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不同麻醉药物超前镇痛效果对比

郝一;赵兴慧;刘海金;董钊;葛永丽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地佐辛, 帕瑞昔布, 右美托咪定, 超前镇痛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帕瑞昔布与右美托咪定在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将200例胫腓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100例。2组均于麻醉诱导前注射地佐辛超前镇痛,A 组另加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B 组另加用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2组均给予标准全麻诱导,维持程序,术毕链接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PICA)。对比2组治疗后 VAS 疼痛评分,Ramsay 镇静评分、BCS 舒适度评分和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对比2组术后24h 自控静脉泵有效按压次数,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 组术后各时点 VAS 评分均低于 B 组,BCS 评分均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手术后各时点 Ramsay 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术后有效 PICA 按压次数小于 B 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于 B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帕瑞昔布与右美托咪定均可较好地减轻胫腓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疼痛程度,但帕瑞昔布的超前镇痛效果更优,且不良反应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检测抗 CCP 抗体与 RF 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 CCP 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RA 患者49例,健康体检查者49例,采用美国雅培(i2000SR)全自动发光仪对抗 CCP抗体进行检测,采用奥林巴斯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透射比浊法对 RF 进行检测。比较抗 CCP 抗体联合 RF 检测与两者单独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抗 CCP 抗体的敏感性69.4%(34/49)低于 RF 的敏感性73.5%(36/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抗 CCP 抗体的特异性85.7%(42/49)高于 RF 的特异性79.6%(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 CCP 抗体联合 RF 检测的敏感性87.8%(43/49)和特异性91.8%(45/49)均高于单独检测抗 CCP 抗体和 RF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抗 CCP 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联合检测抗 CCP 抗体和 RF 更能提高对 RA 的早期诊断,对 RA 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葛文贤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小儿消化道出血1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应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消化道出血患儿12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出血原因。结果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中以十二指肠球溃疡、糜烂性胃炎、胃底贲门撕裂症多见;下消化道出血中以食物蛋白过敏性胃肠炎、过敏性紫癜及肠息肉常见。28d ~1岁组食物蛋白过敏性胃肠炎为常见病因,1~4岁组胃底贲门撕裂症、肠套叠及直结肠息肉常见,4~7岁组直结肠息肉为常见病因,7~14岁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常见病因。结论对于消化道出血患儿的诊断应详细采集病史,针对不同年龄段及出血表现,有选择地完善胃镜、结肠镜、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等检查,积极给予补液、止血、抑酸等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

    作者:张强英;余咏文;欧阳菊香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性休克1例及防治对策

    右旋糖酐40是蔗糖经肠膜状串珠菌 L.M -1226发酵后生成的高分子葡萄糖聚合物,平均分子量40000。临床上可用于防治休克和缺血性血管疾病,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对血管栓塞性疾病亦有疗效。其不良反应时有报道,严重者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本文对使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玲园;黄天国;宋爱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90min 内给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按照2004年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指南给予规范用药。前列地尔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前及术后各给予前列地尔10μg 静脉推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0h、6h、12h、18h、24h、36h、48h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 I 水平变化。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6h 心电图抬高 ST 段回落幅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前列地尔组患者血清 CK-MB 水平于术后12h 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 CK-MB 水平于18h 达高峰后呈下降变化。相同时间点比较,前列地尔组达峰时间提前,峰值幅度下降,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列地尔组血清肌钙蛋白 I 水平于术后6h 达到高峰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对照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 I 水平也于术后6h 达高峰后下降,但峰值幅度高于前列地尔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CI 术后6h 心电图抬高 ST 段回落幅度与对照组比较较高,hs-CRP 水平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 PCI 治疗前后给予前列地尔治疗可显著减少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减轻心肌损伤程度,起到保护心肌功能作用。

