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

韦桂红

关键词:改良式宫颈环扎术, 宫颈机能不全,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期待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比较2组的分娩孕周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75±7.43) min、平均出血量为(7.94±1.50)ml,无术后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分娩孕周≥37周者46例占79.3%,对照组分娩孕周≥37周者25例占43.1%,观察组分娩孕周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观察组妊娠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流产率、早产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平均体质量较对照组重(P<0.05)。结论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可明显延长分娩孕周,降低流产率和早产率,改善新生儿结局。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对急诊 PCI合并心肌桥患者焦郁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肌桥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PCI术中发现合并心肌桥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况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后3个月内心绞痛、心脏事件及再住院发生率。结果干预后3个月2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心绞痛、心脏事件、再入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急诊PCI术中发现合并心肌桥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

    作者:武海英;李森林;杜佩珊;黄龙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12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硫酸镁解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压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栗慧敏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溃疡性结肠炎54例临床表现及内镜分析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内镜检查情况。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并接受内镜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结果临床表现分别为假性息肉(16.67%)、血管网模糊(44.44%)、粗糙颗粒感(40.74%)、质脆易出血(62.96%)、充血水肿(85.19%)、糜烂溃疡(94.44%)。病变范围:全结肠(5.56%)、右半结肠(11.11%)、左半结肠(16.67%)、直肠乙状结肠(46.30%)、直肠部位(20.37%)。活动分级:Ⅰ级(22.22%)、Ⅱ级(27.78%)、Ⅲ级(29.63%)、Ⅳ级(20.37%)。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并发症率、癌变率较低,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有利于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马贵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优质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包括对心理针对性护理及饮食等健康知识的宣讲等)。比较2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评估患者睡眠和情绪质量。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率、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8.00%、92.00%,均高于对照组的62.00%、66.00%( P<0.05)。观察组护理后SRSS评分和SAS评分分别为(20.4±1.05)分、(50.3±2.8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方式,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在患者及医护人员中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帆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血气分析仪与生化仪测定动静脉血钾浓度的差异比较

    目的:比较血气分析仪与生化仪测定动静脉血钾浓度的差异。方法收集ICU收治的80例患者的动静脉血标本,根据pH值分为A组15例、B组45例和C组20例,pH值分别为<7.35、7.35~7.45、>7.45,分别采用血气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动脉全血钾和静脉血清钾,比较不同pH值动静脉血钾浓度及差值。结果3组患者动脉全血钾水平低于静脉血清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动静脉血钾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气分析仪测得的动脉全血钾与生化仪测得的静脉血清钾存在一定的差异,pH值变化会影响血钾浓度,但并不会增大动静脉血钾浓度的差值。

    作者:杨旭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取西药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加用中药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5.0%( P<0.01);治疗前,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肺通气功能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玉祥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围术期护理在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围术期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围术期护理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围术期护理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谢艳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急性重度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护理体会

    我科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急性重度中毒患者35例,除采取抢救治疗外,同时应用血液灌流( HP)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继琴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应用多索茶碱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再采用噻托溴铵粉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8.43%(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1.57%( 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阻肺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与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长征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分析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是静脉输液的安全通道,在乳腺癌患者的化疗中已广泛应用,避免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损伤,可加大药物输注血流量,同时加快其血流速度,缓解因长时间输液对血管造成的损伤现象,并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1]。本文对我科收治的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放置PICC,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娣;邱金庆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利培酮联合艾司西肽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艾司西肽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联合艾司西肽普兰治疗。观察2组治疗2、4、6、8周抑郁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4、6、8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艾司西肽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刘丽辉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胸外科术后胸壁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胸外科术后胸壁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胸外科术后发生胸壁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未达到二期缝合的负压封闭引流愈合标准的3例(16.67%),多次安置负压封闭引流7例(38.89%),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负压封闭引流相关不良情况。14例的随访结果显示,有2例患者发生了轻度的切口异物反应,给予拆除皮下缝线后全部愈合,其余患者切口愈合状况良好。结论对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出现感染的患者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沈东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二烯丙基二硫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二烯丙基二硫( DADS)对乳腺癌BT474细胞生长、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乳腺癌BT474细胞,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qRT-PCR )法检测不同浓度 DADS 处理的 BT474细胞中的GABARAPL1表达变化,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50、100、200和400μmol/L浓度DADS处理的BT474细胞GABARAPL1相对表达量低于0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ABARAPL1干扰组、DADS组、GABARAPL1干扰组+DADS组BT474细胞OD570值低于siRNA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DS通过下调GABARAPL1的表达抑制乳腺癌BT474细胞的增殖。

