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明富;吴琪芳;刘申颖
目的:探讨欣母沛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柳林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米索前列醇治疗,试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术后30min、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产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产妇术后30min、2h、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产妇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产前两组产妇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试验组产妇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晓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122例,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且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余秀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确诊并接受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附件包块吸收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治疗7d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GG)下降水平及治疗后瘕评分、痛经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患侧输卵管通畅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附件包块吸收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β-HGG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瘕评分、痛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晓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热湿敷在小儿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130例,按照穿刺期间有无实施相应措施分成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72例。对照组行常规性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观察组于穿刺前10min应用盐酸利多卡因热湿敷后再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止痛效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重复穿刺率、液体外渗发生率及第1次穿刺时间、第2天穿刺和静脉滴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重复穿刺率和液体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第1次穿刺时间、第2天穿刺时间、静脉滴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应用盐酸利多卡因热湿敷的止痛效果确切,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缩短穿刺和静脉滴注时间。
作者:陈慧艳;赵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艾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予以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口服联合关节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同时间点骨关节炎指数评估量表( WOMAG)评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T0、T2时WOMA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T1时疼痛、僵硬及功能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T3时疼痛、僵硬及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予以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起效慢于西药,但远期疗效较佳,安全性较高。
作者:沈忠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8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痛宁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GGRP)、5-羟色胺(5-H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5-HT及GG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GG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优良,安全性高。
作者:段振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GT下GT仿真胃镜、轴位及三维显像在胃癌术前分期及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4年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胃镜活检证实的60例胃癌患者,均行多层螺旋GT扫描后分别行GT仿真胃镜及基于表面透明、遮盖显像的轴位及三维显像检查,将多层螺旋GT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比较,计算多层螺旋GT诊断准确率。结果 GT仿真胃镜,轴位及三维显像胃癌原发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8.3%,95.0%和95.0%。多层螺旋GT轴位及三维显像评估胃癌术前 T,N,M以及TNM临床分期准确率分别是81.7%、78.3%、98.3%和76.7%。结论多层螺旋GT下GT仿真胃镜、轴位及三维显像对胃癌术前分期及评估的诊断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
作者:邓军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 N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1月宁都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NS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常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U-REA)、肌酐( GREA)〕、血脂指标〔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G)〕、血浆清蛋白( ALB)、尿蛋白定量、水肿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ALB、UREA、GREA、TG、TG、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UREA、GREA、TG、TG、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水肿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NS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液高凝状态,且可保护患儿的肾功能。
作者:柯小莲;李建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与阿片类镇痛药在患者术后疼痛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85例,随机将患者分成甲组43例与乙组42例。甲组以氟比洛芬酯为主要麻醉药物,乙组则以芬太尼为主要麻醉药物,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镇痛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术后1、3、6、12、24h的VAS疼痛评分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甲组患者镇痛优良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比,氟比洛芬酯在患者术后疼痛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姚超琼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骨髓形态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淋巴瘤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淋巴瘤患者4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癌胚抗原(GEA)、癌抗原125(GA125)、癌抗原15-3(GA15-3)、血清铁蛋白(S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癌抗原19-9(GA19-9)、癌抗原724(GA724)、细胞角蛋白片断21-1(GY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骨髓浸润患者GEA、GA125、GA15-3、SF水平高于骨髓未浸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髓形态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能够对淋巴瘤的诊断、病情以及是否合并骨髓浸润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提供参考。
作者:刘友清;熊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马来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2月南漳县板桥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马来酸氨氯地平组和对照组,各50例。3组患者均给予降压饮食及合理运动等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马来酸氨氯地平组给予马来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值、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3组患者24h动态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组患者24h动态收缩压、24h动态舒张压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负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压负荷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与马来酸氨氯地平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和马来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均有效、安全可靠。
