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欣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的优点,并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1].但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药品不良反应(ADR)也逐年增多[2].近几年我院已有中药注射剂导致不良反应的报道,应引起临床重视.为此,笔者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和概括,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丽静;白丽华;赵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前,诊治冠心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行冠状动脉介入可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与后者相比,前者具有创伤小、止血方便、外围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1],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技术.我院2010年8月-2012年7月收治冠心病患者32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38例及支架植入术188例,经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左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肩胛骨骨折严重移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肩胛骨骨折严重移位患者38例,对其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12个月,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38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根据Hardegger肩功能评定标准,38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30例(78.9%),良8例(21.1%),优良率为100.0%.结论 在对肩胛骨骨折严重移位患者进行治疗时,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利君;刘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急救组与未处理组各30例.急救组于接诊后且未入院前给予现场急救措施;未处理组于接诊后直接转运至院内接受治疗,现场并不进行任何急救措施.观察2组致残率、病死率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急救组病死率、致残率均低于未处理组,抢救成功率高于未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现场急救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其病死率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路胜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60例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进行中药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60例,对其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结果 60例患者中发生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29例,有皮肤红肿、瘙痒的不良反应21例,心悸胸闷6例,精神焦躁、言语不清4例.结论 中药使用不当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因此需加强中医师对中医药的学习,注意中药的合理应用,保证中药材的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围生期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围生期CVST患者11例,分析其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11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头痛症状及神经系统局灶症状,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220mm H2O,且影像检查发现不同的脑实质病灶,可显示受累静脉窦,经予抗凝溶栓及对症处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结论 围生期CVST的治疗并不困难,但关键是确定诊断,因此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掌握易发因素,进行必要的CT、MRI、MRV检查,明确诊断,综合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
作者:马东波;翟素巧;王晓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我国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日益频发的中药不良反应已成为医药界和公众十分关注的话题,其中中药注射剂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成分复杂、中药材质量不稳定、生产工艺落后、提取制备过程中可能存留某些大分子物质刺激机体引起过敏反应、制剂纯度不易保证、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辅料影响等因素,除此之外还与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有关.由于临床缺少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知识和经验,在工作中常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给患者增加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因此,只有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笔者探讨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需注意的问题,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辉;陆宁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该院多重耐药菌(MDRB)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2012年6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对药物敏感结果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对其来源予以综合评估.结果 共检测标本720株,其中MDRB 141株,分离率为19.6%.MDRB中革兰阴性杆菌83株(58.9%),革兰阳性球菌58株(41.1%).检出前几位多重耐药菌分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株(19.9%),大肠埃希菌24株(17.0%),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13.5%),铜绿假单胞菌12株(8.5%),肺炎克雷伯菌11株(7.8%).结论 该院MDRB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强,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并严格按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取合理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降低临床病死率.
作者:张金香;冯秀河;马书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另加用地衣芽孢杆菌联合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T、AST、TC、TG及HDL-C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治疗NAFLD可有效改善NAFLD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超声影像,但是否能进一步长期应用,尚待更多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建华;刘登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男,28岁.因反复咳嗽、咯血伴发热2年余,痰中见毛发样物2周,于2010年6月入院.患者近2年反复咳嗽、咯血、咯痰,诊断为支气管扩张.近2周痰中见有毛发,X线胸片提示右肺上叶肿块.既往无传染病及结核病史,无吸烟史.查体:无发热,右上肺叩诊为浊音并呼吸音减弱,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未及.X线示右上肺中部内带有球形中等密度阴影,大小约3cm×3cm×1.5cm,边缘无浸润.临床诊断:(1)肺结核伴支气管扩张.(2)右肺上叶肺肿瘤可疑.于同年6月15日行右肺上叶切除术.病理检查:右肺上叶大小约12.5cm×10cm×10cm,切面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支气管囊肿,在肺部中部偏上有灰白色囊性肿物,大小约2cm×2cm×1.5cm,边界清楚,切开囊内混有数量不等的毛发,充满淡黄色油腻性皮脂样物质.镜下观察:囊壁外层为纤维组织,内层为含有皮脂腺及毛囊的皮肤组织.术后病理诊断:肺囊性畸胎瘤伴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术后10d患者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
作者:付红霞;苏秀霞;李艳丽;张新新;张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异位妊娠的发病人数不断增长,异位妊娠至今仍是妇产科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异位妊娠流产或者破裂时,可引起腹腔内大量出血,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1].我科2004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56例.经过及时处理、准确诊断、从速手术、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乌兰其其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药品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药品的销售及退换也有别于普通商品,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1]明确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退药处方不时出现,本着减少医患纠纷,创建和谐医院的宗旨,我院药房工作者不得不据具体情况予以退药.不仅增加了药房人员的工作量,还造成医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退药处方进行原因分析,拟定对策,目的是建立合理有效的退药机制,为医院管理及患者用药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努力保障药品质量和维护医院权益.