    作者:冉莉;周峻林;洪涛;肖新华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喜炎平注射液致儿童不良反应8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0例喜炎平注射液致儿童不良反应中,皮肤及附件损伤所占比例高(55.00%),其次为全身性损伤(17.50%)、消化系统损伤(8.75%)、呼吸系统损伤(6.25%)、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伤(5.00%)、心率及心律紊乱(3.75%)、用药部位损伤(2.50%)、心血管系统损伤(1.25%)。结论儿童应用喜炎平注射液需密切观察,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王同霞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烧伤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中 CD64+中性粒细胞的表达

    目的:分析烧伤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中CD64+中性粒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在烧伤科就诊的200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为烧伤后并发感染患者,对照组为烧伤后未出现感染的患者。2组患者均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液中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及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CRP、WBC、Neu%及CD64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和CD64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WBC、Neu%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烧伤并发感染患者检测外周血中CD64+中性粒细胞表达及CRP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感染,改善预后。

    作者:费齐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某县级城乡高血压病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某县级城乡高血压病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某县>18岁的1020人进行高血压病患病情况调查,通过统一制定调查表调查相关因素。结果60~69岁组和>70岁组高血压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段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有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率为55.8%,控制率为29.9%。结论某县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控制率相对较低,应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的认知,以降低发病率。

    作者:闫子国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九香虫的功效与作用

    九香虫又叫做黑兜虫、瓜黑蝽、屁板虫、屁巴虫,为蝽科动物九香虫的全体。九香虫是一种常见的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1)行气止痛的功效:九香虫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2)温肾壮阳的功能:九香虫具有壮阳的作用。可用于肾虚阳衰、腰膝酸痛、阳痿尿频等的治疗。(3)镇痛作用:九香虫水煎液具有较强的纤溶作用和镇痛作用。(4)抗菌功能:九香虫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5)抗癌作用:九香虫的抗癌、抑癌元素锰和镁含量较高,可能有抗癌作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甲状腺结节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

    目的:明确甲状腺结节手术指征,同时为临床术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量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肿块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叶切除术,分析不同手术适应证术式的选择和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均为多发性结节肿块采用结节摘除联合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单发性结节采用结节摘除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结论将甲状腺次全切术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既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亦可减少并发症,于患者术后恢复极为有利,值得采纳。

    作者:吴益群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心力衰竭患者联用厄贝沙坦和螺内酯发生高钾血症1例

    高钾血症在临床上常见,但多年来,药源性高钾血症并未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在卫生医疗环境较落后的县市级医院,药源性高钾血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CHF)由于体内神经内分泌机制的激活,常伴有其他器官功能的异常。2014年版心力衰竭指南指出[1],长期应用血管紧张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作用机制同ACEI )会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醛固酮的有害作用,对心力衰竭患者有益,即“金三角”抗心力衰竭治疗。但研究发现,随着“金三角”治疗应用越来越广,高钾血症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老年患者。现针对我院住院期间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用药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中的用药提出警示。

    作者:杨健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应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PCI术患者78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进行PCI 术前服用氯吡格雷450mg,对照组患者进行PCI术前服用氯吡格雷300mg,比较2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血栓大幅度(MA)、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聚集率及近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CD62 P、CD63及TSP等各项血小板活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MAADP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采用450 mg高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相对于300 mg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更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一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