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园园;熊瑞;陈志敏;张美;李文兵;胡昌江
目的:对延龄草外植体的筛选及灭菌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优化,降低污染率和褐变率,建立延龄草根茎无菌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从延龄草子房、叶、茎、地下根茎、根尖5种材料中筛选出适宜的外植体,考察多种药液交替灭菌和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对降低组培污染率的影响,研究培养基中添加抗坏血酸(V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对降低褐变率的效果.结果:地下根茎为延龄草组织培养适宜的外植体,可采用紫外线照射30 min,800倍多菌灵浸泡30 min和0.2% HgCl2处理20 min交替灭菌,培养基中添加100 mg·L-1氨苄青霉素和1.0g·L-1活性炭可降低根茎组培污染率和褐变率.结论:建立了低污染率和褐变率的延龄草根茎无菌培养体系,为其他根茎类植物组织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陈吉裕;张文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UA),黄嘌呤氢化酶(X0)活性及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DH)mRNA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非布司他组(4 mg·kg-1),复方土茯苓颗粒低、中、高剂量组(1,2,4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及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共给药5d.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UA,肝XO活性以及肝中的XDH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UA,肝XO活性,肝XDH mRNA表达水平均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经药物治疗后,各给药组大鼠血UA,肝XO活性,肝XDH mRNA表达水平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复方土茯苓颗粒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可以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UA,并可以抑制XO活性与肝脏中XDH mRNA表达水平.
作者:朱明敏;师晓毅;孙维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测定大蒜辣素与大鼠及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为大蒜辣素的成药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羟苯乙酯为替代对照品,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合超滤法对大蒜辣素与大鼠及健康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测得75,150,300 mg·L-大蒜辣素溶液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23.2%,19.8%,28.1%及15.5%,25.8%,40.0%.结论:大蒜辣素与大鼠及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均较低,替代对照品HPLC可用于测定大蒜辣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作者:马雪红;王健;耿晶;李新霞;陈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10批不同产地川芎药材多波长覆盖融合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进行初步指认,通过指纹图谱比较不同产地川芎药材的差异性,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产地川芎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技术对dif数据进行多波长融合;采用Spss 19.0数据统计软件,对不同产地川芎药材的共有峰进行聚类分析,区别其差异;采用Q-TOF-MS法对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建立了川芎药材的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确定了20个共有峰并对其中的8个峰进行了指认,通过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评价可知云南川芎与其他产地的川芎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结论:该指纹图谱重复性良好,能够区分不同产地川芎药材,可作为川芎药材质量评价的一种手段.
作者:孙立磊;王帅;包永睿;孟宪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气健脑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100B蛋白(S-100B),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按住院前后顺序分为针灸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肢体康复训练;针灸组采用针刺治疗,3次/周;观察组在针灸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补气健脑通络汤,1剂/d,常规早晚水煎内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Brunstrom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对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和运动功能(FMMS),日常生活活动(BI)指数,平衡能力(BBS)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B和Hcy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针灸组为68.75%,观察组优于针灸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力评分明显低于针灸组(P<0.01),FMMS评分明显高于针灸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BI和BBS评分显著高于针灸组(P<0.01),步行能力评分明显低于针灸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100B和Hcy水平低于针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内科和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补气健脑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上、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同时降低了患者血清S-100B和Hcy水平.
