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公藤复方配伍对大鼠肝脏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耿姗;冯哲;袁呈晨;陆伟;朱亚梅;周学平;周玲玲

关键词:基因芯片, 雷公藤, 复方配伍, 核受体, 细胞色素P450酶
摘要:目的:从调控代谢酶角度探讨雷公藤复方配伍减轻雷公藤肝脏毒性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给药1个月筛选雷公藤的肝毒性剂量;雷公藤单药和复方分别ig给药大鼠1个月,基因芯片检测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核受体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AR),孕烷X受体(PX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结果:雷公藤肝毒性剂量为15.6g生药/kg;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雷公藤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CYP)2E1,CYP8B1,CYP2B等表达,诱导CYP7A1的表达.雷公藤复方可诱导代谢酶CYP3A4,CYP2E1,CYP8B1,CYP2B等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雷公藤可抑制核受体CAR,PXR,PPAR基因表达,雷公藤复方可改善雷公藤对核受体的抑制作用.结论:雷公藤复方配伍可影响核受体,调控代谢酶的表达,这可能进而调节内外源代谢过程,从而起到减毒作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活血降脂保肝汤对NAFLD大鼠肝组织MTP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活血降脂保肝汤(HJBD)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微粒体甘油三脂转运蛋白(MTP)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HJBD低、中、高剂量组(6.48,13.68,27.36 g·kg-1)及强肝片组(0.067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饮食8周后,用低、中、高剂量HJBD及强肝片进行干预,连续ig 10周.采集空腹血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情况,取肝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T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T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HJBD各剂量组及强肝片组MTP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以高剂量组升高明显;血脂紊乱及肝脂肪变性也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HJBD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推测MTP可能是HJBD抗NAFLD的有效作用靶点.

    作者:杨静;江伟;苏剑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药用部位及制备工艺对柴胡注射液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北柴胡不同药用部位及制备工艺对柴胡注射液质量的影响,为该制剂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将北柴胡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全草采用蒸馏、加盐蒸馏、加酸蒸馏和加酸加盐蒸馏工艺进行制备,按法定质量标准(WS3-B-3297-98-2011)对其检测分析.结果:北柴胡不同药用部位对特征图谱判定的结果影响不大,但不同色谱峰之间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制备工艺对特征图谱的影响非常明显;其他检测项目均符合法定标准要求.结论:采用正常工艺制备的样品均未检测出糠醛,非正常工艺的样品>80%含有糠醛,而不同药用部位对柴胡注射液的质量影响比较小,说明目前的法定质量标准不能够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需对不同药用部位生产的柴胡注射液加以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

    作者:姜国志;郝鹏彬;王文鹏;冯玉康;李龙龙;孙胜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现代文献研究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的用药规律

    目的:通过分析现代文献以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0年至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的文献研究数据库,对所用药物的使用频次、类别、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2篇,涉及药物95味,使用频次1 050次,以收涩药、补阳药、补气药为主,累积频率62.2%;药性以温、平、微温为主,累积频率90.7%,温热类药物累积频率为55.9%;药味以甘、辛、酸涩为主,累积频率79.4%;归经以肾、脾为主,累积频率45.8%.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当从虚寒论治,治疗大法以温肾健脾、固涩止遗为主,以温热类、甘辛酸涩类药物为主,选用归经以肾、脾为主的药物.

    作者:王豪;王素梅;万梦婷;郝宏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正虚血瘀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正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3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输卵管妊娠正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成西药组和中西组,其中西药组予米非司酮片150 mg口服,中西组在西药基础上加服汤剂“宫外孕Ⅰ号方加味”,并配合中成药内服,外敷,ivgtt的综合疗法.观察2组有效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下降50%及90%的时间,盆腔包块缩小50%及盆腔积液减少50%的时间,实际用药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结果:中西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33%,西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血清β-HCG下降50%及90%的时间,盆腔包块缩小50%及盆腔积液减少50%的时间,实际用药时间均短于西药组(P<0.05).结论:对于符合“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辨证为正虚血瘀证的输卵管妊娠,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可靠,可有效缩短本病的治疗时间.

