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基于EDTA脱钙法的改良骨组织脱钙方法

赵雨坤;郑康;郭晴晴;樊丹平;何小鹃;吕爱平

关键词:骨组织切片,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脱钙, 胶原诱导关节炎, 免疫组织化学, 脱钙温度
摘要:目的:探索操作方法简便、脱钙时间更短且对骨组织伤害较小的脱钙方法.方法:DBA/1小鼠40只,随机分组为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组和正常组,并对模型组小鼠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分别取模型组和正常组踝关节,使用改良前后的脱钙方法进行脱钙,从关节病理及其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面进行比较脱钙效果.结果:经改良后,在脱钙温度4℃和脱钙液更换周期24 h条件下,脱钙速度较高(7 d),且此时对骨组织结构和骨组织内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优化的螯合剂脱钙法可以有效提高脱钙速度,可为快速制备病理诊断用骨切片提供了参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质量控制的数字化研究进展

    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基础,其真伪优劣会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然而中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具有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因此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的前提,而传统的鉴别方式主要是依据传统的性状鉴别,其检测结果难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数字化成了中药发展的必然方向,而现代发展的数字化研究只能对药材质量控制的性状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却不能对中药的药效进行有效控制,本文通过对中药的数字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中药数字化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未来中药数字化应向性状和含量测定结合的方向发展.

    作者:朱国雪;吴纯伟;梁生旺;王淑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石菖蒲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

    目的:优选石菖蒲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为该部位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物中α-细辛醚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主客体配比对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工艺的影响,以红外光谱法(I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该包合物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时间3.85 h,包合温度30.06℃,HP-β-CD与石菖蒲挥发油投料比8.69∶1.挥发油包合率79.74%,包合物得率87.47%,包合物中α-细辛醚质量分数2.266 mg·g-.石菖蒲挥发油包合前后GC-MS图谱的整体相似度高.结论:IR和GC-MS分析包合物结果证明包合物制备成功,石菖蒲挥发油在包合前后成分变化不大.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优化.

    作者:王月亮;陈凯;李慧;张晓莉;刘宇灵;王佳奇;刘文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苦碟子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VIP,CBM,CNKI,Wanfang以及PubMed,查找有关苦碟子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按照Jadad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0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系统评价,均为Jadad评分<3分的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心绞痛总有效率[OR=3.31,95% CI(2.23,4.92),P<0.000 01],显效率[OR=1.67,95% CI(1.28,2.18),P=0.000 1]以及心电图疗效[OR =2.70,95% CI(1.95,3.74),P<0.000 01]方面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显效率以及心电图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现有小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和报告质量偏低,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韩燕鸿;张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芪玉三龙汤平衡肺癌小鼠Th1/Th2漂移相关机制

    目的:探讨芪玉三龙汤对肿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以及对肺癌小鼠辅助T细胞(Th cells)因子免疫生物调节作用.方法:采用Lewis肺癌细胞培养移植法(LLC)建立肺癌荷瘤小鼠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芪玉三龙汤组、联合组,每组8只,另设8只正常小鼠为空白组;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判断芪玉三龙汤是否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中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4,IL-10含量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中药组、联合组生存状态明显优于化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芪玉三龙汤组、化疗组和联合组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1).芪玉三龙汤组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的变化以凋亡为主,亦有坏死,化疗组电镜下可见多个凋亡小体,联合组电镜下可见典型坏死细胞.各组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化疗组比较,芪玉三龙汤组和联合组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各组Bax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和化疗组比较,芪玉三龙汤组IL-2,中药组、联合组的IFN-γ含量显著增加(P<0.01).芪玉三龙汤组及联合组IL-4,IL-10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而联合组较化疗组IL-4,IL-10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芪玉三龙汤可以改善肺癌小鼠的生存状态,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上调Bax有关.芪玉三龙汤能够增加IL-2,IFN-γ,降低IL-4,IL-10表达,从而平衡Th1/Th2漂移,改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作者:张星星;童佳兵;杨程;王传博;李泽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归肾丸加减治疗卵巢早衰肾阴虚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归肾丸加减治疗卵巢早衰(POF)肾阴虚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生长分化因子-9(GDF-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POF患者共11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结合雌激素片,1片/次,1次/d,连服20 d;第16~20天加服安宫黄体酮片,4片/次,1次/d.综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归肾丸加减治疗,1剂/d,水煎煮,分早晚2次内服,经期停服.两组均2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和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检测两组血清GDF-9和BMP-15水平.结果:综合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各指标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3%,对照组为81.03%,综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治疗后患者血清FSH和L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综合组血清GDF-9和BMP-1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用药基础上,内服归肾丸加减治疗卵巢早衰肾阴虚证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上调患者血清GDF-9和BMP-15水平可能与上述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作者:张丽梅;雷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玉簪属甾体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我国玉簪属植物有4种,为汉族、蒙古族、傣族、纳西族等多个民族使用的传统草药,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利咽喉之功效,被载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国民族药志要》,《中华本草·蒙药卷》,《内蒙古药材标准》等书籍中.以玉簪花为主的上市蒙药复方有“玉簪清咽十五味丸”,“玉簪清咽十五味散”和“清咽六味散”3个品种,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气喘、音哑和胸肋刺痛.系统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SciFinder,Pubmed等国内外多个数据库,结果表明甾体类化合物是该属植物的主要和特征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和抗菌的作用.但是,这些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中草药来源的甾体皂苷具有类似于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其作用依赖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因此,研究玉簪属中甾体类化合物及其抗炎活性,对于阐述该属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分布的玉簪属4个种植物相关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较少.本文对国内外玉簪属中甾体类进行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文献整理、分析及总结,以期为该属植物资源的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及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杨丽;赵晶晶;方奕巍;朱继孝;王秀梅;何军伟;钟国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养阴益肾颗粒对糖皮质激素致肾阴虚证大鼠HPA轴的影响