作者:陈靖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分娩方法与新生儿结局.方法 对30例PPRO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因、治疗情况、分娩方式.结果 30例患者中生殖道感染9例(30.0%),羊膜腔内压力增高8例(26.7%),胎膜受力不均5例(16.7%),外来创伤3例(10.0%),宫颈松弛2例(6.7%),其他因素3例(10.0%).所有患者均根据孕周及胎儿器官成熟情况给予期待治疗和适时分娩,其中剖宫产19例(63.3%),阴道分娩11例(36.7%),其中新生儿胎儿窘迫2例,新生儿轻度窒息2例,无新生儿死亡.结论 对于PPROM患者,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加强孕期保健,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母婴的发病率,改善早产儿的预后效果.
作者:杜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贫血与微量元素铁、锌缺乏的关系.方法 选择儿科门诊收治的患儿30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150例纯母乳喂养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贫血及微量元素缺乏情况.结果 观察组1~5个月喂养者贫血及微量元素缺乏者比例均高于母乳喂养者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12个月及1~3岁幼儿贫血及微量元素缺乏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贫血与血液中微量元素铁、锌缺乏有密切关系,预防婴幼儿贫血的发生,应多补充含铁、锌丰富的食物.
作者:崔立军;张文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华法林给药剂量变化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变化值的相关性,结合患者基因型建立个体化剂量公式.方法 统计华法林每日剂量以及每日测得的INR值,同时测定患者细胞色素氧化酶2C9(CYP2C9)×3和VKORC1基因型,以INR值为因变量,每日华法林剂量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由逐步线性回归,建立了剂量调整公式,通过分析结果建立第3~5天INR预测方程如下:(1)INR3=1.68×INR2-0.63;(2)INR4=1.52×INR2-0.35×VKORC1-0.58×VKORC2+0.26×WAR2-0.007×体质量+0.26×吸烟史-0.10×WAR3-0.19;(3)INR5=0.88×INR2-0.14×WAR4-0.38×VKORC1-0.59×VKORC2+0.58×CYP+0.64.结论 综合CYP2C9和VKORC1基因型与INR值建立华法林个体化剂量公式,为临床华法林剂量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永;许金国;万镇;鲍志伟;胡霞;刘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8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热毒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和流涕、鼻塞停止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和流涕、鼻塞停止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华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干预措施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应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同时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仅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比较2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不合理用药比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不合理用药比例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采取充分的干预措施进行规范,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爱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其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朝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非常重要,但许多初产妇对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不甚了解.笔者总结正确母乳喂养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 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1.1 哺乳前的清洁产妇哺乳前,应先给婴儿换去湿尿布,后洗净双手.第1次给新生宝宝哺乳时,产妇应用热毛巾擦洗乳头、乳晕,再以清水洗净,以后每次可用脱脂棉蘸温开水擦净奶头、乳晕;哺乳前,先挤出几滴奶,将乳腺管顶端的脏物排掉[1].
作者:王江冉;赵金荣;李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深入探讨输血感染危险性和输血安全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输血感染和输血安全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实际工作,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如何控制输血感染,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方法和实施手段.结果 由于提高了对输血感染危险性的认识,明确了输血安全的重要性,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结论 只有熟练掌握安全输血的方法和技术,明确输血感染的危险性,才能有效控制输血感染,才能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