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任杰;邓玉;李静萍

关键词:组织细胞瘤, 良性纤维性,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复习10例SFT、2例肌周细胞瘤、2例脑膜血管外周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SFT中,8例为良性,1例为恶性,1例为低度恶性潜能.巨检均表现为局限性包块,2例边界不清.镜检肿瘤组织密集区与疏松区交替,其间有胶原纤维分割;肿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和圆形,呈编织状、条索状或血管外皮瘤样排列;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细胞致密,细胞有异型性,核分裂象≥4/10HPF,可见坏死;低度恶性潜能者核分裂象少于3/10HPF.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FT组织vim、CD34、CD99、bcl-2阳性分别为10、9、8、7例.结论 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大多为良性,少数为恶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几乎与死亡率相等.由于缺乏早期诊断和预测的标记物,且对放化疗反应迟钝,致使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困难.胰腺癌早期治疗效果好,故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几年胰腺癌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香吉;江月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异常糖链糖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检测进展

    异常糖链糖蛋白是蛋白质糖基化异常——糖蛋白糖链结构或糖基转移酶活性的变化而形成的,蛋白质翻译后加工修饰异常与疾病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而在多种多样的蛋白质翻译后加工中,糖基化修饰是普遍的一种,糖基化生物合成状态比蛋白质的改变能更有效地提示疾病状态.因此,异常糖链糖蛋白检测使肿瘤在发生早期即可作出诊断,并为疾病进展的动态监测提供可能.

    作者:邴振;卢愿;孙立荣;仲任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度洛西汀并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并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难治性抑郁症病人6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采用度洛西汀并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33例)单用度洛西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的第1、2、4、6和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第1、2和4周末HAMD、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8.33~-5.44,P<0.05).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 2=4.56,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度洛西汀并小剂量氨磺必利较单用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起效更快,不良反应相当.

    作者:梁瑞华;郭艳红;郭庆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个性化护理在手部肌腱损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个性化护理在手部肌腱损伤术后病人优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手部肌腱损伤术后病人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案.7周后,采用国际手外科肌腱疗效评定法对两组病人的手部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同时比较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人手部关节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uc=1.983~3.653,P<0.01).结论 个性化护理用于手部肌腱损伤术后病人护理过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何小燕;叶红梅;胡利;路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

    目的 了解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 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及应对方式量表(CSI),对162例初发脑卒中病人(卒中组)和15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生活事件的性质、频数、紧张值及其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卒中组LES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总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7.45~33.93,P<0.05);而正性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卒中组CSI退避、幻想、自责不成熟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43~4.52,P<0.05);而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6.42、2.85,P<0.05);合理化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多发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可能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而成熟的应对方式对脑卒中发病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冯玉芳;段妮;刘彩兴;温琳;孟国尧;冯来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农村与城镇户口护理专业学生对肺结核病知信行比较

    目的 通过农村和城镇户口护理专业学生对肺结核病知信行的比较,为学校针对不同户籍来源的学生开展肺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职业技术学院全部在校的护理专业学生1 759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过效度和信度检验的肺结核病知信行调查表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城镇学生对“肺结核病传播途径”、“治疗结核病的方法”的知晓率比农村学生高(x2=6.999、20.034,P<0.05);“愿意接受结核病的有关检查”和“愿将结核病知识介绍给别人”的正答率则是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低(x 2=4.311、11.018,P<0.05);在“冬季有意识开窗通风换气”、“学习规律情况”方面,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做得好(x 2=14.512、8.165,P<0.05).结论 农村学生对肺结核病的认知情况比城镇学生差,但城镇学生在对结核病态度与行为方面比农村学生差,因此应结合不同生源地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肺结核病的宣传教育.

    作者:李娜;范红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专家咨询法的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项目研究

    目的 建立适用于我国三级综合医院的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项目.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法、专家访谈法和小组专题讨论法建立调查项目池,通过专家咨询法终确定调查项目.结果 共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89%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2,第二轮专家协调系数大于第一轮,接近0.4.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筛选出个人基本信息及工作现状相关项目16个,必调查项目23个,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项目一级项目5个,二级项目49个.结论 运用专家咨询法确定的针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问卷调查项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较好地符合我国国情及卫生系统特点.

