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武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O11年1月-2O13年1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O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O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骨密度为(O.8O ± O.11)g/ cm2,治疗后骨密度为(O.81± O. O8)g/ cm2,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率为 O.98%;观察组治疗前骨密度为(O.74± O. O8)g/ cm2,治疗后骨密度为(O.77± O. O8)g/ cm2,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率为5.14%。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有2例(6.67%)出现了骨痛和发热症状,经对症治疗后24h 内消退,均不影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见异常,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占祖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内外合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的有效性,观察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2O12年11月-2O13年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宝山区宝山中心医院3家医院就诊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12O 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及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法,试验组口服银六方,外用生理性海水(诺斯清)鼻腔喷雾,对照组仅口服银六方,治疗第3、7天观察两组疾病症状及体征、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9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总积分均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O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用药3d 后,两组在所有中医症候单项指标上均有改善。用药7d 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所有中医症候单项指标上均有改善。在痰色质、鼻塞、流涕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生命体征指标无变化。结论内外合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风热咳嗽临床安全、有效,结合鼻腔冲洗可有效减轻上呼吸道以及鼻部症状。
作者:沈健;程家正;顾明达;赵鋆;吴文;朱盛国;陈黎;孔令万;周君慧;袁羽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O1O 年2月-2O13年4月收治的164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O 例产妇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及处理,仅在会阴裂伤缝合前给予局麻;观察组84例产妇在对照组护理、处理方式的基础上,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的方式。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情况、新生儿情况、分娩情况。结果对照组疼痛发生率(86.25%)高于观察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观察组中顺产78例(92.86%),剖宫产6例(7.14%);对照组中顺产67例(83.75%),剖宫产13例(1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观察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为(9.37± O.51)分,对照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为(9.42± O.4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缓解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提高顺产率,且对新生儿无损害或损害小,是一种临床分娩时镇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宏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O12年9月-2O13年9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96例异位妊娠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包块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 HC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 O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刘桂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O11年5月-2O13年4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联合妇炎灵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为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3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愈16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治愈9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9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3例,复发率为1O.7%;对照组患者复发9例,复发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O1O 年5月-2O13年5月皮肤病科门诊诊断并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OO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O 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咪唑斯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d 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头晕、乏力嗜睡以及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37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3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 O%;对照组患者治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15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O. 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头痛2例,嗜睡乏力患者1例,胃肠道不适等其他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O. O%;对照组患者出现头晕头痛5例,嗜睡乏力患者6例,胃肠道不适等其他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雄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2O14- O4-1O,美国 FDA 批准来自美敦力公司的一项申请,允许其修订两款心脏再同步起搏器(CRT - P)及八款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 D)的标签,增加适用范围,用于房室传导阻塞及不太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CRT - P 和 CRT - D 通过植入通向左右心室的导线向心脏左右两侧发送电脉冲而起作用。脉冲的时点由临床医生设定到与患者心脏同步,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右心室 CRT - D 器械导线还能发送高电压能量,以在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中除去心脏纤颤。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O11年7月-2O12年7月本院急诊科及妇产科诊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2O 例,均接受经阴道及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共检查异位妊娠46例,急性盆腔炎25例,不全流产21例,黄体囊肿破裂15例,卵巢囊肿蒂扭转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联合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6%、1OO. O%、95.2%、93.3%、87.5%和1OO. O%,总体诊断符合率达95.8%。联合超声对妇科急腹症诊断符合率达95.8%,高于经腹部超声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联合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贾春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O11年1月-2O13年6月在本院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的3O 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3O 例前置胎盘术中大出血患者均达到满意止血效果,无1例出现术后大出血,术中及术后出血量<1OOOml 15例,出血量1OOO ~2OOOml 1O 例,出血量>2OOOml 5例,其中7例因出血量大行子宫动脉结扎;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O.25~ O.5Omg 21例,O.75~1. OOmg 9例;术后24h 取出纱条,其中12例有少量阴道出血,经给予宫缩药物治疗2d 后无阴道出血,其中7例出现发热,体温37.5~38. O℃,给予对症支持治疗3d,体温恢复正常;均无宫腔感染及晚期产后出血发生,腹部切口均甲级愈合,住院天数8~12d,平均9.5d;术后42d 随访,行妇科检查及 B 超均未见异常。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措施,可降低子宫切除率。
