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娜;王秀明;李辉
近几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支气管哮喘就成为威胁公共健康主要的肺部慢性疾病.它是一种由遗传、环境、行为、心理、机体免疫等多种因素诱发,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哮喘发生伴随着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肥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等病理变化,表现为喘息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随着医学界对哮喘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新型抗哮喘药物不断开发,哮喘治疗取得了新进展,前景良好,现就支气管哮喘药物的发展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朱维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重度颅脑损伤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9月始采用通窍化瘀醒神汤结合康复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致长期昏迷患者17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共收治重度颅脑损伤致长期昏迷患者178例,男137例,女41例;年龄6~80岁,其中<19岁39例,20 ~ 59岁101例,>60岁38例;昏迷时间:1 ~3个月103例,4~6个月52例,>6个月23例;损伤情况:原发脑干损伤95例,无严重原发脑干损伤83例;瞳孔:双侧瞳孔散大21例,单侧瞳孔散大43例;GCS评分:3分23例,4分29例,5分34例,6分26例,7分35例,8分31例.所有患者中,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43例;行保守治疗35例.
作者:李征;黄金格;朱金华;刘常权;屈波;刘文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39岁,因车祸后右小腿擦伤到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经外科清洗包扎后,医师处方开TAT 1500IU肌内注射,皮试.患者到我科进行注射时,护理人员在皮试前仔细询问了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患者陈述1个月前曾注射过TAT.患者做TAT皮试过程中无特殊不适,20min看皮试结果.嘱若有不适及时告知护理人员,询问患者皮试后未感不适,查:皮丘1.5~2cm、无瘙痒,皮丘周围无红晕,皮试判断结果为阳性.给予TAT脱敏注射方法,即分多次小剂量注射药液.
作者:代秀萍;王丽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23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和对照组115例,治疗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照组口服P-转移因子口服液,观察T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CD3+、CD4+较治疗前显著增高,CD8+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用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和转移因子口服液免疫调节作用相近,能很好的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小儿RRTIs的发病率.
作者:刘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支气管炎婴幼儿4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祛痰、解痉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住院天数.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91.83%,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李定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1个月~3岁婴幼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8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A组42例和B组43例,A组采取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B组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B组治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婴幼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更科学.
作者:潘竑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葛根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除基础治疗外,治疗组予葛根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与低分子肝素钠联用可较好的改善脑细胞血液循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临床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何雪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药师干预对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以及治疗效果的积极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2~3月骨科围术期患者7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试验组予药师干预临床用药指导,对照组行一般治 疗,药师对其用药情况不予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合计费用、总药费、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使用时间、使用种类、抗菌药物费)及患者治愈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总费用以及总医药费分别为19421.63元、3956.3元,对照组分别为27981.65元、6987.35元,抗菌药物使用的数量以及天数、费用均减少(P<0.05).结论 药师干预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作用显著,有效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检验医学是为临床服务的,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不仅限于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与护理人员及样本运送部门亦应保持有效沟通.检验人员常只关注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很少与临床医师及护士进行有效沟通,则当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时,临床医师常归咎于检验科.故只有加强与临床护士密切合作,才能使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得以提高.笔者对工作中发现的检验医师与临床护理人员沟通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雅馨;盛福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主要的影响因素[1~3].VSMC分收缩表型和合成表型.收缩表型VSMC胞浆内主要是收缩纤维、游离核糖体及高尔基体,内质网很少,分布于核周区域,主要对机械刺激和化学物质起收缩反应并维持血管壁的张力;合成表型VSMC有少量肌纤维,大量的高尔基体、游离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具有合成功能,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和合成血管活性物质,合成表型的VSMC见于生长和修复过程,2种表型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生理条件下,VSMC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中膜厚度相对稳定,当内皮损伤后,VSMC增殖和迁移至血管内膜,导致内膜增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4].
