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红
目的 探讨2010-2012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以分析其应用是否合理.方法 选择2010-2012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资料,对药品名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平均日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中销售金额占首位的是注射剂,以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氟罗沙星注射液列居前3位,用药频度高的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左氧氟沙星片用药频度排名基本靠后.2010-2012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应用,注射剂所占比重较大,片剂较小.结论 2010-2012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应用基本合理,符合抗生素的应用原则,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把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以大限度保证用药合理性,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梁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患者的具体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2012年入住我院接受常规治疗的641例丙型肝炎患者,患者均给予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疗程为12个月.疗程结束并出院后进行6~12个月的病情观察随访.后总结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丙型肝炎的主要影响.结果 641例患者中,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分别有32例和568例,丙型肝炎硬化为41例.治疗后三类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时的ETR和稳定后的SR情况:急性患者ETR 27例 (84.4%)和SR 25例(81.3%),慢性患者ETR 402例(70.7%),SR376例(67.9%);肝硬化患者ETR 24例(58.5%)和SR 17例(41.5%).在急慢性患者中,1个月内可应答的患者相比于1个月后才应答患者的复发率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内有应答ETR的患者有375例(58.5%),患者出现HCV RNA转阴和ALT恢复正常.375例患者中,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有20例(53.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322例(85.9%).丙型肝硬化患者33例(8.8%).对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中无1例患者出现HCV RNA转阳复发现象.治疗1个月之后有应答的140例ETR例患者中,急性、慢性以及肝硬化患者分别有有40、85和15例.出现复发现象分别有20、48和5例.可见,采用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1个月内出现应答的ETR患者疾病复发率相对比较低,而1个月后出现应答的ETR患者疾病复发率则相对比较高,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2b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肌肉酸痛、发热以及轻微脱发等为主.本研究641例患者治疗期间有186例出现发热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但是并没有影响整个疗程,给予降温等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利巴韦林治疗时有30例患者出现较严重的食欲不振症状.皮疹132例,甲状腺功能异常13例,精神症状2例.但是在停药后均全部自行恢复.结论 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效果较为显著,但相比于远期效果而言,其近期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艳红;潘桂萍;王浩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LMWH)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脂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6-9月血液透析中心的46例MHD患者,随机分成LMWH组(24例)和普通肝素钠(UFH)组(22例),于透析前分别给予LMWH及普通肝素动脉血路端注射.在治疗前、后6个月及12个月空腹检测患者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钙、磷、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Hb).结果 随访1年,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4h/次的透析,均未出现明显的出血并发症.两组患者治疗前TG、TC、LDL-C、HDL-C、钙、磷、PTH、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LMWH组的TC、HDL-C、PTH、磷均低于UF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LDL-C、钙、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使用LMWH抗凝剂,可使血液透析患者所存在的脂质、钙磷代谢异常得到部分缓解,提示LMWH使用安全、方便,特别适用于高脂血症、钙磷代谢紊乱患者,可代替UFH长期应用.
作者:顾明颖;汤咏梅;李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全麻手术中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为全麻更好地选用镇痛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6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选用舒芬太尼作为镇痛药,对照组选用瑞芬太尼作为镇痛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指标及皮下输注(CSI)值,Ramsay镇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指标及CS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评分1级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后5min、30min、1h VAS评分均小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后3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全麻术中应用舒芬太尼术后镇静效果优于瑞芬太尼,且不延长苏醒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冠英;覃凯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患者为期60d后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素氮为7.12mmol/L、血肌酐为90.32μmol/L,对照组尿素氮为10.18mmol/L、血肌酐为170.3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使肾功能得到有效保护,疗效满意.
作者:何莹晖;陈璐;焦云丽;王畏;杨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在检测血小板抗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77例,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和传统方法分别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到56例(72.7%)PAIgG阳性,39例(50.6%)血浆抗血小板抗体阳性,总阳性率91.6%;传统方法检测到46例(59.7%)PAIgG阳性,25例(32.5%)血浆抗血小板抗体阳性,总阳性率75.1%.利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时,随着血小板减低程度的增加,血小板相关IgG及PAIgM的荧光强度也显著增加,利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阳性率高于传统方法检测.结论 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在检测血小板抗体中极具优势,需血量少、检测结果准确、可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对医生提出有效地治疗方案有指导性意义,可作为临床检测的首选方法.
作者:魏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化痰、平喘、控制性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临床症状等的差异,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喘息、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较治疗前降低,两组在总体疗效及C反应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常规、血气分析结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配合解痉、化痰、平喘、抗感染、吸氧等措施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总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穆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92例足月产妇,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产妇给予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产妇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两组产妇的视觉模拟(VAS)评分、第二、三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效果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戴兴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患者86例,按其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碘甘油局部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患者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牙龈指数(0.84±0.20)、牙周袋深度(2.34±0.41)mm、牙松动度(0.88±0.18)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1.91±0.37)、(4.82±0.67)mm、(1.8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朱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对有晚期癌痛的结直肠患者的护理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7月本院有晚期癌痛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晚期癌痛组和晚期肠癌组,每组41例.对晚期肠癌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晚期癌痛组进行中西一体式护理.对比晚期肠癌组和晚期癌痛组的疼痛度、生活质量.结果 进院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判定值晚期癌痛组比晚期肠癌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癌痛组出院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都低于晚期肠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晚期癌痛组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的情况比晚期肠癌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一体式的护理能使有晚期癌痛状况的结肠癌者的痛楚度得以降低,并使之身心收益,终优化生活质量.