作者:孔玉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护患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并引发各种护理纠纷,因此如何在医改背景下,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的产生,成为医院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和谐护患关系重要性进行简要概述,对现阶段基层医院护患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叶春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O11年7月-2O13年7月本院收治的13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胶体金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分别进行 HBsAg 检测,并分别计算 ELISA、胶体金法、CMIA 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对13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HBsAg 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CMIA 阳性率47.3%(62/131),ELISA 阳性率44.3%(58/131),胶体金法阳性率42. O%(55/131),CMIA 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高于 ELISA 法和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对三种检测 HBsAg 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CMIA 在检测 HBsAg 中极具优势,检测结果阳性率高,它的检测结果具有重要价值,对医生提出有效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可作为临床检测的首选方法。
作者:魏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O1O年11月-2O12年1O月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社会能力评分、社会兴趣评分、个人卫生评分及退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作者:石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O12年3月-2O13年9月收治的36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归纳出一套完整可行的护理对策。结果36例骨盆骨折患者经治疗后均愈合出院,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对骨盆骨折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可使患者尽早脱离生命危险,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任建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O1O 年3月-2O1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 HBs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1OOmg/ d 治疗,研究组4O 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分别观察治疗12、24、36、48周后 HBsAg 转阴率和肝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24周,HBV - DNA 与 HBsAg 转阴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O. O5),治疗后36、4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患者治疗前 AST、ALT、总胆红素(TBIL)、HBV - DNA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治疗后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替比夫定,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秦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 T2DM)患者检测血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O13年1-8月在本院确诊和治疗的符合2O1O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的T2DM患者6O例设为试验组,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6O例设为对照组,检测纳入人群的HbA1c和血脂的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HbA1c、TC、TG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 O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试验组 HbA1c水平与 TG 呈正相关( r =O.551,PO. O5)。结论 T2DM患者血脂水平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者,其HbA1c水平与血脂水平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联检对T2DM患者的病情诊断、监测、预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学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喂养困难时采取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O12年1月-2O13年9月收治的142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试验组3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加,粪便呈现稀糊状,给药剂量降低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结论当新生儿出现喂养困难时,适当地给予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涛;李传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影响喉癌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耳鼻喉科2OO5年1月-2OO9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58例,分别按照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 分期、N 分级、病理分型、有无行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等因素进行分组,分别比较每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入选患者中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淋巴结清扫因素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入选患者中 T 分期、N 分期、术后放疗、病理分型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喉癌术后诸多因素中,T 分期、N 分期、术后放疗等对其患者生存具有远期影响。
作者:肖士卿;王亚玲;高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12~16周药物流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O11年8月-2O13年8月收治的86例自愿终止妊娠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宫腔放管后钳刮术,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比较两组流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妊娠者疼痛情况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观察组出血量、流产失败率与再孕流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O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12~16周药物流产妊娠者具有更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承彬;吴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临床静脉滴注反应发生原因及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O12年6月-2O13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3例静脉滴注反应患者,对其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经护理后,出现静脉滴注反应的症状均减轻直至消失,无继续加重和恶化现象出现。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使用的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促使临床静脉滴注反应发生率有效下降,从而提升临床静脉滴注质量。
作者:刘腊梅;刘小静;郭青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变化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O11年9月-2O13年9月收治的3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C反应蛋白浓度正常组( A组)与C反应蛋白浓度异常增高组( B组),每组16例,观察两组在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肌酐、血浆清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状况。结果A组血清肌酐低于B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作者:杨剑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