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米沙坦联合六味地黄丸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脉压及蛋白尿的作用

楼建梅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 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 静脉压, 蛋白尿
摘要: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六味地黄丸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脉压及蛋白尿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脉压和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在脉压和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肾功能稳定,没有出现高血钾等不良反应.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六味地黄丸应用于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2年2-11月接收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105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35例.A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正常剂量25mg/d,B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小剂量12.5mg/d,C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小剂量5mg/d,所有病患需在月经开始第3天服用米非司酮,连续服用12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前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 3组子宫肌瘤体积以及子宫体积治疗后与治疗前均有缩小,治疗后B组与A、C组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临床症状都表现为正常.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较佳,在临床应用中是不错的治疗方案.

    作者:谢漫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儿科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例CAH患儿的资料.结果 14例患儿中,8例误诊为败血症、抗感染治疗无效;1例新生儿疑为颅内感染;2例男性年长儿误诊为性早熟;3例女性患儿误诊为两性畸形.综合实验室数据终确诊CAH(失盐型10例,单纯男性化4例).经治疗后患儿血钠上升,血钾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纠正.结论 对于新生儿及小年龄婴儿,详细的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尤其是胃肠道症状不明显患儿.年龄较大的患儿常以性早熟就诊,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可减少误诊.

    作者:刘铁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电动气压止血带在儿童骨科四肢手术中的安全应用

    目的 探讨电动气压止血带应用于儿童骨科手术中的安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5月年本院收治的需经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儿8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试验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电动气压止血带行术中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止血带行术中止血,两组患者分别从止血带休克发生率,上下肢放松止血带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止血带休克发生率为2.33%(1/43),对照组为9.30%(4/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下肢放松止血带前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松止血带后3、5min两组血压、心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动气压止血带应用于儿童骨科四肢手术,能够明显降低止血带休克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疗效

    目的 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在老年性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4例,分为高通量组和常规组,各40例和24例,分别采用高通量透析方式和血液透析滤过方式进行血液透析,对比两组透析前与透析后6个月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钙(Ca)、血磷(P)、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三酰甘油(TG)、血浆清蛋白(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Ca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关指标均改善,Hb、ALB均出现升高,P、Scr、BUN、β2-MG、TG均降低,但高通量组改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的血液透析方式在老年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华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静脉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近几年,麻醉药物医学研究中,与全身麻醉以及麻醉性镇痛药物等相关的研究日益增加,不仅加快了静脉麻醉的发展,同时对于优化静脉麻醉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临床治疗中静脉麻醉的应用提供了有用的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次研究对临床上的静脉麻醉药物展开了研究.

    作者:罗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泮托拉唑治疗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每组60例.泮托拉唑组患者使用100ml 0.9%氯化钠溶液溶解40mg泮托拉唑,静脉滴注40min,2次/d,治疗5d.法莫替丁组患者使用100ml 0.9%氯化钠溶液溶解20mg法莫替丁,静脉滴注40min,2次/d,治疗5d.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进行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药物静脉滴注3d之内,泮托拉唑组55例患者止血(91.7%),法莫替丁组患者止血21例(35.0%);4~5d止血两组分别是3例(5.0%)、8例(13.3%).泮托拉唑组止血的总有效率比法莫替丁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组不良反应患者2例(3.3%),法莫替丁组19例(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从药物经济学比较来看,泮托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应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淑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48例,按照不同的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0%,对照组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氨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较佳,患者不良反应少,可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忠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应用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应用酚妥拉明治疗,治疗组应用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疗程为一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辛凤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化痰、平喘、控制性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临床症状等的差异,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喘息、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较治疗前降低,两组在总体疗效及C反应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常规、血气分析结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配合解痉、化痰、平喘、抗感染、吸氧等措施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总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穆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经阿托品治疗,观察组经长托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全血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100.0%(45/45)高于对照组91.1%(4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托宁可以有效的改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好,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董爱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捂热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捂热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2013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150例捂热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盐酸纳洛酮和醒脑静.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75例全部治愈,对照组75例中,1例死亡,1例未治愈自行出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平稳时间、血液恢复正常时间、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均无后遗症,对照组中智力下降3例,呆傻2例,癫痫2例,聋哑1例.两组后遗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捂热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张雅雯;王洁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别嘌醇片引起毒性皮肤坏死松解综合征一例病例分析

    别嘌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使尿酸生成减少,也有助于痛风结节及尿酸结晶重新溶解,还可通过对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酸转换酶的作用,抑制体内新的嘌呤合成,是目前惟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中皮疹的发生率为3%~10%,可呈瘙痒性丘疹或荨麻疹,也可为水疱性反应等.罕见剥脱性皮炎和表皮坏死,严重者可出现全身过敏性反应,甚至可导致死亡[1].本研究对临床工作时发现的别嘌醇片致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例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李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收治的经脑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运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拜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d,分别从疗效以及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拜阿司匹林用于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鲍世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糖尿病合并肾周围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医院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周围炎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治疗肾周围炎选择抗生素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460例糖尿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肾周围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38例糖尿病合并肾周围炎患者中,感染大肠埃希菌20例(52.6%),感染肺炎克雷伯菌7例(18.4%),铜绿假单胞菌4例(10.5%),变形杆菌3例(7.9%),肠球菌2例(5.3%),其他菌2例(5.3%).对药敏试验呈阳性的药物有呋喃妥因、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替坦.结论 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合并肾周围炎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达标有助于预防肾周感染,合并肾周感染的糖尿病患者早期选用有效抗感染治疗及病原学检查并给予胰岛素控制,可增加治愈率.

    作者:纪邦群;周维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79例,对其实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皮肤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采取精心、有效的护理,79例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顺利通过了手术期,基本上恢复了控制排便的功能.结论 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保留患者肛门,还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严;张玮琪;张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面膜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运用药物面膜联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痤疮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1-2012年皮肤科收治的痤疮患者7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运用口服中药汤剂配以本院自行研制的面膜,对照组使用自制面膜配以西药盐酸美他环素片治疗,10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从疗效、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者7例,停服口服药物后症状自动消失,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中药汤剂联合面膜外敷治疗痤疮效果显著,且复发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建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的化疗药物治疗,乙组在给予常规化疗基础上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临床疗效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下降及皮疹、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晚期NSCLC患者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何刚;陈明伟;唐爱霞;徐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西药联合使用应对细菌抗药性的分析研究

    本文讨论了细菌抗药性的原因和机制,简单描述了中药对细菌的作用特点,并且阐述了中西药联合使用在对细菌降低或者缓解耐药性方面的优点和可行性,以及今后在细菌抗药性方面需要加深认识的相关内容.

    作者:高贤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门诊首诊诊断为十二直肠溃疡的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选择标准三联疗法,观察组选择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治疗疗效及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d后复查,观察组HP检验均为阴性,清除率100.00%(43/43);对照组35例PH阴性,清除率为81.40%(3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7d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出现,主要为便秘、腹胀等胃肠道反应,但症状较轻,均可耐受,对照组出现6例(13.95%),观察组出现8例(18.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小、疗效满意.

    作者:温伟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为(3.7±2.1)d,对照组患者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为(5.1±2.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低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志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