作者:牛犇;张卉;杨铁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二仙汤对去卵巢大鼠心脏的电生理效应.方法:选用健康13周龄雌性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二仙汤组,每组8只.大鼠分组后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12周.二仙汤组ig7.5 g·kg-1·d-1;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组ig 0.2 mg·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纯净水.大鼠麻醉后,以针刺电极记录标准Ⅱ导联ECG,随后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记录离体心室流出道标本自发节律和心室肌动作电位,并分析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波,R波和T波振幅明显减小,P波时间,PR间期,QT间期,T波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易出现T波低平或倒置,二仙汤组和雌激素组均可一定程度的逆转上述ECG改变.模型组大鼠离体心室流出道自发节律明显升高,更易触发心律失常,二仙汤组和雌激素组自发节律明显减慢,并可使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的自发节律异常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APD)明显缩短,以APD50缩短更明显,二仙汤可使APD50的缩短明显改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二仙汤可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心脏电活动的改变,对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赵兰平;陈彦静;薛淑芳;向丽华;王震;焦宏;张治国;鞠大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人类多发性硬化(MS)的理想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脊髓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CC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受体2(CCR2) mRNA表达,探讨苦参素对EAE大鼠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苦参素低、高剂量组(150,250 mg· kg-),地塞米松组(1 mg·kg-1),每组10只,自免疫当天起连续给药16d,同期正常组、模型组ip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大鼠的临床症状,并检查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脊髓中CCL2,CCR2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有效延迟EAE大鼠的发病时间,明显降低临床神经功能学评分(P<0.01),改善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浸润(P<0.01)和髓鞘脱失(P<0.01)程度,下调脊髓中CCL2,CCR2 mRNA的表达(P<0.01,P<0.01).结论:苦参素对EAE大鼠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脊髓中CCL2,CCR2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潘清霞;吕莹;张晓坚;赵晓玉;吕鹏;张光先;朱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QAMS)的方法同时测定前列癃闭通片中8种成分(虎杖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的含量,为了能更全面的评价该药的质量,采用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技术对270,283,306 nm波长下的色谱图进行融合.方法:对前列癃闭通片进行研究,以新橙皮苷作为内参物,分别建立虎杖苷、柚皮苷、橙皮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与新橙皮苷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内参物新橙皮苷的含量利用外标法(EMS)来计算,再根据RCF计算其他7种成分的含量,并将QAMS的结果与EMS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批前列癃闭通片根据QAMS法计算的各有效成分的值与EMS法计算的值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一测多评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论:QAMS的方法满足前列癃闭通片中8种指标成分同步质量评价的要求.
作者:崔璐;包永睿;孟宪生;郝延军;康廷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辣椒素对人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侵袭能力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Slug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CI-H460细胞,以不同终浓度辣椒素进行处理,未加辣椒素为空白组.采用MTT比色分析法,观察辣椒素对NCI-H4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微丝荧光染色和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实验观察NCI-H460细胞侵袭能力,以及Western blot和RT-PCR分析检测E-cadherin和Slug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MTT比色分析法结果显示,辣椒素对NCI-H460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丝荧光染色分析表明,辣椒素可明显抑制NCI-H460细胞丝状伪足形成;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辣椒素可显著抑制侵袭穿膜细胞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和RT-PCR分析结果显示,辣椒素显著升高E-cadherin表达水平,并显著降低Slug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辣椒素能明显抑制NCI-H460细胞活率,降低侵袭能力与其降低Slug表达,增加E-cadherin表达有关,可能是其抗非小细胞肺癌的机制之一.
作者:任公平;刘宏扬;于雪莲;梁国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石菖蒲鲜、干药材及其根茎和叶中挥发油,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含量,为该药材的加工和用药方式选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通过超声提取法提取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利用HPLC测定石菖蒲鲜品和干品根茎、叶中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含量,流动相水-甲醇(65∶35),检测波长257 nm.根据样品处理条件折算出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质量分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石菖蒲经烘干处理后挥发油含量降低,根茎中挥发油的含量较叶中的含量高.β-细辛醚在鲜药材和干药材根茎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81%和1.70%,在鲜药材和干药材叶中质量分数分别为0.90%和0.75%.α-细辛醚在鲜药材和干药材根茎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3%和0.02%,在鲜药材和干药材叶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5%和0.04%.结论:石菖蒲干、鲜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差异较小,均适合药用;石菖蒲叶中的活性成分含量不可忽视,考虑到叶在全草中占较大的比重,建议石菖蒲可以全草入药.
