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军队老干部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临床特点分析

汪君侠

关键词: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军队老干部
摘要:我所老干部平均年龄达88岁,随着老干部进入双高期(高龄期、高发病期),且所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多,临床上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明显增多,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不典型性更加明显,现对我所2008年10月-2013年8月21例离休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初产妇分娩前的心态观察及护理对策

    妊娠不仅会造成身体各系统的生理改变,孕妇的心理也会随着妊娠出现不同变化,虽然妊娠是一种很自然的生理现象,但也是女性一生中的特殊时期.近年来,医院分娩的产妇多为初产妇.由于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加上对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的陌生,易在产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难产、手术产等情况发生.因此如何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使产妇在佳心理状态下分娩,对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150例住院初产妇,对其分娩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综合分析了导致不良心态的原因,采取了与之相应有效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脑苷肌肽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脑苷肌肽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组予脑苷肌肽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2组均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C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苷肌肽对于神经系统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时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脑部的缺血情况,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恢复,从而取得很好的疗效,值的临床广泛推广.在正确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张淑梅;温晓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军队老干部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临床特点分析

    我所老干部平均年龄达88岁,随着老干部进入双高期(高龄期、高发病期),且所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多,临床上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明显增多,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不典型性更加明显,现对我所2008年10月-2013年8月21例离休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汪君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复方磺胺嘧啶锌治疗颈部放射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磺胺嘧啶锌治疗颈部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8例放射性溃疡患者,包括I度、Ⅱ度、Ⅲ度、Ⅳ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创面清洁后应用复方磺胺嘧啶锌覆盖创面,对照组应用1%磺胺嘧啶银覆盖创面.观察溃疡面愈合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Ⅰ度、Ⅱ度、Ⅲ度、Ⅳ度皮肤损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未出现疼痛、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磺胺嘧啶锌用于放射性溃疡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孙小琴;廖巧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该院收治98例老年患者,以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依据给予其不同的麻醉方式,并对其术后麻醉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98例患者中行颅脑外科手术12例,术前行全麻,且麻醉效果均为优;肝胆、妇科、下肢骨干骨折、胃肠手术患者58例,给予其腰麻及硬膜外麻醉,其中优51例(87.93%),良7例(12.07%);骨科上肢骨折11例,行颈丛及臂丛阻滞麻醉,其中优8例(72.73%),良3例(27.27%);行肛肠手术17例,给予其局麻,其中优8例(47.06%),良8例(47.06%),差1例(5.88%),术后发生寒颤现象.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以患者的实际病情及身体状况为依据,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有效地减轻患者术中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定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特殊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特殊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治疗的84例特殊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不同部位的急性阑尾炎既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同时其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诊断准确性为91.4%高于B型超声检查的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殊性的急性阑尾炎的疾病演变过程与一般性的急性阑尾炎具有相同之处,但由于急性阑尾炎的病发部位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在诊治急性特殊阑尾炎时需重视急性阑尾炎的病发特殊性.

    作者:杨正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指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病变引起的出血.急性脑出血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1].加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治疗和正确及时的护理,对降低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抢救流程及护理操作,协助医师做好各种检查,有预见性的做好抢救准备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春霞;李录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正常阴道分娩风险的防范措施体会

    目的 探讨正常阴道分娩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防范正常阴道分娩风险,保证正常阴道分娩安全,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方法 对该院50例产妇给予风险护理干预,成立专门的管控护理风险小组,明确管理小组中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加强各成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做好预防护理风险的评估工作及健全护理风险的管理制度等,制定护理干预措施,逐条规范落实.观察护理干预实施后效果.结果 50例正常阴道分娩中生殖道损伤15例,产后出血0例,新生儿并发症1例,羊水栓塞0例,产妇满意度48例,投诉及纠纷0例.结论 通过护理管理者强化安全管理,提高正常阴道分娩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正常阴道分娩风险,保证正常阴道分娩安全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纠纷及投诉.

    作者:石金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舌管囊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舌管囊肿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甲状腺舌管囊肿患儿家属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图的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2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试验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和满意度.