作者:陈万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必要的指导.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52例,通过对其进行胃镜检查以及Child-pugh分级,并安排专人对所得数据进行及时的登记与分析.结果 引发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中,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0%,非静脉曲张破裂导致患者出血占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患者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因素可以分为消化性溃疡出血以及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两大原因,且Child-pugh C级的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概率高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发患者出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不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还与消化道溃疡以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有关,特别是在Child-pugh C级中,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情况相对较多,广大医师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对其高度重视.
作者:骆仕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系统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8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呼吸系统重症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行常规呼吸内科护理,而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aO2、PaCO2及心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1%,对照组总有效率80.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系统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荣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每组60例.泮托拉唑组患者使用100ml 0.9%氯化钠溶液溶解40mg泮托拉唑,静脉滴注40min,2次/d,治疗5d.法莫替丁组患者使用100ml 0.9%氯化钠溶液溶解20mg法莫替丁,静脉滴注40min,2次/d,治疗5d.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进行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药物静脉滴注3d之内,泮托拉唑组55例患者止血(91.7%),法莫替丁组患者止血21例(35.0%);4~5d止血两组分别是3例(5.0%)、8例(13.3%).泮托拉唑组止血的总有效率比法莫替丁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组不良反应患者2例(3.3%),法莫替丁组19例(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从药物经济学比较来看,泮托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应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淑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并分析他汀类药物防治心房纤颤(房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房颤患者1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采用常规房颤治疗法进行给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氧化应激相关辅酶水平和心电图,干预期为2年,通过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房颤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干预期内房颤复发率高于治疗组患者,其致残率及病死率也较治疗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常规房颤治疗法,患者房颤复发率明显降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宋文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心电图检测.对比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患者中,冠心病患者101例,正常患者56例;根据心电图检测,ST段下移患者91例,不符合ST段下移标准的患者66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冠心病患者(观察组)ST段下移78例,其他患者(对照组)1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T段下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标准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60.7%,特异度为67.5%,阳性预测值52.6%,阴性预测值74.2%,假阳性率32.5%,假阴性率39.3%,且单支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与双支、多支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在诊断单支病变的敏感度较双支、多支病变高,但从整体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
作者:张瑞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采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不良反应,对应对措施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全部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对其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中,有20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其中包括9例胃肠道不良反应,4例肝功能异常,4例周围神经感觉异常及3例横纹肌溶解症,通过采取用药应对、对症应对及心理应对等措施后好转消失,未对治疗结果产生严重影响.结论 应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时,需要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观察,积极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才能保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3例.按照患者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辛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用药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和血脂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联合用药组血脂水平的改善情况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周治疗中,辛伐他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4%,联合用药组为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能够较好地控制和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效果较单用辛伐他汀更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娟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柳氮磺胺吡啶(SASP)及其代谢物磺胺吡啶(SP)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YMC-Pack ODS C18色谱柱(150×4.6mm,5μm),柱温:27℃,流动相流速为0.80ml/min,采用梯度洗脱,A泵为10mmol/L KH2PO4液,B泵为甲醇.美洛昔康为内标,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 SASP血药浓度线性范围为1.25 ~100μg/ml(r=0.9954);萃取回收率为59.07%~71.24%,方法回收率为90.86%~116.5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06%~8.10%,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6.02%~11.37%;SP血药浓度线性范围1.25~100μg/ml(r=0.9992);萃取回收率在70.33%~81.15%,方法回收率在90.86%~98.87%,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90%~8.60%,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26%~9.19%.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易行,分析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方法可靠.
作者:唐裕;张舒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同步口服复方红豆杉胶囊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4月于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市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随机选取80例鼻咽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组和单放组,各4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单放组共4例复发,其中T1、T2期分别有2例;鼻咽5年局部控制率为90%.放化组共3例复发,其中T1、T2期分别为1、2例;鼻咽5年局部控制率为92.5%.单放组死亡3例,全组5年生存率为92.5%;鼻咽未复发36例,鼻咽复发4例.放化组死亡1例,全组5年生存率为97.5%;在鼻咽未复发37例,鼻咽复发2例.放化组中枢神经系统晚期反应和其他路神经损伤的例数少于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治疗与口服复方红豆杉胶囊同步治疗鼻咽癌,不增加放、化疗不良反应,能提高患者肿瘤消退率和近期生存率.
作者:杨鹏飞;丁永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22例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短程化疗方案2HRZS/4HR,治疗组患者采用吡嗪酰胺联合标准化疗方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22例患者中阴转率为90.90%,病灶吸收率为86.36%,均高于对照组的痰菌阴转率72.73%和病灶吸收率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肺结核患者实施吡嗪酰胺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剑锋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