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鹏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门诊的6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比2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要高于传统护理组,能够有效降低母婴的并发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患者,男,73岁。主因“双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2周”由骨关节科收入院,行膝关节 MRI 检查诊断为骨关节炎,予以关节腔注射药物等治疗,关节肿胀疼痛渐缓解。期间查血常规:WBC 2.7×109 G/ L,N 0.560G/ L,Hb 100g/ L,PLT 94×109 G/ L。因血常规异常请血液科会诊,并予以利多卡因局麻下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于骨髓穿刺后渐出现全身红色斑丘疹,瘙痒明显,皮疹渐融合成片伴皮肤水肿,眼睑水肿,考虑为药疹,停用相关可疑药物,并予以抗过敏治疗(葡萄糖酸钙、维生素 C、西咪替丁、地塞米松)皮疹未再增多,因骨髓细胞学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M6型”,于次日转入血液科诊治,为进一步确诊白血病类型遂行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查,再次予利多卡因局麻行骨髓穿刺术。术后约20min,患者皮肤瘙痒加重,皮疹增多并进一步融合成片,满布全身伴水肿,眼痒流泪,眼睑水肿,口唇有麻木感并口周水肿,颜面发僵,颈部瘙痒,自觉咽塞,声音嘶哑,呼吸轻度困难。鉴于患者除用利多卡因以外未用任何可疑药物,立刻判断为利多卡因过敏。紧急处理:(1)给予吸氧;(2)使用抗过敏药物(异丙嗪注射液50mg,肾上腺素注射液0.5mg)肌内注射;(3)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地塞米松注射液20mg 入小壶;50%葡萄糖注射液60ml加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 静脉滴注。10min 后出现眼部瘙痒、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渐缓解,继续给予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 C 3.0g,维生素 B620mg 治疗,1h后患者皮疹颜色渐稳定变淡,水肿消退。经过1周积极治疗,皮疹完全消退,再次复查骨髓穿刺避免使用利多卡因,未再出现新发皮疹及过敏现象。
作者:李玉玲;覃骏;王黎;郑雪娜;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_2013年11月收治的94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药联合治疗,包括急性期应用地塞米松、维生素B1、甲钴胺等,口服通络牵正汤加减,针灸,患侧耳后乳突部微波理疗后贴上面瘫硬膏等,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西医疗法,包括应用地塞米松、二磷胆碱、维生素 B1、甲钴胺、地巴唑,患侧耳后乳突部微波理疗等。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85.11%(P <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确切,是治疗面神经炎的理想方案。
作者:严传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吡拉西坦与甘露醇在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8月_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吡拉西坦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甘露醇进行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颅内压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种药物降低颅内压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拉西坦可有效降低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可替代常规甘露醇用药,同时吡拉西坦具有护脑和促醒作用,对于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引用价值。
作者:粟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索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和对策。方法对于2013年3月_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3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服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及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治疗,观察记录用药患者出现的临床不良反应,并统计分析联合用药诱发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过敏史以及临床护理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30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具有过敏史,其中具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28例,占研究对象9.3%;由于护理差错诱发的不良反应患者4例,占比1.3%。结论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诱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在于患者是否有过敏史,以及临床护理操作,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因此,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服务意义和职业技能,提高对患者过敏史的筛选,以此改善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安全性,降低联合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王秀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手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患者均采用静脉全麻,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导管拔出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导管拔出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略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手术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
作者:刘良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计算机断层图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医学成像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体数据可视化已从辅助诊断发展为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1],在临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体数据可视化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从CT、MRI 等医学影像设备中获取的人体及其器官的断层二维序列或三维数据,在三维空间上生成三维图像,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够为医师提供一个直观、精确的模型[2],基于获得的模型,有利于确定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器官的形状和空间分布,给医师提供数据支撑,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安全的解决途径。可视化获得的三维图像由于其丰富的信息和直观逼真的视觉效果,在临床诊断、治疗和医学研究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3]。
作者:武力;张冰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复方丹参配合乌司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用乌司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复方丹参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复方丹参配合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高,同时症状体征消失快,住院时间短,并且血尿淀粉酶能尽快恢复,值得借鉴。
作者:刘亚男;曹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老年慢性肺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_2012年9月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振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情况。方法将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 A、B 组各45例,A 组给予卡维地洛治疗,B 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降压效果均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A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TC、TG、LDL-C 水平有所下降,HDL-C 升高,而 B 组空腹血糖、胰岛素、TC、TG、LDL-C 水平较治疗前上升,HDL-C 降低,A 组各项指标均较 B 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维地洛、美托洛尔降压效果相当,而卡维地洛在调节血脂、血糖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作者:马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安进公司近日宣布,FDA 已批准单抗药物 XGEVA(denosumab)第3个适应证,用于双磷酸盐疗法难治性由恶性肿瘤引发的高钙血症(HCM)的治疗。之前,FDA 已授予 Xgeva 治疗 HCM 的孤儿药地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临床药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系统的临床药学知识与技能,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用药监护的相关工作,如与临床医师共同探讨诊疗方案,协助医师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雪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医院在2010年2月_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超前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各34例,取同期收治的34例手术患者注射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动态疼痛与静息疼痛的 VAS 评分情况。结果超前镇痛组在4、6、8、10、24h 的动态疼痛与静态疼痛评分均低于其他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15min,利用喷他佐辛为患者进行超前镇痛,有利于促进其疾病的好转,减少药物剂量,延长镇痛时间,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予咪唑安定0.05mg/ kg +芬太尼0.75μg/ kg 静脉推注;对照组给予氟哌利多0.05mg/ kg +芬太尼0.75μg/ kg 静脉滴注,术中每15分钟观察1次,酌情追加首次剂量1/3~1/2;术后24h 随访患者对麻醉穿刺及手术过程记忆情况,对术中术后镇静、遗忘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镇静效果满意;对照组镇静效果不满意;观察组遗忘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除对照组有2例出现轻度恶心外,其余均未发生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唑安定、芬太尼复合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氟芬合剂,安全、有效,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树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机体胰岛素组织破坏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机体不能适当地利用胰岛素所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势必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随多种疾病、应用多种药物、智力和记忆力减退,常无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甚至或被其他慢性疾病所掩盖。针对引起老年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重视其临床特点、具体病情,及早防治,本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作者:钱秀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_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喘憋、咳嗽、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治疗作用更为直接,痰液易于排除,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较快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无不良反应,因此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柳兴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取石术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胆石症6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胆石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治疗,试验组实施腹腔镜取石术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 C 反应蛋和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切口长度明显比对照组短,住院时间及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胆石症患者实施腹腔镜取石术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具有微创性以及安全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花连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对眼外肌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后发性眼外肌麻痹患者48例采用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1次/ d,14d 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连续治疗1~3个疗程。结果48例患者经1~3个疗程治疗,治愈32例,好转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33%。结论采用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眼外肌麻痹,治愈率高,无并发症,安全有效。
作者:宁英慧;薛婷;张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使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0年7月_2012年9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血栓通+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靳彦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药典规定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者膜荚黄芪的干燥根[1]。植物黄芪主要产自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2],黄芪含皂苷、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3]。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史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4]。李时珍释其名曰:芪长也,黄芪色黄,列为补药之长。《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5]。早在古代我们的先人就有关于黄芪的研究了,因此可见黄芪在国内市场具有发展潜力。
作者:杨宏昕;张春霞;魏慧;王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