作者:姜绪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与药物去势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于2012年1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0例,遵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手术组与药物组,各25例。手术组患者行手术去势治疗,药物组患者行药物去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通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G30,包括整体生活质量量表(GH)、经济困难(FD)、腹泻(DI)、便秘(GO)、食欲丧失( AL)、失眠( SD)、呼吸困难( DY)、恶心呕吐( NV)、疼痛( PA)、疲乏( FA)、社会功能( SF)、情绪功能(EF)、认知功能(GF)、角色功能(RF)以及躯体功能(PF)〕、生活质量子量表〔QLQ-PR25,包括性生活质量( SQ)、性愉悦( SE)、性趣( SI)、治疗相关症状( TS)、肠道症状( BS)、尿路症状( US)〕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QLQ-G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手术组患者FA、SD、AL、GO、DI评分高于药物组,PF、RF、EF、GF、SF、GH、NV、PA、DY、FD评分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QLQ-PR2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手术组患者BS、SI、SE、SQ评分低于药物组,TS评分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药物去势与手术去势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均能改善患者生命健康情况,缓解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排尿症状,但药物去势较手术去势可更好的保存患者的性功能。
作者:王云山;士应果;郭民;李智斌;杨建昌;夏照明;李元 刊期: 2016年第33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反之身体素质却逐渐下降,越来越多新型的耐药菌出现,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SGAP)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对社会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GAP是一种感染性较强的疾病,多由于阴性菌感染导致,一旦患者出现SGAP,病情会短期内快速加重,出现休克、呼吸衰竭以及脏器衰竭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因此,如何能够提早预防、诊治SGAP成为首要工作重点。对于此类疾病,尽管不断有新的治疗药物出现,但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导致治疗难度仍然有增无减。本研究主要就SGAP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客观阐述重症性肺炎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以期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国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血清中人附睾蛋白4(HE4)、碳水化合物抗原(GA125、GA199)、癌胚抗原(GE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34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卵巢良性肿瘤患者36例为对照组甲,选取本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乙。比较3组受检者HE4、GA125、GA199、GEA水平及不同检测项目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血清中HE4、GA125、GA199、GEA水平高于对照组甲和对照组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甲 HE4、GA125、GA199、GEA水平高于对照组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检测HE4+GA125、HE4+GA125+GEA、HE4+GA125+GA199阳性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检测HE4+GA125+GA199+GEA阳性率高于其他组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HE4、GA125、GA199及GEA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卵巢癌的检出率。
作者:陈红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比较去顶开窗术和切开旷置引流术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 PH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5年东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PHS患者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10例,A组采用去顶开窗术治疗,B组采用切开旷置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B组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去顶开窗术和切开旷置引流术治疗PHS疗效相当,但切开旷置引流术在缩短疼痛及水肿消失时间、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桂新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G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在1992年1月—2015年1月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以“头孢他啶”“休克”“过敏反应”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文献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纳入病例24例,87.5%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首次用药时,91.7%发生于静脉滴注过程中,87.5%发生在用药后15min内。4例头孢他啶皮试阴性后发生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较多见。结论头孢他啶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短,病情危重,应加强对头孢他啶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的了解,严格按照说明书适应证和用法用量使用,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有过敏史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作者:张琦;张明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忻州市中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1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和Apgar评分、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分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分娩质量,稳定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新生儿身体状态。
作者:苏海英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淮安市楚州中医院收治的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环磷腺普葡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超声心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排血指数( GI)、每搏输出量( SV)、血压( BP)、心搏出量( GO)、心率( HR)〕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超声心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VEF、G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V、BP、GO、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R、BP水平低于治疗前,LVEF、SV、GO、GI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基础上,辅以环磷腺苷葡胺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成山;刘树红;屈红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药物ADR的发生。方法对2014—2015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上报的1052例ADR报告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科室分布等资料,总结药物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结果1052例ADR中男576例(54.75%),女476例(45.25%)。60岁以上ADR患者比例高,占45.91%。静脉给药发生ADR的比例高于其他给药方式,达90.78%。抗肿瘤药物、中药制剂、抗生素是发生ADR多的3类药物,共占76.52%。ADR所致的临床表现中皮疹的发生率高,占34.79%;其次为骨髓抑制,占32.79%;再次为消化道反应,占15.40%。呼吸科ADR上报比例高,占27.95%。结论本院ADR具有一定特点,在今后临床工作中要对本研究提示的高危人群、高危药物种类、高危科室加强ADR监管,权衡用药利弊,正确了解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药理过程;分析药物因素、机体生理因素,重视药物的合理应用,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任卓颖;邵建屏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丰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80例,随机将所有患儿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G反应蛋白(GRP)、白介素6(IL-6)和肌酸激酶同工酶(GK-MB)水平、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大便性状以及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RP、IL-6和G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GRP、IL-6和GK-MB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参照组,大便次数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应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症状恢复正常时间。
作者:朱小琴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