    目的:观察养阴益肾颗粒(YYP)对糖皮质激素(GC)致肾阴虚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YYP高、中、低剂量组(6.48,3.24,1.62 g·kg-1·d-1)和六味地黄丸组(0.39 g·kg-1·d-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予氢化可的松50 mg· kg-1ip7 d建立肾阴虚证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予蒸馏水(10 mL·kg-1·d-1)ig,YYP高、中、低剂量组和六味地黄丸组大鼠予相应药物ig,共7d.观察大鼠活动度、体毛、尾色、摄食量、大便、体重等一般情况的变化,摘取两侧肾上腺,称肾上腺质量及计算肾上腺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浓度,RT-PCR检测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CORT mRNA的表达,并行肾上腺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较差,体重明显减轻(P<0.01),肾上腺质量,肾上腺脏器指数,CRH,ACTH,CORT均明显降低(P<0.01),CRH,ACTH,CORT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肾上腺病变重;与模型组比较,YYP高、中、低剂量组和六味地黄丸组大鼠一般情况得到改善,给药后体重增加(P<0.01),肾上腺质量,肾上腺脏器指数,CRH,ACTH,CORT升高(P <0.05,P<0.01),CRH,ACTH,CORT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肾上腺病变程度减轻.结论:养阴益肾颗粒对GC所致肾阴虚证大鼠HPA轴的抑制状态具有拮抗作用.

    作者:王水华;陈帮明;刘永芳;吴兆东;车卫平;夏晓勤;黄红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PLC-ELSD同时测定益心血脂康胶囊中4种皂苷类活性成分

    目的:建立HPLC-ELSD同时测定益心血脂康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b1,Rd和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C18色谱柱(4.6 mm ×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 mL·min-,蒸发光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60℃,雾化室温度30℃,载气压强23.0 psi.结果:益心血脂康胶囊中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1,Rb1,Rd和黄芪甲苷的分离度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0% (RSD 1.6%),99.89%(RSD 2.8%),98.13%(RSD 2.7%),98.36%(RSD 2.5%).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益心血脂康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留记;徐贞贞;屠万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清代抄本《毓麟验方》中医药治疗男女不育不孕病用药思路探析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清代佚人所撰《毓麟验方》中医药治疗男女不育不孕病用药配伍思路的文献研究.方法:将清代佚人所撰《毓麟验方》治疗男女不育不孕病的中医复方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配伍规律.结果:整理中药复方117首中药内服复方,涉及199味中药,用药总次数964次;高频次核心药以麝香、丁香、附子、肉桂、蛇床子、川椒、蟾酥、淫羊藿等为主;药类以补虚药、温里药、开窍药、收涩药等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累计频率达80.68%;药性以温、平、寒为主,累计频率达87.87%;归经以肾、脾、肝、心、肺、胃为主,累计频率91.39%.结论:该古籍临证选用高频次麝香、丁香、附子、肉桂、蛇床子、川椒、蟾酥、淫羊藿加减处方用药;突显以温里药和补阳药相参加减治疗男女不育不孕证的用药特点.

    作者:李廷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SG与COP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SG)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不同中医证型组中表达的差异,为后续检测中药方剂治疗COPD奠定基础,并为COPD中医证型的诊断提供有说服力的客观标准.方法:选取110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及30位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痰浊组、痰热组、气虚组及正常组.所有入选者空腹抽取血液,用试剂盒提取血液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各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HSG 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AECOPD患者血清HSG蛋白表达.结果:痰浊组、痰热组、气虚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浊、痰热组与气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浊与痰热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SG在AECOPD患者血液中低表达,在正常组血液中高表达;气虚组患者血液中HSG表达低于痰浊、痰热组;HSG的表达水平可能影响了气道重建,HSG与COPD病程发展可能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其参与了COPD不同中医证候群的形成.

