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吸入笑气分娩镇痛170例临床分析

于彩娥

关键词:笑气, 分娩镇痛
摘要:目的 探讨吸入笑气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吸入笑气分娩镇痛的产妇17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1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阵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吸入笑气分娩镇痛产程时间短,降低了剖宫产及阴道难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量子共振检测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量子共振检测在全身麻醉中的检测作用.方法 选择160例ASA分级Ⅰ-Ⅱ级病例,分别进行全麻药物单独、复合、应用拮抗剂的量子共振检测,检测数值与药物应用前的检测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的全麻药物对机体相关器官的影响及程度不同,复合应用全麻药物对机体相关器官的影响加大,拮抗剂能完全逆转相应药物对相关器官的作用,各组与用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量子共振检测能有效地对全身麻醉进行检测,筛选药物,指导用药和适时进行拮抗,简捷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忠兴;于泉军;陈方基;马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吸入笑气分娩镇痛17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吸入笑气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吸入笑气分娩镇痛的产妇17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1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阵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吸入笑气分娩镇痛产程时间短,降低了剖宫产及阴道难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作者:于彩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涂搽法在手指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因长期反复静脉输液导致手背及上肢静脉穿刺困难,很多情况下选择手指静脉进行穿刺.但因手指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穿刺时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较大.笔者于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对200例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药液涂搽穿刺部位,使患者血管充盈后,再行静脉穿刺,不仅提高了手指静脉穿刺成功率,而且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婷;李荣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大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突然喘憋、气促、咳嗽,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急症,有部分患儿可发展为哮喘.我们应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万托林)联合吸人性异丙托溴胺溶液(爱全乐),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先桃;史凤梅;杨俊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与开腹行胆囊切除术比较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优势.方法 将临床需行胆囊切除术的143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A组)和开腹手术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探查发现隐性疾病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镇痛剂使用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项目.结果 A组75人,B组68人,隐性疾病率分别为9.3%、0,手术时间分别为(34.5±5.1)分、(48.7±4.6)分,术中出血分别为(8.7±2.1)ml、(27.7±3.6)ml,术后镇痛剂使用情况分别为0、77.8%,胃管拔除时间分别为(30.4±5.2)小时、(63.5±5.2)小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0.6%,住院时间分别为(4.5±0.5)天、(12±2)天,均具显著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手术对发现隐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囊手术的首选方法.

    作者:曾明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频电治疗食道异物1例

    近年来,高频电在内镜治疗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内镜下息肉切除、黏膜切除以及乳头切开等,但以高频电辅助内镜下取食道异物报道甚少,笔者曾应用高频电辅助,成功治疗1例鸡骨嵌顿于食道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匡兆年;高向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四肢麻木

    四肢麻木在临床上多见,大多是由于神经受压迫或者神经营养不良引起,末梢神经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周围组织压迫如梨状肌炎等都可以导致四肢麻木及疼痛.通过手术、局部理疗、止痛药物的应用等方法治疗,疼痛可以很快缓解,可麻木症状往往持续很长时间.应用B族维生素等营养药物,疗效较缓慢.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使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范振国;盛洪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不明原因发热(FUO)的致病因素及其构成比.方法 分析两年来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8例中明确诊断者192例,确诊率为96.97%,未确诊者6例,占3.03%.确诊病例中,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依次为细菌感染性疾病(44.27%)、自身免疫性疾病(19.27 %)、病毒感染性疾病(11.46%).确诊的有效方法包括细菌学培养、病毒检测、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结论 根据病史、临床经过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大多数FUO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本组不明原因发热的主要病因.

    作者:庄爱玲;赵丽华;赵淑凤;纪令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可达龙治疗危重症患者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可达龙治疗危重症患者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45例危重症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可达龙150mg加入2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如无效,可重复静脉注射1次,后将可达龙300mg加入输液泵中,以1mg/分静脉持续治疗6小时.结果 45例中有39例心律失常被及时终止,有效率为87%,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可达龙静脉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危重患者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作者:胡云香;付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膜性肾病1例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表现为肾脏损害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十分罕见,随着HSCT的开展,已陆续有多家个案报告,我院近期发生1例Allo-HSCT后发生膜性肾病,报告如下.

