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颜宇
多年来,我院寄生虫教研室对临床医学和检验本科专业学生的寄生虫标本考试均采取显微镜下玻片标本和成虫标本肉眼认知考试.这种传统的标本考试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寄生虫形态的认知程度.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这种考试方法也暴露出一些弊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为适应当前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进程和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尝试建立人体寄生虫标本图片资料库来替代传统的标本考试方法.
作者:王娅;张光玉;杨树国;郭鄂平;冯桂香;朱明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2株奇异变形杆菌对23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活性以及这些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用API-20E对菌株进行鉴定,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确证试验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纸片扩散法检测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药敏试验采用标准的纸片扩散法.结果 奇异变形杆菌的产酶率为25.8%(16/62),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16.1%(10/62),AmpC酶为9.7%(6/62)、金属β-内酰胺酶为0(0/62).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匹罗、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大于80%.结论 产β-内酰胺酶的奇异变形杆菌在临床中占较大的比例,实验室需加强检测.三代头孢菌素、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是治疗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卢雪明;曾翠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类药物,初用于抗早孕、药物流产、紧急避孕等,后来随着对其作用机理的进一步探讨,发现米非司酮具有抗雌激素样作用,被用来治疗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和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连续应用米非司酮可引起闭经,故认为米非司酮对生殖内分泌轴有一定影响.本文就米非司酮对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王秀丽;栾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病理学是利用活体组织检查、尸体剖检、动物实验、组织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1].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理论学科内容多,与基础和临床学科联系紧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为了调动广大学生对病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病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一定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黑板板书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病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某些方面的探讨.
作者:王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体重指数(BMI)≥28kg/m2的单纯性肥胖儿童94例,匹配同班同龄同性别非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临床表现、家族史、生活习惯、运动量,测定体血压、血脂、血糖等,考查其与改良儿童MS相关指标的吻合情况.结果 (1)肥胖儿童中36.17%表现为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84.02%喜食油炸甜食,79.79%多静少动,24.49%有肥胖家族史;(2)肥胖儿童收缩压和脉压差高于非肥胖儿童(P<0.05);(3)肥胖儿童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及血压高于非肥胖儿童(P<0.05),肥胖儿童与MS指标的吻合度高于非肥胖儿童(χ2=48.080,P=0.000).结论 儿童肥胖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肥胖儿童血脂、血糖、血压异常,与MS联系密切.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是预防肥胖、截断MS发生的关键.
作者:于冬梅;黄梅;宁东峰;于明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科于2009年2月至2009年5月期间,采用对患者进行自体胆汁回收,经输血器过滤后,对1例结肠癌扩大术后患者进行鼻饲,发现该方法简便,安全,鼻饲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彩霞;李金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已成为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是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病初期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前提.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护理程序运用到院前急救中,达到了维持患者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的目的.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
作者:马丽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尿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机理,给临床泌尿系感染的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的所有尿培养的病原菌用珠海迪尔公司生产的微生物鉴定和药敏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尿培养标本685例,分离出病原菌148株,阳性率为21.6%.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8株,占18.9%,居前3位的是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母鸡肠球菌;革兰氏阴性菌118株,占79.7%,居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不活跃大肠埃希菌;真菌3株,占1.4%.其中,产超广谱β-內酰胺酶菌株(ESBL)64株(大肠埃希菌54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占43.2%.结论 尿培养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多,且多为多重耐药菌株.了解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对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止耐药菌株蔓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颜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吉尼致美(IUD)在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应用吉尼致美500例临床效果.结果 具有高效、长效、副反应轻、脱落率0.2%、带器妊娠率0.4%、因症取出率1.8%、续用率高达98%.结论 吉尼致美是目前国内比较理想的宫内节育器,具有独特的优点,无支架,降低了腹痛等刺激症状,置入固定式放置方式降低了脱落率,铜表面积330mm2,降低了带器妊娠率,含消炎痛等药物,减少了月经量过多、腹痛及不规则阴道出血量,适合各类型的子宫放置,而且具有可逆性等优点.
