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利
目的 分析该院糖尿病患者住院资料及药物使用情况,了解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用药费用和疾病负担.方法 对2013年1月80例内科方法 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院1月入院糖尿病男女患者比例1.86:1,患者80%在45岁以上;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用药中,心血管系统用药频次(432次)高,其中防治心绞痛所占比例(46.20%)大,出院患者诊断高的并发症为高脂血症(63.75%).结论 该院1月糖尿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糖尿病并发症的用药费远高于抗糖尿病药物费用,主要来源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作者:刘思思;刘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益母草肌内注射与米索前列醇含服在阴道分娩中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正常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240例随机分为益母草组、米索前列醇组和益母草+米索前列醇组,每组80例.米索前列醇组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含服米索前列醇片,益母草组在胎儿娩出后宫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12h后肌内注射,益母草+米索前列醇组在益母草组基础上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含服米索前列醇片.观察产后2h及24h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结果 益母草+米索前列醇组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米索前列醇组和益母草组,第三产程短于米索前列醇组和益母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益母草均可用于产后出血的预防,给药方便,益母草联合米索前列醇对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有良好的作用,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周海军;谢纲;刘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误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食物(甚至还包括分泌物或血液等)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1 误吸发生的原因1.1 患者原因 (1)患者身体各器官机能减退肌肉松弛(食管平滑肌松弛后食管、三个狭窄部消失)胃肠功能减退,胃肠蠕动减弱或者腹内压升高时,即可发生反流;会厌功能不全,咳嗽反射减退是发生误吸的根本原因.
作者:刘彩霞;王会倩;张燕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探讨心肌缺血分级与室壁瘤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2级缺血组56例,3级缺血组49例.患者入院4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室壁瘤的发生率.结果 3级缺血组入院时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显著大于2级缺血组,且室壁瘤发生率显著高于2级缺血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级缺血组室壁瘤发生率显著大于2级缺血组,对于3级缺血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作者:王艳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儿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与抗生素的关系.方法 调查分析60例发生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结果 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患儿中,抗生素药物使用≥2种50例(83.33 %),抗生素药物多选用2、3 代头孢菌,患儿耐药性程度较高.结论 小儿住院患者易发生肠道感染,抗生素的选用应综合评价患儿病情,根据患儿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从而减少患儿发生院内肠道感染的可能.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人工气道是指将气管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人工气体通道.通过建立人工气道,能够及时准确的为患者行机械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功能,从而增加氧合,减少呼吸功的消耗和缓解呼吸肌疲劳[1].因此,人工气道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是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然而,在建立人工气道后经常会出现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所以正确的采取措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顺利的度过疾病期.舒适护理主要是指通过护理使患者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真正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2],让患者充分享受以人为本的全方位照顾[3].整个舒适护理过程中护士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护士要做到用心、耐心、细心.舒适护理的应用使护理工作从护理理念到每一项操作、每一句话语,都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充分尊重,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为治疗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快了疾病的康复.
作者:郑香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具有创伤小、易穿刺、血流量充足、感染低等优点.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行透析治疗因受原发病等因素影响,极易造成穿刺点渗血、出血,使透析被迫终止,严重影响透析效果.故预防内瘘穿刺点出血、渗血,增强透析效果、延长患者生命是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我科对60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霞;孙颖玲;窦敏燕;武振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加强急诊处方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方法 调查急诊1周处方,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71张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423张(48.56%),其中处方使用单一抗菌药物318张(75.18%);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13.24%,注射抗菌药物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86.76%.结论 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偏多,存在无指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等现象,应加强干预管理.
