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院前急救病人的护理

马丽民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 病人, 急危重症患者, 抢救成功率, 有效救治, 急救医学, 护理程序, 致残率, 诊治, 痛苦, 条件, 损伤, 生命, 社会, 环节, 发病, 创造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已成为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是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病初期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前提.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护理程序运用到院前急救中,达到了维持患者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的目的.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卡马西平中毒抢救成功1例报道

    患者李XX,女,15岁,口服卡马西平97片半小时后出现站立不稳,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80/55mmHg.嗜睡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0mm,对光反应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无杂音.急诊给予洗胃、保护胃黏膜、保肝、维持水电平衡等治疗.病人逐渐出现阵发性烦躁,继而昏迷.

    作者:苏春花;王世军;吕凤华;韩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因素,观察羟苯磺酸钙对DR患者视网膜病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眼底镜或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FFA)确诊的DR患者29例(50眼),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0.5g每日3次,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示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动脉、中央静脉血流参数,计算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血流阻力指数(RI),选择健康体检者22例(44眼)作对照.结果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低于正常,中央静脉回流速度(CRV)、PI、RI高于正常,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或0.05);羟苯磺酸钙治疗后PSV、EDV由治疗前的(7.55±4.26)cm/s、(3.14±1.32)cm/s提高到(10.23±3.27)cm/s、(3.56±1.27)cm/s.CRV由治疗前的(8.24±2.98)cm/s下降到(7.32±2.17)cm/s,但仍未达到正常值;视力恢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意义;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是28.0%、64.0%、8.0%.结论 DR患者视网膜动脉低灌注状态、微循环障碍、静脉系统扩张淤血可能是DR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羟苯磺酸钙通过改善或逆转视网膜血流变,达到保存视力、延缓DR进展的效果.

    作者:马凤仙;张建文;马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通过组织质量管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对护理文书描述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进行总结及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对策,建立护理文书书写模板,进行护理病历书写培训,提高了整体护理人员书写护理文书的水平,实现了护理文书质量管理达标.

    作者:董俊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外伤性脾破裂的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对各种类型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声像图特征,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外伤性脾破裂96例,其中真性脾破裂74例,占77.08%;被膜下脾破裂10例,占10.4%;中央性脾破裂6例,占6%;迟发性脾破裂6例,占6%.结论 超声对各种类型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临床价值,方便可重复,应作为外伤性脾破裂及随诊观察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王志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头位脐带绕颈4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进一步探讨脐带绕颈的相关临床特点,了解其对孕妇分娩方式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提高产科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420例已分娩的脐带绕颈孕妇作为研究组,将脐带绕颈长度、绕颈周数进行了分析,并将同期分娩的孕妇随机抽取具有可比性的5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结果 脐带绕颈1周占大多数,脐带绕颈2周以上大多见于脐带过长.脐带绕颈孕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阴道助产率明显增高.结论 脐带绕颈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于脐带绕颈者应密切观察产程,发现胎儿窘迫,胎头下降缓慢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对于脐带绕颈2周以上者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作者:张桂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氟雷氏导尿管的改良及应用

    冲洗引流是治疗深部腔隙积液、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多采用2根管道,1根进管,1根出管.如果使用单根管道进出,有污染、扩散感染的可能.而直肠癌根治术放置骶前引流拔出后,出现骶前出血或并发感染再放入2根引流管有一定的困难,且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往往管道太粗,注入药物被管道截留较多药液.2000年以来,我院采用改良氟雷氏导尿管对感染腔隙进行冲洗引流,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奂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唑泰凝胶剂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目的 开发常用药物双唑泰的凝胶新剂型.方法 采用加热搅拌法制备双唑泰凝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主药含量.结果 甲硝唑、克霉唑、醋酸氯己定含量分别为标示含量的99.09%(RSD=0.55%)、98.96%(RSD=0.57%)、98.67%(RSD=0.62%).结论 双唑泰凝胶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制剂含量均一,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陶明涛;李人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分析

    我国正处于医改变革时期,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正在不断地完善,本文介绍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现行的基本框架,并对当前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杨诚晨;杨洋;尹爱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肾结核延误诊治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肾结核延误诊治的原因,探讨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肾结核患者首次就诊至确诊病史的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延误诊治的肾结核中首诊表现为典型性肾结核为84例(62.7%),不典型性肾结核为50例(37.3%),134例均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结核.结论 基层医院医生对肾结核的认识性不足、警惕性不高和部分肾结核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及多样化是导致肾结核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对典型、不典型肾结核的全面认识,根据临床资料中有提示意义的线索,进一步做肾结核的相关检查,综合考虑判断,可降低误诊率.