作者:唐怡;李健康;刘校妃;舒积成;杨武亮;袁金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透骨草中Be,Na,Mg,Al,K,Ca,V,Cr,Mn,Fe,Co,Ni,Cu,Zn,As,Se等25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快速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ICP-MS法,对18批次样品中25个无机元素进行测定,通过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MPP),MPP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各元素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 0.999,加样回收率为91.1% ~106.3%;不同来源、不同产地透骨草无机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异,各元素随原子序数顺序呈现有规律的波浪式分布,其平均含量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前5位的依次是K(19 970.00μg·g-),Ca(15 709.00 μg·g-1),Mg(3 531.50 μg·g-1),Al(1 755.50 μg·g-1),Fe(1 021.00 μg·g-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Be,Na,Al,Cr,Mn,Fe,Co,Zn,As,Ba,Tl,U为透骨草的特征无机元素;聚类分析将18批样品聚为2大类,广布野豌豆聚成一类;其他5种来源野豌豆聚成一类,说明广布野豌豆与其他5种野豌豆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能同时检测多种无机元素,为中药透骨草药材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质量标准制订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常安;杨燕云;许亮;常馨;王维宁;李忠宇;康廷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优选正北芪中一种免疫活性蛋白AmPR10-16(16.0 kDa)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正北芪中AmPR10-16的可溶性蛋白二级结构的圆二色性考察提取温度,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AmPR10-16在SDS-PAGE胶图中的蛋白条带吸光度(峰面积)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溶剂、粒度、提取次数对AmPR10-16提取工艺的影响,辅以BCA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作为佐证.结果:AmPR10-16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末过4号筛,加16倍量pH 8.0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Tris-HCl)于40℃常压水浴提取60 min,每10 min搅拌1次.AmPR10-16提取率0.063 g·g-1.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能正确反映AmPR10-16提取率的高相对量,为AmPR10-16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稳定、合理、可行的提取工艺.
作者:陈秀红;任晋宏;魏砚明;薛慧清;武福云;李敏;梁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观察冠心病合剂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胸痹心痛病证属胸阳痹阻,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该病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26例),治疗组予冠心病合剂配方颗粒及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予冠心病合剂传统汤剂及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4,6周后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心电图、血脂、血流变、左心室射血分数、硝酸甘油使用情况等.分别比较中医证候,中西医疗效,生活质量等方面改善程度.结果:冠心病合剂对心绞痛各程度分层患者均有较好疗效,该方配方颗粒总有效率为88.0%,传统汤剂总有效率为76.0%,分层比较不同剂型对轻度、较重度患者疗效影响无明显差异,配方颗粒对中度患者疗效更为突出,与其稳定性,含量纯度等因素相关,亦受到患者生活起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观察.结论:冠心病合剂配方颗粒效果较好,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戴永娜;王作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龙胆泻肝汤(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性.方法:通过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国内中文数据库中自建库到2015年3月,公开发表的用龙胆泻肝汤(丸)治疗带状疱疹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通过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统计数据.结果:15项符合纳入标准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CI值)为[1.16(1.12,1.21)];症状及体征积分中止疱、结痂、止痛、治愈时间比较MD (95% CI)分别为[-0.83(-1.47,-0.18);-0.47(-0.76,-0.18);-0.62(-1.08,-0.16);-1.25(-2.07,-0.44)];治疗后出现后遗神经痛指标比较0R(95% CI)值为[0.13(0.05,0.36)].结论:龙胆泻肝汤(丸)治疗带状疱疹与西药相比,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并在症状体征改善、后遗神经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所纳入的临床研究质量相对偏低,使该评价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
作者:于莹;黄海量;杨海昊;汤继芹;吕征;仇大伟;韩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气滞胃痛颗粒复方中挥发性指标成分柠檬烯进行含量测定,完善气滞胃痛颗粒复方中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无糖型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的佳前处理工艺,并对此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与此同时定量检测10批气滞胃痛颗粒的柠檬烯含量,确定其含量限度.检测气滞胃痛颗粒红外光谱,并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与柠檬烯含量相关的谱峰.结果:实验所得的柠檬烯的佳前处理方法为取无糖型气滞胃痛颗粒2.5g,加甲醇50 mL,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40 kHz)30 min,经方法学考察确定,柠檬烯线性范围为0.17~1.68 μg(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7%,终确定每袋无糖型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含量应不低于1.00 mg.灰色关联分析共得到3个与柠檬烯含量相关的谱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科学合理,可作为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的含量测定方法,该研究对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评价具有重大意义.结合灰色理论数据分析方法,构建了粗略检验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含量的红外光谱分析法,为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含量的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简便和直观的方法,为全面、综合评价中药成方制剂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提供了有力补充.