    作者:翟文婷;魏仁敏;张云;闵强;李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D-STI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病人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分别采集25例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病人、29例DHF病人、29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各心肌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PS-LAX、GLPS-A2C、GLPS-A4C)及左心室各节段平均纵向峰值应变(GLPS-AVG).结果 SHF组、DHF组各节段LS均较正常组明显减小(F=7.07~217.96,q =2.87~29.11,P<0.05).SHF组、DHF组的GLPS-LAX、GLPSA2C、GLPS-A4C与正常组比较均减低,差异有显著性(F=99.20~131.55,q=6.09~22.66,P<0.05).正常组、DHF组、SHF组GLPS-AVG逐渐减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00.80,q=4.68~26.76,P<0.05).结论 DHF病人存在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异常,二维斑点追踪成像为DHF病人的左心室功能评价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作者:范丽;李勇;李艳;张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疗事故鉴定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医疗事故鉴定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及其与防御机制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对151例医疗事故鉴定病人采用PTSD清单(PCL-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防御方式问卷(DSQ)进行测查.结果 医疗事故鉴定病人的PTSD发生率为21.19%.不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TSD组SSRS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及利用度分显著低于非PTSD组(t=2.02~2.84,P<0.05、0.01);主观支持分高于非PTSD组(t=3.16,P<0.05).PTSD组DSQ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掩饰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PTSD组(t=2.09、2.17,P<0.05).结论 医疗事故鉴定病人PTSD的发生率高,但无性别差异;社会支持、防御方式与PTSD的发生有关.

    作者:梁静;范勇;孟祥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

    目的 了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93例(108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6个月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观察.结果 病人术后HS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t=8.74,P<0.05);术后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t=8.27,P<O.05);术后膝关节内翻畸形完全矫正,优良率达94.44%.所有病人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宗军;王远贺;厉亚男;张新;王湘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在肿瘤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

    目的 总结临床药师在肿瘤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与体会.方法 回顾典型案例,分析临床药师在肿瘤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结果 临床药师针对肿瘤科临床各环节发挥自身药学专长,在肿瘤科开展药学服务取得初步成效.结论 临床药师应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为病人的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李丙华;孙秀萍;周大勇;姜山;曹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腔隙性脑梗死并发微出血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腔隙性脑梗死并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198例病人行T2WI、T1WI、T2FIAIR、SWI序列MR颅脑平扫,比较各序列显示微出血的敏感度.结果 102例(51.5%)病人脑实质内有微出血灶,SWI序列显示病灶607个,T1 WI序列检出95个,敏感度为15.7%;T2WI序列检出159个,敏感度为26.3%;T2FLAIR检出病灶190个,敏感度为31.3%;DWI序列检出93个,敏感度为15.3%.各序列检出病灶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4.04,P<0.05).结论 SWI序列检出微出血敏感度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定;刘国庆;黎建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降钙素原检测对体外循环术后感染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感染与非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行体外循环的106例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5天采集清晨静脉血行PCT检测,同时行血细菌培养检查.结果 106例病人术前PCT值均<0.046 μg/L.术后血培养阳性者3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血培养阴性103例.血培养阴性病人血清PCT均于术后第1天即达峰值,且均<5.000μg/L,后逐渐下降,第5天恢复正常;血培养阳性病人血清PCT值术后第1天低为5.250 μg/L,后逐渐升高或者维持该水平,高为7.390 μg/L.结论 PCT连续检测可以早期发现体外循环术后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避免严重感染的发生.

    作者:戚光祖;王彦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急性嵌顿痔效果

    目的 了解外剥内扎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急性嵌顿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性嵌顿痔病人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8.695~14.570,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肛门坠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42、5.919,P<0.05);肛管狭窄、肛缘水肿、肛门瘙痒和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急性嵌顿痔效果好于外剥内扎术.