    作者:卢婷;张微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中西药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止血所用时间、血流量和上消化道出血再发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71.0%,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实验组止血所用时长短于对照组,血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再发率为6.25% (2/32),对照组为16.13% (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见效更快,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海林;王振祥;王娟;邢冬梅;徐黔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药物烧灼加挑刺法修补鼓膜穿孔5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药物烧灼加挑刺法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41月该科收治鼓膜中央性穿孔患者52例,采用药物烧灼加挑刺法修补鼓膜穿孔,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听力均提高,治愈92.31%,显效7.69%,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 药物烧灼加挑刺法修补鼓膜穿孔手术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硬化剂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

    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持续或反复作用而致的弥漫性肝脏损害[1].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呕血及黑便,出血量多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和诱发肝性脑病.我科对16例食管静脉曲张(EV)患者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EVS),达到了预防和治疗出血的目的,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先云;裴中英;潘成梅;黄会玲;梁娜;蒋维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金银花药材研究进展

    目的 为探讨金银花药材的植物资源、药理作用、化学制剂及用途等的研究进展.方法 笔者对临床医学近10年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金银花药材的综合信息.结果 金银花47可用作中药材,法定药物4种.目前已发现金银花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类、黄酮类、挥发油、有机酸、无机元素.药种理学研究发现,金银花具有抗炎、抗病毒、增加免疫力、止血、利胆保肝、抗氧化等作用,主要用于香料、绿原酸提取、保健饮料、制药、保健品、化妆品等.结论 深入金银花综合研究,对金银花的各类成分、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生殖毒理、构效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加强金银花系列产品研发,充分利用金银花的药用资源.

    作者:宋冬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小儿水痘的预防与护理

    水痘多由呼吸道感染相应的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1].此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是DNA病毒,仅一个血清型,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疱疹内浆液传播,也可通过沾有疱疹内浆液的衣物、用具等污染源间接传播[2].其多在人群聚集处流行,因此各方面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儿在幼托机构及小学校园还有幼儿娱乐场所均易受感染,一旦患病后会获得永久性的免疫力.

    作者:曹取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本药物抗生素在社区内科疾病中的合理运用

    目的 结合社区疾病大致特点探讨基本药物抗生素对于社区内科疾病治疗的具体方案.方法 统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2013年内诊内科中排在前10位的和感染疾病相关的病例1982例,根据国家2009版的基本药物目录对门诊内科和感染相关的疾病的大致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得出社区基本药物抗生素应用的基础及相应要点.结论 社区医师应在对疾病、患者、基本药物中的各抗生素了解基础上,掌握制订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作者:颜小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30例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20例和对照组1 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智敏;李亚函;李和军;韩金涛;陈晓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CA72-A,AKT,p-AKT表达水平对子宫内膜癌变作用及评定意义

    目的 分析CA72-A,AKT,p-AKT表达水平对子宫内膜癌变作用及评定意义,为子宫内膜癌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2-9月在我院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38例(癌变组),良性肿瘤标本38例(为良性组),生理体检健康者20例(为正常组),采用ELISA试剂盒法检测3组AKT、p-AKT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试剂盒测量CA72-A水平测量CA72-A水平.分析3组CA72-A、AKT和p-AKT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对CA72-A,AKT,p-AKT表达水平,癌变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 <0.05);CA72-A,AKT,p-AKT表达水平与癌变的TNM分期以及淋巴转移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显著关系.结论 CA72-A,AKT,p-AKT表达水平对子宫内膜癌变呈现相关作用,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呈上升趋势,对子宫内膜癌变严重程度的评价具较大的意义.

    作者:杨斯钠;张明路;师静;常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科室药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领导明智的决策和有力管理决定医院的长远发展,具体科室管理的好坏也影响着医院的整体效益.为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本文就临床科室中药物管理出现的问题做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政策.

    作者:刘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顶、颞、枕叶白质在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发病中的测定价值

    目的 探讨顶白质,颞白质,枕白质在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发病中的测定价值,为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的防治提供科学理论.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2例,并依照认知障碍评定量表(MoCA)判定为认知障碍的36例帕金森患者为帕金森认知障碍组(PDD组),判定为无认知障碍的36例帕金森患者为帕金森未发认知障碍组(PD-CogNL组),观察2组顶白质,颞白质、枕白质的FA(部分各异性)值.结果 PPD组颞叶白质、枕叶白质FA值均低于PD-Cog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顶叶白质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顶白质结构变化与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无显著相关,而颞白质、枕白质结构变化与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颞白质和枕白质很可能能作为测定帕金森患者是否并发认知障碍的参照指标,值的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郜风清;冯庆波;高洁;刘振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