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原全;刘鹏;马乾章
目的 观察黏着斑激酶(FAK)在急性白血病(AL)病人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0例AL病人白血病细胞FAK mRNA的表达水平,以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收集病人骨髓细胞,用24 h常规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 正常对照组FAK mRNA阳性表达率为20.0%,AL病人为66.0%,差异有显著性(x2=5.49,P<0.05).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FAK mRNA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4,x2=4.44,t=7.98、5.60,P<0.05),但ALL和AN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诊和复发AL病人白血病细胞FAK mRNA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x2 =9.38,P=0.02,t=8.79、7.58,P<0.05).缓解组病人FAK mRNA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初诊组和复发组(x2=10.26,P=0.02,t=4.43、7.82,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病人异常核型检出组FAK mRNA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检出组(x2=5.82,t=6.72,P<0.05).结论 FAK mRNA在AL中存在较高的表达,且与疾病的转归相关,可能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阚玉玲;管洪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探讨18F-FDG PET/CT在健康体检中发现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09年7月637例以健康体检为目的行18F-FDG PET/CT显像者的影像资料,并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共发现恶性肿瘤10例,分别为甲状腺癌、肺癌、结肠癌各2例,食管癌、肝癌、肾癌、宫颈癌各1例.除肝癌与肾癌外,均表现为病灶局部18F-FDG代谢增高.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以在健康体检中有效地筛查恶性肿瘤,尤其对于肿瘤高危人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房娜;王艳丽;曾磊;崔新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无尿路梗阻情况下输尿管排尿的情况直接反映了肾脏泌尿功能,可以通过观察输尿管排尿状况来间接判断肾功能受损程度.本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输尿管喷尿的原理及输尿管喷尿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于霞;张屹辉;夏海泓;周业建;王守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发生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影响及相关因素,为核昔(酸)类似物耐药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初始采用拉米夫定单药治疗的CHB病人63例,根据有无发生YMDD变异分为变异组(45例)和未变异组(18例).所有相关因素通过问卷形式获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33,P<0.05),未变异组的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变异组,差异有显著性(x2=12.61,P<0.01).两组病人依从性、吸烟、饮酒、年龄、HBeAg阳性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YMDD变异与病人依从性、吸烟、饮酒、年龄、HBeAg阳性等无相关性,与HBVDNA长期不转阴及血清学不应答有关.
作者:郭香娟;李建忠;柳富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Th17细胞功能和CD4+ 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eg)水平变化,探讨其在HS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54例HSP急性期病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尿检有无异常分为肾炎组(HSPN组)和非肾炎组(NHSPN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7 (IL-17)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D25+ Treg、CD4+细胞、CD8+细胞、CD3+细胞、NK细胞(CD3- CD56+)、B淋巴细胞(CD19+)和CD3+ HLADR+细胞水平.以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HSP病儿血浆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14.66,P<0.01),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外周血CD4+ CD25+ Treg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t=7.28,P<0.01),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CD4+ CD25+ Treg水平与CD4+细胞呈正相关(r=0.554,P<0.01),与CD19+细胞呈负相关(r=-0.305,P<0.05),而与CD8+细胞、CD3+细胞、CD3- CD56+细胞以及CD3+HLADR+细胞则无相关性(r=-0.109~0.287,P>0.05).HSP病儿血浆IL-17水平与CD4+ CD25+ Treg水平呈负相关(r=-0.295,P<0.05).结论 HSP病儿急性期Th17细胞功能增强,免疫抑制效应不足;HSP病儿存在Th17/Treg平衡紊乱,Th17/Treg失衡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
作者:刘萍;张秋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荆防合剂外用治疗小儿急性湿疹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95例急性湿疹病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应用荆防合剂外涂患处,对照组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疗程14 d.观察两组治疗3、7、14 d时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3、7、14 d时自觉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F=22.407,q=3.460~11.837,P<0.01);治疗14 d时治疗组有效率为85.42%,对照组为87.23%.治疗3、7、14d时两组间自觉症状评分、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荆防合剂外用治疗小儿急性湿疹安全有效,其疗效与外用糖皮质激素接近.
