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机制分析

纪小兰

关键词:护理, 妇产科, 医院, 降低风险行为
摘要:目的 护理干预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作用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1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05例,对照组10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24%(16/105),试验组为4.76%(5/1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环节出发,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有着显著作用,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医院用药安全隐患及对策

    分析医院用药安全隐患,加强医院计算机药学合理用药信息系统维护,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杜绝不合理用药及纠纷.查找隐患,创新思路,研究医院计算机药学合理用药信息系统维护快捷方法,研究对策,应用对策,观察效果.狠抓对策落实,可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黄光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5月出院病历493份,以使用26种治疗心血管口服药的病历作为调查对象,占238份,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 男性使用心血管药物的比例大;而各年龄段中,60岁以上的人使用心血管药的例数多.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厄贝沙坦、螺内酯、氯吡格雷.26种心血管口服药物中限定日剂量值(DDD)值较高的依次为胺碘酮、美西律、厄贝沙坦,氨氯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缬沙坦、辛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DUI>1,其余20种药物的DUI≤1.结论 绝大多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基本能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旷吉琳;李莉;朱丽萍;陶孟瑶;张婷;高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机制分析

    目的 护理干预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作用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1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05例,对照组10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24%(16/105),试验组为4.76%(5/1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环节出发,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有着显著作用,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纪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及血浆瘦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奥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给予奥氮平单药治疗达8周.测量治疗前后体质量,并检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奥氮平治疗8周后体质量、体质指数、三酰甘油、胆固醇分别为(65.06±9.91)kg、(23.91±3.01)kg/m 、(2.15±0.15)mmol/L、(5.91±1.47)mmol/L比治疗前 (60.48±9.41)kg、(22.02±2.39)kg/m 、(1.26±0.51)mmol/L、(4.63±1.10)mmol/L均升高(P<0.05),治疗后脂联素、瘦素水平分别为(45.14±16.72) ml、(9.55±3.36)ng/m1比治疗前 (41.22±16.36) ml、(4.16±5.11)ng/m1升高(P<0.05).结论 奥氮平治疗早期即可出现体质量增加和脂代谢异常,同时血浆瘦素均升高.

    作者:苏嵘;罗汝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得到了良好的保障,但是医护人员对于产妇生育和新生儿的护理却做得不到位.新生儿在护理的过程当中常出现的问题一般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新生儿的一般护理和疾病的预防护理等,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生儿在护理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发现风险的主要来源就是新生儿家属、护理人员、护理的技术、用药问题和杀菌隔离方面的问题等.

    作者:史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观察组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法,26例对照组使用面罩机械通气法.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19.2%;观察组治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治疗后,观察组pH、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均低于对照组,呼吸(R)、心率(H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时,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新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降糖方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2%(27/35)、91.4%(32/3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及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观察

    目的 对舒适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腹腔镜手术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在紧张的缓解、心率、血压以及满意度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紧张的缓解、心率的变化、血压的变化以及满意度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并且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吴夏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以人为本的护理在小儿内科病房单元的实用性探讨

    目的 在对小儿内科病房单元患儿护理中秉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并对其实用性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小儿内科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4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时,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融入其中.再对两组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进行对比.结果 在对观察组患儿进行以人文本的护理后,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73.5±11.2)高于对照组(41.1±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为患儿以及患儿家属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护理,让患儿缩短恢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颜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4例2型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为96.7%,高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达到更佳的血糖控制效果,应当作为首选的护理方案.

    作者:罗永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全部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31/40),对照组总有效率47.5%(1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头晕1例,无咳嗽;对照组中头晕2例,咳嗽2例.结论 缬沙坦能减慢心率,还能降血压,有助于缩小左室内径,另外还能增加患者心搏出量,因此,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海山;吴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2年我院儿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儿科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儿科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儿科2012年收集到的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生素占首位,87.1%.静脉给药方式为主要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有ADR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ADR.

    作者:朱玲玲;宋静;倪祥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运用中药汤剂联合传统西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TI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2012年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1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两组患者在传统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配合我院自行研制的中药汤剂进行综合治疗,7d为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两组分别从恶化率、总有效率、远期复发率指标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恶化率、总有效率、远期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TIA,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恶化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艳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10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CHF患者81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25例,Ⅲ级32例,Ⅳ级24例,同时测定38例健康对照者.测定血清IL-6、hs-CRP、IL-10水平.结果 CHF各组患者IL-6、hs-CRP、IL-10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且随心功能分级越高,增加越明显.IL-6分别与IL-10、hs-CRP呈正相关(r=0.550,P<0.05;r=0.783,P<0.05);IL-10与hs-CRP无明显相关性(r=0.187,P>0.05).结论 CHF患者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均升高,但抗炎细胞因子相对升高不足,CHF患者存在细胞因子调节紊乱.

    作者:吴艳君;王俊;徐小平;谢红珍;陈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血液透析患者应对生活压力改变中的运用

    浅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压力改变的运用.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7月于我科进行血液透析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得知,所有患者对生活压力的应对有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家庭经济来源的改变、工作职责的改变、饮食习惯的改变等方面.在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后患者的压力应对得到提高.因此可得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身上能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数,满足其社会支持和希望.

    作者:杨荷清;宋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山莨菪碱联合氯丙嗪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联合氯丙嗪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11月内科收治的7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钙片、维生素C片、维生素B1片;观察组应用山莨菪碱联合氯丙嗪,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联合氯丙嗪治疗顽固性呃逆时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安全性高,未发生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鲁发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急诊科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多发区,加强医院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可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加强医院急诊科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沟通和学习能力、详细书写护理记录的能力,能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析医院药品的储存与养护

    医院需要对本院当中的药品质量有足够的保证,因为药品质量的高低和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想要保证药品的质量首先就要注重药品的储存与养护.我院为了保障药品的质量,对于药品储存和养护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勇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儿科患者1382例,对所有患儿治疗期间的护理情况进行督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明确可能对儿科护理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结果 在对1382例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共发现存在的可能导致或者已经导致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问题732件次.其中以护患沟通问题存在的隐患大,占30.6%,其次依次是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护理人员人力不足和护理人员技术问题,分别占到19.8%、14.6%和11.6%;患儿及家属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安全,但是所占比例不大,为11.2%.结论 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包括护患沟通、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人力不足以及护理人员技术较差,患儿及家属不合作等,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取得其信任和配合,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意识和技能,减少安全隐患,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罗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胆患者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肝胆患者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肝胆手术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准备、应用抗生素以及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肠胃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为(32.5±10.8)h,首次排气时间为(43.7±15.6)h;对照组为(46.4±16.0)h、(67.3±16.8)h.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7.27%),复发率(2.27%)低于对照组(1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做好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如术前准备、应用抗生素以及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勇;陈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