    作者:赵智勇;张娜;代立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OLFM4和Ki-67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牛嗅素4(OLFM4)、细胞增殖抗原67(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1例正常宫颈上皮、26例CIN Ⅰ、32例CINⅡ及28例CINⅢ组织中OLFM4、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计算两种标记物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结果 CIN组织中OLFM4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x 2 =9.012~9.463,P<0.05);而OLFM4在CIN不同级别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OLFM4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为94.0%,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95.1%,阴性预测值为76.2%,约登指数为0.740.Ki-67在不同级别CIN组织的表达高于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x 2=4.24~5.46,P<0.05);而Ki-67在CIN不同级别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Ki-67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为60.2%,特异度为50.0%,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23.3%,约登指数为0.102.结论 OLFM4、Ki-67的表达随CIN进展而增强,OLFM4的辅助诊断价值高于Ki-67.

    作者:郭继梅;朱高香;吕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幼儿戈谢病骨骼病变影像特点(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儿童戈谢病(GD)骨骼病变的影像特点.方法 2012年8月,我院确诊GD病儿1例.病儿行脊柱正、侧位及双股骨正位、骨盆正位、双腕正位X线检查,同时行股骨MRI平扫.结合文献分析其骨骼病变的影像及临床特点.结果 X线检查示双股骨干骺端烧瓶样畸形,伴有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腕骨片骨龄落后于同龄儿;有椎体压缩性骨折2处.双股骨MRI显示,T1WI及T2WI骨髓内均可见异常信号,表现为T1WI、T2WI信号减低.结论 GD骨骼病变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技术手段对本病造成的骨骼浸润的早期评估及疗效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曲先锋;张萍;陈真真;曲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子宫多发性非典型平滑肌瘤1例

    病人,女,43岁.因体检发现子宫肌瘤4年,月经紊乱伴经期下腹痛1年,于2013年10月16日入院.病人于2009年体检B超检查示子宫肌瘤,曾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010年后曾多次复查B超仍有子宫肌瘤.近一年来出现月经紊乱,周期25~60 d,经期5~12 d,经量增多,有血块,且经期下腹痛逐渐加重.曾口服孕三烯酮半年.彩超检查:子宫体大小为11.0 cm×7.4 cm×6.5 cm,宫壁回声分布不均,子宫壁可见3.0 cm×2.8 cm及1.5 cm×1.0 cm大小的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杂乱不均,内膜厚0.5 cm.右侧附件区可见6.5 cm×5.4 cm大小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内见细小密集弱回声,左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作者:陈仲涛;张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口服法小肠X线造影观察肝硬化病人小肠功能改变

    目的 探讨肝硬化病人小肠动力的变化.方法 应用小肠常规X线造影方法,观察40例肝硬化病人(肝硬化组)和40例无肝病者(对照组)的小肠功能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小肠明显胀气例数、造影剂到达回盲瓣的时间提前或延迟例数增多,差异有显著性(x 2=13.43~48.32,P<0.05).结论 肝硬化导致小肠功能异常.

    作者:宋继伟;汪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报道1例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病例,以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为以后对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张园园;颜学申;李田兰;肖淑欣;孟繁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梗死偏瘫病人步行功能与P300影响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梗死偏瘫病人步行功能与P300的影响.方法 脑梗死偏瘫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机器人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机器人组在常规康复疗法的基础上给予Lokomat康复训练为主的运动训练方法.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采用步态分析仪检测步长、步宽、步频、步速及事件相关电位(ERP) N100、N200、P200和P300电位.结果 干预前,两组病人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均高于干预前,机器人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844~12.946,P<0.05).干预前,两组N100、N200、P200和P300潜伏期及P300波幅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N200和P300潜伏期较干预前降低,P300波幅较干预前增高;机器人组N200和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降低,P300波幅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2.160~4.251,P<0.05).结论 早期进行机器人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病人步行功能,并且对于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范亚霞;赵雅宁;郝正玮;刘丹;李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