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霞;常红;付元;高兴娟
病人,男,22岁.因乏力、恶心、呕吐伴尿色加深2d于2012年10月21日收入院.病人20 d前左脚疼痛,遵医嘱服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戴芬)75 mg,每天2次,间断服用2周后效果不明显,自行增加至150 mg,每天2次,服用3d后出现明显乏力,恶心、呕吐,尿色呈浓茶水样,头晕,皮肤瘙痒,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4×109/L,血红蛋白167 g/L;肝功能:总蛋白56.6 g/L,清蛋白28.1 g/L,总胆红素270.1μmol/L,间接胆红素224.3μmol/L,谷丙转氨酶4 348 U/L,谷草转氨酶2 124 U/L;血氨86 mmol/L;凝血酶原时间21 s,凝血酶原活动度37%;腹部B超:腹水少量.
作者:丁红云;隋牮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分析CUGBP1基因在人肺腺癌组织和细胞内表达的特点,及其CUGBP1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以人肺腺癌组织标本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方法检测人肺腺癌组织、细胞内CUGBP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CUGBP1基因主要在人肺腺癌组织的细胞核呈强阳性表达,在所有类型腺癌组织中80% 以上的癌巢细胞CUGBP1基因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00.01,P<0.001).95%以上的A549细胞CUGBP1表达呈阳性,且CUGBP1表达量明显低于LPS组,差异有显著性(t=407.53,P<0.001).结论 CUGBP1基因在人肺腺癌癌巢细胞和A549细胞的胞核内高表达;炎性刺激可增强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和CUGBP1基因表达;CUGBP1基因可能成为人肺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增殖状态判断的新指标.
作者:张静;曹留霞;于舒飞;刘晓萍;陈琛;卞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BRAF T1799A突变与结节超声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甲状腺切除的PTC病人16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检测新鲜组织标本中BRAFT1799A基因突变情况,结合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分析BRAF T1799A基因突变与结节边界、钙化、血流、淋巴结转移及结节大小等超声特征的关系.结果 160例PTC病人中,BRAF T1799A突变阳性者46例,突变率为28.75%.BRAF T1799A突变阳性病人血流丰富的比例大于阴性者(x 2=4.8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流丰富与BRAF T1799A突变呈正相关(OR =3.368,P<0.01);BRAF T1799A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其他超声特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TC组织中BRAF T1799A基因突变与结节血流关系密切,而与其他超声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丛小飞;赵世华;王颜刚;王萍;刘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腔纽扣电池异物处置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5例鼻腔纽扣电池异物病儿的临床资料.5例均全麻下行鼻内镜鼻腔探查清理术,术中予以清理创面、清洗术腔,并于创面涂抹湿润烧伤膏.结果 5例病儿中,2例恢复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2例鼻中隔穿孔并鼻腔粘连;1例单纯鼻腔粘连.结论 鼻腔纽扣电池异物一旦明确诊断应尽快取出,并彻底清理鼻腔,以有助于病人鼻腔的保护,防止发生鼻中隔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解道宇;于海玲;鞠建宝;李娜;刘杰;于龙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青岛市急诊科医护人员标准预防现状,为制定培训计划和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青岛市10家二级以上医院278名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关于标准预防认知、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以及影响医护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250份,标准预防认知平均得分为(9.54±2.62)分,得分率为73.42%;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平均得分为(60.60±6.94)分,依从率为70.82%;病人的生命安全第一、紧急情况下缺乏时间是影响急诊科医护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的首要原因.结论 急诊科医护人员标准预防认知情况和行为依从性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部门应加强重视,切实保障急诊科医护人员安全.
作者:郑晓凤;孙黎惠;刘桂芝;张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的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室间隔中上段肥厚的HCM病人40例(HCM组)和健康对照者40例(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各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PS)及其应变率(GLSRs)、达峰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CM组左心室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t=2.00~9.32,P<0.05),左心室GLPS和GLSRs也减低(t=17.75、4.23,P<0.05).结论 STI能够准确评价HCM病人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作者:栾文杰;秦晓萍;张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a(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49例胰腺导管腺癌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Stat3、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 Stat3、HIF-1α、VEGF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0.0%,而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5%、73.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323~14.429,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x 2 =3.287~14.352,P<0.05),HIF-1α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x 2=9.511、5.200,P<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标志物CA19-9、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x 2=6.005~11.876,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3种因子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 =0.729~0.792,P<0.05).结论 Stat3、HIF-1α、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三者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Stat3可能直接王者通过HIF-1α间接促进VEGF的表达.
