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黄河;张家洪;马经平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妊娠期常见病,多数人对药物治疗持谨慎态度.需用药时,要找到一种对胎儿绝对无害的药物是不可能的.但畏惧用药风险而不进行治疗,也有可能危害母体或胎儿的健康.临床应充分权衡利弊关系,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作者:周有旺;梁业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病程在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联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加用沙格列汀对血糖控制和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原方案组(对照组)和加用沙格列汀组(试验组),对照组根据血糖情况继续加用胰岛素至血糖控制达到规定目标,试验组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和沙格列汀剂量.比较治疗12周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每日剂量、体质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12周治疗,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HOMA-IR、空腹C肽、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非DPP-4抑制剂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沙格列汀后,明显降低胰岛素每日使用量,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血糖达标,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王勇;孟祥健;华强;夏礼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发病原因及发病规律.方法 对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6例出现呼吸暂停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患儿进行治疗后,39例患儿呼吸暂停在3d内消失,5例患儿呼吸暂停在1周内消失,其余2例患儿死亡,其中颅内出血引起死亡1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引起死亡1例;治疗有效率为93.5%.结论 新生儿呼吸暂停中,早产儿比例较大,因此应该加强对早产儿的监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呼吸抑制的产生,避免出现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郑海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术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脑外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开颅术;观察组施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的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脑水肿和1例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出现3例脑水肿、2例消化道出血、2例再出血和1例肺部感染.对照组病死率为16%(4/25),观察组病死率为0.结论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在治疗脑出血患者中效果要优于传统开颅术.
作者:杨于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2月入住我院产科分娩的54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产妇分娩期间采用的不同镇痛药物,将54例产妇分为两组,每组27例.两组产妇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处理和芬太尼镇痛,对照组产妇分娩期间采用加用浓度为0.1%的左旋布比卡因,观察组产妇加用浓度为0.1%的罗哌卡因.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期间的麻醉起效时间、下肢运动能力、产程时间等.结果 两组产妇各麻醉效果分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VAS评分及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romag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不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分娩期间采用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均可达到麻醉镇痛的目的,二者效果接近,但是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时间较短,更适用于临床分娩镇痛.
作者:杨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UAP患者106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治疗前后情况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段及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发生次数,心电图ST-T段的改变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hs-CRP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缺血客观指标,疗效显著,同时可降低hs-CRP 水平,稳定易损斑块、抗炎可能是其治疗UAP的机制.
作者:陶莉;宋成运;陈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善传统护理模式在手术护理中对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9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运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分别调查患者舒适度、满意度的得分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适率、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改善传统的护理模式,可以缓解手术患者的心理焦虑,使其积极配合手术,从而降低术中及术后的疼痛敏感度,促进护患关系,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江双霞;段献荣;冯巧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血塞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因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治疗以常规应用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血塞通40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4d为1疗程.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钠4000U皮下注射,12h/次,连用14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有4例注射部位局部青紫,生化检查各项凝血指标无明显异常;两组均无严重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头孢唑林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根据治疗用药不同,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70例)给予头孢唑林钠粉针治疗,观察组(70例)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肺啰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9%(52/7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60/7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头晕,3例恶心,3例慢性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观察组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与头孢唑林钠比较,疗效更为确切,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风;涂忠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T测脾静脉宽度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2010年9月收治的61例肝硬化患者首先行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根据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3组,分别为I度、Ⅱ度、Ⅲ度食管静脉曲张组,随后采用螺旋CT进行上腹部三期扫描后,测量脾静脉宽度,对3组进行比较.结果 I度、Ⅱ度、Ⅲ度食管静脉曲张组脾静脉宽度分别为(1.05±0.12)、(1.82±0.23)、(2.02±0.28)cm,3组之间脾静脉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组脾静脉宽度高于I、Ⅱ度组脾静脉宽度(P<0.05),Ⅱ度组脾静脉宽度高于I度组脾静脉宽度(P<0.01).结论 脾静脉宽度可反映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因此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高低.
作者:梅换明;杨荣;卢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降糖药物单用、联合用药情况及用药是否合理.方法 整理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降糖药物品种、用药频次、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品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用口服降糖药物处方占32.8%,单独使用胰岛素处方占24.86%,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联用占42.34%.口服调血糖药物以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磺脲类为主,胰岛素类以诺和灵30R、50R为主.结论 我院使用降糖药物比较合理.
