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华
目的:探讨抗生素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56例于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围术期给予抗生素。观察评价2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及术后感染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术后总感染率为7.7%低于对照组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给予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可提高患者手术疗效,术后感染减少,具有预防的效果。
作者:姜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部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1、2],是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其研究对象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近年来,海洋生物的研究也发展迅速。由于天然产物大多化学结构复杂、理化性质多样、结构鉴定繁琐,是师生公认的药学专业难课程之一。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及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者通过借鉴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3~7],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对本校药学专业的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程进行改革,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金;王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伴随医用影像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完善,临床诊断亦不断改善。为满足诊断与治疗的需要,我院于2010年引进数字化 X线影像技术(DR,是将 X 线穿过人体后由 FPD 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笔者就 DR 系统较普通 X 线影像技术的优势作如下总结归纳,以期为临床的诊断技术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梅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抑郁的疗效以及对心肌梗死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肌梗死伴抑郁障碍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2周为1个疗程。2组均给予解释安慰等心理治疗。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心功能状态优于对照组,抑郁状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黛力新对心肌梗死后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有一定疗效,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唐平;刘道喜;王少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2015 ATS/ ERS/ JRS/ ALAT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国际循证新指南建议医师使用 OFEV 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并高度评价了OFEV治疗的重要结果的潜在获益,包括根据用力肺活量( FVC)下降速率评估的疾病进展及病死率。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发展成为微创外科广泛应用的微创技术,在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但是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意义重大。我院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6例患者进行围术期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李佳历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调查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确保合理使用基础药物。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医院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数、金额情况及药品日剂量(DD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数分别为305、322、443种,销售金额分别为666.7万元、754.14万元、857.34万元;3年中 DDDs 排在第一位的均为氨氯地平片,氨氯地平为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其疗效确切,作用持久,安全性好,并且近年价格不断下调,符合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需求。2012年中头孢呋辛酯片排在了第三位。结论2012-2014年医院基本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各类别用药合理性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更趋合理,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增补基药目录。
作者:张春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的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雷尼替丁﹢云南白药治疗;观察组实施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P ﹤0.05);观察组平均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泮托拉唑、凝血酶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郑兴鸣;刘立中;乔晋伟;郝美娟;高飞;何君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伤湿止痛膏治疗两性霉素 B 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2013年10月由静脉滴注两性霉素 B 所致静脉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给予伤湿止痛膏局部贴敷,对照组用硫酸镁局部湿敷,对2组静脉炎的疗效、红肿消除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P ﹤0.05);试验组红肿消除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伤湿止痛膏对两性霉素 B 所致静脉炎疗效好,且简单易行。
作者:李朝辉;崔占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具有低温、干燥、快速、无毒等优点[1],非常适用于对高温、辐射或化学灭菌剂敏感的医疗器械,现已成为腔镜等精密医疗器械主要的灭菌方法,LK/ MJQ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是通过过氧化氢在较低的温度下被“激励”成等离子体状态,经过特定方式使手术器械及物品上的多种微生物失去活性,从而达到灭菌目的。我院于2011年2月购进安装了老肯LK/ MJQ-100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主要用于非耐热物品的灭菌。使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冬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64层螺旋 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 SAH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38例考虑自发性 SAH 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的患者均常规给予64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 CT 血管成像均应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通过和 DSA 结果对比分析 CTA 在发现自发性 SAH 中的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结果以 DSA 诊断结果作为评价标准,CTA 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和 DSA 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CTA 组在诊断血管瘤大小方面和 DSA 诊断结果准确率和 DSA相比较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自发性 SAH 的过程中应用64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不仅简单、快捷和方便,而且有利于发现病因和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作者:韩璐璐;张锡海;张爱霞;王俊英;董乐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患儿家属因素对儿科新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支气管肺炎患儿4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观察组在陪属在场的情况下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在无陪属在场的情况下,由2名护士配合操作,其中一名护士固定患儿,另一名护士进行静脉穿刺。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7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2%(P ﹤0.05);家属情绪稳定,配合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家属情绪不佳的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属不良情绪对儿科新护士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覃报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总结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实行结直肠癌手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按照有无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30例和健康组150例,然后对其可能的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统计学分析,总结临床预防措施。结果感染组30例(16.67%),其中直肠癌术后14例(23.33%),部分切除患者17例(21.25%),年龄﹥65岁者13例(15.12%)。感染组在伴有并发症、高血压、手术切除、就医顺从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后有极高的感染率,不仅延长了患者的就诊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家属的经济压力,故熟悉并掌握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前进行预防,对控制术后感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宇光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分娩方式、家庭经济背景特点进行探讨,为孕期管理、孕产妇个化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孕妇分娩的足月单胎活产儿3884例,对其新生儿性别、出生体质量和产妇的分娩方式、家庭经济背景等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1800~5500g(3368.19±412.67)g,不同性别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显著差异,不同分娩方式和家庭经济背景各有其特点。结论围产保健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性化,完善和更新围产保健服务项目,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孕期的营养管理,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定期进行围产期检查,对不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等影响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的因素,进行早期干预、个性化指导、跟踪治疗,使新生儿的体质量控制在安全合适的范围,以降低剖宫产率,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萍;杜会娟;赵志英;沈丽娟;谢二辰;李聪捷;胡月枝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加氟替卡松联合治疗儿童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来医院就诊的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加氟替卡松吸入剂经口吸入。试验组应用沙美特罗加氟替卡松吸入剂的同时,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待症状控制后维持原剂量服用1个月,观察2组疗效。记录所有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变情况,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大呼气流量(PEF)以及测定血清 IgE、呼气一氧化氮(Fe-NO)。结果治疗后,试验组 FEV1%和 PEF 的改变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0.05),试验组血清 IgE、FeNO 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 ﹤0.05)。结论孟鲁司特和沙美特罗加氟替卡松联合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祥亚;梁凤英;何添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降低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腹部手术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苏醒期血气分析指标及 EA 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苏醒期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与同组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苏醒期 DBP、SBP、HR 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 ﹤0.05);试验组患者苏醒期 DBP、SBP、HR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 EA 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气分析指标的稳定性,降低 EA 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朱庆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医师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是医疗核心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的重要工作环节,交接班的好坏、查房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科室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1]。为使交接班制度及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真正落实,确保医疗环节质量,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我院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推行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临床科室早交班及医师查房,加强对临床科室的监督管理。
作者:丁爱萍;程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78例85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球结膜联合角膜缘上皮移位术。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43眼和对照组42眼,对照组应用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治疗组在应用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滴眼同时加用中药加减除风益损汤。随访12~16月,观察2组恢复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复发6眼(14.28%),治疗组复发1眼(2.33%)。2组复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4.02,P ﹤0.05)。结论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可以降低复发率。
作者:叶俊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高龄人群口数量及占总人口比重连创新高,由此引发医疗保健需求快速增长,因不合理用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增加的问题愈加突出。对高龄人群开展用药知识宣教,制定合理化治疗方案,可明显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大大提高药品使用效益和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荣殿成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性低血糖昏迷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如:血糖、血压、体温等,确诊患者进行葡萄糖、胰岛素等药物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8例患者治疗后病情均得到缓解,1h 内意识清醒45例(57.7%),2h 内意识清醒20例(25.6%);3h 内恢复意识10例(12.8%);5h 内恢复意识者3例(3.8%),患者治疗后无1例出现后遗症。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发生率较高,患者发病后低血糖昏迷是其主要并发症,临床上根据患者症状等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