    作者:赵庆丰;郝琳娟;杨乐;孙孟雄;乔翠峰;刘岩峰;王慧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不同剂量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99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50例和小剂量组49例,首次新活素负荷剂量1.5μg/kg 静脉推注后,大剂量组以0.01μg? kg-1? min-1静脉泵入,维持72h;小剂量组以0.0075μg? kg-1? min-1静脉泵入,维持72h。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24h 尿量及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血浆 BNP 水平显著下降,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不同剂量的新活素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患者的心衰症状,且大剂量新活素对24h 尿量、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 BNP 水平改善更显著,但并不影响心功能的改善程度。

    作者:王鲁奇;许浩军;翟旭鹏;汪娜;刁彦辉;张继伟;赵迎新;王永红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下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下剖宫产术对产妇生命体征和新生儿 Apgar 评分的影响。方法对13例实施全身麻醉的剖宫产产妇,以氯胺酮0.5mg/kg、丙泊酚1mg/kg、司可林1.5mg/kg 全麻诱导,新生儿取出后,给予产妇静脉注射芬太尼0.2mg 和苯磺顺阿曲库铵0.1mg/kg,并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维持麻醉。监测和观察麻醉前后、术中术后产妇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及新生儿取出1、5min 的 Apgar 评分;观察术后镇痛效果、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3例剖宫产术全麻诱导插管顺利,麻醉平稳,术中生命体征 BP、HR、SpO2稳定;新生儿1min Apgar 评分有1例为6分,其余均≥8分,5min Apgar 评分均≥9分。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全麻,是母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在不宜椎管内麻醉的剖宫产术中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段中茂;钱晓敏;杨小磊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高频单药组方口服/灌肠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

    目的:观察高频单药组方口服/灌肠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衰竭患者2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频单药组方结合灌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42%高于对照组的49.04%(P <0.05);肾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频单药组方口服/灌肠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继华;赵胜元;孙富芝;李斌;周红梅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泮托拉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在临床中应用的安全性,以提高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方法选取服用泮托拉唑的胃炎患者2500例和服用奥美拉唑的胃炎患者2500例,观察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长期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泮托拉唑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奥美拉唑组(P <0.05);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于年轻患者;长期服药患者的不良反应未见增高。结论泮托拉唑可以安全高效快速抑制胃酸分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艳云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佳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佳时机。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血管内介入治疗据发病的时间分为 A、B、C 3组。 A 组发病3d 内接受治疗,共132例;B 组发病4~14d 内接受治疗,共126例;C 组发病14~30d 内接受治疗,共72例。比较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C 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均高于 B 组(P <0.05),A 组与 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C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 B 组(P <0.05),A 组与 C 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期手术或药物治疗下延期手术效果均优于间期手术,因此推广采用早期手术或晚期手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时机。

    作者:张生;张国欣;刘雅丽;赵湘萍;徐翔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饮食指导与运动干预配合常规护理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饮食指导与运动干预配合常规护理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进行饮食指导与运动干预配合常规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2组治疗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母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及胎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运动干预和饮食指导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减少并发症,有利于保证母婴的健康。