    作者:袁烁;宋阳;卢如玲;邓高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磷脂组成对马钱子总生物碱隐形脂质体静脉注射后马钱子碱组织分布的影响

    目的:考察磷脂组成对马钱子总生物碱隐形脂质体静脉注射后马钱子碱在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和隐形脂质体技术制备马钱子总生物碱脂质体,除去游离药物后,利用HPLC测定马钱子碱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01mol·L-1庚烷磺酸钠与0.02 mol·L-1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液(24∶ 76),检测波长264 nm.比较马钱子总生物碱溶液和不同磷脂组成马钱子总生物碱隐形脂质体静脉注射给药后马钱子碱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不同磷脂组成脂质体中马钱子碱占总生物碱的质量分数在26%~31%.与大豆磷脂隐形脂质体相比,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隐形脂质体静脉注射给药5 min后在血液和小肠中的浓度分别增加了2.35,1.34倍;而氢化大豆磷脂隐形脂质体在血液中的浓度极显著增加,给药后5 min的浓度增加了8.52倍,并且在脾、肺、心等组织中的浓度也明显增加,在小肠中浓度显著下降.结论:磷脂组成对马钱子总生物碱隐形脂质体的体内分布有显著影响.

    作者:瞿叶清;陈军;侯婷;董洁;蔡宝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石榴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考察

    目的:优化石榴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为该部位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石榴叶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根据Box-Behnken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石榴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DPPH和·OH的清除能力考察石榴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石榴叶总黄酮佳超声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9.8%,料液比1∶16.3,超声功率221W,提取时间33.45 min;石榴叶总黄酮提取率0.433%,与理论值偏差很小.当样品质量浓度为0.6 ~1.0g·L-1时,对DPPH和·OH清除率较高,与维生素C接近.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提取率高,石榴叶总黄酮抗氧化性能较强,为该部位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郑丹丹;王京龙;王占一;于定荣;张立华;王玉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调营养心汤治疗亚健康失眠及对血清核转录因子-κB,炎症因子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调营养心汤对阴虚火旺型亚健康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IL)-2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0例亚健康失眠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次,1次/d,临睡前1h服用;口服谷维素片,2片/次,3次/d.观察组给予调营养心汤治疗,1剂/d,常规水煎煮,分早晚2次内服.两组患者均给予4周观察.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后4周的临床效果;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F-κB,IL-2和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术显效率为82%,对照组显效率为5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F-κB,IL-2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营养心汤治疗亚健康失眠阴虚火旺证可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和PSQI指标评分,提高临床疗效,抑制患者血清NF-κB,IL-2和IL-6表达水平.

    作者:刘振华;王世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培土止泻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观察培土止泻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有效性以及对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和水通道蛋白-8(AQP-8)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将110例IBS-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口服治疗,3次/d,2粒/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培土止泻汤内服,1剂/d,2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评分;采用IBS生活质量问卷(IBS-QOL)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GRP和AQP-8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1.8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胀、腹痛、腹泻和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状态、情绪状况、饮食影响、睡眠状况、日常运动、精力改变、日常社交和工作影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GP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QP-8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土止泻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胃虚弱证IBS-D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血清CGRP水平和升高AQP-8水平.

