23例,白天12例;跌倒原因为高龄、生理、意识状况及身体活动功能、视力障碍、服用影响意识和活动的药物、住院中无家人和其他人员陪伴、不良的外界环境等。结论预防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要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管理意识,落实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提供安全的环境,降低跌倒伤害的程度,重视跌倒后的检视及调整护理计划,进一步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作者:杨惠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对结核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改善结核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结核病患者7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干预组36例施以优质护理,常规组34例施以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44%优于常规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50,P<0.05)。结论对结核病患者施以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临床实践表明,使用抗菌药物后,个体的激素分泌、药效发挥、血药浓度及代谢周期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应该在治疗的过程中,适当调整用药方式,以减少不良反应,保证药物的作用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表明合理掌握用药时间及间隔是用药的关键[1],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2-3]。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对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重点对用药时间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陆明霞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莫西沙星治疗无效的社区获得性肺炎19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有效和无效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莫西沙星治疗CAP无效的相关因素,提高莫西沙星治疗CA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莫西沙星治疗的CAP患者的资料,评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的临床特征和检查结果。结果50例CAP患者经莫西沙星治疗后有效31例(62.00%)作为有效组,无效19例(38.00%)作为无效组。治疗有效组男19例(61.29%),治疗无效组男15例(78.95%)。2组年龄、CURB-65评分、白蛋白水平、CRP值、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LNR、BNP、超过2叶肺浸润、基础疾病、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莫西沙星治疗CAP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CURB-65评分、白蛋白水平、CRP值制定有效的的治疗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连增志;孙异锋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腮腺动态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腮腺体积以及剂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6~7周的调强放疗,每周对腮腺进行勾勒,观察每周腮腺的体积、照射剂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放疗过程中,患者每周两侧腮腺体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第3周时为显著( P<0.05)。患者每周两侧腮腺受照射剂量均显著高于计划受照射剂量,且第3周时为显著(P<0.05)。结论调强放疗会影响两侧腮腺的体积与受照剂量,在变化显著的第3周对放疗计划进行调整能更好地保护腮腺功能。

    作者:林松焕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臭氧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臭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 HSS )评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指数( WOMAC,李克特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VAS、HSS评分、WOMAC评分及WOMAC-僵硬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2组VAS评分、WOMAC评分、WOMAC-僵硬评分低于治疗前,H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林文;黄聿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医院妇科诊治的不孕症患者120例,均采取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及治疗,并分析诊治效果。结果原发性不孕患者慢性盆腔炎的比例明显低于继发性不孕患者,内异症和PCOS的比例明显高于继发性不孕患者( P<0.05),原发性不孕患者和继发性不孕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不孕症的诊治中,采取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可提高患者的受孕率,适合推广。

    作者:解芸磊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品质圈活动在现代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质圈活动对提升现代医院供应室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供应室护士自行建立品质圈小组,定期举行活动及会议,主动讨论与提出并改善和尝试解决影响工作效率的各种问题。对比品质圈活动前后消毒供应工作质量、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结果实施品质圈活动后,消毒供应工作质量、消毒供应服务质量和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服务满意度情况均优于活动前( P<0.05)。结论品质圈活动的实施不但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而且还能使监控和管理工作得到完善,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蔡丽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西药联合治疗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GN)是感染乙肝病毒后一种主要的肝外表现,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肾小球,或乙肝病毒直接侵袭肾组织而引起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目前认为HBV-GN的发生主要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乙肝病毒直接损伤、免疫缺陷和遗传因素等有关,其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故其西药治疗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并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但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争议较大。中药治疗强调辅助正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具有减少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的不良反应、抗病毒、抑制炎性反应、免疫调节、降低蛋白尿、延缓疾病的发展、减轻肾脏损害的作用。中西药联合治疗HBV-GN有很大优势。

    作者:檀金川;田玖玲;杨凤文;檀书庭;袁国栋;陈文军;陈素枝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非典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相关性脑梗死1例及文献复习

    患者,女,47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 d入院。患者于住院前2周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住院治疗,NIHSS评分为0分,头部核磁未见异常。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侧颈动脉球部后壁内中膜增厚,左侧颈动脉斑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各项血生化检查均正常。住院1d前再次出现右侧肢体力弱,且出现言语不利,NIHSS评分为7分,头部核磁示左侧基底节区、室旁急性梗死。头颈部血管CTA:(1)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非钙化性斑块,对应管腔轻度狭窄;(2)左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梗死。抗心磷脂抗体IgM阳性,其余血生化检查均正常。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作者:胡宝力格;呼日勒特木尔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依诺肝素和利伐沙班防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成本-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依诺肝素和利伐沙班防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依诺肝素组术后给予依诺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利伐沙班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口服治疗,记录2组术中出血事件发生情况,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2组随访期间DVT(包括任何部位)及PE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成本费用及成本—效果比( C/E)。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诺肝素组成本费用及C/E均低于利伐沙班组(P<0.05)。结论从成本—效果角度分析,依诺肝素防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更为经济,对于老年患者的预后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解皓;李海涛;李新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英文缩略语书写规范

    英文缩略语有3种情况:(1)公知公用的英文缩略语可以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2)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用的缩略语。此类缩略语在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现时均应注明其中文全称,然后圆形括号内注出英文全称及缩写,如双相气道正压(bilevel pos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3)中文病名过长并在文中多次出现者,为方便书写及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而采取缩略语形式,处理方法同第二种情况。如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儿科患者临床标本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2014-2015年临床标本病原学分布与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经验用药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德灵Microscan-As4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兼微量生化管鉴定方法鉴定细菌;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014-2015年医院儿科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65株,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28.68%)、肺炎克雷伯菌(22.26%)、金黄色葡萄球菌(10.94%),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27.3%和24.6%,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医院儿科细菌耐药状况较严重,应引起重视,加强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叶付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急诊护理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医院开展风险管理后急诊护理的11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投诉、不良事件、急诊停留时间、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并与2014年1~12月未开展风险管理时1050例(对照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能明显降低护理投诉和不良事件,对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颜巧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药外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中药离子导入与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2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采用医院自制的复方中药液,治疗组在患侧髋关节周围区域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在患侧髋关节周围区域采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Harris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3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3.33%;2组治疗后3周、治疗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治疗后6个月) 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综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慧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安全注射干预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进行安全注射调查员的现场调查及填写安全注射调查表,开展对安全注射知识及细节的干预,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的正确性。方法选择该院内科、外一科、骨科、儿科、妇产科、急诊科医师、护士11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名,对110位医务人员进行安全注射知识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干预组进行安全注射现场指导、知识培训、演练、宣传及考核,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方法。6个月后比较2组安全注射操作规范率。结果干预组安全注射操作规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培训及现场指导干预,医务人员安全注射正确性明显得到提高。

    作者:王彩华;李艳丽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外固定支架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则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9%低于对照组的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后建议优先选择外固定支架手术进行治疗。

    作者:陈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PFNA 与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与动力髋螺钉( DHS)治疗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42例,对比2组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手术切口、负重时间及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结果 PFNA组在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手术切口、负重时间及Harris近期评分等方面优于DHS组(P<0.05),但PFNA组的隐性失血量多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2组Harris远期评分及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PFNA治疗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优于DHS,但是其隐性失血显著高于DHS,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考虑。

    作者:徐江;蒋西嘉;王凯;曹旭栋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氨溴索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溴素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呼吸系统感染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素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78.33%,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雾吸入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疗效确切,有利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与症状改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绍会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