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祚;王朝晖;张宇;戴敏;江磊
目的 调查中期妊娠引产孕妇对镇痛的认知程度.方法 选择100例中期妊娠引产孕妇进行镇痛宣教,分别于宣教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71例接受镇痛孕妇镇痛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宣教前86%的孕妇认为引产可引起不可忍受的剧烈疼痛,93%的孕妇有紧张不安及焦虑情绪,92%的孕妇对镇痛工作不接受或表示担心及怀疑;宣教后有71%的孕妇愿意接受镇痛,其中43%的孕妇选择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28%的孕妇选择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接受镇痛孕妇调查显示,PCIA及PCEA两组孕妇镇痛满意率均在95%以上,且95%以上的孕妇认为开展镇痛工作是有必要的.结论 加强引产镇痛的宣传工作可使更多的孕妇认识到引产镇痛的安全性和优越性.
作者:孙冰;张丕兴;田瑞云;纪绪师;孙静波;黄雪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OURETTE综合征(TS)儿童家庭环境及父母心理健康状况,为TS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TS组和对照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TS组家庭环境特征方面的亲密度、娱乐性评分低于对照组(t=3.557、3.230,P<0.01),而矛盾性、控制性评分则高于对照组(t=-4.184、-4.057,P<0.01);TS儿童父母SCL-90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37、3.778,P<0.05),父亲焦虑性、强迫性两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596、-3.540,P<0.01),人际敏感、敌对性得分低于对照组(t=-4.543、-1.839,P<0.01、0.05);母亲强迫性、抑郁、偏执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t=2.085~4.080,P<0.01、0.05),敌对性得分低于对照组(t=4.208,P<0.01).结论 TS儿童处在一个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和改善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对TS儿童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中运;张小芳;衣明纪;冉霓;傅芃;冯雪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无尿路梗阻情况下输尿管排尿的情况直接反映了肾脏泌尿功能,可以通过观察输尿管排尿状况来间接判断肾功能受损程度.本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输尿管喷尿的原理及输尿管喷尿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于霞;张屹辉;夏海泓;周业建;王守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 PG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手术治疗756例胃癌病人(不包括行全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PGS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56例中发生PGS者46例(6.0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GS发生有关的因素分别为年龄≥65岁、毕-Ⅱ式胃癌根治术、术前幽门梗阻、围手术期高糖血症(≥8.0 mmol/L)、围手术期低清蛋白血症(≤30 g/L)(x2=6.260~19.24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PGS发生有关的因素有4个,即毕-Ⅱ式胃癌根治术、术前幽门梗阻、围手术期高糖血症、围手术期低清蛋白血症(OR=1.075~12.503,P<0.05).结论 毕-Ⅱ式胃癌根治术、术前出现幽门梗阻、围手术期高糖血症、围手术期低清蛋白血症是胃癌术后PGS发生的高危因素,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对预防PGS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振波;张建立;江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0~3岁婴幼儿抚养人对维生素D的认知情况,为指导婴幼儿期维生素D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山东省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抽取0~3岁婴幼儿抚养人,对抚养人关于维生素D认知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抚养人对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认识不足,77.4%的抚养人认为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骨骼肌肉系统疾病;51.8%的抚养人认为婴幼儿生后应该补充维生素D;31.3%的抚养人认为应持续补充维生素D制剂;54.6%的抚养人认为喂养方式及每天的喂养量与每日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相关;69.0%的抚养人认为维生素D可预防佝偻病等骨骼肌肉系统疾病,64.3%的抚养人认为维生素D对婴幼儿整体健康很重要.结论 抚养人对维生素D的认知状况有待提高,补充维生素D的行为需要改善.建议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婴幼儿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
作者:毕晓娜;张小芳;衣明纪;冉霓;傅芃;冯雪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病人不同胃肠吻合术对远端胃癌并发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48例因远端胃癌并发T2DM而行不同胃肠吻合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行BILLROTH Ⅰ式胃肠吻合术,21例行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对病人手术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PG2h)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胃肠吻合术对T2DM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前FPG及PG2h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病人术后FPG和PG2h水平与BILLROTH Ⅰ式胃肠吻合术组比较明显降低(t=3.58~8.04,P<0.01).两组治疗T2DM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5.54,P<0.01).结论 并发T2DM的远端胃癌病人行BILLROTH Ⅱ式胃肠吻合术对其血糖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作者:杨方武;张炳远;孙传东;卢云;曲林林;张宪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伤害行为的特点.方法 对46例精神分裂症与53例其他精神疾病病人伤害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故意伤害案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x2=5.868,P<0.05);精神分裂症组致死伤害事件发生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x2=4,771,P<0.05);精神分裂症组伤害熟悉人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x2=4.547,P<0.05);精神分裂症组作案病理动机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x2 =9.585,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病人作案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病人,应该加强防范.