    作者:张庆东;袁泉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及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DA)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治疗的91例PDA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足背动脉血流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Fortain分期,体重指数,下肢病变部位,ABI,TBI,足背动脉血流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BI,T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ABI,T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出现肝功能或肾功能异常,但经过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PDA疗效较好,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情况,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李建鹏;王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脉隆注射液对曲妥珠单抗和蒽环类药物序贯化疗乳腺癌患者致心脏毒性气虚血瘀证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曲妥珠单抗序贯治疗乳腺癌患者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曲妥珠单抗和蒽环类药物序贯治疗,吡柔比星60 mg·m-2;表阿霉素60 mg·m-2;曲妥珠单抗在蒽环类药物结束后开始下一疗程,首次剂量为8 mg· kg-1,此后6 mg· kg-1治疗;1周期/3周,共6周期,1次/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于化疗前1d开始给予,2支/次,7次/周期,化疗结束后继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和心型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血清IL-6和TNF-α含量.结果:化疗结束时和化疗后1周,治疗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血清cTnⅠ,H-FABP,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清TNF-α,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脉隆注射液针对蒽环类药物、曲妥珠单抗序贯治疗乳腺癌致心脏毒性,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肌损伤,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清IL-6,TNF-α水平.

    作者:姚铁柱;徐志宏;马景涛;张宁;高威;张守德;郭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文本挖掘糖尿病肾病临床试验中医诊疗特点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临床试验中医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收集DN中医临床试验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Cytoscape软件对结果可视化,分析DN临床试验中医诊疗特点.结果:DN临床试验中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浮肿,常见病机为络脉瘀阻、伤阴耗气、血行不畅,常见证候为气阴两虚证、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补阳还五汤、真武汤,常用中药为黄芪、丹参、地黄.结论:DN病机特点以脉络瘀阻、气阴两虚为主,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温阳滋阴补肾为主.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可以从DN临床试验文献中探索中医诊疗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及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文静;戈娜;郭维加;孙惠力;易铁钢;李顺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冬虫夏草中虫草多糖的药理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Ophiacordyceps sinensis,CS)是一种有至少五百年应用历史的传统名贵药物.虫草多糖(O.sinensis polysaccharides,CSP)作为CS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CSP的组成十分复杂,其单一组分的分离纯化及分析鉴定,对于研究CSP及CS复杂的药理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CSP尤其是其单一组分的分离及药理机制研究发展较快,发现CSP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及血脂等药理活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归纳了其近期主要的药理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开发潜力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胡贤达;周菲;黄雪;岳颖;黄福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1个铁皮石斛杂交家系鲜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目的:为了对铁皮石斛主栽品种森山1号和11个杂交家系鲜花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鉴定香气成分组成,比较不同家系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同时也能够为进一步完善铁皮石斛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铁皮石斛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将检测到的不同家系铁皮石斛花成分组成及含量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亲缘关系的远近.结果:铁皮石斛花挥发性成分主要以萜类、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为主,各类型成分在不同品种及家系中的分布存在着一定差异.聚类分析结果基于亲缘关系较近的家系在性状及挥发性成分组成上都较为接近,11个家系铁皮石斛按亲缘关系被分为3类.结论:固相微萃取技术在保证充分检测物质含量的基础上,将挥发性物质的流失降低到小,简便精准.同时利用铁皮石斛鲜花挥发性成分组成和亲缘关系聚类可为铁皮石斛杂交选育及品系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吕素华;徐萌;张新凤;刘京晶;斯金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考察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粒,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性能,为丹皮酚的新型纳米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PEG-PLGA为载体材料,壳聚糖为表面修饰剂,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以pH7.4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察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载药纳米粒经壳聚糖修饰后,Zeta电位由负电荷转为正电荷且更加稳定,粒径略有增加.制备出的纳米粒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96.6±3.2) nm,(30.61±0.34)mY,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10.87%和79.37%.体外释药试验表明载药纳米粒24 h的累计释放率62.4%.结论:按优选的处方成功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该制剂的体外性质良好且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作者:唐涛;臧巧真;龙凯花;王春柳;李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雷公藤复方配伍对大鼠肝脏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从调控代谢酶角度探讨雷公藤复方配伍减轻雷公藤肝脏毒性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给药1个月筛选雷公藤的肝毒性剂量;雷公藤单药和复方分别ig给药大鼠1个月,基因芯片检测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核受体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AR),孕烷X受体(PX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结果:雷公藤肝毒性剂量为15.6g生药/kg;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雷公藤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CYP)2E1,CYP8B1,CYP2B等表达,诱导CYP7A1的表达.雷公藤复方可诱导代谢酶CYP3A4,CYP2E1,CYP8B1,CYP2B等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雷公藤可抑制核受体CAR,PXR,PPAR基因表达,雷公藤复方可改善雷公藤对核受体的抑制作用.结论:雷公藤复方配伍可影响核受体,调控代谢酶的表达,这可能进而调节内外源代谢过程,从而起到减毒作用.

