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间苯三酚在绝经后取环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冷颖;谭瑛

关键词:间苯三酚, 绝经后, 取环术
摘要:目的 观察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静脉注射间苯三酚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绝经后需取出宫内节育环妇女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取环,不用任何药物.观察组于取环术前15min给予间苯三酚40mg静脉注射.2组宫颈比较软化程度、镇痛效果、取环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宫颈软化度优于对照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取环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静脉注射间苯三酚作用显著,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疼痛,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比较2者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血清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相对血清D-二聚体水平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及艳辉;孙海军;王丽鸣;吕晨光;李花蕊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血清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变化

    目的 观察血清尿酸(S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STEMI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5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尿酸酶法及免疫散射光比浊法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血清SUA及hs-CRP浓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SUA、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清SUA、hs-CRP水平可能是导致STEMI的危险因素,可能与STEMI的发生有关.

    作者:孙春霞;孙善卫;袁丽娜;丁向宁;李京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哌拉西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哌拉西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哌拉西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8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双歧杆菌、拟杆菌、真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的菌群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哌拉西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无明显改善,对患儿肠道菌群影响较大.

    作者:文淑珍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戊酸雌二醇配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戊酸雌二醇配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稽留流产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患者先口服戊酸雌二醇5mg,每天3次,连服3d,第4天顿服米非司酮150mg,第6天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患者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12小时1次,连续给药3d,第4天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观察2组患者口服米索前列醇后6h内胚胎娩出情况及出血量,服用米索前列醇6h后清宫,清宫后3d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无残留.比较2组患者一次清宫和二次清宫情况.结果 治疗组胚胎娩出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一次清宫率高于对照组,二次清宫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戊酸雌二醇配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可明显提高胚胎娩出率,提高一次清宫率,而且可明显降低出血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蔺冬梅;陈祥丽;王菁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B型超声引导下靶向注射甲氨蝶呤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B型超声(B超)引导下靶向注射甲氨蝶呤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42例,均采用B超引导下靶向注射甲氨蝶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血hCG水平、妊娠包块大小、包块外缘距浆膜层厚度及治疗后临床不适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血hCG水平下降、妊娠包块缩小、包块外缘距浆膜层厚度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不适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B超引导下靶向注射甲氨蝶呤治疗瘢痕妊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刘艳;王继学;周立恒;张林华;侯美玲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联合麻醉下行胸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新辅助放化疗治疗食管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联合麻醉下行胸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新辅助放化疗治疗食管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2组患者均给予胸腹腔镜微创手术及新辅助放化疗,试验组选择联合麻醉,对照组选择全身麻醉治疗,检测2组患者麻醉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麻醉苏醒时间和麻醉药物维持用量等指标.根据患者麻醉后临床表现评估麻醉效果.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药物维持用量小于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胸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新辅助放化疗治疗食管癌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边兴花;曹文功;郝亮;张丽红;韩燕斌;徐志富;王锡丽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血清Cys-C、apelin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Cys-C、apelin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4月-2015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6例为试验组,正常健康妊娠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ys-C和apelin水平变化,比较其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妊娠各时期血清Cys-C和apelin水平及各项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针对血清Cys-C和apelin水平与血糖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均为1≥r>0,且试验组相关系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和apelin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并呈正相关.

    作者:张剑平;刘晓娟;董文成;任金蓉;孙立新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前列地尔联合不同剂量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不同剂量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大剂量硫辛酸治疗,常规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常规剂量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运动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检测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3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常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较大剂量硫辛酸治疗DPN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干;徐昌辉;冯婷婷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低浓度局麻药联合双管硬膜外阻滞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低浓度局麻药联合双管硬膜外阻滞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接受潜伏期分娩镇痛产妇200例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2组产妇均给予低浓度局麻药联合双管硬膜外阻滞镇痛方法,在此基础上,A组采取潜伏期麻醉,B组采取活跃期麻醉.比较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剖宫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生命体征均较为平稳,2组镇痛前及镇痛后10min、2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及150min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顺产率、剖宫产率及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第一产程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二产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浓度局麻药联合双管硬膜外阻滞法在潜伏期进行镇痛可缩短产程,且安全有效.

