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军;孙倩倩;吴玲玲
目的:比较三联与四联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4年合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Hp 感染消化性溃疡患儿82例,根据入院先后分为三联组40例和四联组42例。三联组给予三联疗法,四联组给予四联疗法。比较两组 Hp 根除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 Hp 根治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四联组复发时间晚于三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联药物方案治疗 Hp 阳性儿童消化溃疡和含铋剂的四联方案疗效相当,临床治疗时应从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出发,优先考虑三联方案。
作者:梁丽娟;巫桂兵;张燕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对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血压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新沂市马陵山镇中心卫生院2012—2014年收治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生活干预(如低脂饮食、减少钠的摄入、加强锻炼)、接受针对其他危险因素的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TC、TG、LDL - 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TC、TG、LDL - C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压,从而降低患者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肾损害等全身疾病发生率。
作者:汪召斌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 - MRI)扫描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9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8例,患者均予以 DCE - MRI 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比较 DCE - MRI 与术后病理分期,并统计 DCE - MRI 特点。结果38例患者经 DCE - MRI 确定的临床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轻度到中等强化18例,明显强化2例,延迟期低度到中等强化18例;动态增强早期图像显示存在内膜下强化带20例,其中中断强化17例,连续强化3例;未见内膜下强化带且延迟期肌层内表面显像不规则18例。结论 DCE - MRI 扫描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高。
作者:林利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林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过敏性咳嗽患儿80例作为治疗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 A 组与治疗 B 组,各40例。另选取同期林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 B 组患儿予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 A 组患儿予以止咳解痉药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观察3组患者 MP - IgM 测定结果、治疗 A 组与治疗 B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 MP - IgM 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 A 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治疗 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卫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江西省赣县三溪卫生院收治的急性胃肠炎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穿心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莲芝消炎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单项临床症状(大便泄泻、大便秽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大便泄泻、大便秽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曾庆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早期短时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SCVVHD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2月樟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 SCVVHDF 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治疗前后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时间与方法有交互作用(P <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4、72h 研究组患者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SCVVHDF 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赞青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在提高医嘱抗高血压药用药合理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溧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未实施临床药师干预的6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干预前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经临床药师干预的5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干预后组,实施临床药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医嘱抗高血压药用药合理率。结果干预前组干预医嘱抗高血压药用药合理率低于干预后组( P <0.05);两组患者主要不合理用药项目为药物剂量不合理和医嘱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在提高医嘱抗高血压药用药合理率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医嘱合理性,避免或者降低医疗风险,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王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榆树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11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对手术的焦虑、手术恐惧、孤独、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宋明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 ICT)多层螺旋 CT(MSCT)三期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5—2014年镇江市中医院收治的 ICT 患者7例。回顾性分析 ICT 患者 MSCT 三期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7例患者的肿瘤直径:<2cm 2例,2~8cm 5例;多发病灶1例,单发病灶6例;肿瘤位置:分别位于胰头、体、尾部1例,胰腺体尾部3例,胰头、钩突3例;MSCT 平扫3例未显示呈等密度,呈均匀稍低密度结节影;5例呈肿块影;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6例,静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平衡期肿瘤强化不同程度减低,其中5例呈等密度,2例呈稍高密度;MSCT 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为71.4﹪。结论 MSCT 三期增强扫描可很好地显示 ICT 大小、形态、位置及富血供强化特征,诊断准确率较高。
作者:汪伟伟;胡慧;蔡顺达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新蔡县古吕镇卫生院收治的60例择期实行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丙泊酚2mg/ kg 和氯胺酮2mg/ kg,观察组使用丙泊酚2mg/ kg 和氯胺酮4mg/ kg,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后与术后的血液循环呼吸功能、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与术后两组患儿的心率、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后2min、5min 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单位时间内氯胺酮使用剂量、氯胺酮的追加次数、患儿体动反应少于对照组,术后患儿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复合4mg/kg 的氯胺酮麻醉是一种高效的麻醉方法,,可有效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减少氯胺酮的追加次数、单位时间使用剂量以及患儿体动反应次数,并加快患儿术后的苏醒时间,可推广使用。