    作者:赵克蝉;葛正行;李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RP-HPLC-ELSD测定草乌中准噶尔乌头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草乌中准噶尔乌头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三乙胺溶液(40∶ 60),流速1.0 mL·min-1,柱温2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的漂移管温度96℃,气体(空气)压力2.50 bar,撞击器呈关闭状态.结果:准噶尔乌头碱在1.5~30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6.86%,RSD l.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测定草乌中准噶尔乌头碱的含量,为草乌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彭劭;刘莉萍;金永日;李绪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苦杏仁指纹图谱的建立及质量评价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苦杏仁的质量,建立苦杏仁药材指纹图谱,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判别.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 C1s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5 nm,体积流量1.0 mL· min-1,测定10个不同产地苦杏仁指纹图谱,建立苦杏仁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批次的苦杏仁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苦杏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2个共有峰,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结论:所建立的苦杏仁指纹图谱表征方法为不同产地苦杏仁的质量评价及合理采收提供了理论依据;河北采集的苦杏仁质量较佳,可以作为华盖散处方中苦杏仁的优选来源产地.

    作者:董自亮;徐瑞超;官柳;冉亚东;秦郁文;黄静;胡林峰;秦少容;傅超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汉黄芩素调控Ywhaz蛋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HT29细胞系的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研究汉黄芩素对酪氨酸3/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Ywhaz)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CT116和HT29细胞系,设空白组、汉黄芩素不同浓度组(浓度分别为5,10,20,40 μmol·L-1)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汉黄芩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Annexin V-FITC/PI双标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细胞的凋亡率;穿透小室(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处理24 h后细胞侵袭和迁移力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不同浓度汉黄芩素作用24 h后Ywhaz mRNA的水平,并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该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汉黄芩素可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系的增殖,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并促进结肠癌细胞系的凋亡率,其中20和40 μmol·L-的汉黄芩素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显著(P<0.01),且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10,20,40 μmol·L-)作用于结肠癌细胞后,明显降低肿瘤细胞的穿膜数(P <0.05,P<0.01),汉黄芩素可下调Ywhaz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降低Ywhaz的磷酸化水平(P<0.05,P<0.01).结论:汉黄芩素可显著抑制HCT116和HT29细胞系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下调Ywhaz的蛋白水平及其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作者:李瑶瑶;王继军;刘静;郝臻凤;张瑜;侯亚颖;李艳;卜平;孔桂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对肺经郁热型变应性鼻炎Th1/Th2,Th17和Treg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血清总IgE(TIgE)水平的影响.方法:125例AR肺经郁热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并设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200~1 600 μg·d-1,分成2~4次使用;观察组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内服,10 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7d.检测治疗前后IFN-γ,IL-2,IL-4,IL-5,IL-17,IL-10和TIgE水平;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治疗前后鼻塞、鼻痒、喷嚏、流涕4个症状和总体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愈显率为80.95%,对照组为61.29%,经卡方检验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91.94%,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鼻塞、鼻痒和喷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IFN-γ,IL-2和IL-10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IL-5,IL-17和TIgE水平则比健康对照组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L-2,IL-10均显著升高(P<0.01),IL-5,IL-17和TIgE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IFN-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2,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5,IL-17和T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IFN-γ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FN-γ,IL-2和IL-10水平仍然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IL-4,IL-5,IL-17和TIgE水平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对AR患者的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促使其恢复平衡,减轻炎症反应,治疗AR临床疗效优于布地奈德气雾剂.

    作者:乔占清;张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大鼠尿液中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代谢物的HPLC-MSn分析

    目的:探索秦皮乙素和秦皮甲素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物,以期阐明这2种药物在体内作用的化学基础.方法:单次灌胃给药秦皮乙素和秦皮甲素后收集48 h内大鼠尿液,经固相萃取法处理,采用HPLC-MSn检测代谢产物,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2%甲酸(12∶88),流速1.0 mL· min-,进样量5 μL,柱温35℃,检测波长339 nm;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化方式,正离子扫描模式,喷雾电压3.0 kV,碰撞气流量0.16 mL·min-1,洗脱溶剂温度350℃,离子源温度450℃.结果:从大鼠尿液中发现并初步鉴定了5个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主要为秦皮乙素的水解产物、还原产物、甲基化产物及硫酸化产物.结论:推测秦皮甲素在体内先水解为秦皮乙素,再进行水解、还原、甲基化及硫酸化反应.

