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锦锋;王雪松
目的:探讨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护理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预后生活质量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盐酸美金刚联合言语训练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失语( PSA )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言语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采取基础治疗,联合治疗组与言语训练组给予语言障碍、言语康复训练,其中联合治疗组加用盐酸美金刚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使用汉语失语检查量表( CRRCAE)、卒中后失语抑郁问卷( SADQ)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联合治疗组及言语训练组CRRCAE总分、分项评分、SADQ、NIHSS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与言语训练组比较,在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上述评分也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语言康复训练对PSA患者的语言功能改善有效,美金刚与其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作者:吕瑞妍;罗丹峰;汪锦飘;朱凤瑛;沈韵 刊期: 2016年第32期
九香虫又叫做黑兜虫、瓜黑蝽、屁板虫、屁巴虫,为蝽科动物九香虫的全体。九香虫是一种常见的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1)行气止痛的功效:九香虫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2)温肾壮阳的功能:九香虫具有壮阳的作用。可用于肾虚阳衰、腰膝酸痛、阳痿尿频等的治疗。(3)镇痛作用:九香虫水煎液具有较强的纤溶作用和镇痛作用。(4)抗菌功能:九香虫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5)抗癌作用:九香虫的抗癌、抑癌元素锰和镁含量较高,可能有抗癌作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胸腔镜配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胸腔镜配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胸腔穿刺术配合尿激酶注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胸膜厚度、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胸膜厚度、FEV1、FVC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配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效果满意,能较大程度改善肺功能,防止胸膜肥厚。
作者:马海彬;王福娣;黄纪荣;蓝慧平;丘灿明 刊期: 2016年第32期
为适应医疗体系改革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三级医院长期稳定的分工协议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医院之间的分工合理、服务规范、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运转有效的新型医疗服务管理机制,引导一般常见病、慢性病等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
作者:冯富安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舒肝理气汤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口服消炎利胆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予以中药治疗(舒肝理气汤),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主要观察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变化)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68.97%( 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腹痛、腹胀症状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囊术后综合征等常见疾病采用中药治疗可有效促进疾病的恢复,且对于患者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也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亮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通过目标性监测采取干预措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医院2013-2015年剖宫产手术32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为基线调查,2014-2015年为干预期,针对观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比术后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线组手术969例,干预组手术2238例,通过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干预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低于基线组,抗菌药物选用、用药时机、用药疗程合理性均高于基线组(P<0.01)。结论以目标性监测资料为依据,采用综合性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率。
作者:鄢定玉;刘达美;陈宇涵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酒精性消化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治疗的酒精性消化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复发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酒精性消化溃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其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顺庆 刊期: 2016年第32期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传统医学为理论依据,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经多种工序制作而成,供临床注射使用的灭菌制剂,现阶段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1]。但随着药品种类增多,使用的合理性不达标,致使发生较多的不良反应事件。因此,本研究旨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过程中,分析其应用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奠定基础,报道如下。
作者:陈远赞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试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给予雷内拉唑治疗。由同一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后第1、2、3天及1、2、3周进行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后第4、8周进行胃镜复查。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胃镜复查显示:在第4周时,试验组38例(95.0%)得到治愈和好转,高于对照组的30例(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8周时,2组患者胃镜行复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应用雷贝拉唑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胸外科术后胸壁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胸外科术后发生胸壁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未达到二期缝合的负压封闭引流愈合标准的3例(16.67%),多次安置负压封闭引流7例(38.89%),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负压封闭引流相关不良情况。14例的随访结果显示,有2例患者发生了轻度的切口异物反应,给予拆除皮下缝线后全部愈合,其余患者切口愈合状况良好。结论对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出现感染的患者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沈东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分析医院2014年149例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引发ADR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药品类别, 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9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相当(49.67%vs.50.34%);以注射剂型引起的ADR报告多,为96例(64.43%);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高,为122例(81.88%);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多,为57例(38.26%);严重ADR 4例(2.68%);ADR常见的表现为皮肤附件损害67例(37.02%),其次为全身损害24例(13.26%);2例(1.34%)ADR的发生可能与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并重视在评价ADR报告中发现的用药问题,及时向临床反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董慧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骨科下肢手术使用止血带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骨科40例使用止血带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均在骨科医师辅助下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组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安慰剂。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T0)、上止血带前(T1)、上止血带后30min(T2)、松止血带后即刻(T3)和松止血带后15min(T4)时点HR、MAP;记录术中各组使用阿托品、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和麻黄碱例数。结果对照组T2、T3时点的HR、MAP高于T0、T1时点(P<0.05);T2、T3时点观察组患者的MAP低于对照组(P<0.05);T2、T3和T4时点观察组患者的HR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观察组使用阿托品的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观察组使用硝酸甘油的例数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术中单次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控制术中止血带引起的高血压反应,有利于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樊雅玲;李元;陈旭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期妊娠要求引产的产妇50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150 mg口服,利凡诺100 mg经腹羊膜腔注入,对照组单独给予利凡诺100 mg羊膜腔内注射,比较2组产妇子宫出血量、胎盘排出时间、宫缩时间、总产程、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子宫出血量、胎盘排出时间、宫缩时间、总产程、疼痛评分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100%(25/25),高于对照组的92%(23/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低于对照组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期妊娠引产中联合采用利凡诺和米非司酮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蒯莉莉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肌桥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PCI术中发现合并心肌桥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况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后3个月内心绞痛、心脏事件及再住院发生率。结果干预后3个月2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心绞痛、心脏事件、再入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急诊PCI术中发现合并心肌桥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
作者:武海英;李森林;杜佩珊;黄龙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检查在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1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行经腹部彩超检查,观察组行经阴道彩超检查,比较2组误诊率和符合率。结果观察组对包块型瘢痕妊娠和孕囊型瘢痕妊娠的误诊率均低于对照组,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检查在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雪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激酶对血液透析导管的溶栓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所使用尿激酶浓度为10000 U/ml,观察组所使用尿激酶浓度为40000U/ml。比较2组患者导管再通率与凝血指标变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观察组导管再通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观察组APTT、P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增大尿激酶的浓度可提高对血液透析导管溶栓效果,改善导管再通率和凝血指标,确保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
作者:杨敏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异位妊娠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门诊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孕酮水平、β-hCG水平及包块直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孕酮、β-hCG及包块直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孕酮、β-hCG及包块直径指标水平分别为(10.56±0.84)mmol/L、(461.14±13.31)U/L、(2.52±0.45)cm,均低于对照组的(18.68±1.43)mmol/L、(694.65±19.56)U/L、(3.40±0.68)cm(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艺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300例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及药品临床应用实际,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进行综合阐述。结果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后均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300),低于既往文献报道。结论基于药物特性优化用药方案、调整给药时间,实现合理用药,有利于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确保患者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纪红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分析烧伤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中CD64+中性粒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在烧伤科就诊的200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为烧伤后并发感染患者,对照组为烧伤后未出现感染的患者。2组患者均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液中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及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CRP、WBC、Neu%及CD64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和CD64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WBC、Neu%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烧伤并发感染患者检测外周血中CD64+中性粒细胞表达及CRP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感染,改善预后。
作者:费齐 刊期: 2016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