    作者:吴凡;葛永超;马红霞;董秀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型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和老年,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一般病情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所增加,治疗效果欠佳.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翠梅;王迎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卒中单元治疗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探索

    目的 探索在基层医院如何组建和推广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方法 自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57例,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病房组和普通病房组,比较两组管理模式下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生活能力评价(BI)、神经功能评价(NIHSS)、社会功能评价(OHS)、出院时患者或亲属填写医疗满意度(VAS)评分、医疗花费等指标,经SPSS统计,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 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两组间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而出入院BI平均差值(卒中单元22.02±23.02,普通病房9.06±21.04)、NIHSS平均差值(卒中单元-3.04±4.69,普通病房0.42±4.20)、OHS平均差值(卒中单元-0.82±0.73,普通病房0.32±0.8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卒中单元病房组住院病死率低(P<0.05),住院满意度明显增高(P<0.01),住院合并症明显减少(P<0.01),不增加患者的住院花费.结论 在基层医院建立和推广卒中单元,能减少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不增加患者的住院花费.

    作者:张萍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颈外静脉穿刺在呼吸内科的应用体会

    呼吸内科急危重病人因长期反复输液使四肢静脉破坏严重,常常遇到因反复静脉穿刺失败而延误用药者,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颈外静脉是颈部大的浅静脉,上段表浅,直径可达(0.6±0.2)cm[1],管径粗,显露明显,穿刺可在直视下进行,操作简便,无并发症.笔者从2005年起开始对60例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急危重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荣玲;刘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MC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巧克力囊液中的变化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EMs组)腹腔液、巧克力囊波及对照组腹腔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水平,探讨其与EMs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CP-1的水平.结果 两组腹腔液MCP-1水平分别为:EMs组(198±63)pg/ml,对照组(151±42)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EMs组囊液中MCP-1的水平为(175±32)ng/ml,与腹腔液中该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EMs组腹腔液及囊液中高含量的MCP-1,可能是EMs发病的关键因子之一,且可能与EMs病变的程度有一定关系.

    作者:单红英;张娟;赵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感冒解毒灵颗粒的质量标准探讨

    目的 探讨感冒解毒灵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紫苏叶、川芎,HPLC法测定连翘苷含量.结果 色谱条件:C18柱;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分,检测波长为277nm.连翘苷含量和峰面积Y=0.6096+459.1246X,相关系数r=1.0000,表明连翘苷在0.1065-0.852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平均回收率=99.65%;RSD=0.87%.结论 HPLC法测定连翘苷含量简单,易操作,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感冒解毒灵颗粒质量的一种方法.

    作者:苗兴利;龚子东;张香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疗效观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均可在生后1周内出现不同程度黄疸,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因此,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十分重要.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对156例新生儿实行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汪宏;刘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腮腺区急性开放性损伤22例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腮腺区急性开放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2例腮腺区急性开放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腮腺导管断裂和合并骨组织损伤的患者全部治愈;行面神经吻合的10例病例中,8例术后6~12个月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例12个月后面神经功能仍没有完全恢复.结论 对腮腺区急性开放性损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双义;代继红;李宁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 24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移植后7天起应用rhTPO15000U/天,对照组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低值恢复至>20×109/L的时间平均为13.8天,对照组为19天,较治疗组延长5.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低值恢复至>50×109/L的时间平均为19.7天,对照组为26.3天,较治疗组延长6.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平均输注单采血小板2次,对照组输注4.8次,较治疗组增加2.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天时对照组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的数量平均为4.8个,治疗组为12.2个,较对照组增加7.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以乏力、头晕、头痛、注射部位疼痛为主,严重程度均为Ⅰ-Ⅱ度.结论 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的恢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作者:陈蕾;董秀娟;马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芍药甘草汤合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8例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本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后期易导致肠纤维化,甚至有恶变的可能.我院门诊从2000年至2007年采用芍药甘草汤合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燕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26例临床分析

    自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我院急诊科共接诊多种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病例2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王荣喜;焦丰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青岛市卫生局

主办:青岛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