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血清及房水 IL-6、PEDF、VEGF 水平变化

白玉星;李静;田立艳;徐晓玮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白介素-6,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房水, 血清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血清及房水白介素-6(IL-6)、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4月眼科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04例作为试验组,同期收集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成年志愿者10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2组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和房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血清和房水IL-6、PEDF及VEGF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及房水IL-6和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血清及房水PED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疾病与高水平的血清及房水IL-6和VEGF,以及较低水平的血清及房水PEDF密切相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替比夫定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05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1年,随访并定期监测患者血清CD4+T淋巴细胞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CD4+细胞数均有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在服药初期均无严重的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替比夫定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有一定疗效,能重建部分免疫功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作者:董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英文缩略语书写规范

    英文缩略语有3种情况:(1)公知公用的英文缩略语可以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2)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用的缩略语。此类缩略语在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现时均应注明其中文全称,然后圆形括号内注出英文全称及缩写,如双相气道正压(bilevel pos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3)中文病名过长并在文中多次出现者,为方便书写及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而采取缩略语形式,处理方法同第二种情况。如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HNL)。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与评价依那西普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在基本疗法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用依那西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腰部晨僵时间、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和强直性脊柱炎的功能指数(BASF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9.5%),对照组为7例(7.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刘爱军;张胜强;司宏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且具有溶栓适应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入脑卒中单元溶栓急诊路径管理,排除禁忌证后,给予阿替普酶50m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开始后对照组依据2010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给予规范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中药合剂—血府逐瘀汤组方,2组均治疗2周。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运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入院溶栓前及溶栓后24h及治疗后第14天清晨检测患者hs-CRP、IL-1β、TNF-α水平。结果溶栓治疗前,2组患者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进一步降低, 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进一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观察组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后再灌注损伤造成的血清炎性因子反应失衡有关。

    作者:贾世杰;王辉;张新广;张秀彬;徐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胰岛素与沙格列汀配合运动饮食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运动饮食干预配合胰岛素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根据糖尿病基本治疗原则给予2组患者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治疗。试验组患者由专业营养师额外给予针对性饮食控制,结合患者身体调节和运动量指导运动锻炼。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2组患者糖尿病控制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餐后高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PG、2hPG及餐后高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动饮食干预配合胰岛素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解梦英;张东超;赵爱军;谢少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和低血糖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和低血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妇20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3例给予指尖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观察组同时应用指尖血糖仪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统计2种血糖监测方法对低血糖的诊断情况,比较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检测出的低血糖和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指尖血糖仪(P<0.05);且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作为先进的血糖监测手段,可全面、客观地反映孕妇孕妇各时段的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特点,并能准确、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发生的时间及持续时间(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使血糖控制更具具体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作者:孔玲芳;张素莉;路静;岳桂红;李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常规药物治疗联合个性化分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治疗联合个性化分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2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分别给予2组患者吸氧、降血压、血糖水平控制、脱水、神经营养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摄入等对症支持治疗和阿司匹林、肝素钠注射液、尿激酶及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个性化系统性的分级护理,使用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评估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9个月后生存质量调查得分为(196.8±14.1)分高于对照组的(151.4±12.5)分,观察组患者在自理能力、社会活动、思维能力、上肢功能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及时地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身体状态的恢复。

    作者:任雪璞;肖永静;杨民;赵晓宇;戎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肺结核患者血清 ADA、CRP 水平变化的观察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血清腺苷脱氢酶(AD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22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健康组,分别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ADA、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ADA、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ADA、CRP水平升高与肺结核病情相关。

    作者:张春;李俊;周晓俊;刘云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醒脑通脉化瘀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s-CRP、IL-1β、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醒脑通脉化瘀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依据2010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给予规范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合剂—醒脑通脉化瘀组方,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hs-CRP、IL-1β、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IL-1β、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通脉化瘀方可以明显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起到加强脑保护作用。

    作者:朱斌;葛成慧;董秀芳;甄燕;王聚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交待;(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质量;(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要求、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球囊预防再粘连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基于综合疗法研究球囊放置次数对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作用。方法将重度宫腔粘连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择期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和密切护理,对照组于术后宫腔内放置Foley球囊8d,观察组于宫腔内放置Foley球囊4d后经宫腔镜探查再次放置,并给予宫腔内透明质酸钠注入和人工周期综合疗法。随访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率及月经周期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率及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月经周期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疗法联合二次球囊放置次数可有效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发生,并显著改善患者月经周期。

    作者:李瑞雪;石娜;班丽素;李梅菊;徐兰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度洛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痛性 DPN 对患者血清 BDNF、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PN)变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度洛西汀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及4周时的血清BDNF、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和4周时,2组血清BDN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血清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痛性DPN可有效调节血清BDNF、IL-6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甲钴胺。

    作者:甄燕;高素红;武春林;赵亚莉;秦艳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医院生产的自愿选择母乳喂养的产妇147例,给予母乳喂养的积极护理,宣传相关知识,探讨其护理方法,分析护理效果。结果147例产妇中99例(67.7%)产妇对本次母乳喂养的护理过程及方法很满意,45例(30.6%)产妇比较满意,不满意3例(2.0%)。结论母乳喂养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很多益处,产妇的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加强母乳喂养的护理可减少喂养中乳房常见问题的发生,保证新生儿合理营养,促进产妇身体恢复。