作者:董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对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我中心收治的10例HPS病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0例HPS病儿有5例与感染有关,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所致,4例病因未明.本组病例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肝大及脾大,实验室检查以血常规二系或三系减少、肝功能损害为主,其次为骨髓有噬血细胞现象、血清铁蛋白升高、高三酰甘油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支持治疗,好转5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 HPS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多次骨髓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病儿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官慧;刘华林;吕富言;孙立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报告了我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甲状旁腺腺瘤致高钙血症病人1例,分析了其临床及病理表现,提出了诊断要点,并对治疗原则和预后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作者:张颖;曹松丽;张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 前交叉韧带断裂病人46例,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应用等速测评指导训练,锻炼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实施,并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46例中43例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LANCHMAN前抽屈试验均转为阴性,LYSHOLM评分优良率为91.3%,等速肌力测试术后峰力矩较术前平均提高35%.结论 恰当的术后康复治疗能安全、有效地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肢的功能恢复.
作者:李云;孙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滞留乳切牙与乳磨牙拔除术后止血状况.方法 选取滞留乳磨牙病儿60例,滞留乳切牙病儿60例,观察滞留乳切牙与乳磨牙拔除术后止血状况.结果 术后30 min,滞留乳切牙创口出血率低于乳磨牙组,差异有显著性(x2 =6.56,P<0.05).结论 滞留乳磨牙较滞留乳切牙拔除术后不易止血.
作者:姜松磊;王耀钟;卢晓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护理干预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2010年1-12月收治的186例首次使用留置针静脉穿刺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病儿履行静脉穿刺操作前的告知义务,实验组病儿除履行静脉穿刺操作前的告知义务外,进一步为家长讲解留置针的特点与优点,穿刺的方法,家长在穿刺过程中的有效配合方法,比较两组病儿家长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病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14.75,P<0.01).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轻病儿痛苦,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及家长对儿科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芙蓉;王祥花;孙晓红;刘菁华;王维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 PG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手术治疗756例胃癌病人(不包括行全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PGS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56例中发生PGS者46例(6.0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GS发生有关的因素分别为年龄≥65岁、毕-Ⅱ式胃癌根治术、术前幽门梗阻、围手术期高糖血症(≥8.0 mmol/L)、围手术期低清蛋白血症(≤30 g/L)(x2=6.260~19.24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PGS发生有关的因素有4个,即毕-Ⅱ式胃癌根治术、术前幽门梗阻、围手术期高糖血症、围手术期低清蛋白血症(OR=1.075~12.503,P<0.05).结论 毕-Ⅱ式胃癌根治术、术前出现幽门梗阻、围手术期高糖血症、围手术期低清蛋白血症是胃癌术后PGS发生的高危因素,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对预防PGS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振波;张建立;江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病人,女,67岁.因左下肢抽搐伴左侧肢体及左面部麻木56年,加重1年入院.病人于12岁始出现阵发性左下肢抽搐,不敢行走,症状持续3 min后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感,左面部及舌左侧发僵,5 min后言语含糊,持续20 min后自觉左上肢麻木减轻,30 min后左下肢麻木缓解;1.0~1.5 h后能走路,但步态不稳,3~5 d后缓解.抽搐发作时伴双颞侧疼痛,无意识丧失.12~20岁平均每年发作1~2次,21~41岁20年间没有复发,53岁起症状再次出现,61~66岁发作次数增多,平均每年2~3次,2010年1月1日 10月12日(即本次入院)已发作6次,每次发作形式、症状特点、持续时间基本类似.查体:鼻背-右额部不规则形葡萄酒色血管痣,与皮肤齐平,压之不褪色;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动充分;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左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可,腱反射(++),BABINSK征(-);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可,腱反射(++),BABINSKI征(-);双侧肢体痛温觉正常,共济协调;颈软,双克氏征阴性.颅脑CT示:右额、顶叶部分脑回可见条形钙化斑,呈双轨征.颅脑磁共振增强成像示:右侧额、顶部局部脑沟及蛛网膜下隙增宽,脑回较对侧变窄,增强后局部软脑膜见线状强化影,右顶叶见细小血管强化影,余双侧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灶(图1).眼科检查示:视力右眼0.6,左侧0.8,眼压正常,眼球突出度正常.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分30分)得分28分,但构图不良.诊断为脑面血管瘤病.