    作者:耿姗;冯哲;袁呈晨;陆伟;朱亚梅;周学平;周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木防己汤加减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木防己汤加减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海口市中医医院近年来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饮郁化热证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木防己汤加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防己汤加减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心肺功能,并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作者:王国臣;王传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葛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物质基础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葛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有效成分.方法:选取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19个关键靶点,采用类药性分析和分子对接技术对葛根所含63个化合物进行模拟筛选,并通过Cytoscape 3.2.1软件建立成分-靶点网络模型进行网络分析.结果:从葛根中筛选出19个打分高于靶点原配体并且具有类药性的成分,提示这些分子可能是葛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主要活性成分,初步揭示了葛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物质基础.结论:本法有助于寻找葛根中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活性成分.

    作者:林卫东;马文苑;田元新;吴纯伟;梁生旺;王淑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宣肺平喘方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Th17/Treg平衡的影响

    目的:探讨宣肺平喘方对卵清蛋白(OVA)致敏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及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55只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7.5 mg·kg-1·d-1)、宣肺平喘方低、高剂量组(16.72,66.88 g·kg-1·d-1),每组11只.除正常组用生理盐水注射及气道雾化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OVA致敏及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模型,各干预组于哮喘激发后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用生理盐水,连续15 d,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的肺组织损伤均有减轻,IL-4,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TGF-β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血液中Th17细胞水平低于模型组,Treg细胞水平高于模型组.宣肺平喘方低、高剂量组在降低IL-4,TNF-α水平,升高TGF-β水平方面与泼尼松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降低血液Th17细胞比例,升高血液Treg细胞比例方面优于泼尼松组.结论:宣肺平喘方对哮喘小鼠的肺组织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h17细胞水平,上调Treg细胞水平,恢复Th17/Treg细胞平衡,从而使得血清中炎症因子IL-4,TNF-α的含量降低,抑炎因子TGF-β的含量增加有关.

    作者:张业清;苏克雷;庞中化;蔡雪婷;朱佳;朱启勇;黄雅菊;胡春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石榴皮总多酚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分析

    目的:研究石榴皮总多酚有效部位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阐述其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其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技术,从石榴皮总多酚有效部位正丁醇萃取物分离得到了6个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1 H-NMR,13C-NMR等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经过结构鉴定,从石榴皮总多酚有效部位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的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水仙苷(1),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2),2-甲氧基对苯二酚-4-O-葡萄糖苷(3),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酯(4),对香豆酸葡萄糖酯(5),苯乙醇芸香糖苷(6).结论:除化合物2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石榴皮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丽;常文;邱慧敏;马桂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参蒌双心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参蒌双心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合心爽组、丹蒌片组及参蒌双心丸0.35,0.7,1.4,2.8 g·kg-1组,各组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穿线后即刻经给药,稳定10 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再灌注180 min的方法进行造模,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造模后,观察心肌梗死范围,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血清中CK,CK-MB和LDH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参蒌双心丸0.7 g·kg-1组,其余各组心肌梗死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参蒌双心丸2.8 g·kg-1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血清CK,LDH,CK-MB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参蒌双心丸可通过减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心肌酶水平,发挥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盈颖;郭浩;王阶;高嘉良;孙建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