    作者:龚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三种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 iPTH、sRBP及β2-MG水平的影响差异

    目的:观察血液吸附、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 iPTH)、视黄醇结合蛋白( sRBP)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差异。方法将3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10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特级护理,A组给予血液吸附治疗慢性肾衰竭,B组给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C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3组患者每次透析完毕均给予左卡尼汀药物。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PTH、sRBP及β2-MG水平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PTH、sRBP及β2-MG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血清指标均有所下降,但A、B组降幅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左卡尼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血液吸附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衰竭对血清iPTH、sRBP及β2-MG水平降低的程度大于血液透析。

    作者:张绍敏;徐运强;刘蓓;胡现斌;王双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纳洛酮分别联合更昔洛韦与病毒唑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 IL-1、TNF-α水平的影响比较

    目的:观察纳洛酮分别联合更昔洛韦与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病毒性脑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所有患儿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给予纳洛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给予纳洛酮联合病毒唑治疗,治疗1周后评价2组患儿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后抽取2组患儿静脉血,检测并评价血清IL-1、TNF-α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IL-1、TNF-α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试验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优于纳洛酮联合病毒唑治疗,且对血清IL-1、TNF-α水平下降幅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作者:白静;陈向梅;白晶利;贾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血清及房水 IL-6、PEDF、VEGF 水平变化

    目的: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血清及房水白介素-6(IL-6)、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4月眼科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04例作为试验组,同期收集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成年志愿者10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2组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和房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血清和房水IL-6、PEDF及VEGF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及房水IL-6和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血清及房水PED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疾病与高水平的血清及房水IL-6和VEGF,以及较低水平的血清及房水PEDF密切相关。

    作者:白玉星;李静;田立艳;徐晓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血管内科联合用药过程中药物配伍反应问题与对策

    静脉给药是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因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控制血药浓度而受到临床重视[1]。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显得尤为重要,心血管内科医师通常需要给住院患者联合用药进行治疗,但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与药物间、药物与溶媒之间可能会发生物理化学相互作用,使药物产生理化性质或药理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的可以肉眼观察到,有的却无法用肉眼判断[2],临床上如何保证静脉途径给药中药物的合理、安全使用是保证用药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本科室在静脉滴注治疗中发现的八组药物的配伍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张采红;赵志红;冯小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肌力练习与平衡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专项肌力练习与下肢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后遗留下肢功能障碍的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出院后2组患者针对个体化危险因素均给予规范的药物预防卒中再发风险因素控制,对照组出院后在药物控制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的卒中后康复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参与我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的肢体康复训练。训练计划由专门人员指导进行。6个月后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骨骼肌含量,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仪对下肢肌力进行分析,比较患肢髋关节、膝关节伸肌群与踝关节曲肌群肌力。同时对下肢功能及功能独立性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患肢骨骼肌含量、下肢肌群肌力测量,髋关节伸展肌力、膝关节伸展肌力、踝关节背曲肌力、FMA评分及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肢骨骼肌含量、髋关节伸展肌力、膝关节伸展肌力、踝关节背曲肌力、FMA评分及FI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肌力练习与下肢平衡训练能明显提高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功能。

    作者:郭战刚;张志华;王文柱;仇红霞;高翔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益气化瘀补肾方对兔损伤椎间盘组织中 PG、MMP-3及 TIMP-2水平的影响

    目的:分析益气化瘀补肾方对兔损伤椎间盘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PG)、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TIMP-2)的表达变化。方法选择3月龄普通级新西兰兔40只,直立屈曲体位下建立椎间盘损伤退变模型,建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给药组各20只。给药组将益气化瘀补肾方煎煮,过滤,蒸发,浓缩,终溶液浓度0.25g/ml,生药含量8.0g/ml,将药物益气化瘀补肾方按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折算动物等效药量,按生药25g/(kg? d),灌胃,连续灌胃14d。对照组同期给予等量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灌胃。2周及4周后分别各取10只新西兰兔,取L4~5椎间盘检测髓核组织中的PG,以灰度值表示其相对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MMP-3及TIMP-2,以平均光密度值表示其相对表达量。结果对照组4周时检测髓核组织中PG灰度值、MMP-3光密度值高于2周,TIMP-2光密度值低于2周,2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给药组4周时检测髓核组织中PG灰度值、MMP-3光密度值、TIMP-2光密度值与2周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给药组与对照组2、4周时分别比较,髓核组织中PG灰度值及MMP-2光密度值明显减少,TIMP-2的表达明显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方能减少椎间盘髓核组织中PG,MMP-3表达,增加TIMP-2表达,有效保持髓核弹性,达到减少椎间盘损伤的目的。

    作者:李红宾;郭宝堂;张爱东;江海波;李文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药物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只应用乳腔镜保乳手术,B组给予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A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明强;李瑞霞;王建会;许奉军;胡素丽;孔祥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