    作者:高志;祝军辉;闫君蕊;徐光玲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2种手术治疗穿髓型楔状缺损患者术前负性情绪对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对比2种治疗穿髓型楔状缺损患者术前负性情绪对术后疼痛程度影响。方法将240颗穿髓型牙齿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120颗。 A 组采用玻璃纤维桩加强充填法治疗。 B 组经根管治疗,保留楔状缺损上方颊侧悬突牙体组织,颊、舌根管内采用 LuxaPost 高强度玻璃纤维桩、LuxaCore 双固化冠核复合树脂及金属全冠修复缺损牙体组织。对比2组焦虑、抑郁评分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前,A 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 B 组(P <0.05)。治疗后,A 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为(2.3±0.2)分低于 B 组的(2.65±0.7)分(P <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加强充填法治疗穿髓型楔型缺损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轻,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平燕;成亚珍;蔡志宇;张艳;王丹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安全合理用药方面的运行机制分析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指医疗机构中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按照静脉用药调配的要求,在药学部门的统一管理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和(或)护理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包括肠外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的调配,为临床提供优质的成品输液和药学保健的功能部门[1,2]。我院 PIVAS的建立对保证输液安全,促进合理用药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会对我院 PIVAS 药品管理的途径和各个环节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国勋;霍卫亚;刘勇;董占军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个性化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产妇心理焦虑情况及尿潴留、产后出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妇女的 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妇女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用于剖宫产护理中,可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新型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萍萍;王学芹;杜静;路宏;韩红娟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0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102例。研究组采取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术后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感较轻,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红梅;王冬;史华山;张文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DHS、PFNA 及 PCCP 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有动力髋螺钉术(DHS)、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PFNA)及经皮加压钢板术(PCCP)3种手术方式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A、B 及 C三组,每组80例。 A 组接受 DHS 治疗,B 组接受 PFNA 治疗,C 接受 PCCP 治疗。对比3组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后3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 C 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 A 组与 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HS、PFNA及 PCCP 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其中以 PCCP 疗效佳。

    作者:张金圈;宗虎群;谷永浩;张红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小剂量131I分别联合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对患者血清CT、PTH、BGP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131 I 分别联合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对患者血清降钙素(CT)、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甲亢患者20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04例。 A组采用小剂量131 I 联合甲巯咪唑治疗,B 组采用小剂量131 I 联合丙硫氧嘧啶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PCT、PTH、BGP 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 CT、BGP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血清 PTH 水平显著升高(P <0.05);治疗后2组血清 CT、PTH、BGP 水平无显著性的差异(P >0.05)。结论小剂量131 I 分别联合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均能显著降低血清 CT、BGP 水平和升高血清 PTH 水平。

    作者:李娜;张习敏;支婷婷;王娟;高晶磊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胸腺肽佐治肺孢子菌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腺肽佐治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肺孢子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2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复方新诺明抗肺孢子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腺肽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肺孢子菌肺炎效果优于单用复方新诺明治疗。

    作者:相巧丽;魏月霞;姚彦芬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奥氮平与喹硫平分别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呼吸及睡眠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氮平与喹硫平分别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患者呼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平均分组治疗,奥氮平组采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进行治疗,喹硫平组采用喹硫平联合多奈哌齐进行治疗。比较2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生率,并对2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比较分析2组患者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血氧饱和度低于90%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TS90%)以及呼吸暂停、呼吸暂停低通气及低通气指数(AHI)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喹硫平组 OSAHS 的发生率低于奥氮平组,各项睡眠呼吸功能相关的指标均优于奥氮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氮平与喹硫平分别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行为与精神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在睡眠呼吸的影响方面喹硫平比奥氮平影响更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董学峰;于永革;田晏升;康克楠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浅谈 COPD 稳定期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是指患者咳嗽、咯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支气管扩张剂是缓解 COPD 症状的核心药物,根据症状缓解和不良反应优选吸入性治疗。根据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COPD 药物治疗用于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1]。主要的治疗药物有支气管扩张剂、疫苗、祛痰药、免疫调节剂、镇咳药等。其中支气管扩张剂是控制 COPD 症状的主要的治疗措施,主要有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及甲基黄嘌呤类[2]。与单独增加一种药物的剂量相比,由于作用机制和作用时间不同,联合应用可增强支气管舒张作用,改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3]。 COPD 患者应进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药物适应证和患者反应性来选择药物。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症状,长期规律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更为方便,而且效果更好,但费用较高。

    作者:唐静;徐光亮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小骨窗经外侧裂微创术与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小骨窗经外侧裂微创术与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小骨窗经外侧裂微创术,研究组给予立体定向微创术。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优于小骨窗经外侧裂微创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庆林;高继书;张学平;王素兰 刊期: 2015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