作者:王保庆;姬怀雪;邵珠民;徐菊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受社会诸多因素影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尤其在儿童输液室,护士与患儿家属的矛盾日益突出,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1].主要原因就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和患者未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和沟通不到位.作为门诊输液室护士,掌握理解与沟通方法,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作者:冼丽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开腹手术目前仍为治疗妇产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为了大程度的减少手术病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医疗纠纷,对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是十分必要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产妇50例,年龄22~64岁,均为产科择期剖宫产手术.1.2 护理方法
作者:杨密;赵金荣;王海波;周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安全、有效用药基本、重要的科学信息源.近年来,随着大量新药的不断涌现,药物配伍使用的日益增多,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加大,药品说明书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但目前的药品说明书尚存在较多问题,很难真正的发挥临床指导作用.本文对我院门诊药房目前在用的306种药品说明书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今后完善说明书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吕水利;张艳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解平南县人民医院医学论文发表状况.方法 从中国知网检索2008-2011年平南县人民医院发表的医学论文按年度、学科、期刊等分类统计.结果 2008-2011年医学论文共发表147篇,按年度分类,2008年34篇,2009年26篇,2010年38篇,2011年49篇.按期刊分布,从低到高前5个期刊篇数依次为<临床合理用药杂志>、<中国妇幼保健>、<中外医疗>、<内科>、<中国实用医药>.按学科分布发表数量位于前5位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临床医学、眼科与耳鼻咽喉科、肿瘤学、妇产科学、外科学.结论 该院医学论文呈增长发展趋势,学科分布合理,以临床医学为主.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称为乙型肝炎.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人群累计感染率>10%[1].HBV血清标志物检测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只能提供阴、阳性判断结果,不能提供病毒的具体载量.而对HBV-DNA进行定量检测能直接了解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及传染性程度,并能对治疗效果、耐药性及是否复发进行动态监测.笔者对538份血清标本的HBV-DNA检测结果与其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牙周炎的始动因子是龈下菌斑中的细菌,临床上传统采用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等机械方法去除菌斑来治疗牙周病,有一定的疗效.以牙周洁刮治和根面平整可去除附着在牙面上的大部分菌斑和牙石.但对于深牙周袋底部和根分叉附近的菌斑和牙石单靠机械方法很难完全彻底去除,加之造成牙周深部组织炎症破坏的菌斑更多的是附着于牙周袋软组织壁上或游离袋内的龈下非附着性菌斑.因此常规机械治疗配合在深牙周袋内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杀灭抑制残留于牙周袋内的致病微生物,提高治疗效果[1].近年来,缓释型药物的应用给牙周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张涛;张林琪;苏秀霞;张茜;李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危急值是指临床检验或辅助检查中发现结果与正常范围偏离较大和(或)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如能及时掌握检查信息,给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则可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1 危急值登记制度1.1 危急值报告方式电话报告、病区电脑自鸣跳跃显示均可.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是指通过外周静脉,将导管插入到锁骨下静脉,或者上腔静脉的置管方法,也称之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1].由于高龄患者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住院时间长,疾病反复发作,PICC以其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部麻醉及缝线等优点为其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输液管道,有效保护了血管.但也出现一些并发症,据国外文献报道置管后堵管发生率10%以上,做好护理尤其重要.本科室自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有35例高龄患者使用PICC导管进行输液,有11例出现导管不同程度堵塞.本文对这些高龄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及术后出现导管堵塞的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卓素联;方青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3月-2012年11月入住医院脑外科的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治疗前后欧洲卒中神经功能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GOS、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较好,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彦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块植骨术中以前纵韧带复合体重建替代颈前路接骨板与不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接骨板内固定植骨2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以来颈椎相邻节段病变需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的患者211例,随机分为A组101例和B组110例.A组采用不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钛笼/髂骨块植骨钛板内固定,B组采用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块植骨前纵韧带复合体重建稳定髂骨植骨块,观察2组植骨融合率、植骨块滑脱、椎间高度的变化及JOA评分.结果 A组椎间融合率达到96.5%.3例经CT扫描为可疑不全融合,但未出现症状,椎间隙高度平均增加15.4%,3例出现植骨钛笼下沉,2例出现钛板松动.B组椎间融合率达到100%,椎间隙高度平均增加32.4%,未出现植骨块突出、椎间塌陷、嵌入椎管等移位现象.结论 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同样可以达到满意的减压效果,采用椎体前纵韧带复合体重建对植骨块进行稳定,在预防植骨块滑脱、椎间高度丢失、内置物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作者:崔胜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润滑剂在洗胃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口服毒物中毒需洗胃治疗且神志清楚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洗胃前应用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润滑剂,对照组以石腊油作润滑剂,常规留置洗胃管后行洗胃术.比较2组胃管置管成功率,洗胃中疼痛、呛咳、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胃管置管成功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观察组舒适度(疼痛、呛咳)、洗胃不良反应(呕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润滑剂应用于洗胃术中,能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及患者耐受性,减少洗胃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高辉;王玉华;张延威;杨跃涛;张丽;赵麦良;朱慧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给予灯盏花素,治疗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空腹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急性期灯盏花素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灯盏花素.
作者:王玉果;郭文平;谢立娟;王建华;朱慧军;李瑞岭;张万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