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淑芬
目的 分析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80例高眼压青光眼患者进行前房穿刺,将房水缓慢放出,再对患者进行复合性的改良骨小梁的切除手术,手术完成后,对滤过泡、眼压、患者的视力情况、前房进行仔细观察.结果 术后1年,患者的眼压控制在21mm Hg以下68例;需进行局部用药控制12例;患者手术后,出院时的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提高80例.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瞳孔区渗出8例,前房出血4例,浅前房12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高眼压青光眼患者进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可使高眼压的时间缩短,保护患者的视力及功能.
作者:赵德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CO2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aO2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具有标本兼治、疗效持久等优点,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瑞忠;肖丽丽;许书萍;刘爽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改善和预防作用.方法 将237例SAH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2组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变化,比较2组患者发生CVS情况.结果 观察组CV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和脉动指数(P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SAH患者CVS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勇国;王军霞;李会玲;王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压疮,俗称褥疮,是因长期保持同一体位,致躯干四肢骨骼突起部位由浅渐深的皮肤软组织溃疡.长期平卧位者好发于骶尾部、足跟、甚至肘部、尺骨茎突;侧卧位者好发于大粗隆、内外踝;坐位者常见于坐骨结节部位.压疮的发生是由于长时间的压迫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营养不良,进而组织溃疡形成.常见于长期卧床者,年老体弱、截瘫、糖尿病患者发生率更高[1].压疮的防治不当,常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增加护理工作难度,甚至可继发感染、骨外露、败血症而危及生命.骨科创伤中股骨颈骨折发生率较高,而其高发人群即为老年人,合并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糖尿病者居多,术前、术后均需卧床休养,因此压疮发生的几率很高.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已成为骨科护理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护理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我科通过采用综合措施,股骨颈骨折卧床患者压疮预防及治疗工作取得较为满意结果,现总结经验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牛晓慧;肖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为临床常见且严重影响母婴安全的疾病之一[1],其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与产后2周,约占所有孕妇的5%.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仍以妊高征产后出血为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均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因此,为有效提高妊高征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防治效果,笔者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妊高征产后出血患者给予米索前列醇药物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淑菊;高会芳;王根民;刘翠荣;许金萍;高洁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外科手术是对患者所发生的组织原发病变或畸形进行解除,但在手术过程中,其麻醉因素、镇痛药使用及创伤出血等均会导致患者的低血压的出现,甚至危及生命低血压表现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如方法不当,则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1].现将我科出现术后低血压的68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外科手术后出现低血压患者68例,低血压均发生在手术后1~3d.其中1d内出现的主要为麻醉性低血压及失血性低血压;1~3d出现的主要为镇痛药导致的低血压、心血管疾病低血压、体位性和年龄因素的低血压.1.2 方法 对我院外科手术后出血的低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从麻醉因素、失血因素、镇痛泵药物使用、年龄因素合并心血管疾病及体位性的低血压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外科手术后低血压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张英岚;陶利勇;周忠群;葛玉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尿液中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type fatty-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4月确诊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DM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作为DN组,以及30例体检确认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同时试验室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24h尿蛋白定量(24hpro),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FPG)、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H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S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G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统计年龄、性别、病史、体质量及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随着糖尿病肾损伤程度的加重,尿液中L-FABP、mALB、α1-MG、β2-MG,24hpro,血液中THC、LDL-C、FBG水平逐渐增高.DN组中尿L-FABP敏感性高于SUA,尿mALB、α1-MG、β2-MG,24hpro.尿L-FABP与尿液中mALB、α1-MG、β2-MG、24hpro,HbA1c,THC、TG、LDL-C、SUA、ALT、FPG、SBP、病史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尿L-FABP与BUN、SCr、BMI、DBP、HGB、年龄、性别无相关关系(P>0.05).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显示α1-MG、HbA1c、TG、病史是L-FAB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尿L-FABP水平能准确反映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标志物.
