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马卫娥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管内皮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4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RP水平及安全性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vWF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LT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CRP水平,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书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高危妊娠患者心理状态及分娩的影响.方法 对40例高危妊娠患者给予整体护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分娩情况.结果 40例孕妇孕期合并症得到控制,情绪稳定,身心舒适度增加,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积极配合治疗,降低了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结论 对高危妊娠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能降低其合并症的发病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吉银;黎晓彤;宋昌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毒特异性的侵犯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受损,后会并发一系列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AIDS是可怕的,因其难以治愈,病死率为100%.加之进入到发病期后,使很多人怀有恐惧之心,晚期患者全身症状显著,生活极度痛苦,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不仅如此,AIDS带来的歧视和羞辱较之疾病本身痛苦更为严重,给AIDS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个别患者心理扭曲、阴暗;有时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困扰和影响,对社会也造成极大危害.因此,为更好地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及传播,激发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帮助AIDS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生活态度;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治疗效果.2010-2012年我院通过沟通干预,对我院门诊AIDS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发放调查问卷.结果发现心理干预后,患者情绪稳定,药物不良反应减少,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杰;夏玉梅;张颖丽;王驰;陈晓霞;张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男,48岁,因右上腹阵发性胀痛0.5d,加重2h于2013年5月5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于晚餐进食油腻食物后不久,自觉右上腹隐痛,当时未在意,于晚8:00左右开始出现右上腹胀痛,呈阵发性发作,无放射痛,疼痛初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反酸、嗳气,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无腹部外伤史,无发热、腹泻,无皮肤瘙痒、黄染.病情进行性加重,于2h前开始右上腹持续性疼痛,放射至右肩,伴恶心,但无呕吐,体温37.8℃,服用布洛芬2片后症状稍缓解.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差,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改变.既往有胆管结石(具体不详)病史,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药物过敏,主要表现为使用过程中全身起皮疹,无输血史.
作者:苏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冠心病患者大多伴有恐惧、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且还可影响其病情与预后.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整体康复护理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笔者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云;曾丽霞;陈日宇;古莉丽;丘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男,28岁.因左足拇趾肿痛3d就诊,诊断:左足拇趾甲沟炎.询问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给予林可霉素1.2g(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41020128)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5h后患者诉皮肤瘙痒,出现密集米粒大小红色丘疹,逐渐加重,尤以胸背部及四肢为重,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血、尿常规及心电图均正常.考虑为林可霉素药物过敏反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症状缓解.次日患者皮疹颜色减淡、渐干燥并有口唇、背部、腹部及四肢开始脱屑,继续给予抗过敏并抗感染治疗,1周后患者表皮鳞屑脱落完毕,痊愈出院.病后半年无复发.
作者:申晋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8例糖尿病患者据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病变组48例和无病变组40例,并选取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病变组和无病变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无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定期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对病情评估、监测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高龄化及各种血管疾病的增多,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人群中的比例逐渐增加,护士的规范操作及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是延长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1].为此,我科对5例半永久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精心观察、严格护理,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导管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引起的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加重的一组慢性肺部疾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率较夏秋季节高.临床特点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反复咳嗽、咯痰,常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院对83例家庭护理患者进行精心指导,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梅;王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 35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均予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35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2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左半结肠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患者,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鸿燕;曾学良;陈毓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予咪达唑仑+芬太尼镇痛镇静;B组予丙泊酚+芬太尼镇痛镇静.比较2组的Ramsay镇静评分、NRS镇痛评分、唤醒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RS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唤醒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瞻望、躁动以及人机对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机械通气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静镇痛方式.
作者:范明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予曲美他嗪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Pilon骨折分期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10例Pilon骨折采用一期固定腓骨,二期固定胫骨的手术方法.结果 10例患者一期愈合9例,延期愈合1例,无伤口感染,骨不愈合或畸形愈合.随访1~5年,尚未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术后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Pilon骨折分期手术及急诊一期固定腓骨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何兴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脓肿的临床及X线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肺脓肿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肺脓肿的临床表现体征,结合X线胸透和化验检查进行全方位诊断.结果 12例急性肺脓肿患者均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和临床分析.结论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临床与X线及检验相结合是检查诊断急性肺脓肿的首选方法之一,可显著提高对急性肺脓肿的诊断率.
作者:郭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斑片状脱发.脱发部位皮肤正常,无炎性反应,无瘢痕形成,无自觉症状.头发脱落处常无头发,但斑秃仅累及黑发而未脱白发的临床少见.我院收治此类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2组均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护患沟通.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康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具有特殊性,在加强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应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率.
作者:孙利霞;夏小敬;冯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阿咖酚散(头痛粉)是一种混合药剂,主要成分:阿司匹林126mg,对乙酰氨基酚(APAP)230mg,咖啡因30mg[1],在农村广泛应用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笔者收集2010年3月-2013年7月饮酒后服用头痛粉致急性肝功能衰竭(ALF)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预防及诊治提供帮助和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景芝;金月娥;周丽;刀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抗生素治疗导致患儿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抗生素治疗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患儿36例,对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临床症状及用药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例患儿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肌内注射和口服为主者30例(83.3%);给药时间集中于用药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者28例(77.8%).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系统,共18例(50.0%);主要药物为林可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唑林钠及氨苄西林.结论 抗生素临床应用过程中,不仅应重视其抗感染作用,还应高度警惕其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这对于临床医师安全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欲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在胸闷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院收治胸闷胸痛患者92例,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9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3级的12例(13.0%),T1M1 2级6例(6.5%),动脉肌桥3例(3.3%);单支病变42例(46.1%),双支病变的21例(22.8%),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的7例(7.6%),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1.1%).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提高了冠心病的临床确诊率和诊疗效果.
作者:张伟河;毕国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盆底肌功能锻炼防治女性产后尿失禁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教育指导,治疗组则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下,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分别观察2组产妇3、6、9个月后盆底肌收缩功能和排尿状况.结果 产后3、6、9个月治疗组排尿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盆底肌收缩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功能训练防治女性产后尿失禁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产妇产后排尿情况及盆底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秀娟;胡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