作者:朱耀全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蔡敏;徐振波;余征 刊期: 2015年第36期
1病例简介患者,女,57岁,主因“间断发热1月”于2014-08-01收入我院呼吸科。患者既往体键,自诉有阿奇霉素过敏史。患者1月前食用海带后四肢出现红疹,自行消退后出现发热症状,夜间体温升高明显,高峰波动在38.5℃左右,发热期间畏寒、寒战明显,伴咳嗽、咳白色黏痰,间断于社区医院静脉滴注及自服“退热药”(具体用药不详)后体温降至正常,可维持7~8h。入院前1d 患者体温高达39℃,自服“退热药”后无明显效果,且出现双侧肋部疼痛症状,咳嗽及深呼吸时疼痛加重,遂转入我院呼吸科治疗。诊断为:(1)肺结核合并感染;(2)2型糖尿病。入院后患者持续高热,予吲哚美辛肠溶片25mg,1次/8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1次/8h。8月6日加用注射用奥美拉唑(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322D1)40mg,静脉推注,1次/12h。8月8日10:20时许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约5min 后予奥美拉唑静脉推注,推注结束约1min 时,患者出现胸闷、憋喘、大汗、呼吸困难、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家属通知医护人员。医师查体可见患者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湿冷、连呼胸闷、浑身疼痛,立即嘱停用上述药物并予抢救。给予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10:30时许患者血压、脉搏均未测出,心率150~160次/ min,呼吸24次/ min,重新建立静脉通路,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并予地塞米松10mg 静脉推注,异丙嗪25mg、布桂嗪100mg 肌肉注射,多巴胺60mg 静脉推注,同时予多巴胺400mg 入莫非管静脉滴注行升压治疗,3min 后予肝素钠1ml 静脉推注,去乙酰毛花苷0.2mg 静脉推注,同时配合补液、纠酸等治疗。10min 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20min 后患者血压恢复至118/74mm Hg(1 mm Hg =0.133kPa),心率100次/ min,脉搏氧饱和度98﹪,呼吸24次/ min,患者意识恢复正常,皮温恢复正常。13:10急查患者血压、心率、脉搏等均正常,观察至当晚,患者未再出现其他不适。
作者:云筠筠;张晓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胸腺肽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治肺结核患者1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后 T 淋巴细胞亚群(CD +3、CD +4、CD +8、CD +4/ CD +8)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 +3、CD +4时间与方法间有交互作用(P <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CD +3、CD +4、CD +4/ CD +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 CD +3、CD +4、CD +4/ CD +8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患者治疗3个月、治疗后 CD +3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腺肽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熊永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2012—2014年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门诊药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2014年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门诊药房抗菌药物处方600张,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相关使用情况。结果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门诊药房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门诊药房用药总金额的百分比分别为28.16﹪、29.00﹪、24.43﹪;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素类等,其中头孢菌素类使用金额居首位;使用总金额前5位的抗菌药物中五水头孢唑林钠注射液使用较多;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包括用药针对性不强、重复用药、药理作用拮抗、溶媒选择不当。结论2012—2014年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门诊药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沈思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区域辅助化疗对肝癌根治术患者远期生存及转移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于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行肝癌根治术的患者104例,按照是否接受区域辅助化疗分为研究组63例与对照组41例。研究组患者术后行药物输注系统区域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未进行药物输注系统区域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转移复发率、术后生存率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2、3、4年转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未出现严重毒副作用。结论区域辅助化疗可降低肝癌根治术患者转移复发率,延迟转移复发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毒副作用少。
作者:曹传培;孙胜;汪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PAN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PAN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培酮与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都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两者疗效相当,但富马酸喹硫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作者:郁婷婷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低领小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5年2月宁夏西吉县中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低领小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分级、切口愈合程度、并发症(切口粘连、伤口下形成硬块、吞咽困难等)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疼痛分级、切口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领小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切口愈合,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作者:韩贤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通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试验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电图、临床疗效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安全可靠。
作者:戴绍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栗县人民医院2011—2012年收治的拟行全麻扁桃体切除患儿8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躁动时间>15min 患儿比例、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麻醉躁动比例、躁动评分以及躁动时间>15min 患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可减少小儿麻醉后躁动现象。
作者:叶贤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喷他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5月于内江市云川医院实施无痛结肠镜检查的20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喷他佐辛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剂量、麻醉剂总给药剂量、术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诱导剂量、麻醉剂总给药剂量少于对照组,术中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呻吟、躁动、低血压、心动过缓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喷他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王盛明;周渊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