作者:吕海锋;马炳奇;张顺;张斌;史成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IEDs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各29例,分别输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及常规肠内营养制剂.于术前1d和术后1、9d检测两组病人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观察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术前1d比较,术后1 d IEDs组病人CRP、IL-6、TNF-α分别增加了735.7%、38.8%、36.8%,差异有显著性(F=14.832~140.743,t=9.773~22.382,P<0.05);术后9d与术后1d比较,CRP、IL-6、TNF-α分别降低了54.1%、21.6%、20.3%,除IL-6恢复到术前1d水平外,CRP、TNF-α均显著高于术前1d水平(t=2.226、18.056,P<0.05).IEDs组与EN组病人比较,TP、ALB、PA和TRF在术后9d分别升高了7.37%、11.24%、10.01%、17.58%,CRP、IL-6、TNF-α分别降低了37.14%、17.79%、15.90%;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下降(x 2=3.835,t=2.153,P<0.05).结论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炎症反应,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唐梅;李亚铃;陈秋菊;吴彩霞;雷冰华;唐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胆道癌主要包括胆囊癌和肝内、外胆道癌,手术切除是惟一治愈的方法,但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化疗就成为主要治疗选择.近年来随着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替吉奥、伊立替康等第三代细胞毒药物的应用,晚期胆道癌病人的生存期有了一定改善,但疗效仍不尽人意,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为晚期胆道癌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者:姜凤娥;孙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人直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100例人直肠癌组织标本中EBV编码小分子RNA(EBER)进行检测.结果 100例直肠癌标本中癌细胞EBER均为阴性,有1例直肠癌组织间质中浸润的淋巴细胞EBER阳性.结论 EBV感染与直肠癌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闫海龙;张建立;胡顺霞;崔建;孙振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肝素盐水处理导丝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住院肿瘤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PICC操作前将导丝用肝素盐水浸泡、擦拭,对照组进行常规PICC穿刺,比较两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6例病人发生血栓,观察组没有病人发生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 =6.383,P<0.05).结论 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过程中,肝素盐水浸泡、擦拭导丝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作者:马娜;占静;欧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对结直肠癌细胞RKO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2000将靶向GRP78的质粒转入RKO细胞,Western-blot方法检测GRP78在RKO细胞中的表达,CCK-8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转染后,与对照组相比,RKO细胞GRP7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F=115.17,q=5.41、15.29,P<0.05);同时,RKO细胞的增殖水平也明显降低(F=45.60,q=11.16、12.17,P<0.05).结论 GRP78体外可促进结直肠癌增殖.
作者:刘丽丽;邢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先天性肝内胆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由法国医生CAROLI于1958年系统描述并报道其特征性表现而命名.该病临床较少见,其特征为肝内胆管囊性扩张并形成胆管囊肿,可多发,亦可单发.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病人,男,45岁,因食欲减退,伴间断性腹泻、呃逆1年于2011年9月23日来我院就诊.病人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减退,伴间断性腹泻、呃逆,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后症状逐渐加重,曾于日照市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肝占位性病变”,未予特殊治疗.
作者:曹松丽;秦万民;马湘;孙传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国内ICU病人的入科时间对病死率的影响,并分析原因及对策.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 181名病人根据入住ICU 24 h内的APACHEⅡ评分分为5组,在每个评分组内再定义非法定工作时间入科的病人为观察组(537例),法定工作时间内入科的病人为对照组(64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病死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个APACHEⅡ评分组内观察组病死率均较对照组升高,且相对高分组(21~25、26~30及31~35分组)差异有显著性(x2=3.988~5.859,P<0.05).结论 对于高APACHEⅡ评分组的ICU病人,非法定工作时间入科的病人病死率较高.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张珊;孙运波;邢金燕;李会双;李佳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各种生物医学的研究,一些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代谢物谱来帮助诊断消化道疾病.本文就目前代谢组学用于诊断消化道疾病(包括西医诊断与中医诊断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代谢组学未来临床运用中可能面临的机遇与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哲华;葛惠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冠心病猝死(SCD)者心肌组织中心锚重复蛋白(CARP)及钙离子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表达,并探讨其法医学意义.方法 收集30例SCD尸检心肌组织为实验组,30例非SCD尸检心肌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CARP和CAMKⅡ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CARP和CaMK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6.706、-7.018,P<0.01).实验组中CARP表达与CaMKⅡ表达呈正相关(r=0.833,P<0.01).结论 SCD者心肌细胞中CARP和CaMKⅡ的表达升高可能与SCD的发病相关,可以为法医鉴定SCD提供重要证据.
作者:崔啟春;杨彦华;于建宪;张七一;丁华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氨磷汀对C57BL/6荷瘤鼠放疗后肿瘤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放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培养Lewis肺癌细胞株,传代,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至106/L,小鼠右下肢皮下注射制备荷瘤鼠模型.随机分为放疗+氨磷汀组(A组)、放疗组(B组)、氨磷汀组(C组)、对照组(D组),各8只.放疗前给予A组、C组荷瘤鼠腹腔注射5 mL氨磷汀溶液(8 g/L),B组、D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0 min后A组、B组荷瘤鼠局部照射6 MV的X线10 Gy.每2d测量小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15 d后处死小鼠,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 A、B、C、D组小鼠各时间点体质量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第1天4组荷瘤鼠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第3~13天A组肿瘤体积较其他3组减小,B组肿瘤体积较C、D组减小,差异有显著意义(F=4.290~15.470,P<0.05);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肿瘤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3组,B、C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36.535,P<0.01);B组、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氨磷汀对肿瘤组织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不影响放疗效果;氨磷汀可能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牟俊俊;安永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消化内科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实际应用营养支持情况及营养支持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消化内科住院49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进行筛查,记录其营养支持情况、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NRS 2002评分≥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人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为存在营养不良.结果 消化内科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6.7%、33.5%.存在营养风险病人营养支持率为42.8%,无营养风险病人营养支持率为15.8%.存在营养风险病人中,有营养支持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无营养支持组,差异有显著性(x 2=5.623,P<0.05);无营养风险病人中,有营养支持病人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营养支持组,差异有显著性(x 2 =5.786,P<0.05).结论 营养支持可以减少存在营养风险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内科住院病人营养支持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作者:丁红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在急诊科病人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静脉输液病人620例,其中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病人322例(观察组),常规用透明敷帖固定和胶布外固定留置针病人29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意外拔针次数,以及病人和家属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x 2 =4.25~7.20,P<0.05),病人和家属对静脉输液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x 2=6.41,P<0.05).结论 弹力绷带包扎固定能明显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次数,提高了静脉输液安全性,同时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修红;张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主要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癫痫性发作及视力改变等,其影像表现不够典型,容易误诊.本文分析了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PRES病人的诊治经过,认为根据其特征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及时诊断以及正确治疗,PRES可完全逆转.
作者:曾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