    作者:杨建华;王晓梅;迪丽拜尔·马木提;杨秀娟;胡君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网络方剂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网络方剂学具有将网络科学与中医方剂学特点相结合,借助现代科技,整合中医整体思辨的宏观思维与现代医学生物细胞分子的微观视角,通过知识关联网络构建及分析法,建立一个系统方剂知识库及病症结合网络,重点研究方剂功效物质组整合调节机制、配伍规律的阐明、源自方剂的中药新药创制及类方网络方剂学构建等特征.物质基础研究能揭示方剂作用机制,是中药复方质量控制及安全性的保障;配伍规律是方剂的核心;方剂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具备整合调节的优势,是研制多靶点新药的重要源泉;类方的研究有利于对方剂复杂体系的系统认知及对方剂配伍规律等核心问题的理解.以上4方面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网络方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及方向.网络方剂学的发展则有助于诠释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提高临床用药疗效,拓展新药的研发思路.该文对网络方剂学的特征进行总结,对基础研究、配伍理论、新药创制、类方研究4个方面的研究方法及进展进行概述,以期有助于阐明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床使用方式,促进方剂的现代化研究.

    作者:韦明婵;林江;莫明月;童远明;易劲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一种基于EDTA脱钙法的改良骨组织脱钙方法

    目的:探索操作方法简便、脱钙时间更短且对骨组织伤害较小的脱钙方法.方法:DBA/1小鼠40只,随机分组为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组和正常组,并对模型组小鼠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分别取模型组和正常组踝关节,使用改良前后的脱钙方法进行脱钙,从关节病理及其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面进行比较脱钙效果.结果:经改良后,在脱钙温度4℃和脱钙液更换周期24 h条件下,脱钙速度较高(7 d),且此时对骨组织结构和骨组织内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优化的螯合剂脱钙法可以有效提高脱钙速度,可为快速制备病理诊断用骨切片提供了参考.

    作者:赵雨坤;郑康;郭晴晴;樊丹平;何小鹃;吕爱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PLC-TOF/MS分析丹参酒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TOF/MS)分析丹参酒炙前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揭示丹参炮制原理及制定丹参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HPLC分离采用Halo(R)C18色谱柱(2.1 mm ×100 mm,2.7 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 ~3 min,0% ~10%A;3~8 min,10% ~40% A;8 ~25 min,40%~70% A;25~36 min,70%~100% A),流速0.25 mL· min-;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扫描,采用对照品定位、质谱数据、数据库匹配和文献参照对各离子峰进行归属,通过丹参酒炙前后离子峰数目和峰面积的比较,研究其化学成分变化.结果:生丹参和酒丹参中分别推测出中16,14种化合物.丹参酒炙后,紫草酸或丹酚酸H,丹参酮ⅡB色谱峰消失,隐丹参酮、丹参新醌乙、丹参酮ⅡA和丹参新酮的峰面积显著降低,二氢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Ⅰ的峰面积增加.结论:丹参酒炙后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变化显著,部分丹参酮类和丹酚酸类成分产生质变或量变,推测丹参酒炙后活血祛瘀作用增强与所含成分转化成体内更易吸收的活性成分有关.

    作者:吴鹏;李慧芬;张学兰;崔伟亮;蒋海强;孟艳;王均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癌痛平胶囊抑制肿瘤转移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癌痛平胶囊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ICR小鼠接种H22肝癌细胞株,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将H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癌痛平高、低剂量组,模型组每日ig等容积生理盐水,癌痛平高、低剂量组每日ig癌痛平(36,18 g·kg-1),顺铂组每日ip顺铂(2 mg·kg-1).各组连续给药7d,处死荷瘤小鼠,剥离瘤体称重,按公式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以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及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因以及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癌痛平高、低剂量显著抑制小鼠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癌痛平高剂量显著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并抑制CXCL12和受体CXCR4的基因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癌痛平胶囊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肿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以及干预CXCL12/CXCR4生物轴抑制肿瘤转移.

    作者:程海波;卢伟;徐长亮;姚志华;孙东东;沈卫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贯叶金丝桃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分析河北产贯叶金丝桃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贯叶金丝桃挥发油中鉴定了5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0%,其中含量较高的是芳樟醇14.66%,其次为4-甲氧基丙烯基苯6.89%,苯乙醛4.66%,蘑菇醇4.41%,绿花白干层醇4.38%.结论:河北产贯叶金丝桃挥发油成分与其他地区产挥发油在成分类型和含量很大不同,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域、气候环境和加工炮制工艺不同,为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奠定基础.

    作者:肖炳坤;杨建云;黄荣清;董俊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