作者:孔伟;王新;王平;邢成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血浆置换(PE)用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高敏肾移植受者术前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9例高PRA肾移植受者术前应用HDF联合PE治疗,治疗平均持续时间3.5~4.0 h,治疗2次.于治疗前后检测病人PRA、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浆清蛋白(ALB)、血钾、血钠、血糖的变化.结果 HDF联合PE治疗后PRA值较治疗前下降(t=4.14,P<0.01),治疗后PRA值3例转阴,5例<10%,1例<30%.术后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0,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经治疗后逆转.治疗后Cr、BUN、血钾、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ALB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60~10.94,P<0.05、0.01).结论 HDF联合PE治疗高PRA肾移植受者安全、有效.
作者:米慧;王志娟;秦学祥;张松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2例气管插管致下颌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体会,包括拔管前后的护理、下颌关节脱位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等,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经验.
作者:宋晓燕;李旸;王梦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糖血症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91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其中并发应激性高糖血症103例,血糖正常88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测定其血浆TNF-α、IL-6水平,并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 脑梗死并应激性高糖血症组血浆TNF-α、IL-6水平较血糖正常组显著升高(t=63.85、7.21,P<0.01),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血糖正常组(x2=9.61,P<0.01),病死率高于血糖正常组(x2=6.43,P<0.05),预后较血糖正常组差(u=-4.62,P<0.01).结论 应激性高糖血症可引起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TNF-α、IL-6水平升高,并使病人预后不良.
作者:于新娟;张素平;姜新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中期妊娠引产孕妇对镇痛的认知程度.方法 选择100例中期妊娠引产孕妇进行镇痛宣教,分别于宣教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71例接受镇痛孕妇镇痛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宣教前86%的孕妇认为引产可引起不可忍受的剧烈疼痛,93%的孕妇有紧张不安及焦虑情绪,92%的孕妇对镇痛工作不接受或表示担心及怀疑;宣教后有71%的孕妇愿意接受镇痛,其中43%的孕妇选择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28%的孕妇选择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接受镇痛孕妇调查显示,PCIA及PCEA两组孕妇镇痛满意率均在95%以上,且95%以上的孕妇认为开展镇痛工作是有必要的.结论 加强引产镇痛的宣传工作可使更多的孕妇认识到引产镇痛的安全性和优越性.
作者:孙冰;张丕兴;田瑞云;纪绪师;孙静波;黄雪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有出血倾向的妊娠晚期并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人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妊娠晚期并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有出血倾向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该病人应用小剂量羟基脲治疗成功,足月手术分娩,妊娠结局良好.结论 妊娠晚期并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有出血倾向病人,应用羟基脲治疗可能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翠秀;其木格;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伤害行为的特点.方法 对46例精神分裂症与53例其他精神疾病病人伤害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故意伤害案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x2=5.868,P<0.05);精神分裂症组致死伤害事件发生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x2=4,771,P<0.05);精神分裂症组伤害熟悉人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x2=4.547,P<0.05);精神分裂症组作案病理动机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x2 =9.585,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病人作案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病人,应该加强防范.
作者:于建华;李吉祝;徐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保留假体清创5例,其中3例失败后改行二期翻修术;行二期翻修术7例;行一期翻修术1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3.1个月,未见感染复发.10例病人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0.70±6.39)分,术后为(68.10±12.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0,P<0.01).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困难,保留假体清创术应把握适应证并慎重选择,二期翻修术治疗具有控制感染率高、安全性高的优点,临床效果理想.
作者:陈修福;刘金钊;王湘达;戚超;张海宁;姜成成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