作者:张宏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建立多项反应Logit模型探讨缺血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187例缺血性脑卒中和106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时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调查人口学因素、生活事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流行病学资料.采用χ2检验和多项反应Logit模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与2种类型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因素是高血压病史、心脏病、BMI、TG、纤维蛋白原、收缩压、舒张压(P<0.05或P<0.01).(2)仅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统计意义的因素是HDL-C、糖尿病、载脂蛋白B(Apo B)及年龄;仅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统计意义的因素是吸烟.(3)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而言,男性、高血压病史、BMI、舒张压和年龄发生出血性卒中的OR值分别是2.927、3.016、1.429、1.709和0.640(P<0.05或P<0.01).结论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既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又不完全等同,相对于脑缺血,出血性脑卒中更为危险的因素是男性、高血压病史、高BMI和高舒张压,年龄为保护因素.
作者:盛雪平;岳高峰;贾宝山;陈万民;刘秋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康复.如何大限度地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应该受到每个护理工作者及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对我院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徐绍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血管病的一种表现形式,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繁的TIA更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现分析我院4年来28例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探讨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郭文玲;张弘娟;常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所致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性传播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产生各种严重症状及体征[1].梅毒孕妇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危害极大.助产士随时与梅毒产妇进行接触:观察产程、协助生活护理、接生等,发生意外损伤后,可通过血液、羊水传播给助产士,因此做好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作者:董艳梅;陈秀芸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组织质量管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对护理文书描述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进行总结及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对策,建立护理文书书写模板,进行护理病历书写培训,提高了整体护理人员书写护理文书的水平,实现了护理文书质量管理达标.
作者:董俊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国正处于医改变革时期,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正在不断地完善,本文介绍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现行的基本框架,并对当前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杨诚晨;杨洋;尹爱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寻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1].医患关系既受到经济社会大环境和医疗卫生小环境的影响,又与每个医务人员的行为有着直接关系.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也应当采取有效行为,积极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患关系中去,这是全体护理人员的社会职责.
作者:张建英;程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前诊断对胎儿唇腭裂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及四维超声对孕中晚期孕妇作颌面部扫查,二维采用胎儿鼻唇冠状切、矢状切及横切面探查,显示胎儿上唇、牙槽突及腭的回声有无连续性中断及错位.结果 产前诊断胎儿唇腭裂15例,其中单纯唇裂2例,单侧唇腭裂5例,双侧唇腭裂7例,正中唇腭裂1例.结论 胎儿唇腭裂是胎儿颌面部常见畸形,产前检查能观察胎儿鼻唇及硬腭的结构,是筛查胎儿唇腭裂的重要手段,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各种类型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声像图特征,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外伤性脾破裂96例,其中真性脾破裂74例,占77.08%;被膜下脾破裂10例,占10.4%;中央性脾破裂6例,占6%;迟发性脾破裂6例,占6%.结论 超声对各种类型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临床价值,方便可重复,应作为外伤性脾破裂及随诊观察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王志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进一步探讨脐带绕颈的相关临床特点,了解其对孕妇分娩方式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提高产科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420例已分娩的脐带绕颈孕妇作为研究组,将脐带绕颈长度、绕颈周数进行了分析,并将同期分娩的孕妇随机抽取具有可比性的5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结果 脐带绕颈1周占大多数,脐带绕颈2周以上大多见于脐带过长.脐带绕颈孕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阴道助产率明显增高.结论 脐带绕颈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于脐带绕颈者应密切观察产程,发现胎儿窘迫,胎头下降缓慢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对于脐带绕颈2周以上者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作者:张桂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在手术室工作中,会遇到大量的不耐高温高压的物品,以往对该类物品的消毒灭菌通常采用高效化学消毒剂(戊二醛、甲醛)浸泡或熏蒸.化学消毒剂因其灭菌时间长,对工作造成不便,不利于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对器械具有腐蚀性,缩短其使用寿命;本身的毒性又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低温等离子消毒柜灭菌时间短,所用灭菌剂为H2O2,在密闭真空下电离,其产物为H2O和O2,对护理人员及环境更加安全,正在逐渐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消毒灭菌.我院于2008年购进一台强生等离子消毒柜,现将使用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郝红;陈文;李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