作者:朱喜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抗生素超剂量、超频次、超规定、超范围滥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方法 根据卫办医政发(2012)32号卫生部<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生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应用加强抗生素管理、加强培训考核、医院与各临床科室主任签订抗生素合理使用责任书、规范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生素管理、认真执行抗生素分级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我院(2012)9号<抗生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奖惩规定>等措施,分析应用整治措施后效果.结果 抗生素整治前(2011年6-9月):抗生素使用强度为83.92DDD·100人-1·d-1、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66.6%,不能达标.整治活动开始后,2012年1-2月,抗生素使用强度接近标准,2012年3月,抗生素使用强度分别为33.5和29.66,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远<60%,全部符合规定.结论 积极研究抗生素整治措施,不断完善措施,坚决落实措施,可保障抗生素整治达标,确保抗生素应用合理安全,杜绝滥用,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罗宝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诊断和收治的3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控制感染、治疗支气管痉挛、喘息和吸氧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20例患儿中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18例患儿中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以及发热消失均较对照组消失的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治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由于中西药各有所长,合理配伍可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自晚清著名的中西医汇通学家张锡纯创立石膏阿司匹林汤开始,中西药联合运用已近百年[1].中西药联用治疗疾病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合理的中西药联用可以增加疗效,缩短病程,但盲目运用,双管齐下,不讲禁忌,造成浪费甚至是药源性疾病的情况也日益增多.因此,合理应用中西药不仅有深远的学术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蒲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对奥美拉唑的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3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雷尼替丁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奥美拉唑口服治疗,在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时的临床疗效显著,然会引起诸多的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做到合理用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不同痛经表现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外周血肿瘤标记物表达水平,探讨肿瘤标记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8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痛经程度及痛经持续时间分组,检测不同痛经程度及不同痛经持续时间患者的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结果 痛经程度重、痛经程度轻、无痛经的CA125、CA199、CE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CA199、CEA的高低排次为痛经程度重>痛经程度轻>无痛经;痛经持续时间长、痛经持续时间短、无痛经的CA125、CA199、CE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CA199、CEA的高低排次为痛经持续时间长>痛经持续时间短>无痛经.结论 子宫腺肌症患者有无痛经、痛经程度、痛经持续时间与外周血肿瘤标记物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连续、动态和联合检测肿瘤标记物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董炳君;文印炜;董君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部进行体检的10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00例血标本进行常规生化检测.再人工溶血后检测相同项目.比较溶血前后总蛋白(T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肌肝(CRE)、尿酸(UA)、葡萄糖(GLu)、胆固醇(CHO)、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的测定值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溶血后TP、AST、ALT、ALP、CK、LDH、γ-GT、CRE、GLu测得值与溶血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DBIL、BUN、UA、CHO、ALB、TC、TG、HDL、LDL等测得值较溶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对多种生化检测项目结果有干扰作用,为避免或减少标本溶血的发生,医务人员应提高岗位责任意识,在采血时应注意规范操作,对血标本的运送、分离和检测等过程严格把关,使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沈爱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我院门诊病房中抗生素使用现状,通过分析抗生素处方不合理开具的原因,指导今后工作中的正确使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2年4月我院门诊每月5、15和25日的处方,排除节假日,共计8266张处方.对其抗生素处方开具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266张处方中涉及抗生素的处方共2904张,占35.13%.2904张涉及抗生素的处方中属于不合理使用的有1260张,占43.39%.排名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溶媒选择不当(30.63%)、选药不当(29.52%)和无用药指征(21.19%);排名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氨基糖苷类(33.22%)、头孢菌素类(30.82%)和青霉素类(16.09%).结论 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用药规范知识.
作者:李峰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4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和视力水平.结果 两组干预后血糖水平均有下降,且观察组FPG、2hPG、HbA1c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视力均有提高,且观察组视力升高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眼科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江雁;江琪景;张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4例.其中2008年1月-2009年4月收治的26例新生儿未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2009年5月-2010年7月28例新生儿开展了早期护理干预组,设为研究组.对比1年后两组新生儿精神发育情况.结果 对照组4例精神发育迟缓,占15.38%(4/26).研究组1例精神发育迟缓,占3.57%(1/28).研究组精神发育迟缓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展为精神发育迟缓的概率.
作者:李月仪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