    作者:刘桂欣;孙全伟;李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依达拉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依达拉奉是临床上第一个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自由基清除剂,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调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等,从而减少活性氧对机体组织的损害,发挥保护作用.本文针对依达拉奉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加以综述,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董立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类药物,初用于抗早孕、药物流产、紧急避孕等,后来随着对其作用机理的进一步探讨,发现米非司酮具有抗雌激素样作用,被用来治疗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和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连续应用米非司酮可引起闭经,故认为米非司酮对生殖内分泌轴有一定影响.本文就米非司酮对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王秀丽;栾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吉尼致美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吉尼致美(IUD)在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应用吉尼致美500例临床效果.结果 具有高效、长效、副反应轻、脱落率0.2%、带器妊娠率0.4%、因症取出率1.8%、续用率高达98%.结论 吉尼致美是目前国内比较理想的宫内节育器,具有独特的优点,无支架,降低了腹痛等刺激症状,置入固定式放置方式降低了脱落率,铜表面积330mm2,降低了带器妊娠率,含消炎痛等药物,减少了月经量过多、腹痛及不规则阴道出血量,适合各类型的子宫放置,而且具有可逆性等优点.

    作者:张宏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的观察

    目的 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脑梗死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0例脑梗死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68%的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疾病密切相关,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一种重要致病因素.

    作者:万程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低温等离子消毒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在手术室工作中,会遇到大量的不耐高温高压的物品,以往对该类物品的消毒灭菌通常采用高效化学消毒剂(戊二醛、甲醛)浸泡或熏蒸.化学消毒剂因其灭菌时间长,对工作造成不便,不利于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对器械具有腐蚀性,缩短其使用寿命;本身的毒性又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低温等离子消毒柜灭菌时间短,所用灭菌剂为H2O2,在密闭真空下电离,其产物为H2O和O2,对护理人员及环境更加安全,正在逐渐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消毒灭菌.我院于2008年购进一台强生等离子消毒柜,现将使用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郝红;陈文;李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梅毒分娩期的护理及职业防护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所致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性传播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产生各种严重症状及体征[1].梅毒孕妇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危害极大.助产士随时与梅毒产妇进行接触:观察产程、协助生活护理、接生等,发生意外损伤后,可通过血液、羊水传播给助产士,因此做好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作者:董艳梅;陈秀芸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48例尿标本的病原菌及耐药机理分析

    目的 分析尿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机理,给临床泌尿系感染的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的所有尿培养的病原菌用珠海迪尔公司生产的微生物鉴定和药敏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尿培养标本685例,分离出病原菌148株,阳性率为21.6%.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8株,占18.9%,居前3位的是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母鸡肠球菌;革兰氏阴性菌118株,占79.7%,居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不活跃大肠埃希菌;真菌3株,占1.4%.其中,产超广谱β-內酰胺酶菌株(ESBL)64株(大肠埃希菌54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占43.2%.结论 尿培养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多,且多为多重耐药菌株.了解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对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止耐药菌株蔓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颜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病理教学质量

    病理学是利用活体组织检查、尸体剖检、动物实验、组织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1].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理论学科内容多,与基础和临床学科联系紧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为了调动广大学生对病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病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一定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黑板板书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病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某些方面的探讨.

    作者:王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儿童肥胖症临床特点与代谢综合征分析

    目的 观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体重指数(BMI)≥28kg/m2的单纯性肥胖儿童94例,匹配同班同龄同性别非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临床表现、家族史、生活习惯、运动量,测定体血压、血脂、血糖等,考查其与改良儿童MS相关指标的吻合情况.结果 (1)肥胖儿童中36.17%表现为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84.02%喜食油炸甜食,79.79%多静少动,24.49%有肥胖家族史;(2)肥胖儿童收缩压和脉压差高于非肥胖儿童(P<0.05);(3)肥胖儿童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及血压高于非肥胖儿童(P<0.05),肥胖儿童与MS指标的吻合度高于非肥胖儿童(χ2=48.080,P=0.000).结论 儿童肥胖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肥胖儿童血脂、血糖、血压异常,与MS联系密切.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是预防肥胖、截断MS发生的关键.

    作者:于冬梅;黄梅;宁东峰;于明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人体寄生虫学标本考试方法探讨

    多年来,我院寄生虫教研室对临床医学和检验本科专业学生的寄生虫标本考试均采取显微镜下玻片标本和成虫标本肉眼认知考试.这种传统的标本考试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寄生虫形态的认知程度.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这种考试方法也暴露出一些弊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为适应当前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进程和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尝试建立人体寄生虫标本图片资料库来替代传统的标本考试方法.

    作者:王娅;张光玉;杨树国;郭鄂平;冯桂香;朱明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谈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康复.如何大限度地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应该受到每个护理工作者及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对我院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徐绍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青岛市卫生局

主办:青岛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