作者:常馨;王帅;孟宪生;包永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合汤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AOFH)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美多巴组(0.125 g·kg-1),双合汤低、中、高剂量组(9,18,27 g·kg-1).除正常组外,各组给予中国白酒(乙醇含量56%)10mL· kg-1·d-1 ig,在造模的同时,各给药组均ig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预防性ig给药8周后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骨钙素(BG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水平.采血后,处死实验动物,观察组织病理学的变化.采用RT-PCR技术检测股骨头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PARγ) mRNA与成骨基因骨钙素(OC)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TC,TG,LDL的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HDL,BGP,VEGF,BMP-2的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合汤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TC,TG,LDL的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升高HDL,BGP,VEGF,BMP-2的水平(P<0.01).模型组中空骨陷窝率、大脂肪细胞平均直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成骨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双合汤中、高剂量组空骨陷窝率、大脂肪细胞平均直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成骨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中PPARγ mRNA表达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OC mRNA表达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双合汤中剂量组中PPARγ mRNA表达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OC mRNA表达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使用双合汤干预能有效改善酒精引起的高脂血症,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度,有效抑制酒精诱导的兔股骨头内骨髓基质细胞的成脂分化、维持其成骨分化,从而防治AOFH.
作者:刘华;魏爱淳;秦广珍;管晓军;包海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采用紫杉醇脂质体注射液和普通紫杉醇在治疗胃癌方面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方法:检索Pubmed,EBM,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等数据库,有关紫杉醇治疗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种限于中文和英文.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Jadad评分量表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紫杉醇脂质体VS普通紫杉醇治疗胃癌共纳入6个RCT,共计3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胃癌的有效率较高[OR=1.42,95% CI(0.92,2.18),P=0.11],受益率更高[OR =1.92,95%CI(1.14,3.22),P=0.01],受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紫杉醇脂质体不良反应关节痛[OR =0.09,95%CI(0.04,0.36),P<0.000 01],肌肉痛[OR =0.07,95%CI(0.01,0.36),P=0.001],面色潮红[OR =0.06,95% CI(0.01,0.26),P=0.000 2]比普通紫杉醇发生更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较普通紫杉醇所取得的胃癌治疗受益率效果效果明显,同时也能明显降低患者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
作者:刘在亮;蔡剑雄;张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消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消银汤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仅予NB-UVB照射治疗,疗程8周.同时选取30例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以及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IL-17,IL-23,IL-6表达水平,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周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17,IL-23,IL-6水平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IL-17,IL-23,IL-6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IL-17,IL-23,IL-6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结论:消银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较单一NB-UVB治疗效果好,二者发挥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3,IL-6水平有关.
作者:宋红霞;薛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紫金化毒栓在体内外对病毒、细菌、苯酚致宫颈炎的药效作用,为评价其治疗宫颈炎的药效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妇宁栓组(0.15 g·kg-1 ·d-1),聚甲酚磺醛栓组(8.4 mg·kg-1·d-1)及紫金化毒栓高、中、低剂量组(1.2,0.6,0.3 g·kg-1·d-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针头刮擦3次,造成子宫表面损伤,每隔2日注入1次,共3次,造成感染模型,造模成功后阴道内给药,每日1次,连续12 d,采用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大鼠宫颈炎病变,采用ELISA检测宫颈组织中病毒的表达.体外实验观察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抑制作用,采用RT-PCR和CPE法观察紫金化毒栓对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比浊法观察抑菌作用.结果:在HPV16感染的大鼠宫颈炎模型上,紫金化毒栓1.2,0.6,0.3 g·kg-1·d-1剂量组对大鼠宫颈组织中HPV16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0.6 g·kg-1·d-1剂量组对宫颈组织病理改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大肠埃希菌、淋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大鼠宫颈炎模型上,紫金化毒栓1.2,0.6g·kg-1 ·d-1剂量组对大鼠宫颈的病理改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化学物质致大鼠宫颈炎的模型上,紫金化毒栓1.2 g·kg-1·d-1剂量组对大鼠阴道、宫颈病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紫金化毒栓在体外对疱疹病毒2型、人乳头瘤病毒16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淋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紫金化毒栓在体外对病毒、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苯酚致宫颈炎的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郭姗姗;高英杰;包蕾;金亚宏;李艳英;崔晓兰;萧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益经颗粒中芍药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斯皮诺素含量的方法,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乙酸(16∶ 84),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0 ~ 12 min,230 nm;13~30 min,330 nm),柱温30℃.结果:芍药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斯皮诺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602~1.801 2,0.170 6 ~0.852 9,0.055 98 ~0.279 9,0.055 44 ~0.277 2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4%,98.97%,98.81%,97.92%,RSD分别为2.0%,1.9%,2.7%,1.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益经颗粒中芍药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斯皮诺素的含量,可提高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臧文怡;毛春芹;苏晓楠;周亚萍;汪丽君;谢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