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晓红
目的 分析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80例高眼压青光眼患者进行前房穿刺,将房水缓慢放出,再对患者进行复合性的改良骨小梁的切除手术,手术完成后,对滤过泡、眼压、患者的视力情况、前房进行仔细观察.结果 术后1年,患者的眼压控制在21mm Hg以下68例;需进行局部用药控制12例;患者手术后,出院时的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提高80例.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瞳孔区渗出8例,前房出血4例,浅前房12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高眼压青光眼患者进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可使高眼压的时间缩短,保护患者的视力及功能.
作者:赵德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行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大出血、死亡病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其中视力衰退改善率为86.67%,肥胖与肢端肥大改善率为100.00%,激素异常患者改善率为96.55%.结论 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在垂体瘤治疗中疗效显著,可保证手术视野清楚,创伤小,术后患者可快速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素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2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全;杨新国;李学良;田欣;肖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是指血浆葡萄糖浓度< 3.9mmol/L.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具有确切降糖效果,且价格低廉,深受患者及基层医师的欢迎[1].但如不掌握药物的特性,使用不当,极易造成医源性低血糖,带来不良后果.2008年6月-2012年3月我科对磺脲类降糖药致严重低血糖患者42例,实施了院前急救与护理,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磺脲类降糖药致严重低血糖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8 ~76岁,中位年龄60.8岁;入院时患者均出现大汗、意识障碍、昏睡昏迷;发作时血糖0.5~3.8mmol/L.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999):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中服糖后2h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2].所有患者分型均属于2型糖尿病,发病前均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其中服用格列苯脲24例,服用格列齐特15例,服用格列吡嗪3例;合并使用二甲双胍10例,阿卡波糖8例;慢性肾衰竭9例,感染6例,使用磺胺类抗炎药5例,饮酒5例,未按时进餐4例.
作者:胡小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基于胞络不通新论自拟通络助孕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自拟通络助孕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输卵管西药通液术.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7.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 于胞络不通新论采用自拟通络助孕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效果较佳,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炜;杨雁;张海霞;牛海玲;张涛;王燕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症的原因及诊治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症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症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50例患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症的原因包括输卵管堵塞25例(50%),子宫内膜移位6例(12%),盆腔粘连10例(20%),宫颈或宫腔粘连9例(18%).结论 输卵管因素是造成人工流产患者出现不孕症症状的主要原因,需不断加强女性的生理卫生教育,及时发现与处理临床并发症,降低手术带来的创伤.
作者:杨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分离出的352株肠球菌,应用常规方法或Vitek系统进行鉴定,琼脂扩散法(k-b法)予以药敏试验.结果 肠球菌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血液、创面及伤口分泌物、痰液.其中粪肠球菌216株(61.4%),屎肠球菌132株(37.5%),母鸡肠球菌与铅黄肠球菌各2株,共4株(1.1%).结论 肠球菌在血液、创面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液中具有较高分离率,与目前侵入性治疗方法增加,免疫抑制剂大量使用,重症患者免疫力下降具有一定相关性;肠球菌对抗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具有较高敏感性,对其他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性,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其合理性.
作者:郎少磊;常婧;安淑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应用红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优于红霉素,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梅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合并高脂血症45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高脂血症41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因素是导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种高危因素.结论 导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种高危因素主要为年龄、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
作者:龚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72-A、CA125及p-AKT、AKT水平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评定价值.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42例为恶性肿瘤组,另选取42例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肿瘤组,2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健康组,对所有患者,基于电化学发光罗氏检测方法测评血清CA153、CA72-A、CA125水平,ELISA试剂盒法测评血清中p-AKT、AKT水平.结果 血清CA153、CA72-A、CA125、p-AKT、AKT水平均呈现良性肿瘤组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恶性肿瘤组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P<0.05);五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准确性和敏感性比各组单独使用显著增加(P<0.05),而特异性一般或有所下降.结论 CA153、CA72-A、CA125、p-AKT、AKT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性肿瘤呈现明显关联,且五种指标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评定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单独指标测定.
作者:杨斯钠;张明路;师静;常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老年性慢性鼻窦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对照组短期口服大剂量阿奇霉素.半年后复查鼻腔镜,了解老年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情况.结果 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呕吐恶心及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受损的不良反应4例,短期内停用或减少阿奇霉素的剂量,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试验组治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书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嵌顿环状混合痔肛垫复位断桥整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嵌顿环状混合痔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行肛垫复位断桥整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外剥内扎术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Barthel指数评分统计.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垫复位断桥整复术应用于嵌顿环状混合痔的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辅以优质的护理服务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硫酸小诺霉素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肠道、呼吸道等炎性反应;炎琥宁具有灭活腺病毒、呼吸道病毒等病毒的作用[1].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此二种药物连续使用时茂菲滴管和输液器内出现乳白色混浊.为证实此二者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我科进行了相关试验,现报道如下.1 病例分析患者,男,20岁.因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就诊.遵医嘱给予炎琥宁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待其将滴完时,加入硫酸小诺霉素氯化钠注射液100ml时发现茂菲滴管内出现白色乳状浑浊,立即更换输液器,同时更换液体,密切观察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2 试验方法
作者:庞淑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胫骨干骨折是指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7%,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1].胫骨前内侧紧贴皮肤,所以,骨折多为开放性,易感染.胫骨下1/3血运差,易发生骨折延期愈合,甚至不愈合.围术期的优质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的顺利愈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院骨科对此实施了一套护理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又称菌痢,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该病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1].该病多发于夏秋季,患者以儿童居多、中年人次之,老年患者少.本文探讨了头孢呋辛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痢疾患者162例,其中男83例,女79例;年龄2 ~61(8.5±3.4)岁.经临床确诊为细菌性痢疾,需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且开始使用头孢呋辛治疗前2d内未使用过其他抗菌药物[2];排除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肝肾功能异常,心肺、造血、神经系统功能严重损害者及孕妇.
作者:张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自拟消栓通脉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试验组采用自拟消栓通脉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通塞脉片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自拟消栓通脉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明显,优于通塞脉片.
作者:赵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15 ~20周实现骨性愈合30例,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伤椎基本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的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有1~2级恢复.结论 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在符合适应症的情况下可推广应用.
作者:冯利君;刘凯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水平测定用于缺血性肠炎(ICBD)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ICBD患者43例为ICBD组,非缺血性肠炎患者41例为NICBD组,体检正常者20例为健康组.采用ELISA试剂盒法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I-FABP、D-LAC水平.结果 ICBD组血清的I-FABP和D-LAC水平明显高于NICBD组和健康组,NICBD组血清的I-FAB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BD组血清D-LAC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ABP的判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低于D-LAC.结论 I-FABP、D-LAC水平与ICBD的相关性显著,对于诊断ICBD有较高的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辉;康志龙;王海强;习伟然;赵小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内腔出现出血,表现为黑便和呕血,严重时可伴有一定程度的血容量减少及周围循环衰竭等.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很多,常见包括溃疡、肝硬化等,属于临床急性症状,若不能及时有效急救会导致生命危险.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美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减少ADR的相关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该院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168份,分析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的关系及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结果 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岁患者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病用药ADR发生率高于其他药品种类(P<0.05);口服、静脉推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A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外用及其他给药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制剂造成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中皮肤及附件和消化系统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或器官(P<0.05).结论 加强中药制剂生产监测,规范用药管理,重视老年人用药指导,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李育民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