作者:赵瑛;张惠莉;高继东;张瑞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该院2012年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该院2012年1-12月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4900张,对其中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490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350张,占总抗菌药物处方数的7.14%.其中包括单用抗菌药物处方266张占76.00%;二联抗菌药物处方77张占22.00%;三联抗菌药物处方7张占2.00%.不合理处方在给药方案、溶媒选用、联用抗菌药物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 该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仍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医院予以重视,尽可能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及对其的监管能力.
作者:郭兆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便秘、腹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笔者总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体会,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35 ~69(52.6 ±7.3)岁;病程1~14(5.7±1.5)年;双下肢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23例,四肢周围神经脱髓鞘损害8例,双下肢深感觉障碍2例,轴索损害1例.均经病史采集、临床症状、体征及肌电图仪等检查确诊,符合贾建平等[2]著《神经病学》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排除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产物对神经的损伤;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
作者:李合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诊内科老年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0例急性腹痛患者,其中老年患者240例,年龄>60岁,设定为研究组,其余360例为中青年,设定为对照组,分析对比2组患者疾病分类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大部分为泌尿系统疾病,对照组消化系统发病率高,研究组循环系统疾病发病率为11.7%高于对照组的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8.3%低于对照组95.0%,研究组误诊漏诊率为6.7%高于对照组的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腹痛病因复杂,病情无典型性,易误诊漏诊,治疗效果差,诊治时需全面分析,注意临床用药安全性.
作者:郭丛径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消化道术后应用生长抑素对消化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消化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术后加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未用生长抑素治疗,其他处理方式相同,观察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2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道手术后生长抑素的使用具有安全性、可行性,生长抑素能促进消化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作勤;陈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腹部护理利于增加腹部手术的舒适程度,是整体护理中主要理念之一,也是评价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为探讨舒适护理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笔者选取2012年6月-2013年4月该院治疗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行腹部手术患者120例,其中行直肠癌术21例,胆囊切除术39例,胃切除术29例,阑尾切除术31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3±9.8)岁.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46.3±7.9)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模式.试验组采取舒适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作者:周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26例,对其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并统计患者各个相关实验指标,判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各类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力劳动、慢性乙型肝炎病史、重叠HEV病毒感染、父亲乙型肝炎史、母亲乙型肝炎史、手术史、饮酒史、甜食摄入、血型、PCR-HBV DNA定量、肝组织炎性反应程度高、肝组织免疫组化HBeAg阳性、白细胞均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程度造成一定影响.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疾病复发的影响因素很多,但肝活检能较为有效地诊断其是否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并可根据其复发程度有效调整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明显.
作者:杨学谨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阻力指数(RI)的影像特点.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炎及正常子宫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RI>0.49例,占33.3%;RI≤0.4 18例,占66.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分析内膜的血流特征,有助于对绝经后阴道流血妇女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庞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小剂量化疗在口腔癌治疗中的短期疗效和长期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2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进行口腔癌治疗的患者514例进行随访.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化疗的效果,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单纯手术与诱导化疗加手术治疗的术后缓解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等.结果 完成诱导或单纯化疗患者187例,短期总有效率为67.9%(127/187).诱导化疗加手术治疗的患者与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三年生存率及五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化疗加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时期五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化疗加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三年复发率及五年复发率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癌小剂量化疗近期疗效较好,但诱导化疗不能提高总生存率.
作者:张志纺;张桂华;李农;王玉娟;赵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开展药学服务的宗旨是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经济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药学服务的关键是合理用药,通过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可促进药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作者:易佑奎;王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中药口服联合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分型论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7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剂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口服联合灌肠辨证分型治疗,记录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口服联合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分型论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较高的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边毅;边颖;周宏伟;任静茹;谢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中药组方联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71.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的15.6%,复发率为3.1%低于对照组的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组方联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海林;王振祥;王娟;邢冬梅;徐黔灵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血塞通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给予血塞通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血塞通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娄志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