    作者:高峰;王春燕;郑海珍;孙黎霞;李巧影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血必净佐治重症胸腹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血必净佐治重症胸腹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重症胸腹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第1、3、5、7天的APACHEⅡ评分和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结果 治疗后第1天,2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7天2组APACHEⅡ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辅治重症胸腹损伤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志敏;晋志科;焦增国;王虎贤;王维;赵杰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医院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应用体会

    病案是指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客观的、完整的、联系性的记载了患者的病情变化、诊疗经过、治疗护理结果和终转归情况等,是临床医疗、疾病预防、教学科研、医疗保险、经济统计等的基础性原始资料;并由医疗机构的病案管理部门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保存和管理,包括纸质病历、电子文档、医学影像检查胶片、病理切片等.随着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病案管理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日益突出[1].我院是一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是南通大学的教学医院,全年的存档病历在40 000多份,再加上医学影像检查胶片和病理切片等,病案信息的数量相当大,管理要求非常高.随着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住院的患者数量迅速增加,医院信息科档案室现有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临床、科教、患者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需求,也不能适应医院的快速发展[2].怎样使病案价值利用的大化得到实现,目前已成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苏省医疗系统制定的病案管理规范作为指导,结合我院病案信息管理的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设计并初步实现了病案信息管理系统.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燕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24h动态血压监测相关参数的研究进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高血压疾病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且随着老龄化趋势加重,近年来患病率呈逐步增长趋势[1].201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指出,血压从115/75mm Hg至185/115mm Hg,收缩压(SBP)每升高20mm Hg或舒张压(DBP)每升高10mm Hg,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越大[2].国内外实践证明[3-5],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程度下降,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准确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由于偶测血压或诊室血压只反映全天一个时间点的血压,不能反映24h的血压波动情况,因此目前较少应用.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克服了诊室血压或偶测血压测量次数少、观测误差大、存在白大衣效应等问题,可更切实地反映患者血压变化,并且能防止由于活动、情绪波动、吸烟、饮酒等成分的影响.现将24h动态血压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罗容容;白文伟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超早期尿激酶动脉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TNF-α、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早期尿激酶动脉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TNF-α、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月该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均采用超早期尿激酶动脉溶栓,然后对具有显著残余的血管狭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术治疗,并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TNF-α、D-二聚体水平.结果 治疗后126例患者血清TNF-α、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尿激酶动脉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TNF-α、D-二聚体水平.

    作者:胡艳芹;李素荣;赵玉涛;杨迎花;张伟伟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切除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用以指导胃癌患者尤其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将2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观察组行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统计2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63%高于对照组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存活62例(62%),对照组存活55例(55%).2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胃癌比单纯行胃癌切除术的治疗方法有效率高,但痊愈率及生存率影响不明显.

    作者:李昌盛;赵燕;崔建英;李玉秋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筛选长期以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致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长期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50例,其中未出血患者127例,出血患者123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幽门螺杆菌(Hp)阳性、既往曾有溃疡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及联合用药(按贡献大小)6个变量是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应特别注意其有较高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应根除Hp,戒烟,戒酒,减少危险因素的聚集发生.

    作者:潘玉艳;刘广军;徐克群;薛乐宁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试验组患者实施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重建钢板固定治疗.并观察2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均有较好程度的恢复,试验组患者优良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7%,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1.41±1.53)周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4.89±2.87)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稳定性高,患者愈合时间短、手术过程较快,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卫友;张立喜;王静;张子春;李雪武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比较

    目的 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A组给予非手术治疗,B组给予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腰椎JOA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HQOL评分及治疗有效率,血清学炎性因子评分包括白介素-1α(IL-1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两项.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HQOL评分及有效率均高于B组,而VAS评分低于B组;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k1α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疗效较手术优越,可更显著地降低患者血清IL-1α和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宋洁一;李永胜;张超;刘彩霞;王峰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硫酸镁治疗.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黏度、血细胞压积、S/D、RI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低于治疗前,血清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血黏度、S/D、RI低于治疗前,血细胞压积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可显著改善炎性细胞分子紊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包玉娟;郭杰;刘春燕;梁海霞;贾艳红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依那普利联合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对患者血清及尿液IL-18、MCP-1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对患者血清及尿液IL-18、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糖尿病肾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额外给予依那普利联合人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尿液IL-18和MCP-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及尿液IL-18和CM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及尿液IL-18、MCP-1水平.

    作者:周红梅;郑俊江;李俊涛;杨艳杰;崔素芳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患者,女,60岁,2014年4月11日因乙状结肠癌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行奥沙利铂200mg+亚叶酸钠0.2g+氟尿嘧啶1.0g化疗2周期,第2次化疗输注奥沙利铂后出现明显口唇麻木,喉部压迫感,呼吸困难,指端麻木不适,指端肌肉痉挛等严重不良反应.6月9日为进一步治疗入院,体检:体温36.8℃,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5/70m Hg,精神食欲可,无明显不适.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后制定治疗方案,因不能耐受奥沙利铂,此次拟予伊立替康200mg+亚叶酸钠0.2g+氟尿嘧啶1.0g方案化疗.

    作者:黄凌莉;魏青;王蕾;丁选胜;童本定 刊期: 2015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