作者:于建华;李吉祝;徐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作者:崔世超;于文成;石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一级亲属进行为期12周的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干预前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的SCL-90量表中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因子以及SAS、SDS评分高于全国常模(t=1.46~8.06,P<0.05),心理干预后SCL-90量表中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因子及SAS、SDS、SF-36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2.15~4.78,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的心理问题较为明显,而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作者:岳德华;曾波涛;董玉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10年青岛市夏季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5-9月青岛市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随机抽取其中260例病人进行大便标本病原学检测,并与260例细菌性腹泻病人进行比较.结果 病毒性腹泻病人数占就诊腹泻总人数的60.6%,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38.0岁.主要临床症状有腹痛(48.1%),发热(46.8%),水样便(43.8%).大便病毒检测阳性率40.8%,其中轮状病毒(36.8%)、星状病毒(23.6%)和诺如病毒(22.6%)为主要病原体.与细菌性腹泻相比,受凉诱因、有无发热、是否水样便、腹泻次数以及腹鸣等症状差异有显著性(x2 =4.207~7.964,P<O.05).结论 2010年夏季腹泻以病毒性腹泻为主,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抗病毒治疗不能显著改善疗效.
作者:李晓宇;边城;刘超;遇海清;张璞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病人,女,67岁.因左下肢抽搐伴左侧肢体及左面部麻木56年,加重1年入院.病人于12岁始出现阵发性左下肢抽搐,不敢行走,症状持续3 min后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感,左面部及舌左侧发僵,5 min后言语含糊,持续20 min后自觉左上肢麻木减轻,30 min后左下肢麻木缓解;1.0~1.5 h后能走路,但步态不稳,3~5 d后缓解.抽搐发作时伴双颞侧疼痛,无意识丧失.12~20岁平均每年发作1~2次,21~41岁20年间没有复发,53岁起症状再次出现,61~66岁发作次数增多,平均每年2~3次,2010年1月1日 10月12日(即本次入院)已发作6次,每次发作形式、症状特点、持续时间基本类似.查体:鼻背-右额部不规则形葡萄酒色血管痣,与皮肤齐平,压之不褪色;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动充分;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左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可,腱反射(++),BABINSK征(-);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可,腱反射(++),BABINSKI征(-);双侧肢体痛温觉正常,共济协调;颈软,双克氏征阴性.颅脑CT示:右额、顶叶部分脑回可见条形钙化斑,呈双轨征.颅脑磁共振增强成像示:右侧额、顶部局部脑沟及蛛网膜下隙增宽,脑回较对侧变窄,增强后局部软脑膜见线状强化影,右顶叶见细小血管强化影,余双侧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灶(图1).眼科检查示:视力右眼0.6,左侧0.8,眼压正常,眼球突出度正常.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分30分)得分28分,但构图不良.诊断为脑面血管瘤病.
作者:孔伟;王新;王平;邢成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前各级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广泛使用微量注射泵,该装置主要是根据病人病情以实现在单位时间内精确控制注射药物量的医疗器械.微量注射泵摒弃了人工注射的速度与量上的不精确与不稳定等缺点,给病人的治疗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目前所使用的微量注射泵的显示面板,所显示仅仅是药液的流量,以及安装有可以调节药液流量的按键.而对于病人的信息(病人的姓名、年龄、诊断等)和正在注射药物的信息(药物的名称、药物的总量和药液的浓度等)不能进行显示.在临床治疗活动中,为解决这一缺陷,我们设计出一种带有病人和注射药物信息显示装置的微量注射泵.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广祚;王朝晖;张宇;戴敏;江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肾复方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雌性Wistar大鼠70只,其中4月龄青年鼠(青年组)、18月龄老年鼠(老年组)各10只,灌服生理盐水;11~12月龄围绝经期大鼠50只,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补肾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对照组灌服六味地黄汤,补肾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服高、中、低剂量补肾复方20 mL/kg.灌药4周后取各组大鼠卵巢制成电镜切片观察并拍照.结果 模型组大鼠卵泡明显少于青年组,闭锁卵泡增多.应用补肾复方后,生长卵泡增多,与对照组比较,补肾复方各剂量组卵巢的超微结构明显改善,表现在线粒体丰富、有大量的脂滴等,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补肾复方可直接作用于卵巢组织,有类雌激素的治疗作用,能改善卵巢组织的营养状态,有效延缓卵巢组织的萎缩.