作者:刘庆;彭鹏;熊国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17例真菌性角膜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6例.对照组主要采用氟康唑滴眼液治疗,试验组主要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粪肠球菌粪药敏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院送检的标本微生物病原学培养分离粪肠球菌68株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培养分离68株粪肠球菌,在18种药物药敏检测中,药物敏感前5位依次为万古霉素100%、呋喃坦啶91.18%、阿莫西秫/棒酸88.24%、复方磺胺甲恶唑73.53%、氨苄青霉素70.89%;耐药药物前5位依次为四环素100%、红霉素97.06%、氯林可霉素94.18%、苯唑青霉素86.76%、青霉素73.53%、克拉霉素60.29%.结论 在临床上按微生物病原学培养及药敏结果用药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病原微生物抗药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向战兰;邵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急症,对产妇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而产后出血的预防及产后出血的护理是尤为重要的,可以说是保证产妇生命安全的必要环节.为了提高产后出血产妇的身体健康水平,确保产后出血产妇的身心健康,提高产科的护理水平,本文回归性分析了我院产科所收治的182例产后出血> 500ml产妇的临床资料,重点探究了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HI诱发因素.方法 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的3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症状缓解与支持性治疗,并对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总有效率为86.7%,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脑栓塞是HI诱发因素.结论 对于HI患者准确的诊断与检查,并适当做预先处理是治疗HI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振华;马勇;申保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患者麻醉中应用胶体液和晶体液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晶体组和胶体组,胶体组麻醉前预充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00ml;晶体组麻醉前预充复方氯化钠溶液500ml.均采用椎管内神经阻滞.观察麻醉中血压波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胶体组麻醉中血压波动率低于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剖宫产患者麻醉前预充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00ml能明显地降低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
作者:赵运法;李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使用安全性.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11350份参芪扶正注射液安全性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从统计结果的分析可见,病例组和对照组在人群特征、原患疾病、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等方面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例组在总用药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少,预后较好.
作者:莫姿丽;黄诺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硝普钠葡萄糖注射中硝普钠的含量.方法 Diamonsil ODSC18柱(250nm ×4.6nm,5μm);以0.34%硫酸氢四丁基铵与0.284%无水磷酸氢二钠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6.0)-甲醇(50:5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是254nm.结果 硝普钠在9.96~ 637.4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相对标准差(RSD)=0.3%.结论 本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硝普钠葡萄糖注射中硝普钠的含量测定.
作者:林小明;韦宝含;曾毅;韦平原;梁汉钦;谢伟乾;陈明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枕后三角肌综合征根据现代微解剖学而命名,临床发病较为常见,笔者运用中医外治法的推拿按摩手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枕后三角肌综合征患者120例,男女各60例;年龄20 ~ 68岁,其中20 ~ 32岁32例,33~44岁35例,45 ~ 56岁39例,57~70岁14例;临床表现为颈部枕后区域酸痛,可放射至头部和颈肩部,伴阵发性头晕头痛,耳鸣心悸,视物模糊,前额胀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皮麻木,失眠多梦等症状.
作者:张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对该院2012年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利用医院HIS系统检索2012年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使用金额等,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AUD),并对金额、DDDs等进行排序统计,点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该院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由100%降至52.0%.结论 该院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基本合理,在抗菌药物选择上无明显的不合理现象.
作者:邵丽丽;张武标;王晓珉;刘东辉;李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38岁,孕3产2.主因孕足月下腹痛7h入院.末次月经2011-08-19,预产期2012-05-26.停经早期无恶心、呕吐、择食等早孕反应,孕6个月初感胎动至住院前1d.孕中、晚期无腹痛及阴道出血史,于7h前出现下腹阵痛,无阴道流液,遂至医院就诊.B型超声提示:宫内死胎,羊水过少,子宫体后方见巨大实性回声团,边界不清.既往患子宫肌腺症10年,于7年前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及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系统回顾无特殊.
作者:王亚平;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