作者:丁原全;刘鹏;马乾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OPRCC病人2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7岁和53岁,均因体检发现,均行手术治疗.OPRCC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大体观察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无包膜,切面灰褐色.镜下观察:1例病人肾肿瘤完全由发育较好的纤细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被覆单层立方状胞浆丰富的强嗜酸细胞,核圆形、规则,核仁不明显,FUHRMAN核分级Ⅰ级,局部区域瘤组织出血、囊性变.另1例病人瘤组织主要由密集、大小不等的管状结构组成,部分管腔内可见有或无纤维轴心的乳头状突起;管壁及乳头结构表面均衬覆单层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强嗜酸性的瘤细胞,其中散在胞浆透明空泡状的瘤细胞,瘤细胞核圆形、染色质粗、可见核仁及核内包涵体,FUHRMAN核分级Ⅳ级.免疫组化染色:2例瘤细胞均呈EMA、CK7和CK18弥漫强阳性;vimentin、AMACR和Ecadherin表达不一;CD10、RCC、CD117和CD68均阴性.结论 OPRCC是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罕见组织学亚型,诊断时需与其他具有嗜酸细胞形态的肾肿瘤鉴别.
作者:宋腾腾;蒋艳霞;丁立明;胡美香;孙晓莉;王宇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有出血倾向的妊娠晚期并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人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妊娠晚期并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有出血倾向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该病人应用小剂量羟基脲治疗成功,足月手术分娩,妊娠结局良好.结论 妊娠晚期并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有出血倾向病人,应用羟基脲治疗可能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翠秀;其木格;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生及发展相关性.方法 对行胃镜检查2 789例慢性胃炎病人的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慢性胃炎与Hp感染关系.结果 中老年组(40~87岁)Hp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18~39岁),差异有显著性(x2=46.60、29.08,P<0.01);不同性别组间Hp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活动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为99.0%,中重度感染占51.5%,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组(x2=179.93,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感染率为83.6%,慢性萎缩性胃炎为95.4%,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28.88,P<0.01).Hp感染阳性组重度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均较Hp阴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uc=-30.19~13.17,P<0.01).结论 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与Hp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闫春晓;张翠萍;戴素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病人并发肝脓肿临床特点的差异,为其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肝脓肿病人7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组39例,非糖尿病肝脓肿组32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肝脓肿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 两组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压痛与叩痛比例差异有显著性(x2=11.86,P<0.01),并发肺内感染比例差异有显著性(x2=6.05,P<0.05).穿刺脓液细菌培养多为肺炎克雷白杆菌亚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室检查三酰甘油、尿素氮、空腹血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5~6.83,P<0.05),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组空腹血糖与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r=0.34,P<0.01).两组治疗及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病人症状体征不明显,容易漏诊误诊,且易并发其他部位的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白杆菌亚种多见,治疗宜及时采取个体化和综合措施.
作者:王冲;王颜刚;王岩;王永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糖血症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91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其中并发应激性高糖血症103例,血糖正常88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测定其血浆TNF-α、IL-6水平,并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 脑梗死并应激性高糖血症组血浆TNF-α、IL-6水平较血糖正常组显著升高(t=63.85、7.21,P<0.01),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血糖正常组(x2=9.61,P<0.01),病死率高于血糖正常组(x2=6.43,P<0.05),预后较血糖正常组差(u=-4.62,P<0.01).结论 应激性高糖血症可引起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TNF-α、IL-6水平升高,并使病人预后不良.
作者:于新娟;张素平;姜新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公立医院作为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是政府落实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这一目标的实际承担者和具体实施者.支付方式改革,是从医疗服务费用付费方,即医疗服务接受者(参保人)和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角度提出的.政府、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险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做到既能保证医学科学发展,又能控制医疗服务成本,降低社会医药费用总水平.实际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公立医院是改革医疗体系支付方式的主体.
作者:韩成禄;崔爽;夏修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体积分数0.005、0.010、0.015、0.020的康莱特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凋亡情况以及Caspase-3和Survivin表达的变化.结果 康莱特能明显抑制HepG2肝癌细胞生长,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康莱特组中Caspase-3、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康莱特可抑制HepG2肝癌细胞增殖,并可通过提高Caspase-3蛋白表达和降低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金鑫;姚良苹;卢云;李昌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